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一、破有为相有实自性等▪P2

  ..续本文上一页,复别解云︰三相用俱一时[56],所望别故[57],住引等流果,异衰其力,令后果弱,不及前法。其灭可知[58]。

  

  

  

  【疏翼】

  

  以上第四难中,第二子段讫。

  

  

  

  【论文】

  二‧一○又住、异、灭,用不应俱。

  

  

  

  【疏翼】

  第四四相齐兴难有三子段中,第三子段新宗背古难。

  

  

  

  【述记‧卷十】

  

  子段第三、新宗背[59]古难。

  

  论主非之[60]。以相违故,如苦乐受。

  

  彼若救言:谁谓相违?若尔,灭相应不灭。住不相违故。如生相等[61]。

  

  【疏翼】

  

  以上第四四相齐兴难讫。

  

  

  

  【论文】

  二‧一一 能相、所相,体俱本有,用亦应然,无别性故。

  

  

  

  【疏翼】

  第二别难中,第五段如体本有等三难。三难为︰一、如体本有难,二、因非本有难,三、生等无用难。此即初也。

  

  

  

  【述记‧卷十】

  

  又难此师[62]。第五[63]段有三,第一、如体本有难。

  

  彼师[64]计用离体外无,故为此难,令用同体,亦本来有。

  

  

  

  【论文】

  二‧一二 若谓彼用,更待因缘,所待因缘,应非本有。

  

  

  

  【疏翼】

  第五段有三难中,第二子段因非本有难。

  

  

  

  【述记‧卷十】

  

  彼若救言:以待因缘,用不顿起,因谓同类因等[65],缘谓余三缘[66]。

  

  次子段第二、因非本有难。

  

  论主答[67]破:此既本有,何不顿生?所待因缘,若先无者,便违自执,论主亦然!种子体本有,何不用恒生?种子体本无,理应无种起[68]!若以假故,要待缘合方生,我亦实故,要待实缘方起[69]。汝实缘现有,何不恒合?汝假缘恒有,何不顿生?

  

  解云︰虚疏之法,缘[70]虽现有种,更无外缘[71],即不能起,以劣弱故。汝立[72]实法,何得例然?此义应思[73]。

  

  【论文】

  二‧一三 又执生等,便为无用。

  

  

  

  【疏翼】

  第五段有三难中,第三子段生等无用难。

  

  

  

  【述记‧卷十】

  

  正理论师复救之曰︰法待因缘,故不顿起。因有亲、疏,缘法,亦尔。亲因虽有,无疏缘用,亦不得生,如虽有种,水不合时,芽不生故。

  

  次子段第三、生等无用[74]难。

  

  论主破︰既有同类亲因缘体,余缘亦合,即已得生,故执生等,便为无用。既有水、种,复待余生,如是横执,实为无用。

  

  

  

  【疏翼】

  

  以上第五段如体本有等三难讫。

  

  

  

  【论文】

  二‧一四 所相恒有而生等合,应无为法亦有生等。

  

  

  

  【疏翼】

  第二别难中,第六体等相同难。于中有二︰一、量破,二、难救。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

  

  第六、体等相同难。

  

  又所相法,汝许三世恒有[75],而言有生等[76]来与法合,汝之无为体恒有,应有生等合[77]。以此返成无为无生等,有为亦应然。此中比量,返覆可知[78]。

  

  

  

  

  

  【论文】

  二‧一五 彼此异因,不可得故。

  

  

  

  【疏翼】

  第六体等相同难中,第二难救。

  

  

  

  【述记‧卷十】

  

  彼若救言︰三世之法,是有为故与生等合;无为体常住,何得有生等?

  

  难云︰三世之法体有为,即有有为之相合;无为体常住,应有无为之相合! 

  

  又彼救言︰有为有起,可待相合。无为无生,不须相合!

  

  难云︰无为无起,不须相合。有为体起,何须相合?

  

  由如是理,征难不穷,故此[79]论云「彼此异因,不可得故」。「因」者,所以。

  

  

  

  【疏翼】

  

  以上第六体等相同难讫。

  

  

  

  

  

  

  

  

  --------------------------------------------------------------------------------

  

  [1] 「下」字,《金藏》有,余无。

  

  [2] 编按:原《疏翼》「有三」之下有「有为」二字,与下文「不重言有

  

  为」冲突,今依《大正藏》本删。

  

  [3] 编按:原《疏翼》「体」之下有「相」字,今依《大正藏》本删。

  

  [4] 智周《演秘》云︰

  

  西域立法︰出逢童女表有吉祥。又如童女齿白、唇薄、脚膝纤团,表此女人生子必善。异前相者﹝即「发黄、面青、唇黑、膝大、胫粗」﹞,生子必恶。

  

  《俱舍论光记》卷二十一有解,大同。

  

  [5] 「相」字,《金藏》误作「于」。

  

  [6] 见《俱舍》卷五。

  

  [7] 「初云」,谓初引义云。

  

  [8] 「生」谓生力。

  

  [9] 谓异相力、灭相力。

  

  [10] 谓如传说中之三人于林中见到他们的怨敌,一人牵怨敌令出,一人

  

  衰竭其力,一人损坏其性命。

  

  [11] 「法」字,《俱舍》原作「行」。

  

  [12] 《俱舍》原作「厌舍」。

  

  [13] 《俱舍论光记》卷二十一云︰

  

  黑耳、吉祥姊妹二人常相随逐。姊名吉祥,所至之处,能为利益。妹为黑耳,由耳黑故,故以名焉,所至之处,能为衰损。愚人贪着吉祥,智者欲令厌舍,先示黑耳,既见黑耳,吉祥亦舍。

  

  [14] 愚夫类无明所盲,于行相续,执我、我所,长夜于中而生耽着。世

  

  尊为断彼执着故,显行相续体是有为及缘生性,故作是说有三有为之有为相。非显诸行一剎那中具有三相。由一剎那,起等三相不可知故,非不可知应立为相。故彼契经复作是说。

  

  [15] 尽及住异,亦可了知。

  

  [16] 「别」字,《金藏》有,余无。

  

  [17] 《枢要》卷中云︰

  

  上座部立二相。

  

  化地部立三相︰一、剎那灭蕴︰一切色、心。二、一期蕴:谓寿命,此二辨相。三、穷生死蕴:虽别有法,而非是常相。﹝见《摄论‧无性释》卷二。﹞

  

  正量部立四相︰色法一期多时生灭,心、心所法、灯焰、铃声,剎那剎那生灭,动等时长,大地经劫住。经部若顺萨婆多,故《俱舍论》第五﹝原作「四」﹞说彼意︰生用未来,三相用现在﹝原文为「谓生作用在于未来。现在已生,不更生故。诸法生已正现在时,住等三相作用方起,非生用时有余三用,故虽俱有,而不相违」﹞,然是假立,非是本计。其经部师本所执相,与大乘世同﹝《俱舍论》卷五破萨婆多云「设许未来生有作用,如何成未来,应说未来相?法现在时,生用已谢,如何成现在,说现在相」﹞。

  

  古一切有师生在未来,现在一剎那,三相时别︰初位名住,此能取果有殊胜力故﹝《顺正理论》卷十三云「住,谓别法是已生未坏诸行引自果无障胜因」﹞。异、灭不能,其力弱故。住位以后令法衰微,名为异位;异位以后令法后用无,名之为灭。若正理师,生在未来,住、异、灭三同一时有用。生,令法将有用,住,能令法取当果起。即住之时,异能令法后不及以前,弱于前故,有为法尔势力羸劣后不及前故。而或有时法增长者,由余缘至,令法生如是,非法本性。本法性劣,必衰异故,其增长时,其异体仍在,性令法劣故。灭即于住时起用,令用至后念无﹝《显宗论》卷八〈辨差别品〉第三之四云「四相起用,分位不同︰谓正生时,生相起用。至已生位,住、异、灭三,同于一时各别起用。如是四相用时既别,故无一法一时即生、即住、即异、即灭过失。又正灭时,此所相法由余住相为胜因故,暂时安住能引自果。即于尔时,由余异相为胜因故,令其衰损。即于尔时,由余灭相为胜因故,令其灭坏。故三一时,无相违失。时所相法,为名安住?为名衰异?为名坏灭?由能相力、所相一时所望不同,具有三义。如何异相即于住时衰损能引自果作用?损彼作用令后果生劣于前因,是异相力。后果渐劣,由因有异。此果复由俱起异相为缘衰损,能令后果更劣于前。如是一切有为相续,剎那剎那令后后异,故前前念有异义成。此义既成,应为比量︰谓见最后有差别故,前诸剎那定有差别。若尔,相续渐增长时,异相应无!不见果故。无斯过失。住相尔时由外缘助势力增强,摧伏异故」﹞。

  

  若经但说有二相者,古一切有师云︰举初后相以略中间。生转令法有用,有用之时在现在。未来生时法未有用故,灭能令法将无用,后剎那中,正无用故。住虽有法,不及于生。异虽衰法,不及于灭。是故略住、异,但说于生、灭。

  

  正理师云︰此显二时起用。未来起生功用,能令法入现在。现在有灭时,令法入过去。住异之用,与灭同时,时不异故,所以不说。生灭乃是有用无用之始际,不说生及住异为二相等。

  

  [18] 「嗢柁南」,梵文为「udana」;藏文为「sdom」,有「自说」、「集施」

  

  等义。四种见《瑜伽》卷四十六初,即四法印。

  

  [19] 「取」字,《金藏》无。

  

  [20] 「八不」:一异、断常、生灭、去来。「或」等八字,《金藏》无。

  

  [21]…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一、破有为相有实自性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