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等》五经之研究法
周叔迦
绪 说
《方等经》者,教菩萨法,随机散说,部帙繁多。昔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分为五时,而华严、般若、法华、涅架各部,不过二十余经,方等部经,单重别译,乃有四百,有应讽读者,有应思绎者,其最要者约有十经,关于法相五经研究之法,已如别述,兹述关于“法性五经”研究程序,即《大宝积经》、《大集经》、《维摩经》、《思益经》、《圆觉经》也。于中《宝积》、《大集》称两大部,既无疏解,但可讽读;《维摩》、《思益》、《圆觉》,诸家疏钞,应细思绎者也。
一 《大宝积经》
是经乃新旧重单合译,凡百二十卷,四十九会。唐武后时菩提流支合成一部,共二十会单本,二十九会重译。于中二十六会唐菩提流支新译,二十三会古译,菩提流支勘梵本编人。其第五《无量寿如来会》,为净土根本三经之一。第四十八《胜鬘夫人会》,为法相要籍,古今疏解,已如别述。西土论记有关此经者有三,于讽读此经时,亦应研习。其名如下: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五卷 元魏菩提留支译 释《大宝积经》第四十一会。
《大宝积经》四卷 元魏菩提留支译 释《大宝积经》第四十三会。
《宝髻经四法优波提舍》一卷 无亲菩提造
元魏毗目智仙译释《大宝积经》第四十七会。但此会所说与《大集经·虚空目分·宝髻菩萨品》大致相同,是故亦可谓此论为释《大集经·宝髻菩萨品》者也。
又第二十四《优波离会》说三十五佛礼忏灭罪之方最为切要,与《决定毗尼经》同本,另有疏一卷,可以参考。至于《大宝积经》之目次,今具列之以下:
第一《三律仪会》三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北凉昙无谶译《大方广三戒经》同本。凡二译,当第一卷至第三卷。
第二《无边庄严会》四卷 唐菩提流支译,当第四卷至第七卷。
第三《密迹金刚力士会》七卷 西晋竺法护译,与赵宋法护译《:口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同本。凡二译,当第八卷至第十四卷。
第四《净居天子会》二卷 西晋竺法护译,旧名《菩萨说梦经》,新改名《净居天子会》,当第十五及十六卷。
第五《无量寿如来会》二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后汉安世高译《无量寿经》(缺),后汉支娄迦谶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吴支谦译《阿弥陀经》,曹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曹魏帛延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缺),西晋竺护译《无量寿经》(缺),东晋竺法力译《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缺),东晋佛陀跋陀罗译《新无量寿经》(缺),宋宝云译《新无量寿经》(缺),宋昙摩密多译《新无量寿经》(缺),赵宋法贤译《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同本。凡十二译,五存七缺,当第十八卷。
第六《不动如来会》二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后汉支娄迦谶译《阿閦佛国经》,东晋支道根译《阿閦佛刹诸菩萨学成出经》(缺)同本。凡三译,二存一缺,当第十九卷及二十卷。
第七《披甲庄严会》五卷 唐菩提流支译,当第二十一卷至二十五卷。
第八《法界体性无分别会》二卷
梁曼陀罗仙译,与姚秦鸠摩罗什译《法界体性经》(缺)同本。凡二译,一存一缺,当第二十六、二十七卷。
第九《大乘十法会》一卷 元魏佛陀扇多译,与梁僧伽婆罗斯译《大乘十法经》同本。凡二译,当第二十八卷。
第十《文殊师利普门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西晋竺法护译《普门品经》,东晋祗多密译《普门品经》(缺)同本。凡三译,二存一缺,当第二十九卷。
第十一《出现明会》五卷 唐菩提流支译,当第三十卷至三十四卷。
第十二《菩萨藏会》二十卷 唐玄奘译,与赵宋法护译《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同本。凡二译,当第三十五卷至五十四卷。
第十三《佛为阿难说处胎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西晋竺法护译《胞胎经》同本。凡二译,当五十五卷。
第十四《佛说人胎藏会》二卷
唐义净译,当第五十六卷及五十七卷,此《人胎藏会》本名《佛为难陀说出家人胎经》,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第十一、十二卷,三藏义净析出别行。
第十五《文殊师利授记会》三卷
唐实叉难陀译,与西晋竺法护译《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西晋白法祖译《严净佛土经》(缺),唐不空译《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同本。凡四译,三存一缺,当第五十八卷至六十卷。
第十六《菩萨见实会》十六卷 高齐那连提耶舍译,与宋日称译《父子合集经》同本。凡二译,当第六十一至第七十六卷。
第十七《富楼那会》三卷
姚秦鸠摩罗什译,本名《菩萨藏经》,亦名《大悲心经》,与西晋竺法护《菩萨藏经》(缺)同本。凡二译,一存一缺,当第七十七卷至七十九卷。
第十八《护国菩萨会》二卷 隋阁那崛多译,与赵宋施护译《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同本。凡二译,当第八十卷及八十一卷。
第十九《郁伽长者会》一卷
曹魏康僧铠译,与后汉安玄译《法镜经》,吴支谦译《法镜经》(缺),及西晋竺法护译《郁伽罗越问菩萨行经》,西晋白法祖译《郁伽罗越问菩萨经》(缺),宋昙摩密多译《郁伽长者所问经》(缺)同本。凡六译,三存三缺,当第八十二卷。
第二十《无尽伏藏会》二卷 唐菩提流支译,当第八十三卷及八十四卷。
第二十一《授幻师跋陀罗记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西晋竺法护译《幻士仁贤经》同本。凡二译,当第八十五卷。
第二十二《大神变会》二卷 唐菩提流支译,当第八十六卷及第八十七卷。
第二十三《摩诃迦叶会》二卷 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当第八十八卷及第八十九卷。
第二十四卷《优婆离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旧译附东晋录《决定毗尼经》同本。凡二译,当第九十卷唐不空译《三十五佛礼仟文》,即此经中录出别行。
第二十五《发胜志乐会》二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隋阇那崛多译《发觉净心经》同本。凡二译,当第九十一卷及第九十二卷。
第二十六卷《善臂菩萨会》二卷 姚秦鸠摩罗什译,当第九十三卷及第九十四卷。
第二十七《善顺菩萨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曹魏白延译《佛说须赖经》,吴支谦译《须赖经》(缺),前凉支施仑译《佛说须赖经》,宋求那跋陀罗译《贫子须赖经》(缺)同本。凡五译,三存二缺,当第九十五卷。
第二十八《勤授长者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吴支谦译《菩萨修行经》(缺),曹魏白延译《菩萨修行经》(缺),西晋白法祖译《菩萨修行经》,赵宋施护译《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同本。凡五译,三存二缺,当第九十六卷。
第二十九《优陀延王舍会》一卷
唐菩提流志译,与西晋法炬译《优填王经》,赵宋法天译《大乘日子王所问经》同本。凡三译,当第九十七卷。
第三十《妙慧童女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西晋竺法护译《须摩提经》,姚秦鸠摩罗什译《须摩提菩萨经》,及菩提流支译《妙慧童女经》(缺)同本。凡四译,三存一缺,当九十八卷从初至半。
第三十一《恒河上优婆夷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当第九十八卷从半至末。
第三十二《无畏德菩萨会》一卷
元魏佛陀扇多译,与吴支谦译《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缺),西晋竺法护译《阿阁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东晋祗多密译《阿术达经》(缺),宋法眷译《阿述达菩萨经》(缺)同本。凡五译,二存三缺,当第九十九卷。
第三十三《无垢世菩萨应辩会》一卷
西晋聂道真译,与西晋竺法护译《离垢施女经》,及元魏般若流支译《得无垢女经》同本。凡三译,当第一百卷。
第三十四《功德宝华敷菩萨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当第一百一卷从初至半。
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菩提流支译《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境界经》同本。凡二译,当第一百一卷从半至末。
第三十六《善性意天子会》四卷
隋达摩笈多译,与后汉安世高译《如幻三昧经》(缺),西晋竺法护译《如幻三昧经》;东晋祗多密译《如幻三昧经》(缺),前凉支施仑译《如幻三昧经》(缺),及元魏般若流支译《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隋阇那崛多译《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缺)同本。凡七译,三存四缺,当第一百二卷至第一百五卷。
第三十七《阿阇世王子会》三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西晋竺法护译《太子刷护经》,西晋失译《太子和休经》同本。凡三译,当第一百六卷从初至半。
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二卷半
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与后汉严佛调译《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缺),西晋竺法护译《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善权经》(缺),北凉僧伽陀译《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缺),赵宋施护译《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同本。凡六译,三存三缺,当第一百六卷半至一百八卷。
第三十九《贤护长者会》一卷
隋阁那崛多译,本名《移识经》,新改名《贤护长者会》。与唐地婆阿罗译《显识经》同本。凡二译,当第一百九卷及一百一十卷。
第四十《净信童女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当第一百一十一卷初。
第四十一《弥勒菩萨问八法会》
元魏菩提流支译,本名《弥勒菩萨所问经》,与后汉安世高译《大乘方等要慧经》同本。凡二译,当第一百一十一卷中。
第四十二《弥勒菩萨所问会》一卷
唐菩提流支译,与西晋竺法护译《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东晋祗多密译《弥勒所问本愿经》(缺)同本。凡三译,二存一缺,当第一百一十一卷末。
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一卷
旧译附秦录,名《大宝积经》,新改名《普明菩萨会》,与后汉失译《摩诃衍宝严经》,后汉支娄迦谶译《佛遗日摩尼宝经》,赵宋施护译《大迦叶大宝积正法经》同本。凡四译,当第一百一十二卷。
第四十四《宝梁聚会》二…
《《方等》五经之研究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