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八宗概要 第六章 真言宗

  第六章真言宗

  第五十八节 略 史

  真言宗是以持诵密咒而得破惑证真为目的,又称为密宗。密咒一法在印度古代久已流行。在佛教初期也有如治疗疾病、辟除盗贼等真言,但是发展成为专宗修学的途径,是自龙树开始的。相传密教经轨是龙树在南天竺铁塔中取得的。在大乘教中盛赞陀罗尼的功能。陀罗尼,义为总持,凡有四种:一、法陀罗尼,二、义陀罗尼,三、咒陀罗尼,四、忍陀罗尼。于佛教法闻持不忘,是法陀罗尼;于诸法所具的种种义总持不忘,是义陀罗尼;依于禅定以神咒的音声言句,总持无量文义和无量功德,是咒陀罗尼;以无分别智证得真如,即是以实智忍持诸法实相,是忍陀罗尼。四总持中咒陀罗尼即是真言。所以大乘显教各经往往有真言,总持全经大义,如《般若心经》未有《般若心咒》,其他《大般若经》、《法华经》、《大般涅槃经》等都有真言。其后逐渐发展,采取种种手印、坛场、护摩等仪轨而成为专修的途径。在瑜伽宗盛行以后,即佛灭度后千五百年左右,真言宗修法的组织更为完备,成为印度佛教的主流。由于真言宗的仪轨表面上与婆罗门教几乎一致,其结果一方面混同于婆罗门教,一方面受外界的摧残,而使佛教在印度趋于消亡。

  真言宗最初传人中国,虽然汉代失译经中有《咒贼咒法经》、《七佛安宅神咒》等,但是今已失本,难以考定其内容。是应当以吴支谦译《无量门微密持经》、《华积陀罗尼神咒经》、《持句神咒经》等为最古。支谦译经的时代是自黄武二年至建兴二年(223--253)。其后东晋帛尸梨密多罗以永嘉中(307--312)到建康,卒于咸康中(335—342),译出《大灌顶经》十二卷,粗具真言宗的规模。又有昙无兰于太元元年至二十年(376--395)译出许多神咒经。元魏和平三年(463)昙曜译出《大吉义神咒经》,都是真言宗初期的基础经典。经典虽已传译,当时汉地传习此法的人不多,所有密咒在当时不过是修行显教的助行而已。如《方等陀罗尼经》便成为当时悔罪的重要行法。自东汉以至初唐,约七百年,是真言宗的萌芽时期。

  唐开元四年(716)善无畏来到长安,不久金刚智于开元八年(720)又率弟子不空来到长安。善无畏译出《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弟子一行撰疏解释,是所谓胎藏界大法。金刚智译出《金刚顶经》,所谓金刚界大法。善无畏与金刚智又互相传授。而不空从金刚智得两部大法。金刚智卒后,不空又禀承遗命返师子国(今斯里兰卡)访求密法。于天宝五年(746)携回大量密宗典籍,广事翻译。以长安大兴善寺为根本道场,建立了真言宗。大历五年(770)不空寂后,传法弟子惠果住长安青龙寺,继续弘传。贞元二十年(804)日本僧空海人唐求法,在青龙寺从惠果受两部大法,回国以后在日本高野山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世称东密。其后又有日本僧最澄(贞元二十年,804,人唐)、圆仁(开成三年,836,人唐)、圆珍(大中七年,853,人唐)等先后人唐,学天台教观,兼学密法。返国以后,建立天台宗,兼传密咒,世称台密。是以不空传顺晓,晓传日本最澄为一派;不空传惠果,果传日本空海为一派;惠果传惠则,则传元政,政传日本圆仁又为一派;惠果传义操,操传法润,润传法金,金传日本圆珍、圆载、宗寂、遍明又为一派。在这一百五十年中,是真言宗建宗时代。

  晚唐以后,汉地的密教失传。宋初,太平兴国五年(980)天息灾、施护、法天等来汴京,太宗立译经院,译出许多密部根本经典,但是未曾灌顶传法,因之密宗未能复兴。此四百年是真言宗消沉时代。

  当唐初西藏松赞干布王娶尼泊尔公主及唐文成公主,于是佛教传人西藏地区。唐肃宗时莲花生大师入藏,传授密法,其后流传为宁玛派。宋初阿底峡尊者由印人藏,建立迦当派。阿底峡弟子廓枯巴拉则传与宝王,建立萨迦派。又有玛巴法慧往尼泊尔及印度学法,建立迦举派。是为西藏密法四大派。此外尚有诸小派。元世祖统一汉藏,迎萨迦派八思巴人京,奉为国师,以西藏十三万户奉于国师,于是西藏地区的政教主权皆由萨迦派执掌。明代由迦举派受明代各帝的敕封,代而执掌藏政。元代诸帝亦皆尊奉西藏大德为国师,从受灌顶,每年修建密法道场。明代虽亦封西藏大德为法王等,但极少建灌顶道场。明代宗喀巴整理旧教建立了格鲁派。清代各帝对于达赖、班禅等亦极尊重,历加策封。在此六百五十年中,真言宗流行于藏蒙地区,是藏密弘传时期。

  第五十九节 即身成佛

  真言宗的根本要义,就是即身成佛和声字实相。佛法本不可以心得,也不可以身得。但有因缘方便故,也可以由心得,也可以由身得。显教主张由心成佛,所以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又说:“即心是佛,即心作佛。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真言宗主张由身成佛,所以说“父母所生身,即成大觉位”。又说“即身成佛”。因此真言宗的主要观门就是要观此身等同于诸佛菩萨,具足一切功德。

  真言宗以为此身是色法,是四大所造,同时还须有空大始得,所以真言宗认为五大(地、水、火、风、空)是根身的本源,也是万物的本源,也就是一切事理、因果、行位等本源。宇宙人生的整体,在凡是庵摩罗识、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和前五识;在圣位转识成智是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五大与识非一非异,在转识成智时,也与五智非一非异。就果而言,空大是法界体性智,地大是大圆镜智,火大是平等性智,水大是妙观察智,风大是成所作智。就修行而言,地大是菩提心,火大是福德聚,水大是智慧门,风大是精进业,空大是到彼岸。又空大为因,地大为行,火大为证,水大为人,风大为方便。自身既是五大所成,便具五智五行等也,也就是具足一切诸佛菩萨功德。

  修真言行者,先观大地是自性本体,也就是金刚实相之身,其色黄,其形方。以此大地含一切法,作平等观,降伏四魔,除一切苦,一切三毒罪业等都得出离,获得净心,而利益一切众生。次观水大即是大悲,其色白,其形圆。此大悲水色如白乳流注自己身心,也遍注一切众生,使内外皆净,即同佛身,能为众生作诸利益,解诸法则,获得不思议解脱。次观火大即是智慧,其色红,其形三角。此智慧火放大光明,遍诸内外,得净六根乃至净除一切众生种种恶事,随所欲乐而满足之,又能作种种神变。次观风大是自在力,其色黑,其形半月,能除自他一切罪苦,证得如来三解脱。次观空大是大空,其色具种种色,其形尖点,便能成办一切也。如是五大所成之身即是坚固金刚法身,与诸佛菩萨(本尊)无异也。

  即身成佛要经五相次第而得成就:一通达心,二菩萨心,三金刚心,四金刚身,五证无上菩提。获得金刚坚固身,也就是五智通达,佛身圆满。第一通达心,也就是通达即心是菩提。观心意识法,人诸烦恼,共相和合,不可分ZL然而诸法中求心及心所皆不可得,五蕴法中求不可得,十二处中亦不可得,十八界中亦不可得,乃至十八空中亦不可得。于蕴界处一一分别,一一法体无我无我所,心心所法本来不生,亦复不灭。于诸世间一切心中不可见,不在内、外、中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来来心不可得,犹如幻化,无有差别。

  第二菩提心,就是即此本来空寂的心心所法而和合时,自觉苦乐,各自悟心,唯能自觉,他所不悟。依止此心,立菩提心。此菩提心具足无量智慧,是三阿僧祇、百劫中精进修习之所成就,远离一切烦恼过失,成就福智犹如虚空,能生最胜妙果。此菩提心形如月轮,清凉皎洁,无诸云翳,也就是阿赖耶识。所有烦恼习气种子以及善恶都由于此阿赖耶识。而与净识为本,由六度的熏习而成为大心。阿赖耶识本非染污,清净无有瑕秽,但为客尘所翳,是以不悟菩提心。若能由于修习福智,便如净满月,无体亦无用。如是念念得观照此净月轮,便能令智慧明显,得悟菩提心。

  第三成金刚心,是观此净月轮中有五股金刚杵,便能摧碎一切烦恼,具足智慧,即是诸佛不生不灭金刚之身。

  第四金刚身,即是自身成于本尊之身,而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第五证无上善提,即是观三世诸佛及其眷属菩萨,无数天龙,从十方界人于己身。如是三身妙果,自身之中皆得圆满。如此观门即是知心清净,见身成佛,众相圆满,得成菩提。

  第六十节 声字实相

  真言宗既以五大与五智相应,因此五大所成色也即与实相相应。世间音声文字即是五大所成声尘,也就不异于法性实义,如来即以神力加持此音声文字而成真言,如法诵持,使得契证实相。例如阿字是一切音声之初,而本来不生即是万法之本。因此阿字即与一切法本不生义相应。修真言行者便因阿字而证知世间出世间因果本来不生,无苦集灭道而唯一实谛。知八倒本不生故而成如来念处;知四神足本不生故而成法性神通;知处非处智本不生故而成佛自然智力;知六蔽本不生故而到于六度彼岸;知七菩提分本不生故而成七种无师觉宝;知四梵住本不生故而成无缘慈悲喜舍;知十八不共法本不生故而出过心量,不与一切众生共。如是于法而得自在。

  天竺文字是由五十二字母组成的;其中有十六韵母,三十六声母。这五十二字母一一都与法性实义相应。说此五十二字母实义的经典并不只限于真言宗的经典,在显教经典中有《大般涅槃经》、《普曜经》、《佛本行集经》、《文殊问经》,在密教经典中有《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金刚顶经》。这五十二字母,二合,三合,重重相呼,便成一万六千五百五十字母。此外还有《大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说四十二字门,乃是就此一万六千五百五十字母中选出四十二字母,是毗卢遮那海印三昧所显。

  《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二中说真言…

《八宗概要 第六章 真言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