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八宗概要 第五章 禅宗▪P4

  ..续本文上一页,脚不能行,手不能作。故知能言语动作者必是佛性。且四大骨肉一一细推,都不解贪嗔烦恼。故知贪嗔烦恼便是佛性。佛性体非一切差别种种,而能造作一切差别种种。体非种种者,谓此佛性非凡非圣,非因非果,非善非恶,无色无相,无根无住,乃至无佛无众生也。能作种种者,谓此性即体之用故,能凡能圣能因能果能善能恶,现色现相能佛能众生乃至能贪嗔等。若核其体性,则毕竟不可见不可证,如眼不自见眼等。若就其应用,即举动运为一切皆是,更无别法为能证所证。彼意准《楞伽经》云:“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受苦乐与因俱。”又《佛语心经》云:“或有佛刹,扬眉动睛,笑欢謦欬。或动摇等,皆是佛事。既悟解此理,一切天真自然,故所修行,理宜顺此。而乃不起心断恶,亦不起心修道。道即是心,不可将心还求于心,恶亦是心,不可将心还断于心。不断不造,任运自在,任意自在,名为解脱人。无法可拘,无佛可作,犹如虚空,不增不减,何假添补。何以故

  心性之外更无一法可得故。故但任心,即为修也。”故此宗与神秀的北宗敌对相违。北宗一切皆妄,而此宗则一切皆真。

  马祖不安,院主问曰:“和尚近日尊候如何

  ”道一曰:“日面佛,月面佛。”僧问:“请和尚离四句、绝百非,指某甲西来意。”道一日:“我今日无心情,汝去问智藏。”其僧乃来问藏。藏曰:“汝何不问和尚

  ”答曰,“和尚令某甲来问上座。”藏以手摩头曰:“今日头疼,汝去问海师兄。”其僧又去向怀海。海曰:“我到这里却不会。”僧乃举似道一。道一日:“藏头白,海头黑。”百丈怀海、南泉普愿、西堂智藏于弟子中称为三大士。怀海传弟子灵佑,建立沩仰宗。又传弟子黄檗希运,运传临济义玄,建立临济宗。普愿传赵州从谂,虽未立宗而玄风高于一世。

  怀海(720--814)初参道一。一见海来,便竖起拂子。怀海问:“即此用,离此用

  ”道一遂挂拂子于禅床角。良久,道一却问怀海:“汝已后鼓两片皮,如何为人

  ”怀海取拂子竖起。道一云:“即此用,离此用

  ”怀海将拂子挂禅床角。道一振威一喝,怀海当时直得三日耳聋。后住洪州大雄山(今江西奉新县)。以居处岩峦高峻,称为百丈。创立禅院制度,世称百丈清规。僧问:“如何是奇特事

  ”海曰:“独坐大雄峰。”僧礼拜,海便打。马大师与怀海行次,见野鸭子飞过。大师云:“是什么

  ”海云:“野鸭子。”大师云:“什么处去也

  ”海云:“飞过去也。”大师遂扭怀海鼻头,海作忍痛声。大师云:“何曾飞去。”怀海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随众散去。一日不去,海乃问曰:“立者何人

  ”老人云,“某甲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有问学人: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

  对他道:不落因果。堕野狐身五百世。今请和尚代一转语。”海云:“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

  普愿(748—843),姓王氏,初学相部律,历听《楞伽》、《华严》,人中百门观。后参道一,豁然超悟。住池州南泉山。因东西两堂各争猫儿,普愿遇之,白众曰:“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泉便斩之。赵州从谂从外归,泉举前语示之。从谂乃脱履安头上而出。泉曰:“汝适来若在,即救得猫儿也。”普愿与归宗智常、麻谷宝彻同去参南阳慧忠国师。泉先于路上画一圆相云:“道得即去。”智常便于圆相中坐,宝彻作女人拜。泉云:“恁么即不去也。”智常云:“是什么心行。”泉乃相唤回,不去礼国师。百丈惟政问曰:“诸方善知识还有不说似人底法也无

  ”泉曰:“有。”政曰:“作么生

  ”泉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政曰:“恁么即说似人了也

  ”泉曰:“某甲即恁么,和尚作么生

  ”政曰:“我又不是善知识,怎知有说不说底法。”泉曰:“某甲不会,请和尚说。”政曰:“我太杀为汝说了也。”

  希运(

  一850)出家于黄檗山(今福建福清县)。往参百丈,传其心印。后住洪州万安县黄檗山。著有《传心法要》一卷。希运在南泉时,普请择菜。普愿问:“什么处去

  ”曰:“择菜去。”普愿曰:“将什么择

  ”希运举起刀子。普愿曰:“只解作宾,不解作主。”希运扣三下。普愿曰:“大家择菜去。”尝示于众:“汝等诸人尽是噇酒糟汉。恁么行脚,何处有了日。还知大唐国里无禅师么

  ”时有僧出云:“只如诸方匡徒领众,又作么生

  ”希运曰:“不道无禅,只是无师。”

  从谂(778--897)参南泉普愿,周旋南泉之门二十年。遍参诸方,年八十以众请住赵州城东观音院。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师曰;“无。”僧曰:“上自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为什么狗子却无

  ”师曰:“为伊有业识性在。”又有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师曰:“有。”僧曰:“既是佛性,恁么撞人这个皮袋

  ”师曰:“为他明知而故犯。”有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庭前柏树子。”僧云:“和尚莫将境示人。”师曰:“我不将境示人。”从谂问投子大同:“大死底人却活时如何

  ”大同曰:“不许夜行,投明须到。”僧问:“如何是佛

  ”师曰:“殿里底。”僧云:“殿里者岂不是泥龛塑像

  ”师曰:“是。”僧曰:“如何是佛

  ”师曰:“殿里底。”僧曰:“学人迷昧,乞师指示。”师曰:“吃粥也未

  ”僧曰:“吃粥也。”师曰:“洗钵去。”其僧忽然省悟。示众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帖体衣服,亦名烦恼。问既是烦恼,且实际理地什么处著。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汝但究理坐看二三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梦幻空花,徒劳把捉,心若不异,万法一女口。”

  第四十八节 沩仰宗

  沩仰宗创始于沩山灵祐,大成于仰山慧寂,盛行于五代,入宋而渐绝迹。流传时代约一百五十年。灵祐传百丈宗风,实参体究,机用险峻,直以无事为宗。《人天眼目》卷四云:“沩抑宗风,举缘即用,忘机得体,不过此也。”《宗门十规论》云:“沩仰则方圆默契。”

  灵祐(771--853)参百丈怀海,居参学之首。一日侍立。怀海问:“谁

  ”对曰:“灵祐。”海曰:“汝拨炉中有火否

  ”祐拨云:“无火。”怀海躬起深拨得少火,举以示之曰:“此不是火

  ”祐发悟礼谢。司马头陀自湖南来,言潭州沩山奇绝。海曰:“吾众中莫有人住得否

  ”对曰:“待历观之。”初见第一座华林和尚。对曰:“此人不可。”次观灵祐,时为典座。头陀曰:“此正是沩山主也。”华林曰:“某甲忝居上座,祐公何得住持

  ”海曰:“若能对众下得一语出格,当与住持。”即持净瓶问曰:“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什么

  ”华林云:“不可唤作木椟也。”怀海不肯,乃问祐,祐蹋倒净瓶。海笑曰:“第一座输却山子也。”遂遣往沩山。庆诸抵沩山为米头,一日在米寮内筛米,灵祐曰:“施主物莫抛撒。”庆诸曰:“不抛撒。”灵祜于地上拾得一粒云:“汝道不抛撒,这个什么处得来

  ”庆诸无对。祐曰:“莫欺这一粒子,百千粒从这一粒生。”庆诸曰:“百千粒从这一粒生,未审这一粒从什么处生

  ”灵祐呵呵笑归方丈。灵祐问仰山慧寂:“大地众生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子作么生知他有与无。”寂曰:“慧寂有验处。”时有一僧从面前过,寂召曰:“阇梨。”其僧回头。寂曰:“和尚!这个便是业识茫茫,无本可据。”祐曰:“此是师子一滴乳,进散六斛驴乳。”灵祐问慧寂。“妙净明心,汝作么生会

  ”寂曰:“山河大地,普请摘茶。”灵祜谓慧寂曰:“终日摘茶,只闻子声,不见子形,请现本形相见。”慧寂撼茶树。灵祐曰:“子只得其用,不得其体。”慧寂曰:“未审和尚如何

  ”灵祐良久。慧寂曰:“和尚只得其体,不得其用。”灵祐曰:“放子二十棒。”著有《沩山警策》一卷,《语录》一卷。有示语云:“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慧寂(814--883)初谒南阳慧忠弟子耽源,源以六代祖师图相九十七付之。寂得而焚之。后参沩山灵祐,盘桓前后十五年。自称于耽源处得名(用),于沩山处得地(体)。乾符六年(879)迁仰山(今江西宜春县)。灵祜问慧寂:“什么处去来

  ”寂曰:“田中来。”祜曰:“田中多少人

  ”寂插锹而立。祐曰:“今日南山大有人刈茅在。”寂举锹而去。寂问香岩智闲:“师弟近日见处如何

  ”闲曰:“某甲卒说不得。”乃有偈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立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寂曰:“汝只得如来禅,未得祖师禅。”闲复颂曰:“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寂曰:“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慧寂问灵祐曰:“如何是真佛住处

  ”祜曰:“以思无思之妙,反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寂顿悟。

  慧寂之下分为西塔、南塔两派。光穆居仰山西塔,为第二世,称西塔派。属耽源法系。门下有资福如宝,宝传吉州贞邃、潭州鹿苑等。光涌居仰山南塔,树立法幢,称南塔派。属沩山法脉。门下有(郢州)芭蕉慧清、(越州)清化全忿。仰山慧寂门下又有(晋州)霍山景通、无着文喜等。

  第四十九节 曹洞宗

  曹洞宗创始于洞山良价,故又名洞上宗。大成于曹山本寂,绍述于云居道膺。《宗门十规论》云:“曹洞宗则敲唱为用。”又曰:“曹洞家风则有偏有正,有明有暗。”

  良价(807口869)初参南泉普愿、沩山灵祜学禅要,后从云岩昙晟受心印。大中中于新丰山接学人,后至钨州洞山普利寺(今江西宜丰县),大张风化,作《宝镜三昧歌》、《玄中铭》、《新丰吟》、《语录》等传世。弟子中以曹山本寂、云居道膺为上首。本寂(840』01)得价心印,有出蓝之誉。后住抚州曹山崇宁寺(今江西宜黄县),大振道法。道膺居南康云居山(今江西永修县),盛兴法化…

《八宗概要 第五章 禅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