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八宗概要 第五章 禅宗▪P6

  ..续本文上一页,问取堂中二禅客。”又会下有同学二人相问。一云:“离却中下二机,请兄造一句子。”一云:“拟问即失。”一云:“与么则礼拜老兄去也。”一云:“这贼。”义玄闻,乃升堂云:“要会临济宾主句,问取堂中二禅客。”临济会下参徒多学喝。义玄曰:“汝等总学我喝,我今问汝:有一人从东堂出,一人从西堂出,两人齐喝一声,这里分得宾主,汝且作么生分

  若分不得,以后不得学老僧喝。”

  临济宗拣魔辨异有“四宾主”之句。示众云:“参学人大须仔细,如宾主相见,便有言说往来,或应物现形,或全体作用,或把机权喜怒,或现半身,或乘师子,或乘象王。,如有真正学人便喝,先拈出一个胶盆子。善知识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做模作样。学人又喝,前人不肯放。此是膏肓之病,不能医治,唤作宾看主。或是善知识不拈出物。随学人问处即夺,学人被夺,抵死不放,此是主看宾。或有学人应一个清净境界出善知识前。善知识辨得是境,把得住,抛向坑里。学人言,大好。善知识即云:咄哉!不识好恶。学人便礼拜。此唤作主看主。或有学人披枷带锁出善知识前,善知识更与安一重枷锁。学人欢喜,彼此不辨。此唤作宾看宾。大德,山僧所举皆是拣魔辨异,知其邪正。”

  义玄示众云:“我有时先照后用,有时先用后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时。先照后用有人在,先用后照有法在。照用同时,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针锥。照用不同时,有问有答,立宾立主,合水和泥,应机接物。若是过量人向未举前撩起便行,犹较些子。”

  第五十一节 云门宗

  云门宗是青原行思下六世文偃所建立,勃兴于五代,隆盛于北宋,至南宋而绝,流传二百年间。偃初参睦州陈尊宿而得悟人,又谒雪峰义存,钻研积年,受其宗印。后唐长兴元年(930)至韶州,居云门(今广东乳源县)光泰院。偃每见僧,必以目顾之,即曰:“鉴!”僧拟议,则曰:“咦!”门人录为顾鉴咦。文偃应机酬对往往以一字为答,丛林目之一字关。僧问:“如何是云门剑

  ”偃曰:“祖。”僧问:“如何是玄中的

  ”偃曰:“祝。”僧问:“如何是吹毛剑

  ”偃曰:“骼。”僧问:“如何是正法眼

  ”偃曰:“普。”僧问:“三身中那身说法

  ”偃曰:“要。”僧问:“如何是啐啄之机

  ”偃曰:“响。”僧问:“杀父杀母,佛前忏悔;杀佛杀祖,甚处忏悔

  ”偃曰:“露。”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偃曰:“师。”僧问:“承古有语,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应偿宿债,未审二祖是了是未了

  ”偃曰:“确。”示众云:“光不透脱有两般病: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又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又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己见犹存,坐在法身边是一。直饶透得法身去,放过即不可。仔细点检将来有什么气习,亦是病。”

  示众云:“大众,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万缘,作么生承当。”代云:“一镞破三关。”其后弟子德山缘密离为三句:一函盖乾坤句,二截断众流句,三随波逐流句。作颂三首:函盖乾坤——乾坤并万象,地狱及天堂,物物皆真现,头头总不伤。截断众流——堆山积岳来,一一尽尘埃,更拟论玄妙,冰消瓦解摧。随波逐流——辩口利舌问,高低总不亏,还如应病药,诊候在临时。临济宗首山省念法师拈函盖句云:普天匝地。截流句云:不通凡圣。随波句云:有问有答。圆悟克勤曰:“本真本空,一色一味,无非妙体,洞然明白,函盖句也。本非解会,排迭将来,不消一字,万机顿息,截流句也。若许他相见,从苗辨地,因语认人,随波句也。”弟子巴陵颢鉴有三句语。僧问:“如何是提婆宗

  ”鉴曰:“银碗里盛雪。”问:“如何是吹毛剑

  ”鉴曰:“珊瑚枝枝撑着月。”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鉴曰:“鸡寒上树,鸭寒下水。”文偃闻此语云:“他日老僧忌辰,只举此三转语供养老僧足矣。”

  第五十二节 法眼宗

  文益(886

  959)参樟州罗汉桂琛,后唐清泰二年(935),传其心印。历住临川崇寿院。南唐李氏迎居金陵报恩禅院,后迁清凉寺,撰《宗门十规论》,切论当时禅家流弊,四方学徒竞从咨叩,遂蔚成一派。谥法眼禅师,故称法眼宗。宋初极为隆盛,后渐衰微,约一百年而歇。

  初玄沙师备以上根罕遇,作纲宗三句曰:第一句且自承当,现成具足。都汝心王所为,全成不动智。于宗旨犹是明前不明后,一味平实,分证法身之量。若知出格,到手便转,不堕平常之见,是谓第一句纲宗也。不著平常,纵夺随宜,二理双明,不被二边所动,妙用现前,是谓第二句纲宗也。知有大智,性相之本,通其过量之见,应用无方,全用全不用,方便唤作慈定之门,是谓第三句纲宗也。

  文益于福州参长庆慧棱,不大发明,后同绍修、法进三人欲出岭,过地藏院,阻雪,少憩。桂琛时主地藏,问曰:“此行何之

  ”益曰:“行脚去。”琛云:“作么生是行脚事

  ”益曰:“不知。”琛曰:“不知最亲切。”又同三人举《肇论》至“天地与我同根处”,琛曰:“山河大地与上座自己是同是别

  ”益曰:“别。”桂琛竖起两指,益曰:“同。”桂琛又竖起两指,便起去。雪霁辞去,桂琛送之,乃指庭下片石云:“上座,寻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且道此石在心内,在心外

  ”益曰:“在心内。”琛曰:“行脚人著什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益窘无以对,即放色依席下抉择。近一月余,日呈见解说道理。桂琛语之云:“佛法不恁么。”益曰:“某甲词穷理绝也。”琛曰:“若论佛法,一切见成。”益于言下大悟。

  

  文益有三界唯心颂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惟识惟心,眼声耳色。色不到耳,声何触眼,眼色耳声,万法成办。万法匪缘,岂观如幻。大地山河,谁坚谁变。又华严六相义颂曰:华严六相义,同中还有异。异若异于同,全非诸佛意。诸佛意总别,何曾有同异。男子身中人定时,女子身中不留意。不留意,绝名字,万象明明无理事。

  著《宗门十规论》,指摘当时禅弊。第一、自己心地未明,妄为人师;第二、党护门风,不通议论;第三、举令提纲,不知血脉;第四、对答不识时节,兼无宗眼;第五、理事相违,不分浊净;第六、不经淘汰,臆断古今言句;第七、记持露布,临时不解妙用;第八、不通教典,乱有引证;第九、不关声律,不达道理,好作歌颂;第十、护己之短,好争胜负。其第一中云:“心地法门者,参学之根本也。心地者何耶

  如来大觉性也。”又第五中云:“大凡祖佛之宗,具理具事。事依理立,理彻事明。理事相资,还同目足。若有事而无理,则滞泥不通;若有理而无事,则汗漫无归。欲其不二,贵在圆融。且如曹洞家风则有偏有正,有明有暗;临济有宾有主,有体有用。然建化之不类,且血脉而相通。无一不该,举动皆集。又如法界观具谈理事,断自色空。海性无边,摄在一毫之上;须弥至大,藏归一芥之中。故非圣量使然,真猷合尔;又非神通变现,诞生推称。不著他求,尽由心造,佛及众生具平等故。

  文益的禅法,虽然圆融教观,但切戒寻章摘句。如云:诸人各会看《还源观》、《百门》、《华严论》、《涅槃经》诸多策子。阿那个教中有这个时节

  若有,试举看。莫是恁么经里有恁么语,是此时节么

  有什么交涉。所以微言滞于心首,尝为缘虑之场;实际居于目前,动为名相之境。又作么生得翻去

  若也翻去,又作么生得正去

  还会么

  莫只恁么念策子,有什么用处

  ”

  第五十三节 黄龙派

  禅宗自达磨至六祖,多以文字显示直指之道。惟六祖接荷泽为用棒之始,然指授仍不离言诠。马祖于向西来意便打,专以棒喝显机用,自此而后禅宗教学方法为之一变。次第发展,以至五家成立,各树纲宗。于是禅宗教化又为之一变。临济一宗,自义玄创建,弟子以兴化存奖,三圣慧然为首。奖传宝应慧颐,颐传风穴延沼,沼传首山省念(936刁93),称风穴窟中师子儿,有纲宗偈。念传汾阳善昭,门庭施设有三诀、三句语、四语转。又有三玄三要颂、四喝颂、五位颂、六相颂、论四宾主等,立十智同真,设十八问以辨验学人。昭弟子楚圆执侍二十年,尽领其法。于是临济一宗的接人机关,说法要机,宗乘义门,修证标准,无不完备。然亦因之而致剖析支离,机堕型落之弊。所以楚圆门下,慧南立黄龙派,方会立杨歧派,一扫闲家具以重振门风。当时曾有慧南如龙方会如虎之喻。

  慧南于景祐三年(1036)居南昌黄龙门,门风严厉。室中常问僧出家所以,乡关来历,复扣云:“人人尽有生缘处,那个是上座生缘处

  ”又复当机问答,飞驰锋辩,却复伸手云:“我手何似佛手

  ”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云:“我脚何似驴脚

  ”三十余年示此三问,往往学者多不凑机,丛林共目为三关。南自作《三关颂》。第一云:“生缘有语人皆识,水母何曾离得虾。但见日头东畔上,谁能更吃赵州茶。”第二云:“我手佛手兼举,禅人直下荐取。不动干戈道出,当处超佛越祖。”第三云:“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会得云收日卷,方知此道纵横。”总颂云:“生缘断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为招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

  慧南弟子祖心初谒云峰文悦禅师,留止三年,苦其孤梗,告悦将去。悦云:“必往依黄檗南公。”心至黄檗四年,知有机而不发。又辞而上云峰,会悦没,因就止石霜,无所参决,试阅传灯。至僧问多福禅师:“如何是多福一丛竹”

  多福云:“一茎二茎斜。”僧云:“不会。”福云:“三茎四茎曲。”此时顿觉亲见二师。径归黄檗。方展坐具,南笑云:“子人吾室矣。”心亦踊跃自喜,即应曰:“大事本来如是,和尚何用教人看话下语,百计搜寻

  ”南云:“若不令汝如此究寻到无用心处,自见自肯,吾即埋没汝。”心从容游泳陆沉中,时时往决…

《八宗概要 第五章 禅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