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八宗概要 第五章 禅宗▪P6

  ..續本文上一頁,問取堂中二禅客。”又會下有同學二人相問。一雲:“離卻中下二機,請兄造一句子。”一雲:“擬問即失。”一雲:“與麼則禮拜老兄去也。”一雲:“這賊。”義玄聞,乃升堂雲:“要會臨濟賓主句,問取堂中二禅客。”臨濟會下參徒多學喝。義玄曰:“汝等總學我喝,我今問汝:有一人從東堂出,一人從西堂出,兩人齊喝一聲,這裏分得賓主,汝且作麼生分

  若分不得,以後不得學老僧喝。”

  臨濟宗揀魔辨異有“四賓主”之句。示衆雲:“參學人大須仔細,如賓主相見,便有言說往來,或應物現形,或全體作用,或把機權喜怒,或現半身,或乘師子,或乘象王。,如有真正學人便喝,先拈出一個膠盆子。善知識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做模作樣。學人又喝,前人不肯放。此是膏肓之病,不能醫治,喚作賓看主。或是善知識不拈出物。隨學人問處即奪,學人被奪,抵死不放,此是主看賓。或有學人應一個清淨境界出善知識前。善知識辨得是境,把得住,抛向坑裏。學人言,大好。善知識即雲:咄哉!不識好惡。學人便禮拜。此喚作主看主。或有學人披枷帶鎖出善知識前,善知識更與安一重枷鎖。學人歡喜,彼此不辨。此喚作賓看賓。大德,山僧所舉皆是揀魔辨異,知其邪正。”

  義玄示衆雲:“我有時先照後用,有時先用後照,有時照用同時,有時照用不同時。先照後用有人在,先用後照有法在。照用同時,驅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針錐。照用不同時,有問有答,立賓立主,合水和泥,應機接物。若是過量人向未舉前撩起便行,猶較些子。”

  第五十一節 雲門宗

  雲門宗是青原行思下六世文偃所建立,勃興于五代,隆盛于北宋,至南宋而絕,流傳二百年間。偃初參睦州陳尊宿而得悟人,又谒雪峰義存,鑽研積年,受其宗印。後唐長興元年(930)至韶州,居雲門(今廣東乳源縣)光泰院。偃每見僧,必以目顧之,即曰:“鑒!”僧擬議,則曰:“咦!”門人錄爲顧鑒咦。文偃應機酬對往往以一字爲答,叢林目之一字關。僧問:“如何是雲門劍

  ”偃曰:“祖。”僧問:“如何是玄中的

  ”偃曰:“祝。”僧問:“如何是吹毛劍

  ”偃曰:“骼。”僧問:“如何是正法眼

  ”偃曰:“普。”僧問:“叁身中那身說法

  ”偃曰:“要。”僧問:“如何是啐啄之機

  ”偃曰:“響。”僧問:“殺父殺母,佛前忏悔;殺佛殺祖,甚處忏悔

  ”偃曰:“露。”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偃曰:“師。”僧問:“承古有語,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還應償宿債,未審二祖是了是未了

  ”偃曰:“確。”示衆雲:“光不透脫有兩般病:一切處不明,面前有物是一。又透得一切法空,隱隱地似有個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脫。又法身亦有兩般病:得到法身,爲法執不忘,己見猶存,坐在法身邊是一。直饒透得法身去,放過即不可。仔細點檢將來有什麼氣習,亦是病。”

  示衆雲:“大衆,函蓋乾坤,目機铢兩,不涉萬緣,作麼生承當。”代雲:“一镞破叁關。”其後弟子德山緣密離爲叁句:一函蓋乾坤句,二截斷衆流句,叁隨波逐流句。作頌叁首:函蓋乾坤——乾坤並萬象,地獄及天堂,物物皆真現,頭頭總不傷。截斷衆流——堆山積嶽來,一一盡塵埃,更擬論玄妙,冰消瓦解摧。隨波逐流——辯口利舌問,高低總不虧,還如應病藥,診候在臨時。臨濟宗首山省念法師拈函蓋句雲:普天匝地。截流句雲:不通凡聖。隨波句雲:有問有答。圓悟克勤曰:“本真本空,一色一味,無非妙體,洞然明白,函蓋句也。本非解會,排疊將來,不消一字,萬機頓息,截流句也。若許他相見,從苗辨地,因語認人,隨波句也。”弟子巴陵颢鑒有叁句語。僧問:“如何是提婆宗

  ”鑒曰:“銀碗裏盛雪。”問:“如何是吹毛劍

  ”鑒曰:“珊瑚枝枝撐著月。”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

  ”鑒曰:“雞寒上樹,鴨寒下水。”文偃聞此語雲:“他日老僧忌辰,只舉此叁轉語供養老僧足矣。”

  第五十二節 法眼宗

  文益(886

  959)參樟州羅漢桂琛,後唐清泰二年(935),傳其心印。曆住臨川崇壽院。南唐李氏迎居金陵報恩禅院,後遷清涼寺,撰《宗門十規論》,切論當時禅家流弊,四方學徒競從咨叩,遂蔚成一派。谥法眼禅師,故稱法眼宗。宋初極爲隆盛,後漸衰微,約一百年而歇。

  初玄沙師備以上根罕遇,作綱宗叁句曰:第一句且自承當,現成具足。都汝心王所爲,全成不動智。于宗旨猶是明前不明後,一味平實,分證法身之量。若知出格,到手便轉,不墮平常之見,是謂第一句綱宗也。不著平常,縱奪隨宜,二理雙明,不被二邊所動,妙用現前,是謂第二句綱宗也。知有大智,性相之本,通其過量之見,應用無方,全用全不用,方便喚作慈定之門,是謂第叁句綱宗也。

  文益于福州參長慶慧棱,不大發明,後同紹修、法進叁人欲出嶺,過地藏院,阻雪,少憩。桂琛時主地藏,問曰:“此行何之

  ”益曰:“行腳去。”琛雲:“作麼生是行腳事

  ”益曰:“不知。”琛曰:“不知最親切。”又同叁人舉《肇論》至“天地與我同根處”,琛曰:“山河大地與上座自己是同是別

  ”益曰:“別。”桂琛豎起兩指,益曰:“同。”桂琛又豎起兩指,便起去。雪霁辭去,桂琛送之,乃指庭下片石雲:“上座,尋常說叁界唯心,萬法唯識,且道此石在心內,在心外

  ”益曰:“在心內。”琛曰:“行腳人著什麼來由安片石在心頭。”益窘無以對,即放色依席下抉擇。近一月余,日呈見解說道理。桂琛語之雲:“佛法不恁麼。”益曰:“某甲詞窮理絕也。”琛曰:“若論佛法,一切見成。”益于言下大悟。

  

  文益有叁界唯心頌曰:叁界唯心,萬法唯識,惟識惟心,眼聲耳色。色不到耳,聲何觸眼,眼色耳聲,萬法成辦。萬法匪緣,豈觀如幻。大地山河,誰堅誰變。又華嚴六相義頌曰:華嚴六相義,同中還有異。異若異于同,全非諸佛意。諸佛意總別,何曾有同異。男子身中人定時,女子身中不留意。不留意,絕名字,萬象明明無理事。

  著《宗門十規論》,指摘當時禅弊。第一、自己心地未明,妄爲人師;第二、黨護門風,不通議論;第叁、舉令提綱,不知血脈;第四、對答不識時節,兼無宗眼;第五、理事相違,不分濁淨;第六、不經淘汰,臆斷古今言句;第七、記持露布,臨時不解妙用;第八、不通教典,亂有引證;第九、不關聲律,不達道理,好作歌頌;第十、護己之短,好爭勝負。其第一中雲:“心地法門者,參學之根本也。心地者何耶

  如來大覺性也。”又第五中雲:“大凡祖佛之宗,具理具事。事依理立,理徹事明。理事相資,還同目足。若有事而無理,則滯泥不通;若有理而無事,則汗漫無歸。欲其不二,貴在圓融。且如曹洞家風則有偏有正,有明有暗;臨濟有賓有主,有體有用。然建化之不類,且血脈而相通。無一不該,舉動皆集。又如法界觀具談理事,斷自色空。海性無邊,攝在一毫之上;須彌至大,藏歸一芥之中。故非聖量使然,真猷合爾;又非神通變現,誕生推稱。不著他求,盡由心造,佛及衆生具平等故。

  文益的禅法,雖然圓融教觀,但切戒尋章摘句。如雲:諸人各會看《還源觀》、《百門》、《華嚴論》、《涅槃經》諸多策子。阿那個教中有這個時節

  若有,試舉看。莫是恁麼經裏有恁麼語,是此時節麼

  有什麼交涉。所以微言滯于心首,嘗爲緣慮之場;實際居于目前,動爲名相之境。又作麼生得翻去

  若也翻去,又作麼生得正去

  還會麼

  莫只恁麼念策子,有什麼用處

  ”

  第五十叁節 黃龍派

  禅宗自達磨至六祖,多以文字顯示直指之道。惟六祖接荷澤爲用棒之始,然指授仍不離言诠。馬祖于向西來意便打,專以棒喝顯機用,自此而後禅宗教學方法爲之一變。次第發展,以至五家成立,各樹綱宗。于是禅宗教化又爲之一變。臨濟一宗,自義玄創建,弟子以興化存獎,叁聖慧然爲首。獎傳寶應慧頤,頤傳風穴延沼,沼傳首山省念(936刁93),稱風穴窟中師子兒,有綱宗偈。念傳汾陽善昭,門庭施設有叁訣、叁句語、四語轉。又有叁玄叁要頌、四喝頌、五位頌、六相頌、論四賓主等,立十智同真,設十八問以辨驗學人。昭弟子楚圓執侍二十年,盡領其法。于是臨濟一宗的接人機關,說法要機,宗乘義門,修證標准,無不完備。然亦因之而致剖析支離,機墮型落之弊。所以楚圓門下,慧南立黃龍派,方會立楊歧派,一掃閑家具以重振門風。當時曾有慧南如龍方會如虎之喻。

  慧南于景祐叁年(1036)居南昌黃龍門,門風嚴厲。室中常問僧出家所以,鄉關來曆,複扣雲:“人人盡有生緣處,那個是上座生緣處

  ”又複當機問答,飛馳鋒辯,卻複伸手雲:“我手何似佛手

  ”又問諸方參請宗師所得,卻複垂腳雲:“我腳何似驢腳

  ”叁十余年示此叁問,往往學者多不湊機,叢林共目爲叁關。南自作《叁關頌》。第一雲:“生緣有語人皆識,水母何曾離得蝦。但見日頭東畔上,誰能更吃趙州茶。”第二雲:“我手佛手兼舉,禅人直下薦取。不動幹戈道出,當處超佛越祖。”第叁雲:“我腳驢腳並行,步步踏著無生。會得雲收日卷,方知此道縱橫。”總頌雲:“生緣斷處伸驢腳,驢腳伸時佛手開。爲招五湖參學者,叁關一一透將來。”

  慧南弟子祖心初谒雲峰文悅禅師,留止叁年,苦其孤梗,告悅將去。悅雲:“必往依黃檗南公。”心至黃檗四年,知有機而不發。又辭而上雲峰,會悅沒,因就止石霜,無所參決,試閱傳燈。至僧問多福禅師:“如何是多福一叢竹”

  多福雲:“一莖二莖斜。”僧雲:“不會。”福雲:“叁莖四莖曲。”此時頓覺親見二師。徑歸黃檗。方展坐具,南笑雲:“子人吾室矣。”心亦踴躍自喜,即應曰:“大事本來如是,和尚何用教人看話下語,百計搜尋

  ”南雲:“若不令汝如此究尋到無用心處,自見自肯,吾即埋沒汝。”心從容遊泳陸沈中,時時往決…

《八宗概要 第五章 禅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