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对于佛法有深刻的信解,依自己的信解而修行的这位菩萨,就叫做胜解行菩萨。若是已见到圣位的菩萨呢,他是依理而行;没得圣道的凡位的菩萨是依解而行。现在这是凡位的菩萨,所以叫做胜解行菩萨。「经初无数大劫修行圆满」,这位菩萨要经过第一个阿僧祇劫,他的修行圆满了。这位凡位菩萨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时间真是长啊。这个小乘佛法里面,由初开始栽培善根到得初果,最多三生,最多三生就成就了。这个菩萨要经过这么长久,一个阿僧祇劫修行才圆满。
「清净增上意乐行补特伽罗,」
这个第二个补特伽罗呢,这个名字叫做「清净增上意乐行」。这位菩萨就是已经得无生法忍了,他是已经见到圣道了,入圣位了,他的内心有根本无分别智相应,所以他的心里有清净的殊胜的意乐,有清净的增上的无上菩提心,这是第二个补特伽罗。这个第二个补特伽罗是通于十地的,初地乃至到第十地,都可以名之为「清净增上意乐行补特伽罗」的。
「及有相行无相行补特伽罗,于前六地及第七地,经第二无数大劫修行圆满;」
在十地菩萨里面,就是在这个「清净增上意乐行补特伽罗」的位次里面,这个前六地菩萨叫做「有相行补特伽罗」,第七地名为「无相行补特伽罗」,是这样不同。这个「有相行、无相行」怎么讲呢?这个「相」,就是内心所分别的相,所分别的相还是有差别。譬如说我们凡夫心里面有所分别的时候,就是我执、法执,不管是执着什么,就是见佛了也好,心里面也有执着。这个执着不是我执就是法执,不是法执就是我执,这个执着就是染污。有分别的执着,这也就是「相」;就是我执、法执的一切染污相,就叫做「有相行」,这个凡夫是这样子。入了圣位的时候,他正念现前的时候是「无相行」,没有我执也没有法执的这一切戏论的分别,都是没有的。但是初得无生法忍的菩萨一直到六地,在这个阶段之内,他不能长时期的无相,他也有相的间杂,他还要出观,出定。出定的时候呢,就有「相行」,就有相的间杂,所以叫做「有相行」的菩萨。由初地乃至第六地,都名之为「有相行」的「补特伽罗」。到第七地「无相行」的「补特伽罗」呢,就是他能够长时期的无相,长时期的圣道现前。
这个圣道现前也分两种:一种是他内心里面与真如相应,是离一切相的,那是不思议境界。第二种是有相,譬如说后得智现前的时候,他也分别一切法,种种的行相的。这个唯识的经论上说呢,就是佛的后得智也是有分别的,也是有分别,分别这个众生是什么根性,怎么样来度化他,为他说什么佛法与他的根性相应,佛也有这些分别,那么这都是相,但是这个没有染污;虽然有分别而没有染污,这也都统属于无相之内的。现在说「有相行、无相行」,是指这个染污相,有执着的分别心的相,叫做「相」。那么前面由初地至六地还是有相行,到第七地的时候没有了,没有了的时候是纯无相的境界。这个由初地乃至到第七地是「第二无数大劫修行圆满」,又经这么长的时间圆满了。
「即此无功用行补特伽罗,从此已上至第十地,经第三无数大劫修行圆满。」
这个第七地是纯无相的,但是还是有功用,心里面还是有身心动念的事情。到第八地的时候呢,就是无功用了,他心里面没有身心动念的事情,也是纯无相;就是他那个纯的无分别智,纯净的无分别智是纯熟了。这可见从这样的境界上看,初地也有无相,所有的圣人都是有无相的境界的,不然不是圣人。但是到第六地以前还有有相的间杂;这个到第八地的时候就是无功用的无相的境界,但是还没有圆满。由八地经过第九地到第十地,这无功用的境界圆满了。「从此已上至第十地」,这三个地呢,「经第三无数大劫修行圆满」,这三个无数大劫就是这样划分的。五个补特伽罗呢,就是:胜解行补特伽罗、清净增上意乐行补特伽罗、有相行、无相行补特伽罗、无功用行补特伽罗,这一共是五个。五个,而这个「清净增上意乐行补特伽罗」是包括了「有相行」、「无相行」、「无功用行」三个补特伽罗,这三个补特伽罗都可以名之为「清净增上意乐行补特伽罗」的。所以实在这个在时间上的划分呢,就是四个补特伽罗,是四个补特伽罗的。
第二项、偈颂
「此中有颂:清净,增上力,坚固心,升进,名菩萨初修无数三大劫。」
「此中有颂」,这里还有一个颂。前面这个长行说完了,这里面说这个颂。这个颂是说的什么意思呢?是说从什么时候开始才入于初阿僧祇劫?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计算劫了?是颂这个意思。那么这就是在胜解行地的开始,就是计算初无数大劫了。这个颂里边的意思有四个条件:一个清净力、一个增上力、一个是坚固心力、一个升进力,这一共是四个力量。
这个「清净力」,这个「清净」怎么讲呢?「清净」就指善根说的。就是在胜解行地之前,这个胜解行地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个位次的菩萨。在这个位次的菩萨之前还有个十信位,十信位在其他的经论上说有十千劫,要经过十千劫就是一万劫,经过一万劫在佛法里面的修学才成就了十信位的这个程度。可见对于佛法的信心能够坚定不退还是不容易,要经过十千劫这么久。那么这个「清净」指善根说,就是在十信位的菩萨栽培的善根达到清净的程度了。这个清净怎么讲呢?就是这位菩萨还是有烦恼的,但是他也有不烦恼的正念,就是也有清净心也有染污心,但是这个清净心能战胜染污心,这叫做清净。这个清净心能降伏烦恼,这个时候叫做清净。如果有清净心,烦恼来了的时候清净心就没有了,那就是正念胜不过染污念,那个时候还不及格,还不及格。现在这个时候他是有力量了,能降伏这个染污心了,所以叫做「清净力」。
「增上力」,「增上力」是什么力量呢?是善知识的力量。善知识有什么力量呢?帮助你清净。善知识有这种威力能帮助你清净,有力量帮助你,所以叫「增上力」。能帮助你加强你的清净的力量,那叫「增上力」。这个善知识,怎么会有善知识呢?有愿力。你发过愿,你栽培善根的时候你发过愿,「我希望我能够遇见善知识,能帮助我修学圣道,容易成就」,你发过这些愿,那么你就能容易遇见善知识。遇见善知识呢,善知识对你有增上力,这叫做「增上力」。是「清净力」,还有一个「增上力」;「清净」是自己本身栽培的力量,「增上力」是由善知识的帮助的力量。这可见在胜解行地的这个时候,虽然自己栽培了清净的善根了,但是还是要有善知识的帮助才行,不然还是靠不住。
「坚固心」,这个「坚固心」是什么呢?就是恶知识,有善知识也有恶知识。这个恶知识来破坏你,你说你要出家,他就不许你出家,他就是要破坏你的道心、菩提心,但是不可以,你的菩提心特别坚固,恶知识破坏也破坏不了,所以叫做「坚固心」。这个菩提心非常的坚强,所以能够不退失,虽然有恶知识的败坏,但是你这个道心不失掉,还能不退转,所以叫「坚固心」。
「升进」,「升进心」,「升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由于自己的「清净力」,「增上力」和「坚固心」的力量,时时的用功修行,使令自己的善根时时的进步,时时的增长。不但是不退转,而且还能增长,那么就叫做「升进」,「升进」的力量。
由于你成就了这四种力量呢,你就「名」为「菩萨初修无数三大劫」,三大阿僧祇劫你就开始了。那么也就是表示你已经入于胜解行位的补特伽罗了,你是胜解行位的菩萨了。这是说明胜解行菩萨初开始的相貌,也就是初无数大劫这个相貌,初无数大劫开始的相貌。
《《摄大乘论》笔录 第六章、彼修差别》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