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呢?就是因为你多修禅定,他能修禅定把这个欲界的烦恼调伏了,得到色界定以后没有欲界的烦恼。三界里边烦恼最重的人就是欲界的众生,这个色界天、无色界天的人的烦恼轻微,都成了无记性的了。「无诸恼害性薄尘垢」,「性」者心也,他的心「薄尘垢」,不能说没有尘垢,但是特别的淡薄、特别的少,「薄」者少也。那么这样的胜利就是修禅定所得到的胜利,你常常静坐,你将来就得到这样的果报,没有烦恼。
「善知一切工论明处之所摄故」,这是修般若波罗蜜所得到的果报。这里说呢,是得到世间的智慧,就是后得智的事。「工论明处」,「善知一切工论明处」这个「明」,印老法师当做学问讲,有学问,就是这个五明,五明处,五种明处就是内明处、医方明处、因明处、声明处、工业明处,就是工论明处,也叫工巧明处。这印老的解释:这个内明处就指宗教和哲学,叫做内明处。那么医方明处当然就是医药学。这个因明处就是论理学,这个宗因喻的这些事情。声明处呢,印老的解释就是文学和音韵学,音韵学就是应该是音乐包括在里边了。工业明处,譬如说造房子这些事情,那么造这一切的工业的用具,这些学问,这些知识。那么「善知一切工论明处之所摄故」,你修学般若的人,将来你有这种胜利,他能知道这五种明处,这个「工论明处」就包括这五种明处,他很容易就知道了,就学会了。只是说到这一点,当然也应该包括其他的后得智,佛法里面的智慧应该包括在内的。在这个无著菩萨《金刚般若论》那上面说的呢,是「于大人众中得自在」,那是般若的胜利,学习般若的胜利。这是说修六波罗蜜,修这六法,布施、持戒乃至智慧能得到这六种胜利。
「胜生,无罪,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能现作一切有情一切义利,是名胜利。」
这是说出世间的胜利。是说这个发无上菩提心的菩萨他修学六波罗蜜多的时候,他不但能得到前面这六种胜利,还能得到出世间的胜利,出世间的胜利是什么呢?「胜生,无罪」,就是他能够在世间流转生死,大富贵、「大生」、「大朋大属」这些功德,而他这时候得到这种胜利的时候,他不会再放逸做种种的罪过的事情,不会再造罪。凡夫也能够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得到这六种胜利,凡夫也能,但是得到胜利的时候就放逸,就造罪,造种种罪,这不能和菩萨比,菩萨得到这六种胜利的时候,他不因此而造罪,他不会的。
「乃至安坐妙菩提座」,这什么意思呢?他得到这六种胜利的时候,他得了以后他不会又没有了,享受了几千年万年以后又没有了,不是,他乃至到得无上菩提一直有很多很多的胜利,相续不断地有这种胜利。若是凡夫做功德得到六种胜利,可能得一生两生,或者寿命长一点,做转轮王,做个八万四千年,或者是做了很多年,结束就没有了,又去一般的流转生死了。印老法师说「顷刻而尽」,不知多久又没有了。但是菩萨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得六种胜利的果报的时候,无穷无尽地相续下去,所以「乃至安坐妙菩提座」。
「常能现作一切有情一切义利」,凡夫得到这六种胜利的时候就是自己享受,或者给他父母、兄弟姊妹也可能享受一点,别人就不行,别人不能享受的。菩萨不是,菩萨得这六种胜利的时候,「常能现作一切有情一切义利」,去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能救护一切众生,有这个大悲心,和一切众生共同地享受这种胜利的果报,因为有这样的慈悲心。所以这一共是三样:一个是「无罪」,一他是「乃至安坐妙菩提座」,第三「能现作一切有情一切义利」,和凡夫不同。「是名胜利」,这是菩萨修六波罗蜜多所得到的胜利、功德。
癸、抉择
「如是六种波罗蜜多互相抉择,云何可见?」
这是六波罗蜜「十门分别」的最后一科,「抉择」。这个「抉择」什么意思呢?「抉择」,就是拣择,就是观察的意思,观察如是六种波罗蜜多的深隐之义。这个「互相抉择」,就是六波罗蜜多,有一个波罗蜜多就会有其余的五个波罗蜜多,所以叫做「互相」。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把这样的深义把他抉发出来,叫做「抉择」。
「世尊于此一切六种波罗蜜多,或有处所以施声说,或有处所以戒声说,或有处所以忍声说,或有处所以勤声说,或有处所以定声说,或有处所以慧声说。如是所说有何意趣?」
「世尊于此一切六种波罗蜜多」,前边是问,「如是六种波罗蜜多互相抉择,云何可见」,这底下回答。「世尊」,我们的本师世尊,「于此一切六种波罗蜜多」这个「一切」就是「六种波罗蜜多」,这个「六种波罗蜜多」的菩萨行在一切的修多罗里边有各式各样的情形。「或有处所以施声说」,或者佛面对所教化的众生的地方,以布施的音声宣说出来,就是这里边六波罗蜜多都具足的,但是佛说这是布施波罗蜜多,佛这么说。「或有处所以戒声说」,有的情况呢,六波罗蜜多都是具足,但是只说这是戒波罗蜜多,只这么说。「或有处所以忍声说」,用忍波罗蜜多的声音说出来。「或有处所以勤声说」,就是精进波罗蜜多说出来。「或有处所以」禅波罗蜜说出来,这个「声」也是说的意思,或者是名字的意思,以禅波罗蜜多的名称说出来。「或有处所以」智慧的名字说出来。「如是所说有何意趣?」这又来问,问这个事情。像这样的情形,佛有什么样的深义在里边呢?
「谓于一切波罗蜜多修加行中,皆有一切波罗蜜多互相助成,如是意趣。」
这个道理就在这一句回答出来了。「谓于一切波罗蜜多」,这就是说佛的慈悲心就是在众生学习一切波罗蜜多的时候,对于这么多的法门需要努力地去修行。「皆有一切波罗蜜多互相助成」,不是指一个波罗蜜多的,有其他一切波罗蜜多互相帮助才能成就的。所以不论哪一个波罗蜜多,都有一切波罗蜜多在一起的,而佛这样说法,他的用意就是「互相助成」,就是一定大家要和合,这个修行才能圆满的。
那就像这个布施波罗蜜多也应该有戒波罗蜜多的帮助,因为你若是布施给众生的时候,你有戒的庄严,你有戒波罗蜜多的庄严的,你表现出来的行动、表现出来的语言都是如法的,那么众生心情也会尊重,而不会伤害到众生,那么这个布施波罗蜜多就会很顺利地成功了。那么布施、持戒、忍,还需要有忍波罗蜜多的庄严,因为布施的时候,不是那么顺利的,就会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你心里面也还要有忍的,因为众生也有可能会触恼你,你一定要容忍。精进波罗蜜多,这个你修行布施波罗蜜的时候,不是一时间就能圆满的,并且菩萨这是一个阿僧祇劫一个阿僧祇劫的这样修行,你一定要精进,不能懈怠,才能圆满布施波罗蜜多。那么禅波罗蜜多,你修行六波罗蜜多的时候,你不但是有忍、精进,你内心里面还要有禅的庄严。这个暂时的事情总是容易办,时间短很快就做完了就结束了,那是比较容易。若是长时期地做一切功德利益一切众生,没有禅是做不来的。这个有禅波罗蜜的庄严的时候,做什么事情不辛苦,而且做得更殊胜。有般若波罗蜜多,你要知道怎么样去做这个布施波罗蜜多,那就是要智慧;通达布施波罗蜜多的诸法实相,那也要般若波罗蜜才能够通达的。这个没有般若的智慧的时候,你修这个布施的时候,有的时候自己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所以这个智慧也还非常重要。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也需要有前五波罗蜜的庄严,你只有智慧也不可以,也要前五波罗蜜的庄严,这样子你这个功德才是圆满的,所以说「皆有一切波罗蜜多互相助成,如是意趣」。
第二项、结颂
「此中有一嗢陀楠颂:数,相及次第,训词,修,差别,摄,所治,功德,互抉择应知。」
这个「嗢陀楠」翻到中国话,翻个集施,集会的集,布施的施,集施,就是集所说义施有情故。积集所宣说的法门、道理,然后布施给众生,所以叫做集施。这里面有一个颂,这个颂就是把前面这个「十门分别」全面地说出来。
「数,相」,六波罗蜜多的这个六数,「相」就是六种殊胜,「及次第,训词」。还有这个「修」,几种作意修、意乐修。还有「差别」,每一波罗蜜都有三种差别。还有「摄」,摄一切善法。还有「所治」,所治的六弊种种。还有「功德」,就是那个殊胜的果利。「互抉择」,就是将才这一段。「应知」,应知道这就是十门分别的名字。
《《摄大乘论》笔录 第五章、彼入因果》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