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畏、十八不共,那么这「是等流故」,那么「等流」就是果说的。六波罗蜜圆满了的时候所得的果,那就叫做「等流」。那么「随顺」就等于是增上缘的意思,因为你有这样的信心,所以你肯去修六波罗蜜,那么信就是增上缘了。那么「, , 相」是他本身的相貌,没有贪心、没有瞋心,所以能够布施波罗蜜也就能够戒波罗蜜;无贪瞋痴,你就能精进波罗蜜、忍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这样讲,这是又一个意思了。
这样子说呢,用这三个理由来说明这个六波罗蜜能摄一切善法。这样说,这个「摄」是类摄,以类摄,同是一类的就互相摄。
辛、所治
「如是所治摄诸杂染,云何可见?」
前面是第七,现在第八是「所治」,所对治的杂染法。「如是所治摄诸杂染,云何可见」,如是六波罗蜜所对治的就是:布施是对治悭吝,戒波罗蜜对治破戒,(忍波罗蜜)对治忿怒、忿恨,(精进波罗蜜)对治懈怠,(禅波罗蜜)对治散动,(般若波罗蜜)对治恶慧,这六个波罗蜜来对治这六种障碍。那么所对治的就是杂染,他能够摄其余的一切杂染法。这个能对治,这个六波罗蜜能够摄一切善法,那么所对治的六弊他也能摄一切杂染法,自然是应该这样子。但是怎么知道呢?「云何可见」呢?
「是此相故,是此因故,是此果故。」
那么这也是用这三个理由来说明。「是此相故」,刚才说的这个六弊,悭吝、破戒、忿恨、懈怠、散动、恶慧,那么这是所对治的相貌,所对治的体相。
「是此因故」,譬如说我不相信,或者是无惭无愧等,那么这就是出来这些六弊的因。悭吝、破戒这些事情,我不相信,或者有这贪瞋等,于是乎我就是破戒了,乃至到有邪恶慧这些,「是此因故」。
「是此果故」,或者做出来种种的罪过,得种种贫穷、下贱乃至三恶道的,那么这就是这些杂染法的果报了。这样说这个六弊能摄种种的烦恼,摄种种的杂染法,那么用六波罗蜜来对治这六种弊呢,也就是对治了六弊的因、六弊的果,也都对治了,那么就所有的杂染法都息灭了,就得到究竟清净的无上菩提了。
壬、胜利
「如是六种波罗蜜多所得胜利,云何可见?」
这是壬,就是第九科,六种波罗蜜多所得的胜利,胜果的利益,是殊胜的利益。修这六种波罗蜜多得到什么样的胜利呢?得到什么样的功德呢?「云何可见?」
「谓诸菩萨流转生死富贵摄故,大生摄故,大朋大属之所摄故,广大事业加行成就之所摄故,无诸恼害性薄尘垢之所摄故,善知一切工论明处之所摄故。」
「谓诸菩萨流转生死富贵摄故」说是我们修六波罗蜜会得到什么样的功德呢?这底下回答,回答分两段,有世间胜利。「谓诸菩萨流转生死富贵摄故」,这些发菩提心的菩萨他因为修这个布施波罗蜜的关系,修这个布施波罗蜜多的关系,虽然还没有成佛,还在生死里流转,但是在生死里面流转的时候,他是富贵,大富大贵,属于这一方面的果报,得到这样的胜利,得到大富大贵的这种胜利,他若布施能得到这种好处。
「大生摄故」,「大生摄故」呢,就是这个菩萨他能修戒波罗蜜,他能持戒,那么持戒或者是一开始受五戒,进一步应该修十善戒,或者是受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或者受菩萨戒。因为受了戒,守戒清净的关系,他将来得到的果报是「大生摄故」,就是圆满广大的生命体,圆满广大的所受生的这个体,这个果报,在人天里面所得的果报是特别殊胜的,得尊贵身就是这样意思,他的福德寿命都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大生摄故」。说这个持戒不自由,要约束自己这个不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你没有白辛苦,将来得的果报会好很多,比别人强。这个佛法真是大智慧境界!以前在香港的时候,那时候我在香港,有个叫做野狼案,在台湾报纸也能知道,说是他就是向一个有钱的人勒索,把这个有钱的人捉去了,捉去了向他家人打电话,说是在什么什么地方,有人手里拿报纸,向你说一句话:「天官赐福」,你拿五十万港币给我。这件事后来是捉去的这个人死掉了,他好象家里的人不给,不给就把他的耳朵割下来寄给他的家人,后来不知怎么样搞的,又把他父亲也捉去了,这件事是这个土匪是成功了,五十万是拿去了。那么说这话什么意思呢?佛法按因果的道理,作如是因得如是果,应该是这样做才是合乎道理。不明白因果的人,「天官赐福」给我五十万,我要这样发财,这是不对的,这将来是不得了。所以这个是我们若想富贵,你修布施波罗蜜,你想要在人天中得到尊贵的生命体,你持戒,这样子以如法的道理去满足你的希望,应该是这样做。说别的人考试得了第一名,你生赞叹欢喜心,你自己也努力,你也可能考到第一名,应该是这样才能是合法的,所以是「流转生死富贵摄故,大生摄故」。
「大朋大属之所摄故」,这就是忍波罗蜜,你修学忍波罗蜜的时候,你就会有这样的功德,「大朋大属之所摄故」。「大朋」,这个印老法师的解释和王恩洋解释都不一样,不是一样的,这个意思都是差不多。那么这两个「朋」还是朋友,「大朋」就是有高明大智慧的人是你的朋友,你有这种朋友。「大属」,这个「属」是随顺,彼此相爱的人叫做属,所以叫做眷属;就是自己的父母、妻子、兄弟姊妹这叫做「属」。这样你的朋友里面有个了不起的人和你做朋友,你的父母、兄弟姊妹里面也是有了不起的人做你的「大朋大属」,属于这样的事情。那么这个就是因为修学忍辱,你同人和乐无诤,那么长期的做朋友,你就会有得这种果报。
我想了一想,为什么忍辱会能够得到这种果报呢?什么理由呢?忍辱和这个「大朋大属」有什么关系呢?我解释个理由,就是譬如说你做老师,假设你是做老师,你有学生,你要忍耐一点,这个学生说你讲得不好,我一甩就走了,我不讲了!这个事是不行,你要忍耐一点。或者和人家共同的合作一件事,你也要忍耐一点。这个菩萨,发了无上菩提心的菩萨总是以佛法的智慧做自己的思想,所以和人做朋友的时候呢,也是用佛法逐渐地来利益自己的朋友,周围的人,做朋友而你能够和乐无诤,你用佛法所饶益的人,你同他合,同他合就能常在一起,常在一起你逐渐地这样栽培,你自己也进步,你的朋友也进步。今生结下了这样好的因缘,来生还是到一起去,到一起还继续地栽培,这样时间久了,大家都进步了,所以你的朋友里面有「大朋大属」。如果你不能忍耐的时候,那你没有栽培过别人,而你自己也栽培也不见得好,那就怎么能有「大朋大属」呢?就是不能有。
好象头几天我讲过这件事,在历史上看,我就感觉到刘邦他就是有很多的大人物帮助他打天下。而这个唐大宗也是,他打天下不管是文的武的都是有了不起的人,其他的那些人都不行,没有他多,没有他那么多。所以人与人能做朋友,你要忍一点,你要忍一点的,你将来你才能这样子,你才能有这样的成就,不要有一点不如意就发脾气,这不行的。我看这个《三国志》刘备的传,说他是喜怒不形于色,喜怒不形于色,这也不容易。刘备当然不是佛教徒,不过我去了这个峨嵋山,我发觉峨嵋山的佛教很早,很早很早就有佛法,就是在摄摩腾竺法兰那个时候五台山就开始有佛法,那是在佛法初到中国的时候就有佛法了,但是我相信刘备不会是佛教徒,他那时候哪有时间去接触佛教呢?但是刘备有这种本事,喜怒不形于色,也就是有多少忍力,所以他能做领袖也不容易。所以我们说「大朋大属之所摄故」,就是要修,由修忍辱波罗蜜就会有这样的事情。
「广大事业加行成就之所摄故」,这是精进波罗蜜,精进波罗蜜有这样的功德。这个精进波罗蜜这上面,「广大事业加行成就之所摄故」,不是一般的小事情,这是大的事情。大的事情,这一个大的事情放在你的肩上了,叫你去做。这个「加行」,你就采取行动,你能令这件事情成就,成功,能把这个大的事情做成功,你有这种能力。有这样的能力你能做大的事情做成功,你有这样的能力,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呢?从精进波罗蜜来的。就是从现在开始,我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不懈怠,我一定有始有终的把这件事做成功,那么就是精进波罗蜜。一件事做成,再做第二件事,第二件事做成做第三件事,总是把事情有始有终做圆满,你这样训练自己有这种能力,你今生这样训练,来生也这样训练,多少生长时期的训练,你就具足了「广大事业加行成就之所摄故」,这样的胜利,你就得到这种胜利了,这是精进波罗蜜所得到的果,所得到的胜利。这的确是不容易,这实在呢这也要有忍,也要有忍辱的力量才可以,没有忍你就受不了。小小辛苦了一点,我不干了,我不做了,我要辞职!就是这样。所以这个佛菩萨的智慧他观察人什么事情是怎么成就的,由果而知因,由因而知果,这样的开示我们,我们若想要得到这样的胜利,你就应该这样做,应该这样做。「广大事业加行成就之所摄故」,这也实在是领导人所应该具足的条件,不然你做不来。
「无诸恼害性薄尘垢之所摄故」,这是修这个禅波罗蜜;你常能欢喜静坐,由于你能静坐,你就能够调伏烦恼,调伏这个烦恼。这上面说「无诸恼害性簿尘垢」,「无诸恼害」这句话怎么讲呢?印老法师讲得好,这个「恼害」就是谁能伤害自己呢?就是自己的烦恼,自己心里面的贪瞋痴的烦恼能伤害自己,不是别人能伤害的,这个话是非常正确。譬如圣人没有烦恼了,凡夫去伤害他,是伤害不到的。你就是用刀、用剑去伤害他,把这身体破坏了,但是实在他没有受到破坏,你不能伤害他的。他若不叫你伤害,你还是不能伤害的。他同意了,好!我这身体让你伤害无所谓,他再重换一个,也没有关系。所以这个「恼害性」,「恼害」,就是烦恼对自己的伤害。「无诸恼害」说这个人他没有烦恼的伤害,没有这些,就是什么…
《《摄大乘论》笔录 第五章、彼入因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