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笔录 前三章──复习与问答▪P17

  ..续本文上一页这个东西是可爱的,实在可爱没有,在依他起上没有可爱的事情,所以这个贪心是不对的。说我生瞋心,这个人可恶,这个可恶的境界是没有的,这个瞋心不应该生起。是用这个蛇来表示这件事的。

  问:是不是当时那个绳子是一个实体,我们只是认错绳子当作蛇,认错而已,后来发现,喔!原来是绳子,它就是绳子呀!但是以空来讲的话,就是说:诸法都是空,我们人也都是空,那个绳子也就是空。那什么时候绳子会不见呢?

  师:你说绳子是空的,我刚才说了,那是这个《般若经》上的意思,是《中观论》上的思想;这个绳子也是因缘生法,也是毕竟空的,是这么讲。但是《摄大乘论》这个唯识学不这么说,他不说依他起是空的,他不那么说。它只是说依他起是有,但是这个有是如幻如化的有,不说他是空,不那么说。这是这个学派的教义有这样的分别,不完全一样。但是我们现在急须的,就是要把蛇空掉,是这个意思。那个绳子空不空,第二步再说,现在不着急。

  

  问:师父,我可不可以这样作一个理解。这个遍计执是妄有,依他起是如幻的假有,圆成实性是真有,但是它是无相。

  师:是的。圆成实性是真实有,依他起是如幻有,遍计执实在是毕竟空,实在是没有的。

  

  问:我们说了老半天,那阿赖耶识是在那里?

  师:就在这里,阿赖耶识就在这里。阿赖耶识者,就是我们的最微细的心。我们的识有粗显的一部分,有微细的一部分。粗显的一部分,我们自己能感觉到。微细的一部分,我们自己感觉不到。譬如睡觉的时候,不作梦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阿赖耶识的境界。

  问:那在哪里呢?

  师:也在这里,不是在另外一个地方。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就是在这个身体,就在这里。

  问:在身体的哪里?

  师:它应该是周遍的。

  问:那超过身体呢?

  师:它的作用是超过的。所以这个临死的时候,这个阿赖耶识剎那剎那的舍离身体的时候,那个地方就开始冷。所以这可以知道,阿赖耶识是周遍全身的。

  

  问:师父,那个残废的人,他那部分的阿赖耶识是离开了,还是说跑到其他的部位去了。

  师:残废了的人是有一部分缺了,但是阿赖耶识它不应该是缺少的。

  

  问:我有一个朋友,他有一次不晓得为什么就好象要断气的样子,他整个人有一种意识在空中看他自己的身体,但是他没有死,他就看到很多人在哭,后来他又回到他的身体去了。像这个,他算是第几识在上面?

  师:那是第六识。若从这个唯识的理论上看,就是第八识没有离开。第八识没有离开,所以第六识可以回来。若是第八识离开,就不能回来了。因为那个时候那个身体不可以作识的依止处了。因为坏了,不能作识的依止处了。阿赖耶识若在,这个身体还可以作识的依止处,所以第六识能回来。

  

  问:其实,阿赖耶识不是功能吗?

  师:阿赖耶识是功能,但是也是识,也不能说他不是识。

  问:识也是功能呀?

  师:说功能,就是种子,是种子的意思。当然识解释它是功能也是可以,但是若是说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是功能,识也是功能?也是可以,也可以这样解释,但是功能与功能不完全一样了。

  问:不是所有的识,也就是功能吗?

  师:也是可以。但是说识是明了性,有明了性的功能。

  问:可是功能很多种?

  师:功能是有很多种,这样说也是可以。

  问:那可不可以说是能量呢?

  师:说能量呢,最好是说种子,种子是能量,比较好。因为这个能量它有穷尽的时候,某一种能量发生作用以后就结束了。若说「识」是能量呢,阿赖耶识似乎是不可以穷尽的。

  

  问:如果说种子是能量的时候,能量是不会灭的。

  师:能量不灭,这个话,如果说名言种子是不灭,还可以。这个业种子也是能量,业种子不能说不灭。譬如说,我们作了罪的话,这种种子,它受了罪的果报以后就结束了。如果说它不灭,一直的叫你受罪,这个就不合道理。

  问:是不是可以说这个能量还在,只是能量的功能性没有了?

  师:反正果报是无常的,就表示能量是无常的。但是能量可以继续栽培。如果说「能量不变」世间的科学这么讲,但是佛法的种子它是有变化的,种子是有变化的,也是有生灭变化的,可以重新栽培的,可以改变的。那又和世间的说法不一样。名言种子也是有生灭变化,但是他可以一直的演变下去,但是到成佛的时候就是完全改变,就变成清净的名言种子了。

  

  问:师父刚才说「识」是明了性,那么由这个识所变现的山河大地,它也是识,是处识,那这个处识它也有明了性吗

  

  师:它没有明了性。所变的山河大地是无情物,没有明了性。

  

  问:还一个问题。譬如刚才师父说:第六意识离开身体,那么这个第六意识不借助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这些,使他能够看到东西,能够看到人在那儿哭。那这个是不是有一点……就是这六个识,实际上是一意识的说法?要不然这意识不能看不能听嘛?意识能够直接明了外境吗

  

  师:一意识是说前五识不是独立的,和意识是一体的。这样说呢,一意识也是有道理。而在《摄大乘论》上面,无著菩萨并没有否定它。没有说「一意识是不对的」,没有这句话。所以印老法师的心细,感觉到无著菩萨还在犹豫;是多识呢

  是一意识?是一识呢?是多识?还没有决定。

  问:但是若如果是一识的话,就有一个问题。因为这心、心所法只能一个自体生起,就是在这一个识上,一剎那中只能生起一个识。假如说,我这个意识和前五识相同的话,那么我听的时候不能看,看的时候不能听,那只能一个所缘,不能够同时生起两个所缘。

  师:可以同时能看也能听,前五识可以同时发生作用,这是可以的。

  问:那假如是一个意识的话呢

  

  师:一个意识;意识不能说有六个,但是前五识可以同时发生作用。这一个意识同时的去见、闻、觉、知,可以这样。就是意识的作用是非常快的,是可以的。这是在《解深密经》有说这件事。

  

  问:我刚才听师父说:圆成实是有的,依他起是没有的。如果说证到圆成实的时候,那圆成实就是说世间万有的相貌,它的真相。依他起也就是说世间的真相就是因缘所生,所以这个因缘所生的法,它在剎那剎那生灭,也就是依他起相。所以就在这个剎那生灭中,如果那个证悟的圣人他能够看透了,他们就没有起分别相,所以那个剎那生灭的相本身就是虚妄,也就是圆成实的现相,是吗?圆成实所现出来的?

  师:唯识上的说法,依他起是有。依他起不真实有,是如幻如化的假有,不说依他起是没有,不这么说。只说遍计执是空无所有,只是这么说。这个圆成实是圣人的境界,圣人才能觉悟圆成实。觉悟了圆成实的人,譬如初果圣人或者初得无生法忍的人、或者阿罗汉这些圣人,他看见这一切依他起法都是如幻如化的,是剎那生灭不真实的。我们凡夫不能看它是如幻如化。看它都是虚妄的,这是圣人的境界。不是圆成实生出来一个依他起,不这样讲。依他起的发生是由遍计执来的,因为我们执着,这个执着心一动,贪的执着、瞋、痴、慢、疑,各式各样烦恼的执着,我、我所的执着,这个执着心一动就造业了,就这样子就熏习了阿赖耶识。熏习阿赖耶识的种子再变现出来,又是依他起,就是根身器界。根身器界出现了,那么我们这个分别心,就是「似义现时是彼见识生依止事」,所以这个见识就分别出来;生出来以后,又去执着,又熏习种子。所以遍计执为因生出来依他起,依他起为因又引发出来遍计执,所以他们互为因缘的生起,是这样。不是圆成实生出来一个依他起。所以在唯识上看,不是诸法实相生出来一切法,他不这么说。不是诸法实相能生一切法的,不这么讲。诸法实相不能生出一切法的,一切法一定是剎那生灭的有为法的执着的种子,生出来一切有为法,这个因缘是这样讲。其他的学派可能会有这个问题,诸法实相能生一切法。

  

  问:那么证入圆成实以后,再见到的如幻如化是什么?

  师:这是圣人的境界。就是他有大悲心去度众生的时候,说是众生都是如幻如化的,不是实有众生可度的。

  问:那是什么呢?

  师:这就是大悲心度化众生的时候的境界,度化一切如幻如化的众生。

  问:不谈大悲心,而是谈这个现相,这个现相从那里起?

  师:现相,这个众生的现相,就是众生的遍计执生出来的依他起。而这个圣人他没有入涅槃的时候,他还要在这个世界生存,当然生存的时候,他也会看见众生的境界,所以看见众生都是如幻如化的。

  问:那见这个如幻如化跟依他起有没有关系?

  师:如幻如化就是依他起。

  问:就是依他起,可是圣人的依他起和凡夫的依他起不一样,他是不执着的。

  师:凡夫依他起也是如幻如化,圣人的依他起也是如幻如化,不过圣人能觉悟,凡夫不觉悟如幻如化。

  问:那圣人的如幻如化的依他起是不是也是从种子来的?

  师:也是。也是由种子。

  问:他那个种子是清净的种子跟凡夫杂染的种子不同,还是他也有他杂染的种子?

  师:他也有杂染种子。

  问:那他这个如幻如化是从他的杂染种子来的吗?

  师:是的。这个圣人以前是凡夫,他无始劫来熏习的这些杂染种子,变现出来他现在的根身器界,但是这个时候遇见佛法了,他修学圣道,他成就了圣人的戒定慧,但是原来的果报不变,他还是有眼耳鼻舌身意,还是有老病死,他也可能会有病,但是他的第六意识转变成清净的智慧了,他这个清净的智慧在这个如幻如化的根身器界里面,无住生心,就是这样子,无分别住。你不能苦恼他,虽然也有苦,但是他可以不苦,苦而不苦。等到他的寿命到了,这些幻化的事情结束了,他入无余涅槃了。假设这是不回心的阿罗汉的话,入无余涅槃了,就没有事了,就是这样子。

  

  问:所以,您在这儿讲…

《《摄大乘论》笔录 前三章──复习与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