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笔录 前三章──复习与问答▪P5

  ..续本文上一页」这两个字,就使令我很久一个时期不明白这个「顿现」的意思。譬如说是这个房子,要不下雨的天气,要九十天能造好,就是九十天才逐渐逐渐造好,是渐次成就的,不能说顿现。说这个房子是我阿赖耶识的变现,是顿现的,但事实上它是逐渐地造好的。譬如说那棵树要长两百年,才是这么高大的高树,若是顿现,就是一下子就好了。那么你说它顿现,和事实上是有点问题,是不是?是不是有点问题?应该怎么解释?你解释我听听。

  答:它剎那现的是「顿」的,它每一剎那之间所现起的是「顿现」。但是在时间的连续上,因为你如果说剎那之间,它是顿现;但是如果从时间上的连续上来说,它是相续的。但是相续和顿现是两回事。

  问:是不是增上缘的强弱不同?作意的强烈不同?也是有禅定没禅定的不同?才有顿现不顿现的情况?

  师:不是,阿赖耶识是顿现,阿赖耶识是一下子就是这么大,它不是我们说这个渐。但是事实上它是渐,渐次渐次。譬如说我们人一下子长了八尺高,这个身体是八尺高。八尺高,他还是逐渐逐渐长八尺高的,就是和树是一样。但是阿赖耶识说顿现,一下子就是这么高。你解释解释这个事实和顿现,叫它没有冲突,我们能够接受。

  答:它说顿现就是说它顿现的是它因缘所成熟的部分,它因缘成熟的部分就是顿现现出来的。那么因缘不成熟的它不能现,只能等待因缘成熟的时候再顿现。所以从相续的关系上来看,每一次都是顿现的,但是每一剎那之间是相续的。只是它前一念成熟的因缘是如此就是如此,下一念成熟的因缘是如此,那它顿现就是如此。假如因缘不合适,我可能房子盖一半我就不盖了,那就说明它因缘不合适,那下一念就不能顿现出来,下一个要成熟的那个影相就不能显现出来。

  师:他解释的,你可以接受吗?

  答:我只知道另外一个原因,像天人化现,一下子就化出来了,人、畜牲好象慢慢来的,这就是业力不同。但是为什么不同,答不出来。

  师:那个不是。我们现在就说这个树,不是这个人。怎么叫做「顿现」?

  答:师父,我不知道说得对不对。就说用一个相对的眼光来看,如果是很长的时间然后来看两年半树长那么高,两年半也是一个瞬间,相对的是很短的。那这个很短的剎那剎那你可以再把它分得非常非常细的剎那。所以我想两年半树长那么高,就无始劫来看是一个顿现。

  答:心是超越时空之外的,心是不受时空所限制的。所以那个「顿现」不构成距离的,平常的这种外界是这样子,那是受时空之内的,而心是时空之外的,所以我们修行就在这个地方下手的。

  师:你们谁还有什么意见?现在该我的班,我来说。我说这个「顿现」和你解释这个……,譬如说是这棵树,和人是一样,或者它长出来两寸;我们姑且说长出来两寸。这个第一剎那,一下子就是两寸,这个阿赖耶识变现的话,变成两寸。那么它「顿现」也「顿灭」,一下子就没有了,一剎那间就没有了。但是剎那剎那地,第二剎那的就是两寸零一点,第二剎那现的就是两寸零一点,它一现又灭了,等到第三剎那呢,就是两寸零两点,是这样子。这样说呢,这个顿现与渐次长高大了是一致的,没有冲突,我这么解释。

  问:那么顿现和顿现之间它在孕酿,那个应该成长吧?顿现和顿现之间那个一点点的距离,那也是在成长嘛,所以应该是互相是……

  师:是,是有成长,它是有成长。譬如说昨天我用尺子量,它是有两寸,今天呢,就两寸零几分了,它就长了,但是我们看的是逐渐长高的。那么阿赖耶识说是顿现,我就是这样解释:就是前一剎那是顿现那么多,顿现了就是灭了,并不是保留在那里,等到第二剎那又顿现几分,不是这样意思,就是全部的。顿现了两寸,这两寸一下子一剎那就没有了,等到第二剎那的时候,就是多了一点,也是顿现,但是剎那剎那顿现,就高了。一直是顿现,但是前一剎那、后一剎那不一样,顿现出来这个体相不一样。这样子说呢,这个顿现与渐次地高大没有冲突,可以这么解释。

  说中间他房子不盖了,房子不盖了,就是有其他的障碍因缘,这个阿赖耶识那个顿现停止了,这一个种子停止了,有其他的障碍,这一个种子在那停止不动了,它不现了,有障碍。(Tape.32)

  问:师父,在这个第84页第5行上面讲:『在一剎那中,像心心所等,不容许有两个现行自体并存的。』那刚才师父讲说,可以有多个种子同时现起,这个之间和它有什么关系?

  师:多个种子,譬如说,我们这个根身,阿赖耶识的变现,同时变现根身器界,同时也可以变现一个房子一个灯;有其他的种子,也可以其他变现。这个心法呢,不可以同时有两个眼识,不可以。不可以同时有两个眼识,两个意识,不可以这样的。只能有一个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这样的。你说这个灯,就是同时同处只有这么一个灯,不可以同时有两个灯的。

  问:那这个是说,譬如说我们不能够同时听和看,是不是这样?

  师:但是是可以,还是可以,同时可以看同时也可以听,有这种情形。我们特别迟钝的人可能困难,但是有的人是能的,这在《解深密经》上有提到这件事,有的人是能的。

  问:师父说这个顿现顿灭这个观念,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想:所有的万物,它都不停地在那边剎那剎那顿现顿灭。

  师:是的,所有的高山大海通通是这样子,连我们自己的身心都是这样子。但是用这样的道理能解释出来很多的差别事情。前一剎那顿现顿变,后一剎那也是顿现顿变,前一剎那后一剎那不一定一样,忽然间有病了,这是有这种差别的行相。如果有一个实体的东西就很难变化,有实体的东西是不能变的,不能改变。若能改变,就是不真实了,所以不真实这个地方也可以解释很多很多的现相。真实就不可以改变,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不真实。

  

  问:这个变现是空有的交替的和统一的一个延续吗?

  师:是的,是这一切有为法的延续。

  问:这个空和有的不断的变现。灭了、生了,生了、灭了。但是如果说,有一个问题,这个缘依他起,实际上就是说这个空有的变现,是吗?

  师:不。你用这个字,用「空有的变现」……

  问:那就说生灭嘛!

  师:还是说「阿赖耶识的变现」,还是这么说还顺一点。你说「空有的变现」,「空」能变现「有」?这又是个问题。

  问:先不谈这个,就是我的问题是:如果是这个或者说虚实的变现,或者说是生灭的变现,或者是剎那生剎那灭嘛,那如果说依他起的清净的部分,那就是圆成实了,是吧?不杂染是圆成实的那个部分。那么,圆成实是依他起吗?

  师:这话是那样。若自性清净,离垢清净的圆成实不是依他起。

  问:因为它不变异的?

  师:是,所以它不变异。若是说是「得此道清净」、「生此境清净」,这样的圆成实说它是依他起也可以,这是清净的依他起。

  问:这问题,就是搞不清楚。如果说依他起就是圆成实,也有一部分对;说依他起不是圆成实,也有一部分对。

  师:但是,说依他起就是圆成实,那就像那个三分,一切法有三分那个地方。依他起里面有圆成实、有遍计执,这样说是可以。

  但是我们现在这样讲,就快要到十点钟了,那我们这个复习,复习老半天也没复习多少。我们今天不要休息。那么这一段文,就是这个疑问:「如何生?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这个问题我答复完了,就是这样。

  ***********************

  这底下,这里这个问题提的有意思。这个讲记的第301页。这是说佛的功德,一共是二十二句,「最清净觉」是第一句,是总说的。后面二十一句是别说,别说。请问:最后一种,「穷未来际」这一句话。你这个地方,文字应该改一改。就是,二十一种,就是最后的三种,应该这么说。最后的三种,就是「极于法界,尽虚空性,穷未来际」,似乎都是从时间上来看;这是问者这么样说。

  

  问:「穷生死际」、「穷未来际」,不知有何区别?

  师:我当时讲的可能也不清楚。因为你这一问,我就注意看一看,还是不重复的,不是重复。这个「极于法界」,这个《摄大乘论》无性释上面说,这个法界是什么呢?就是妙正法教,生此境清净,就是如来为众生演说的十二分教,就是语言文字的佛法。这个佛法是「极于法界」,就是尽未来际的佛是用这样的妙法来度化众生的,这个意思是这样,用这样文字的佛法来度化众生的。佛是大慈大悲,佛是用语言文字来度化众生。我们中国后来的禅宗的学者,就是离文字相,用这样来度化众生;结果呢,门前这个草长了三尺高,就是这样子。这是「极于法界」它的别义是这样。「尽虚空界」是什么意思?广大无边的意思。就是尽虚空界,广大无边中,佛在这么多的世界里面广度众生,广大的意思。这个「穷未来际」是约时间说,是尽未来际的度化众生,就是没有停止的时候,佛这个大悲心是无穷无尽的,而众生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度化完了的,是尽未来际度化众生。所以这三句没重复,还是有差别。

  问:那意思就是「尽虚空界」是指空间,「穷未来际」是指时间。

  师:是,尽未来际指时间,尽虚空界指空间,所以不重复,没有重复。

  

  问:在这二十一句里面,我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写条子可以问吗?

  师:可以。

  问:就是那个「授记功德」跟「当来法生妙智功德」,我看这两个有什么不同?「授记功德」就是他能预知未来,所以能够授记。可是「当来法生」似乎提的例子说是阿罗汉他如果认为一个人没有善根,可是在佛来讲他还是能够看出来将来他还是能成就圣道,那么跟这个「授记功德」有什么差别?

  师:「授记功德」比较广。譬如说,将来成佛了,什么时候他供养多少佛,他什么劫什么国土他成佛了,成佛以后度化多少众生,他又给谁授记成…

《《摄大乘论》笔录 前三章──复习与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