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兩個字,就使令我很久一個時期不明白這個「頓現」的意思。譬如說是這個房子,要不下雨的天氣,要九十天能造好,就是九十天才逐漸逐漸造好,是漸次成就的,不能說頓現。說這個房子是我阿賴耶識的變現,是頓現的,但事實上它是逐漸地造好的。譬如說那棵樹要長兩百年,才是這麼高大的高樹,若是頓現,就是一下子就好了。那麼你說它頓現,和事實上是有點問題,是不是?是不是有點問題?應該怎麼解釋?你解釋我聽聽。
答:它剎那現的是「頓」的,它每一剎那之間所現起的是「頓現」。但是在時間的連續上,因爲你如果說剎那之間,它是頓現;但是如果從時間上的連續上來說,它是相續的。但是相續和頓現是兩回事。
問:是不是增上緣的強弱不同?作意的強烈不同?也是有禅定沒禅定的不同?才有頓現不頓現的情況?
師:不是,阿賴耶識是頓現,阿賴耶識是一下子就是這麼大,它不是我們說這個漸。但是事實上它是漸,漸次漸次。譬如說我們人一下子長了八尺高,這個身體是八尺高。八尺高,他還是逐漸逐漸長八尺高的,就是和樹是一樣。但是阿賴耶識說頓現,一下子就是這麼高。你解釋解釋這個事實和頓現,叫它沒有沖突,我們能夠接受。
答:它說頓現就是說它頓現的是它因緣所成熟的部分,它因緣成熟的部分就是頓現現出來的。那麼因緣不成熟的它不能現,只能等待因緣成熟的時候再頓現。所以從相續的關系上來看,每一次都是頓現的,但是每一剎那之間是相續的。只是它前一念成熟的因緣是如此就是如此,下一念成熟的因緣是如此,那它頓現就是如此。假如因緣不合適,我可能房子蓋一半我就不蓋了,那就說明它因緣不合適,那下一念就不能頓現出來,下一個要成熟的那個影相就不能顯現出來。
師:他解釋的,你可以接受嗎?
答:我只知道另外一個原因,像天人化現,一下子就化出來了,人、畜牲好象慢慢來的,這就是業力不同。但是爲什麼不同,答不出來。
師:那個不是。我們現在就說這個樹,不是這個人。怎麼叫做「頓現」?
答:師父,我不知道說得對不對。就說用一個相對的眼光來看,如果是很長的時間然後來看兩年半樹長那麼高,兩年半也是一個瞬間,相對的是很短的。那這個很短的剎那剎那你可以再把它分得非常非常細的剎那。所以我想兩年半樹長那麼高,就無始劫來看是一個頓現。
答:心是超越時空之外的,心是不受時空所限製的。所以那個「頓現」不構成距離的,平常的這種外界是這樣子,那是受時空之內的,而心是時空之外的,所以我們修行就在這個地方下手的。
師:你們誰還有什麼意見?現在該我的班,我來說。我說這個「頓現」和你解釋這個……,譬如說是這棵樹,和人是一樣,或者它長出來兩寸;我們姑且說長出來兩寸。這個第一剎那,一下子就是兩寸,這個阿賴耶識變現的話,變成兩寸。那麼它「頓現」也「頓滅」,一下子就沒有了,一剎那間就沒有了。但是剎那剎那地,第二剎那的就是兩寸零一點,第二剎那現的就是兩寸零一點,它一現又滅了,等到第叁剎那呢,就是兩寸零兩點,是這樣子。這樣說呢,這個頓現與漸次長高大了是一致的,沒有沖突,我這麼解釋。
問:那麼頓現和頓現之間它在孕釀,那個應該成長吧?頓現和頓現之間那個一點點的距離,那也是在成長嘛,所以應該是互相是……
師:是,是有成長,它是有成長。譬如說昨天我用尺子量,它是有兩寸,今天呢,就兩寸零幾分了,它就長了,但是我們看的是逐漸長高的。那麼阿賴耶識說是頓現,我就是這樣解釋:就是前一剎那是頓現那麼多,頓現了就是滅了,並不是保留在那裏,等到第二剎那又頓現幾分,不是這樣意思,就是全部的。頓現了兩寸,這兩寸一下子一剎那就沒有了,等到第二剎那的時候,就是多了一點,也是頓現,但是剎那剎那頓現,就高了。一直是頓現,但是前一剎那、後一剎那不一樣,頓現出來這個體相不一樣。這樣子說呢,這個頓現與漸次地高大沒有沖突,可以這麼解釋。
說中間他房子不蓋了,房子不蓋了,就是有其他的障礙因緣,這個阿賴耶識那個頓現停止了,這一個種子停止了,有其他的障礙,這一個種子在那停止不動了,它不現了,有障礙。(Tape.32)
問:師父,在這個第84頁第5行上面講:『在一剎那中,像心心所等,不容許有兩個現行自體並存的。』那剛才師父講說,可以有多個種子同時現起,這個之間和它有什麼關系?
師:多個種子,譬如說,我們這個根身,阿賴耶識的變現,同時變現根身器界,同時也可以變現一個房子一個燈;有其他的種子,也可以其他變現。這個心法呢,不可以同時有兩個眼識,不可以。不可以同時有兩個眼識,兩個意識,不可以這樣的。只能有一個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這樣的。你說這個燈,就是同時同處只有這麼一個燈,不可以同時有兩個燈的。
問:那這個是說,譬如說我們不能夠同時聽和看,是不是這樣?
師:但是是可以,還是可以,同時可以看同時也可以聽,有這種情形。我們特別遲鈍的人可能困難,但是有的人是能的,這在《解深密經》上有提到這件事,有的人是能的。
問:師父說這個頓現頓滅這個觀念,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想:所有的萬物,它都不停地在那邊剎那剎那頓現頓滅。
師:是的,所有的高山大海通通是這樣子,連我們自己的身心都是這樣子。但是用這樣的道理能解釋出來很多的差別事情。前一剎那頓現頓變,後一剎那也是頓現頓變,前一剎那後一剎那不一定一樣,忽然間有病了,這是有這種差別的行相。如果有一個實體的東西就很難變化,有實體的東西是不能變的,不能改變。若能改變,就是不真實了,所以不真實這個地方也可以解釋很多很多的現相。真實就不可以改變,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是不真實。
問:這個變現是空有的交替的和統一的一個延續嗎?
師:是的,是這一切有爲法的延續。
問:這個空和有的不斷的變現。滅了、生了,生了、滅了。但是如果說,有一個問題,這個緣依他起,實際上就是說這個空有的變現,是嗎?
師:不。你用這個字,用「空有的變現」……
問:那就說生滅嘛!
師:還是說「阿賴耶識的變現」,還是這麼說還順一點。你說「空有的變現」,「空」能變現「有」?這又是個問題。
問:先不談這個,就是我的問題是:如果是這個或者說虛實的變現,或者說是生滅的變現,或者是剎那生剎那滅嘛,那如果說依他起的清淨的部分,那就是圓成實了,是吧?不雜染是圓成實的那個部分。那麼,圓成實是依他起嗎?
師:這話是那樣。若自性清淨,離垢清淨的圓成實不是依他起。
問:因爲它不變異的?
師:是,所以它不變異。若是說是「得此道清淨」、「生此境清淨」,這樣的圓成實說它是依他起也可以,這是清淨的依他起。
問:這問題,就是搞不清楚。如果說依他起就是圓成實,也有一部分對;說依他起不是圓成實,也有一部分對。
師:但是,說依他起就是圓成實,那就像那個叁分,一切法有叁分那個地方。依他起裏面有圓成實、有遍計執,這樣說是可以。
但是我們現在這樣講,就快要到十點鍾了,那我們這個複習,複習老半天也沒複習多少。我們今天不要休息。那麼這一段文,就是這個疑問:「如何生?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這個問題我答複完了,就是這樣。
***********************
這底下,這裏這個問題提的有意思。這個講記的第301頁。這是說佛的功德,一共是二十二句,「最清淨覺」是第一句,是總說的。後面二十一句是別說,別說。請問:最後一種,「窮未來際」這一句話。你這個地方,文字應該改一改。就是,二十一種,就是最後的叁種,應該這麼說。最後的叁種,就是「極于法界,盡虛空性,窮未來際」,似乎都是從時間上來看;這是問者這麼樣說。
問:「窮生死際」、「窮未來際」,不知有何區別?
師:我當時講的可能也不清楚。因爲你這一問,我就注意看一看,還是不重複的,不是重複。這個「極于法界」,這個《攝大乘論》無性釋上面說,這個法界是什麼呢?就是妙正法教,生此境清淨,就是如來爲衆生演說的十二分教,就是語言文字的佛法。這個佛法是「極于法界」,就是盡未來際的佛是用這樣的妙法來度化衆生的,這個意思是這樣,用這樣文字的佛法來度化衆生的。佛是大慈大悲,佛是用語言文字來度化衆生。我們中國後來的禅宗的學者,就是離文字相,用這樣來度化衆生;結果呢,門前這個草長了叁尺高,就是這樣子。這是「極于法界」它的別義是這樣。「盡虛空界」是什麼意思?廣大無邊的意思。就是盡虛空界,廣大無邊中,佛在這麼多的世界裏面廣度衆生,廣大的意思。這個「窮未來際」是約時間說,是盡未來際的度化衆生,就是沒有停止的時候,佛這個大悲心是無窮無盡的,而衆生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度化完了的,是盡未來際度化衆生。所以這叁句沒重複,還是有差別。
問:那意思就是「盡虛空界」是指空間,「窮未來際」是指時間。
師:是,盡未來際指時間,盡虛空界指空間,所以不重複,沒有重複。
問:在這二十一句裏面,我還有一個問題,沒有寫條子可以問嗎?
師:可以。
問:就是那個「授記功德」跟「當來法生妙智功德」,我看這兩個有什麼不同?「授記功德」就是他能預知未來,所以能夠授記。可是「當來法生」似乎提的例子說是阿羅漢他如果認爲一個人沒有善根,可是在佛來講他還是能夠看出來將來他還是能成就聖道,那麼跟這個「授記功德」有什麼差別?
師:「授記功德」比較廣。譬如說,將來成佛了,什麼時候他供養多少佛,他什麼劫什麼國土他成佛了,成佛以後度化多少衆生,他又給誰授記成…
《《攝大乘論》筆錄 前叁章──複習與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