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大乘教派中亦有唯识派破斥中观派,中观派破斥唯识派,主要为使自己之教法坚定。大乘和小乘谁被破斥不一定。声闻自己经常亲近佛陀,一时亦不分离。大乘所说之一切言词,声闻和独觉均表示极大的赞许,认为一定合理。”
问:“不依止上师寻思即开始修习佛法为善还是寻思后修习合适之佛法为善
”
答:“未寻思即修习佛法此乃为补特伽罗随信行,不善。智慧需要寻思,喇嘛若使自己精通三藏,立于居心正直之前,找不到任何缺点。即使不修习佛教,而依止一生修行之福力,亦能生功德。”
问:“生有功德,上师之福力和弟子之敬信感戴力二者谁的力量大
”
答:“共同之功德中,还是弟子之敬信感戴力大。特殊之功德中,上师、弟子和教诫三种力必须齐全,缺一不可。如像具备火石、火镰和火绒才能得到火一样。若上师加持之传承不断,弟子敬信感戴之因缘不失,教诫不混杂其它言词,具备此三者不需要勤奋修功德,亦可生威力。然而此三者俱无瑕疵实为少有。”
问:“《略集》中说“过去佛和未来佛住于十方,在所有道中只有到彼岸之道,无有它道。”和《所诠密乘之业》中说“过去诸佛所言,未来诸佛亦有说,现在证得圆觉佛”之二说的意义是什么?”
答:“此二说是不同乘提出密意立法则。由于般若波罗蜜多之影响,三时诸佛依止慧度已圆觉。善劫之中有一千零二位佛陀,除释迦吐巴和迥摩巴之法教外,其余一千位佛陀俱依止慧度得到圆觉。世间之诸无垢者亦未闻到密乘之声即入手善道,此善道为到达彼岸之道。此即所谓过去佛和未来佛所为。密宗主张到彼岸之路为咒文所说的守护道者到彼岸只有十地,在密宗之上需要运行至持金刚之三地。到彼岸之十地菩萨亦要受十方诸佛之大光明灌顶,未灌顶之前不现示法身。故过去和未来诸佛需要依附密宗或灌顶之力。如是经教甚多,或如前《略集》所述的在诸道中唯有到彼岸之道无有它道,所谓它道即指声闻和独觉之道。六度之经论至多,智慧、彼岸和到达在密宗皆有释文,故用金刚橛来挑选经典。”
问:“那么密宗中六度如此多的话,经藏中也一定有许多慧度,如《集菩萨学论》、《入行论》、《本生论》和慈氏五论[80]等大部分论典中唯有编入六度,此唯有编入六度乃为何故
”
答:“怜悯悭吝和悲悯残暴,悲悯战乱和怜悯放荡,怜恤恶霸和怜悯厌弃。众生之行为中有此六邪分别,对治此六邪分别的是六度。此外众生有三过失或罪过,对治此三过失各有二度。第一,轮回中未满愿之过失。第二,满愿亦有废厌离之过失。第三,未废厌离亦有虚耗之过失。第一未满愿之对治法有二,外界实有资具未形成而未满愿之对治为布施度;内部众生未满愿之对治为持戒度。如是满愿后,在进入大乘法门时,在肢体之先应以头进入,在诸器官之先应以眼进入,如认为不能即有退回之虞,此之对治为忍辱度;在第三无数劫或未达到之期间内需积资粮,如认为不能经历这样久即有退回之危险,此之对治为精进度。即使不退回亦有虚耗之两种过失,因心思懒散而虚耗之对治为静虑度;因邪慧而虚耗之对治为智慧。如是诸众生唯有此六过失,此之对治法为六度,无需比六度多,少亦不行,唯有六度数量相合。”
问:“那么是否有十度之说法
”
答:“十度之说是把慧度分为四,内部之分合,并不使总数有变更。”
问:“噶当派有一种说法,即所谓密宗与慧度二者无有远近之分,若勤勉即可至慧度之捷路,此乃因为身啼菩萨八年即经过四道。密宗所谓师徒若具备同一因缘,修习一年即可获得大手印之成就。亦有不可能获得之说法。此乃何故。”
答:“噶当派此说法纯粹是谬说。密宗与慧度完全为捷路,一般地说慧度途远,坛城安稳密宗见效快。若善知方便亦为密宗善,坛城亦为密宗之坛城善,快亦为密宗见效快。此因经教与道理之劫虽已述及但未有实行。说密宗快是指中等和下等根器之尺度而言。上等根器之众生刹那即可戒除所有别人需无数转生中行苦行才能断除的邪念。在千数之劫中,慧度之情形为需要以头和手脚等积资粮,上师之道刹那即可断除。修习密宗者凡具有上等根器之上师和弟子具备此因缘,谁亦不可取得。常啼菩萨当走到无有肉只剩下大腿骨之前,诸功德已圆满,如此不需任何阻止。你们噶当派诸僧对你们阿底峡师徒和昆季之传承,前世诸获得成就者皆传灌顶,想必是未授追随前世之教法。有随顺之因必可得到随顺之果,此乃为佛教之法规。由灌顶之因而未有善果必当发展修习和念诵生圆二次第。若问此为何故,若对根器和密宗无胜解的话,在入愿时渐次修习发心、三学、六度或十法行即可智慧圆满,入于善道,又可依附密宗做许多力所能及之事。若如此信受,似乎即能受灌顶,不违背自己之诺言,使佛教教法行于不共、不失、圆满之一道。若认定现在上师和弟子未具备法相即不可灌顶,此发心之情器世间亦具有教法所说的法相是极难的,声闻师徒具有此法相亦是极难的,弟子具有厌世之心也很难,故僧人即会有胡乱行为。许多教理前后充满愕然凝视是极不合理的。”
问:“那么在《集菩萨学论》中有些咒语夹有文字,是否全部念诵此文字
”
答:“不必念诵。所谓明咒之陀罗尼咒虽然讲述,但不必念诵此咒文,只要讲明内容即可。”
问:“《菩提道灯论》所谓秘密智慧之灌顶之词是否要念诵咒文
”
答:“对此先世诸萨迦巴认为可行。此是翻译之错误还是缮写者之失误
另外,阿底峡是咒师之大班智达,这样说不合理。秘密智慧连名亦未得到,有所闻是不合适的。梵行未取得诸根之说是比较合理的。”
问:“那么我之格西博多哇讲了许多未闻之经典,此是非分妄为吗
”
答:“你不可心中生疑,若生疑亦向本尊佛请求,乃至做梦之前对远离疑网非分妄为是不合理的。所谓他未闻即讲法乃是别人忌妒之邪说。”
问:“据说在诵经之时务必依止经教即有大奇迹。格西怯喀瓦对复惹瓦说:“吐蕃所译之教法,据说你曾受用过。”此经教有用否
”
答:“此为文殊之经教,故不算佛经。但是据说无有此经教。我亦向此上师请教此经,则说请你亦如此去做。此经不合适,遂请求讲吐蕃之译法、修习方法和语诀等所有一切用法。吐蕃之所译经教以及由于中邪狂走和弃信背盟故未传之修习方法和语诀,请你全部享用。”
问:“那么诸佛陀于众生之时修习和体验不同的教法,是否在佛陀居处亦有不同教法。然而是否变为同一的法身
”
答:“佛陀是无漏界,如同虚空,并无身形,先前之身,后为随顺,佛身不一,亦无差异。无有共同,亦无差异,亦为一同,亦为差别,此即作为之四界。”
问:“那么所谓先世噶当派诸僧有得无得在于用尸骨造神塔小像,把许多神塔小像堆放于灵堂等地。现在我执之大或有过失,如此得与无得有无标准
”
答:“以尸骨做陀罗尼和坛城之净罪,此后砸碎尸骨,和土搅在一块,加持后制作成神塔小像。此后要使所神陀罗尼首尾无误。把陀罗尼和神塔小像放于佛塔之中益处极大,害处极小。需放于纯骨之塔和黄铜之塔中,如生于善地,对此有许多详细规则。现在如此之内容条款不明确,全都贪图富丽堂皇。如此下去。其后之塔形体增大,所有佛殿皆成为坟墓,使整个蕃地不能吉祥如意。”
问:“死者之回向和七期[81]是否对所有众生皆适合
有无限制
”
答:“所有七期、安神、烧施和业资粮等皆要得到授权,众闻习密续至守持三昧耶必须念修一次。如今噶当派实施时大部分与此相违和失误。总之,经过回向和依附正确戒律获得些微利人之心即可消除错乱;由于祈愿遂得到些微功德,但还需要以菩提心为主。”
问:“格西堆垅巴多次说“对不应得到忌日供的上师进行忌日供,将会对上师本人有害处,带来大罪孽。”此教言有何道理
”
答:“此分为二种,即为有成就者唪经超度所需财物费用和为病死仆人唪经超度所需财物费用。为有成就者唪经超度进行忌日供时需要有一标准;为病死仆人唪经超度时不需要任何标准,只要父母同意即可得到益处。”
问:“《诫王书》中说何为修伽陀之身驱
业行如何可得贤者供奉,有如何行皆可精读
”
答:“此因是遮止罪过之语,乃为防止以恶质造像。形态善恶俱适宜,质料好坏俱合适,有无开光皆合适。凡为智者皆要供奉,愚者即无定准。”
问:“所谓不开光即无法对众佛礼供是什么意思
”
答:“此乃为非常愚蠢之人着想,无了义。”
又问:“多康地方之六道神有质碍之体,死后为何尸体不变
”
答:“现在完好无损之尸体放在山岗,因患重病而死去一年之尸体,昔日毫无污秽,即放入火供燔台中火化。如此不同神之七日死兆来临时,从苦难至无体即要离化。”
问:“在入轮回时有无流转根除
”
答:“此于无始时一半佛教徒有,一半佛教徒无有。此乃有二部教中,实际为无有。”
问:“那么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之心。因有此心则可能使众生成佛吗
但众生不可能有新生。于轮回中的每一位菩萨在每一瞬间亦可救渡无数众生,一瞬间对佛陀来说,不成佛即无一瞬间。如那样做是否可行
”
答:“若此众生有热病是你之毒素所为。每位佛陀未饶益每位有情亦流转是不适宜的。无量即为天空自然无边,有情亦自然无数。此乃所修之了义经。在这方面,先前有一名叫岗巴夏吾之大论师,他不承认有初始心,只承认各个道理。他将双臂伸开,说:“在我之后方之天空,与前方之…
《八思巴生平、事业简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