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八思巴生平、事業簡介▪P7

  ..續本文上一頁。大乘教派中亦有唯識派破斥中觀派,中觀派破斥唯識派,主要爲使自己之教法堅定。大乘和小乘誰被破斥不一定。聲聞自己經常親近佛陀,一時亦不分離。大乘所說之一切言詞,聲聞和獨覺均表示極大的贊許,認爲一定合理。”

   問:“不依止上師尋思即開始修習佛法爲善還是尋思後修習合適之佛法爲善

  ”

   答:“未尋思即修習佛法此乃爲補特伽羅隨信行,不善。智慧需要尋思,喇嘛若使自己精通叁藏,立于居心正直之前,找不到任何缺點。即使不修習佛教,而依止一生修行之福力,亦能生功德。”

   問:“生有功德,上師之福力和弟子之敬信感戴力二者誰的力量大

  ”

   答:“共同之功德中,還是弟子之敬信感戴力大。特殊之功德中,上師、弟子和教誡叁種力必須齊全,缺一不可。如像具備火石、火鐮和火絨才能得到火一樣。若上師加持之傳承不斷,弟子敬信感戴之因緣不失,教誡不混雜其它言詞,具備此叁者不需要勤奮修功德,亦可生威力。然而此叁者俱無瑕疵實爲少有。”

   問:“《略集》中說“過去佛和未來佛住于十方,在所有道中只有到彼岸之道,無有它道。”和《所诠密乘之業》中說“過去諸佛所言,未來諸佛亦有說,現在證得圓覺佛”之二說的意義是什麼?”

   答:“此二說是不同乘提出密意立法則。由于般若波羅蜜多之影響,叁時諸佛依止慧度已圓覺。善劫之中有一千零二位佛陀,除釋迦吐巴和迥摩巴之法教外,其余一千位佛陀俱依止慧度得到圓覺。世間之諸無垢者亦未聞到密乘之聲即入手善道,此善道爲到達彼岸之道。此即所謂過去佛和未來佛所爲。密宗主張到彼岸之路爲咒文所說的守護道者到彼岸只有十地,在密宗之上需要運行至持金剛之叁地。到彼岸之十地菩薩亦要受十方諸佛之大光明灌頂,未灌頂之前不現示法身。故過去和未來諸佛需要依附密宗或灌頂之力。如是經教甚多,或如前《略集》所述的在諸道中唯有到彼岸之道無有它道,所謂它道即指聲聞和獨覺之道。六度之經論至多,智慧、彼岸和到達在密宗皆有釋文,故用金剛橛來挑選經典。”

   問:“那麼密宗中六度如此多的話,經藏中也一定有許多慧度,如《集菩薩學論》、《入行論》、《本生論》和慈氏五論[80]等大部分論典中唯有編入六度,此唯有編入六度乃爲何故

  ”

   答:“憐憫悭吝和悲憫殘暴,悲憫戰亂和憐憫放蕩,憐恤惡霸和憐憫厭棄。衆生之行爲中有此六邪分別,對治此六邪分別的是六度。此外衆生有叁過失或罪過,對治此叁過失各有二度。第一,輪回中未滿願之過失。第二,滿願亦有廢厭離之過失。第叁,未廢厭離亦有虛耗之過失。第一未滿願之對治法有二,外界實有資具未形成而未滿願之對治爲布施度;內部衆生未滿願之對治爲持戒度。如是滿願後,在進入大乘法門時,在肢體之先應以頭進入,在諸器官之先應以眼進入,如認爲不能即有退回之虞,此之對治爲忍辱度;在第叁無數劫或未達到之期間內需積資糧,如認爲不能經曆這樣久即有退回之危險,此之對治爲精進度。即使不退回亦有虛耗之兩種過失,因心思懶散而虛耗之對治爲靜慮度;因邪慧而虛耗之對治爲智慧。如是諸衆生唯有此六過失,此之對治法爲六度,無需比六度多,少亦不行,唯有六度數量相合。”

   問:“那麼是否有十度之說法

  ”

   答:“十度之說是把慧度分爲四,內部之分合,並不使總數有變更。”

   問:“噶當派有一種說法,即所謂密宗與慧度二者無有遠近之分,若勤勉即可至慧度之捷路,此乃因爲身啼菩薩八年即經過四道。密宗所謂師徒若具備同一因緣,修習一年即可獲得大手印之成就。亦有不可能獲得之說法。此乃何故。”

   答:“噶當派此說法純粹是謬說。密宗與慧度完全爲捷路,一般地說慧度途遠,壇城安穩密宗見效快。若善知方便亦爲密宗善,壇城亦爲密宗之壇城善,快亦爲密宗見效快。此因經教與道理之劫雖已述及但未有實行。說密宗快是指中等和下等根器之尺度而言。上等根器之衆生刹那即可戒除所有別人需無數轉生中行苦行才能斷除的邪念。在千數之劫中,慧度之情形爲需要以頭和手腳等積資糧,上師之道刹那即可斷除。修習密宗者凡具有上等根器之上師和弟子具備此因緣,誰亦不可取得。常啼菩薩當走到無有肉只剩下大腿骨之前,諸功德已圓滿,如此不需任何阻止。你們噶當派諸僧對你們阿底峽師徒和昆季之傳承,前世諸獲得成就者皆傳灌頂,想必是未授追隨前世之教法。有隨順之因必可得到隨順之果,此乃爲佛教之法規。由灌頂之因而未有善果必當發展修習和念誦生圓二次第。若問此爲何故,若對根器和密宗無勝解的話,在入願時漸次修習發心、叁學、六度或十法行即可智慧圓滿,入于善道,又可依附密宗做許多力所能及之事。若如此信受,似乎即能受灌頂,不違背自己之諾言,使佛教教法行于不共、不失、圓滿之一道。若認定現在上師和弟子未具備法相即不可灌頂,此發心之情器世間亦具有教法所說的法相是極難的,聲聞師徒具有此法相亦是極難的,弟子具有厭世之心也很難,故僧人即會有胡亂行爲。許多教理前後充滿愕然凝視是極不合理的。”

   問:“那麼在《集菩薩學論》中有些咒語夾有文字,是否全部念誦此文字

  ”

   答:“不必念誦。所謂明咒之陀羅尼咒雖然講述,但不必念誦此咒文,只要講明內容即可。”

   問:“《菩提道燈論》所謂秘密智慧之灌頂之詞是否要念誦咒文

  ”

   答:“對此先世諸薩迦巴認爲可行。此是翻譯之錯誤還是繕寫者之失誤

  另外,阿底峽是咒師之大班智達,這樣說不合理。秘密智慧連名亦未得到,有所聞是不合適的。梵行未取得諸根之說是比較合理的。”

   問:“那麼我之格西博多哇講了許多未聞之經典,此是非分妄爲嗎

  ”

   答:“你不可心中生疑,若生疑亦向本尊佛請求,乃至做夢之前對遠離疑網非分妄爲是不合理的。所謂他未聞即講法乃是別人忌妒之邪說。”

   問:“據說在誦經之時務必依止經教即有大奇迹。格西怯喀瓦對複惹瓦說:“吐蕃所譯之教法,據說你曾受用過。”此經教有用否

  ”

   答:“此爲文殊之經教,故不算佛經。但是據說無有此經教。我亦向此上師請教此經,則說請你亦如此去做。此經不合適,遂請求講吐蕃之譯法、修習方法和語訣等所有一切用法。吐蕃之所譯經教以及由于中邪狂走和棄信背盟故未傳之修習方法和語訣,請你全部享用。”

   問:“那麼諸佛陀于衆生之時修習和體驗不同的教法,是否在佛陀居處亦有不同教法。然而是否變爲同一的法身

  ”

   答:“佛陀是無漏界,如同虛空,並無身形,先前之身,後爲隨順,佛身不一,亦無差異。無有共同,亦無差異,亦爲一同,亦爲差別,此即作爲之四界。”

   問:“那麼所謂先世噶當派諸僧有得無得在于用屍骨造神塔小像,把許多神塔小像堆放于靈堂等地。現在我執之大或有過失,如此得與無得有無標准

  ”

   答:“以屍骨做陀羅尼和壇城之淨罪,此後砸碎屍骨,和土攪在一塊,加持後製作成神塔小像。此後要使所神陀羅尼首尾無誤。把陀羅尼和神塔小像放于佛塔之中益處極大,害處極小。需放于純骨之塔和黃銅之塔中,如生于善地,對此有許多詳細規則。現在如此之內容條款不明確,全都貪圖富麗堂皇。如此下去。其後之塔形體增大,所有佛殿皆成爲墳墓,使整個蕃地不能吉祥如意。”

   問:“死者之回向和七期[81]是否對所有衆生皆適合

  有無限製

  ”

   答:“所有七期、安神、燒施和業資糧等皆要得到授權,衆聞習密續至守持叁昧耶必須念修一次。如今噶當派實施時大部分與此相違和失誤。總之,經過回向和依附正確戒律獲得些微利人之心即可消除錯亂;由于祈願遂得到些微功德,但還需要以菩提心爲主。”

   問:“格西堆垅巴多次說“對不應得到忌日供的上師進行忌日供,將會對上師本人有害處,帶來大罪孽。”此教言有何道理

  ”

   答:“此分爲二種,即爲有成就者唪經超度所需財物費用和爲病死仆人唪經超度所需財物費用。爲有成就者唪經超度進行忌日供時需要有一標准;爲病死仆人唪經超度時不需要任何標准,只要父母同意即可得到益處。”

   問:“《誡王書》中說何爲修伽陀之身驅

  業行如何可得賢者供奉,有如何行皆可精讀

  ”

   答:“此因是遮止罪過之語,乃爲防止以惡質造像。形態善惡俱適宜,質料好壞俱合適,有無開光皆合適。凡爲智者皆要供奉,愚者即無定准。”

   問:“所謂不開光即無法對衆佛禮供是什麼意思

  ”

   答:“此乃爲非常愚蠢之人著想,無了義。”

   又問:“多康地方之六道神有質礙之體,死後爲何屍體不變

  ”

   答:“現在完好無損之屍體放在山崗,因患重病而死去一年之屍體,昔日毫無汙穢,即放入火供燔臺中火化。如此不同神之七日死兆來臨時,從苦難至無體即要離化。”

   問:“在入輪回時有無流轉根除

  ”

   答:“此于無始時一半佛教徒有,一半佛教徒無有。此乃有二部教中,實際爲無有。”

   問:“那麼所說的一切衆生皆有如來之心。因有此心則可能使衆生成佛嗎

  但衆生不可能有新生。于輪回中的每一位菩薩在每一瞬間亦可救渡無數衆生,一瞬間對佛陀來說,不成佛即無一瞬間。如那樣做是否可行

  ”

   答:“若此衆生有熱病是你之毒素所爲。每位佛陀未饒益每位有情亦流轉是不適宜的。無量即爲天空自然無邊,有情亦自然無數。此乃所修之了義經。在這方面,先前有一名叫崗巴夏吾之大論師,他不承認有初始心,只承認各個道理。他將雙臂伸開,說:“在我之後方之天空,與前方之…

《八思巴生平、事業簡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蓮師刹土雲遊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