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蓮師刹土雲遊記

  蓮師刹土雲遊記

  伏藏大師多傑德欽朗巴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譯 序

  《蓮師刹土雲遊記》爲伏藏大師多芒寺的多傑德欽朗巴所造。大師生于一八六四年,圓寂于一九二八年,享年六十四歲。他出生在屬于甘孜爐霍境內的一處聖地,從小就表現出強烈的悲心與殊勝的智慧。漸至年長,則與普通僧人無有兩樣地依止善知識聞受佛法,其後即將顯密一切佛法教義完全通達無礙。當時,蔣陽欽哲旺波仁波切親自認定其爲藏密大成就者轉世再來。其後通過上師叁寶之加持,他以前善取伏藏之善緣再次得以成熟,從此即可隨緣開取一切伏藏。

  據德欽朗巴本人之自傳介紹,從第一世開始算起,到他已轉曆兩世。其第一世乃比丘雲巴江措,大成就者菩提金剛認定其爲喬美仁波切之轉世。雲巴江措的舅舅名慈誠多傑,據自傳介紹,這個慈誠多傑就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國師,詳情如自傳所雲:“我第一世之舅舅爲漢地大清國乾隆帝之國師慈誠多傑,以此緣故,衆多藏、蒙教徒成爲其弟子。乾隆帝曾敕命其廣作佛事、繕寫經論,受命後,彼即大興廟宇,並繕寫《賢劫經》等經典。彼督造之寺廟名爲多芒寺,亦即賢劫寺。”

  德欽朗巴的第二世名爲更桑南傑。蒙古色勒王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叫子紮,他的兒子就是更桑南傑,而他再轉世即是德欽朗巴。

  對于德欽朗巴的出世,很多教典都作過授記。比如《秘密菩提心金剛橛續》中就如是說道:“未來濁世,會有集甲瓦秋陽之身、貝若匝那之語、南克陽波之意的一位殊勝化身應世,其名爲班匝斯卡波智。他會取出衆多伏藏品,並廣弘密法,且培育出爲數不少之成就者。”此中所雲的“班匝斯卡波智”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多傑德欽朗巴。這一授記說得清清楚楚,即尊者實乃蓮花生大師叁大弟子之總集化身。另據《集密意經續》記載:與其教法、教言結下法緣之傳承弟子中,虹身成就者二十一人,真實成就之衆生六萬余。而在這本《蓮師刹土雲遊記》中,就有很多蓮師親傳的教言,若能以信心聞思並依而實修,實際上也就是與大師本人的教法結下了殊勝的法緣,其中意義自不必多言。還有些授記中則說,蓮師弟子甲瓦秋陽的第二十五世轉世即是德欽朗巴。

  尊者後雲遊藏地的四川、青海、拉薩,以及印度、錫金等地,在多座神山中爲利益衆生而開取出了諸多伏藏。此等具有近傳加持力之伏藏,衆生若能對之生起信心,必可獲得不共的利益。這些伏藏品中,如今仍存世的尚有十一部之多。

  在德欽朗巴的自傳中還記載了許多對我們很有啓發的小事,諸如:當他離開多康前往西藏拜見蔣陽欽哲旺波仁波切時,原本以爲自己會無緣見到仁波切本人,因很多非常有名望的高僧大德等了很長時間,甚至一年,最終也未能一睹仁波切的尊顔,故德欽朗巴一路上也一直心存顧慮。結果當他剛一抵達仁波切住地,老人家立即對人說道:“我以前認定的那個活佛現在來了,我一定要接見他。”言罷,不僅接見了他,還賜予了他很多殊勝教言;又比如,他還曾在大成就者恭智雲登江措前聽聞過五個月的佛法;同時還依止過衆多教派的高僧大德。盡管他的內在智慧早已超凡脫俗,很多次都在各種境界下現見蓮師並親得指點,但在顯現上,他卻完全把自己擺在一個普通修行人的位置,經常都以平凡喇嘛的形象聞受《大藏經》等傳承……

  後來,尊者即定居在錫金,並于那裏示現圓寂。關于伏藏大師德欽朗巴一生弘法利生之具體經曆,他的自傳中有廣說,此處就不再贅敘。在其圓寂之後,人們公認他有兩個化身繼續存世:其中之一就是陽塘活佛,如今仍呆在錫金,實爲現今爐霍多芒寺的住持;另一個則是格瓊活佛,六十年代時已圓寂于監獄中。

  在藏傳佛教中,高僧大德的雲遊經曆確實可謂舉不勝舉,這其中較著名者有:秋甲朗巴的《蓮師刹土雲遊記》、根尼活佛的《蓮師刹土遊記》、薩迦祖師的《極樂刹土雲遊記》等等。一般的藏傳佛教徒對這些雲遊經曆都不會生起絲毫異議,他們均會以清淨信心恭敬待之。與之相同,漢地也有許多雲遊記述,諸如極樂刹土、兜率天宮、地獄遊記等。不過令人惋惜的是,某些地方依然有很多人,特別是一些佛教徒,他們根本不想著怎麼與外道辯論好說服對方,或者如何遮破外道斷滅派邪說以正視聽,反而要以很多似是而非的相似理由,肆意誹謗、诋毀這些雲遊經曆所展示的清淨境界,這實在有損智者的莊嚴形象。在對待這一問題時,有一點是必須要加以澄清的,即一般人去不了各種刹土、境地的事實,絕不應該成爲否認這些刹土、境地的存在以及別人有可能前往的理由!佛陀曾親口在佛經中講過,等持力不可思議。這一觀點,我們用來觀照這一時代時,則會顯得更爲清晰:現時代的一些憑借人的暫時之心力及物力,也能不斷地發現或發明前人想也不敢想的新事物、新科技、新創新,並迅速地加以利用,更何況說,當我們本有的智慧顯發出來的時候——特別是當佛教所謂的心的自在境界能現前時,決定可以享受到衆多不可思議的神奇風景。尤其是對藏密修行人而言,借助于幻身、光明夢境或等持之力,雲遊十方刹土都不會是不可爲之事。在自己去不了某個刹土的情況下,以清淨心猛厲祈禱才是促使自己也能早日來去自在的明智之舉。

  在四川丹巴的巴底村有一座吉祥寺,此寺附近的山坡上有一個蓮師洞,尊者雲遊前做會供的山洞就是這裏。那裏風光恬靜、自然,流水潺潺,青山常在,鳥語花香,幾無車馬之喧,天然就是一個極具加持力的修行道場。記得八九年的夏天,我曾朝拜過這個山洞,當時洞中住著一位曾按德欽朗巴尊者的伏藏法在此閉過關的修行人。他叫益西繞傑,是一位格魯巴的僧人。八七年在洞中苦行時,有六個月的時間他每天只吃七顆比米粒稍大一點的藥丸子,除此之外,再不進食任何食物。而他本人的感覺卻非常舒服,沒有一絲一毫的饑餓及不適感。之所以能夠這樣,原因全在于他當時日日都在修持伏藏大師可以讓人省去飯食之累的取精法。當地民衆全都知曉這件事,在跟他做過長談後,我也最終確認了此事的合理性、真實性。因此我想說,某些伏藏品的加持力確實不可思議,我們理應清楚,分別念理解不到的地方,往往就是超越現實、超越言思的境地,若能以信心祈禱、以上師教言次第實修,我們最終也可親證這樣的境界。

  有關尊者的事例還有很多,等因緣成熟時,我將盡力把他的教言與經曆翻譯成漢語,那時讀者諸君自可盡享醍醐美味。

  

  譯者謹志

  公元二零零二年十月一日

  

  蓮師刹土雲遊記

  頂禮一切諸佛之本體蓮花生大師!

  我的名字叫德欽朗巴。在我二十九歲那一年,也就是木龍年的四月二十五日,一個空行雲集的殊勝節日,我們作了一次盛大的會供。會供進行當中,我的感覺裏出現了這麼一種景觀:

  當時好像從西南方出現了一條白雲的邊線,那條邊線漸漸向我這個方向延伸過來。我那時就想,自己應帶著手鼓、鈴杵等法器,以跳舞的形象前往那裏。就在此時,我突然昏厥了過去。接著,當光明顯現出現時,有七位空行母現在我眼前,她們對我說:“善男子,爲遣除你今年的壽障,我們要帶你前去一清淨刹土。”我不解地問她們:“到底要去哪一方刹土?”衆空行母回答說:“到俄匝拉去。”

  我于是跟著她們腳不沾地地飛升而去,一行人就這樣以飛行空中的方式漸走漸遠。在此過程中,很多令我頗感陌生的地方不時出現在眼前:我先是看見了大象一般的山峰下有一些寺廟、經堂;接下來又看見一座小山上有一些蓋有金頂的殿堂,這座小山的下邊則坐落著很多屋舍、城邑。我問空行母:“這是什麼地方?”她們回複說:“這裏是桑耶寺、拉薩。”聽罷她們的答話,我立刻在心裏作起意幻七支供,同時繼續跟著她們向遠方飛去。

  不久就到了南方,此時又看見一座心髒形的山脈,不同種姓的多民族的人們在其中生活、居住著。我問她們這又是什麼地方,她們回答以“匝熱匝”。再繼續向西方前進,眼前突兀現出一座雪山,一問方知是岡底斯山脈。山頂有勝樂金剛的莊嚴壇城,還有像佛塔一樣的山。在此山上有一間佛殿及一肘高的純金質地的一尊金剛。我不明所以,再次向她們打探,空行母們此回則回答說:“這是貢瑪薩拉嘎德,那一肘高的金剛就是金剛手的手幟。”

  再往前走,在一平地上又看見了一座大佛塔,塔尖純由黃金製成。向她們打聽,得到答複說,這是尼泊爾的夏榮卡修大佛塔。

  就這麼邊飛行邊覽勝,一路走來,除了大山、寺廟外,還飛越了諸大河流。千山萬水、風土人物一一從眼皮底下流走,不知過了多少時刻,我們來到了一處大草原上。草原中央有一些殿堂、佛塔,空行母告訴我說,那是印度那爛陀寺的遺址。在遺址附近,還矗立著一座莊嚴的舍利子的遺塔。

  過了一段時間以後,無邊無際、如湛藍天空一般浩瀚無垠的大海又出現在我們的視域之中。再往下巡遊,空行母說是俄匝拉的地方就呈現在衆人眼前。其地有一紅色樓房,乃用人頭骨以爲裝飾,房頂上尚插有各色佛幢。

  當地的勇士、勇母身上皆戴有骨飾,且上衣下裙也全用骨飾裝置而成,除此之外再無別種衣物。他們全都長有叁目,頭發爲紅黃兩色,全身上下挂滿纓子用以裝飾。這些勇士、勇母還會身披樹葉,所披樹葉則狀如氈子,形體碩大。除了用氈子般的樹葉遮蔽身體外,這類衆生就近乎赤身裸體了。至于他們的頭飾,基本都是用盤大的白紅鮮花覆在頭頂,就像頭巾一樣。而要說到他們的民族種姓,那就千奇百怪、不可勝數了。再聽他們的言談話語,簡直就像漢語一樣令人費解不已。

  此處有一空行母用藏語告知我們應前往佛殿門口,到了那裏以後,一位據說是金剛瑜伽母的聖者就出現在大家面前。她身呈紅色,身著上衣、下裙,且佩戴有骨飾及纓子,珍寶頂飾上尚有藍色飄帶。金剛瑜伽母的眉毛呈現爲黃色,金光閃閃、光明閃耀。她把甘…

《蓮師刹土雲遊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瑪爾巴譯師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