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指的东西正是他增益的没有的东西,损减了真正有的东西。所以世间利用名言的时候,就是维护它的增益跟损减,我们说法,整个的千经万论,就是要纠正这错误的东西,就是反对二边。
这二边是一回事,你增益的时候一定有损减,你损减的时候一定有增益。这二边不是两回事,本身就是又损又增,就是错误的,不真实的。所以造成我们生死轮回,造成我们颠颠倒倒,造成我们种种的痛苦、烦恼,实际上跟这个错误的认识有关系。
一般世间利用名言的时候,它正是有所增、有所减。佛陀说法的时候,正是反对二边,就是要破除名言的特性、它所指的错误的东西,保持真实。它是增益,又损减,我们是破除这二边,来维护真实。
这就是解脱跟轮回的一个分歧点,这个分歧点,大家要特别弄清楚,世间利用名言是搞得怎么的一回事?主要是它解决这个痛苦、快乐、喜悦跟忧愁等等的问题。我们利用名言,千经万论利用名言,就是为了要你破除二边,破除边见。所以利用名言的角度正相反,世间是被名言给限制住了,只能够按着名言来说话。佛陀学呢,是把名言看透了,只能按名言那假施设,它根本没有的东西还不能够说它是有,这样子用名言,是利用名言,不是整个被名言所支配。
世间人用名言来颠颠倒倒、生死轮回,我们要利用名言破除二边,就在我们利用名言的时候,就知道它所指的东西不是人我、法我,常一不变的,而是正跟这个有自性的东西正相反,正是跟这个增益、损减二边正相反。
名言是我们没法躲开的东西,总要用的,咱们的生活内容里头,你要说要躲开名言的话,那不可能。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就在熏习名言种子,所以名言种子在我们因果里头占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一个名言种子,一个业种子,这两方面就造成我们的生死轮回的内容。所以我们怎么能够认识名言结构?能诠所诠这个结构,很有必要。我们还是生死轮回下去呀,还是另找一条路?你是被名言这个结构控制到底呢?还是我们要打破这个名言结构来另有所为?在这个地方何去何从,造成了两种世界观,两种道路,这个非同小可。
我们利用名言的时候,就造成了二边,一定是增益没有的东西,损减真实的东西,一定是这么个前途,一定是生死轮回没有尽头,痛苦越积累越大,自个儿前途越来越没把握,相信什么也没法解决,相信真主呀、上帝呀,你所认为的那个佛陀,都无济于事。主要的问题就是你在用名言的时候,是不是有增益、是不是有损减,而佛陀学千经万论是完全利用名言反对增益损减,看起来好象是很微乎其微的一件事情,实际上关系到没法譬喻的重要性。这不是瞎说的,就因为你讲不清这个问题,你就没法解决。
佛教、佛陀学、慈氏学,是能够叫你另外走一条光明大道,那就是,你要认清名言的结构,能诠所诠这个结构,彻底摆脱它的支配,你能支配它。这是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就在这回头不回头上头。所以你是非要弄清这个,什么是海?什么是岸?什么是增减二边?什么是中道?也就是什么彼岸?什么是此岸?这个彼此之间,你要特别地慎重。但是我们的习惯势力不会体谅你的,只会拉着你往海里沉。
所以我们能够碰到佛法、慈氏学,那我们才有一个出头离海的机会。怎么说呢?底下我们就要讲《摄论》本文了。
你要认清,要有名字起来、有信息起来的时候,一定这个信息、名词、符号,总是觉得它是确有所指。这个确有所指我们就要指出这个名言不是真有所指,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这底下提出三个原因来,一切一切都是依他起性的,并没有独立存在、常一不变的东西,但是,什么东西来支持你认为有独立存在、常一不变的?那就是你安立名字,你相信符号、信息。
这现在提出来了:
“由立名前,无义觉故。”这是第一个理由。我们都是不管它怎么样,都是要立名,可是想不到没有立名以前是什么情况。你不是认为你的天地确确有所指的有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东西吗?很重要的东西,又有家财、又有田产,又有金钱,又有书籍,又有资料,又有工具,又有家里的陈设,种种……种种……,还有我这个宝贵的身体,还有看不到边的宇宙,那么我们这一切一切,还有古往今来的种子,这一切,你要没有名儿的话,把名儿撤出去,觉无。你那感觉都没有了。
在这第一个提出的理由就是这样。名前那个义觉,这个义觉包括东西很多了,就象刚才我们讲的。本来你想那一切一切的东西,只有一个参差不齐的、常常变动的东西、没有一定之规的东西,那里头都包含着一个莫须有的东西,好象有身家性命,种种的,实际里头都是一般的来来往往的过客,没有一个主要的东西。
由立名以前,你想想,这些个你所感觉到的东西,认为真实有的东西,那都没有了,一扫而光。你不信?你看没名儿的时候,没起名以前……因为你是起名以后才感觉到这些,花花世界,什么都有,每个东西都有真实存在,可是你要把名儿取消了,没有给它立名以前,当然你不感觉有个东西存在。所以我们都是在名言以后,所想的一些事情,你要不起这个名言的时候,那个世界是什么样子?那意思就是,你所谓定性,自性,所谓种种差别,都无法建立,由有立名呢,它才立起来。
象现在种种的文学,种种的报道,历史,前边讲过文字好象有一种储存作用,你说咱们这个资料性的,档案,里头有多少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名言,花样儿多得很。尤其现在,信息世界,所有的颜色、声音都可以有个代表性,有个能诠性,有个解说性,要没有这东西,你所指的东西就不存在了。没有名儿,三定就没有了。你说它有什么自性?有什么数量?要没点、线、面,你要不提这些东西,没这个名儿,那是什么状态?
因为我们用名言惯了,就觉得好象没有名言也是这样子。实际上,你不给它起名儿,你没法给它安立一个地位。所以名言的作用特别大。所以咱们这个生死轮回里头主要的东西,名言种子很厉害。你看见这名言没有所指的东西,完全是增益、损减的东西,但是在我们凡夫这一生利用名言的时候,那就可以把我们的生活弄得非常光怪陆离。
我们过去搞了许许多多的善业、恶业,所感的这样一个世界,花花绿绿、光怪陆离的这样一个世界,好象有边儿,又好象没边儿,好象这样,又是那样,有头儿没头儿,总之这个世界是非常复杂的。可这个非常复杂的世界,是怎么来的呢?不但你现在利用名言搞成这样的情况,你无始以来就利用名言,起惑造业,没有的东西非要认为它有,有的东西非要认为它没有不可,就是这样子,我们搞成这样的一个、不能够自主的、没法决定前途的、真正前途自个没法掌握的、只能任着业力来主持我们的命运。
这一大套里边,最主要的就是你利用名言的时候,你认为它确确有所指。可是你没有利用名言的时候,有所指吗?确实有实在的东西吗?我们不考虑。实际上,要撤消了名言,我们所谓确确所指的东西,就没法说,那义觉你认为真实面对的东西,就有了问题。你没有感觉这是有个真实的东西在,有个定性,有个定量、定分别的东西摆在你眼前。
所以这第一个理由就是弄得我们很难堪,怎么会是这样子情况呢?我们都想不到,实际上是要没有名儿,也就没有它所诠的义,也没有我们普通说真实存在,常一不变,有个自性、独立的东西,根本没有。没有名的支持,它不会有的。大伙可以考虑这个问题。你老觉得有,就是因为你手里头老离不开这名、名言、符号、信息。
就拿点来说吧,几何学说,无长、无宽、无厚叫做点,这还有点没有?它要是起点的名儿,一定要想法站得住,一定有所指。但是它确实指的什么东西?这个“点”,这个名词,在没起名的时候,不管是无长、无宽、无厚,还是有长、有宽、有厚,它都没法给它定下来。所以这个名言的力量多大呀。说它有长、无长、有厚没厚,说这些话,这也是名言,那要是没有名言,你指什么呀?什么都没有。
所谓什么都没有是什么呢?并不是没有依他起性的东西。你说那点吧,不是说没有你名言所指的那个点,而是那点常常变化,不能自个存在。所以在佛教里讲这个依他起性,任何东西它都没有独立存在的可能性。可是为什么有一个独立存在的可能性呢?就因为你给起了名儿。
那名言本身也是没有自己存在的可能性的,名言所认为的那东西也没有,只是名言确切……跑来跑去、很不决定的那个东西上,认为有一个决定的东西,那就是义,确切有所指,要是没有这个确切有所指的这个义呀,咱们就很难说这是什么世界,这些有没有?而实际上是,依他起性的有是真正的有,而你认为那个有自性、决定存在,那个正是没有的东西,那个正是你起名以后的问题。起名以前,没那么回事,没有象你所想的那么回事。连你起的那个名儿,也是个依他起性的东西,刹那生灭,不能维持自个存在。在这个有没有之间,那就因为你是不是安立了名儿。那名也是毫无存在的可能性,怎么才能有一个存在的可能性呢?那就是你要给它起个名儿。
所以在世间我们被名言所支配的时候,就一定是对于根本没有的东西,增加上去的,根本实际存在的,象那依他起,刹那生灭的东西,我们认为它不存在,更要否定的,就是二无我所显、所取能取都没有的那个真实,不象我们用名言确切所指的那种义,确确没有你所增益的那些义,也确确不象你否定的那种真实。
所以佛教利用名言是一种根本跟我们所认为的确切所指的东西不一样。第一个,那依他起性不是象你认为名言所指的东西,它刹那刹那生灭,你抓不住它。在那种最真实的真如,正是那种依他起性离不开的、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拿它做本体的、那个命根子,那个如来藏,就因为你执著名言确切有所指,有那么一个东西存在,掩盖了真实,掩盖了无所不在、无论是有情,种种的有情,它的身心性命里头所涵盖的真实。
你要不按名言所指的东西来认识的话,那时候你才能够没有增益,也没有损减,在没有增益跟损减的时候,那你才能够认识真实。这个真实跟你普通认为名言确切有所指的那个真实正相反。那就是问,你能不能指出来,确切有一种独立能够存在的东西,不依靠旁的?你是不是能确切抓住一个常一不变的东西?这些有局限的东西,你认为是没有局限是绝对的,这些正是造成你的无明,就是你无明所认为的世界。
所谓世间哲学、世间宗教以至于科学,它都是依靠这种名言所确指的东西,它来作为根据,这是世间所有的错误来源,也就是它穷追不舍、认为是真实的原因。要是没有名,不立名以前,这些事情那没法考虑。而立名以后你确确所指的这个义,根本不存在,这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你认为它不存在的话,那就是认识真实了。
好象我们越讲越抓不着头脑了,非抓住点儿头脑,才能安身立命啊!是不是这样啊?总觉得太玄虚,太没有根据似的,必须给我们一个上帝、给我们一个唯心的东西,唯物的东西,最后的那个细胞,或最后的夸克,必须给我们这个东西,我们还觉得是站得住脚,这世界是我们的。你要把这些东西都给摧毁了,我们认为最真实的东西啦,还有那些独立存在的、还有常一不变,这才是真正世界的立脚点,要不你立在什么地方呢?
造成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源就在这地方,就因为你用名言的时候,认为它确切有所指,确切有自性,你不相信那没自性的东西。可是你相信有自性的东西,就造成你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我们被名言支配,被名言耍弄,还觉得不是,还喜欢搞名言那一套,佛陀学里头讲,就叫戏论。
你说咱们找根据,什么是根据?找立脚点,什么是立脚点?找源头,找那最后的支持点,找个绝对的东西,这些个都跟你被名言支配有关系,你没理解名言这个结构是怎么回事,被耍弄了,你也就于是乎搞种种戏论,造种种的魔,咱们一天想象的,到社会里看,各种各样的,调查研究,它看这个花花世界,万丈红尘,你说不清它是怎么回事,什么事情都会出来,所以叫翳生,咱们这里头,什么都能够跑出来,没有的东西给弄得好象真正有。
所以这都跟咱们用名言有关系。名言本身也是一种依他起性,它也不是老存在的,咱们可以利用种种的名言,底下就是第二个理由。
头一个理由就是说,名言没有立以前,所有的你认为真实的东西都没法立足,这是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
“由名众多即体有众多,成相违反故。”就是名言很多,体要也有众多,那就互相抵触。可我们不管那套,想法造各种、很花样、很特别的名词,一个事物,可以起种种的名儿,这里就有了问题,这些名儿你要是认为确有所指呢,那个名儿都是确有所指,都好象同样有所指,那它们互相之间一定造成矛盾,造成互相违反,因为什么?你第一个名儿确有所指,第二个名又确有所指,……你有一万个确有所指,它这之间就造成矛盾,它哪个是它真正有所指?
一件事情,上头立的名儿非常多,到底哪个名儿是代表这个事物?你每个名儿都确有所指,那问题就大了,你确有所指,他确有所指,这互相矛盾起来了,起名越多,互相抵触越大。尤其现在,象新闻记者,跟科学家、哲学家,一件事情里头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种种不同的名字出来,要是每个名都是确有所指的话,那问题就大了。
除非你确有所指指的不是一件事情,如果你要指的一件事情,起了很多名,而且每个名都有确有所指的东西,那就互相抵触了,那种东西有没有就是问题了。
名言现在越来越多,就是符号、信息,你说现在信息量多大呀,古往今来,史书、档案里头,有种种的名言,同一件事由不同的名言来表示,就造成体系之间的矛盾,谁代表真实?按说真正能指的东西,应该只有一家,不可能多家,多家就造成矛盾,谁真正指的是那个东西?
所以名词越多,所指的东西就形成了复杂而互相抵触的状况。因为每一个名都有一个它所指的体、义,这些义之间就造成了矛盾、冲突,到底你哪一家是真正的代表?用的名越多,好象所指的东西也应该越多,而所指的东西又有一定的限制,所以造成互相矛盾的问题。
大家回去把第三种理由看一看,这三种理由,在世间学来说都是没有听说过的。
《摄大乘论 第79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