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个人所能办的到的,我们利用互教互学的办法使大家进步快一点儿,由讲《摄大乘论》发现有了很大的进步,以至于现在有了些进展,我们就是跟大家建议要互教互学,开发新的佛陀学,帮助大家共同学好新的佛陀学,新的跟旧的佛陀学,从比较来看就是要搞好藏文的翻译。
第二就是要辩清什么是有?什么是无?有人说了,有、无谁还不知道!但是,在佛陀学里这是最关重要的,很多人包括一些印度的大德、还有内部一些资深的人对这个问题搞不清楚,就更甭说传到中国以后,不但问题没有解决,还误会了。所以这个一定要辩清,就是什么是有?什么是无?这是佛陀学的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就是所谓熏习、学习、修行的问题。最主要是辩清什么是能对治?什么是所对治?把所对治当成能对治是相当危险的。现在有很多人没真正找到什么叫能对治,用种种方法来代替能对治,这问题也非常重要。尤其对中国佛教历史、以至所谓旧的佛陀学,这问题不简单。现在一说起学佛就好象是烧香、拜佛、打坐、诵经……,可真正怎么修行?弄不清楚。
现在一般修行是世间的修行,是朝向轮回、朝向人世,一般的是一种福利思想,这东西怎么能跟佛陀相提并论?要想学好真正的新的佛陀学,必须要把五颂学好,这无论是两千年佛教的经过、以至于印度佛教史都集中到这一点上,就是必须要把佛陀或慈氏学佛的实践、学习经验真正弄清楚,除了这条道路之外,没有其它,其它都是野狐禅,乱说乱讲。至于什么叫能?什么叫所?什么是加行位?十地?十八佛陀不共法?什么叫菩提随分支分等等这些问题,你提出来问他,他懂不懂?知道不知道?
所以要创建新的佛陀学,就必须把这些揭发无余,这都是世间学嘛!怎么出世?怎么解脱?讲不出来。所以,中华是佛教大国。但是大家可以看支那内学院的最后一位重要的佛陀学专家吕澄先生最近有一本文集,希望大家看看,他揭发了佛教里头这些假冒伪劣的历史。这个同志在真正佛教发展中是有一定的地位的。有时间大家看一看这个小册子。
总之,今天要讲的就是希望大家成为正式学员,以至于将来担负起开发慈氏学的任务,这个任务太重,少数人是担负不起来的。所以希望大家投入,今天就是想把制度慢慢建立起来,将来成立一个有一个根据地、能够有一个团体、集体、有一定设备,这样一个完整的机构,也就是集体机构,能担负起开发慈氏学的团体、集体、僧伽。
僧伽其实就是和合的意思,互教互学、同修,想法儿让大家和合在一起,用大家的力量,使真正的佛陀学能传承下去。聚在一起,大家在其间成为非常团结,思想认识一致的团体,并且在实践上慢慢延续下去,这种延续就是僧伽,实际就是佛法僧的僧。所以负担开发不是少数人、不是一时,要长期,并且这也不是今生,是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年……。
人的根器也跟个人历史有关系的,所以我们常提三无数劫的问题,我们能达到解解行位,过去已经过了许多挫折,以前我认为人怎么这么不一致呢?这就是来源问题,跟过去个人档案似的,我们的文献也是档案问题,大家集中活动的结果。所以佛教的集体,比现在所谓政党集体还要相互关系密切,所以不止是同志问题,是同生、同性命的问题。
世间任何事情都没法一致,有为法都是各各别别的,没有共同的,人人有阿赖耶识装的种子,千差万别,谁跟谁都不一样,但是有相似的,最大的相似、最大的相似是无始以来的无明,熏成的各种种子、内容千差万别……。
我们要办好这个班子不是几个人的事情,将来也要把《庄严经藏论》的学习班办下去,这也不是几个人的事情,也是大家的事情,最低限度也是要形成制度,有个好的集体,大家负担起来。今天把这个问题交代一下,今天人比较多,所谈的问题,大家有什么意见也提出来,慢慢写成文字,成为将来我们的制度,这是继续下去的一个办法,如果松散下去,那是很危险,负担不起这样一个重大的任务。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两个礼拜一次讲座?一个礼拜成不成?以后可以,但是现在要维持现状。来来往往人不少,但又不是每次都能来,有时听有时不来听,所以有的要补课。
第二就是旧的佛陀学影响很大,要走到新的佛教,还要淘汰许多东西,在我们的试验阶段,我就感觉到了。有人说自己有了认识,其实那认识有问题,他有熏习障碍,他的熏习障碍他接受新佛陀学,是一种毛病、一种障碍。所以大家新来学佛学的,不要认为自己知道的太少,只要有要求,有动力、愿力,到这班里,很快保证他会学的好,甚至比那旧习多的人还要进步快。有的旧的熏习多的人,把佛陀学不当做解脱学,他当做了自己增加名利的东西,根本方向就错了,已经学的东西成了障碍,尤其是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什么是能对治?什么是所对治?他弄不清楚。佛教的解脱方向没有理解,他自己也没有下定决心……。
今天先把这建立制度的问题提出来,这也是根据慈氏学理论建立的。今后,我觉得开发慈氏学是有一定把握的,比以前的“三时学会”、“支那内学院”都有具体办法,可以解决理论问题,就是正闻熏习。成佛的道路保证可以走上去,这是我们一个很难得到的机会,我自己也很觉得幸运,就这三、五年以来,自己有些进步、有些看法,这跟大家、集体有关系,不是我个人的进步。今天借这个机会就谈这么多,底下讲课。
今天发的材料里有翻的《阿毗达磨杂集论》的两段,一是实有,一是讲假有,讲蕴界处怎么是实有,怎么是假有,希望大家拿到这些资料后,自己要很好地研究一下,写一篇报告交给我。这是我们交流的机会,我们用这个办法,用两种不同的翻译文字比较、研究,不但是汉文的翻译,我们要把三种资料汇合起来研究,汇合起来这是翻译的比较研究,这是能够得到正闻熏习的结果的必须通过的办法,拿到资料希望大家能写一篇报告,好好学习。这也是互教互学的一个办法,也是互相了解。今天我就借这个机会谈这么多,底下讲点儿课。
前边我们讲过五纲十修,真正的学习、修习,十种能对治、对治所对治,这些问题,是大乘佛教里修行的中心问题,前头大伙儿没听过的可以补补课,先补这段。
底下我们讲三性问题。三性问题是佛教、慈氏学里最中心的问题,而《摄大乘论》解释的最深、最细致,这个问题不能随手放过。有人不是没看过,一看多少次,这不能贪多,认识要真正确实,理解三性、所知依、熏习问题。
上次已经讲了这些地方,三性互相分别,差别,到底差别在什么地方?无著讲“由异门不同”,不同意义的关系,根据的方面不一样,来形成差别。这个很微细,这个微细的差别要是弄不清楚,整个佛教你就可能没有认识。因为刚才说什么是有?什么是无?这个问题好象最简单、最初步,其实确是最难理解的。一般人认为所谓空就是一切皆空,所谓有就一切皆有,辨别不出什么是依他起性,因此也分别不出什么是圆成实性。本来三性是很微细的、很深入的,这问题大家听过,有印象,现在就是继续引导大家三性到底分别在什么地方?也就是什么是有?什么是无?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关系到颠倒、无始以来的无明的问题,就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弄不清。而无著讲的微细、深入,一般人对这个地方是容易忽略的,觉得不重要,这就是新佛陀学的重点之一。
什么是有?什么是无?空,空的什么?有,有的什么?这地方你弄不清楚很容易颠倒,这也是误区,这是你的歧路,上次说杨朱哭歧的问题,这地方是真正可哭的,这问题弄不清楚,你说他认识什么是空?空,空到底是真有,哪有空跟有的区别呢?底下就把大家带入核心问题。
《总摄大乘纲领论》每个字大家都要注意,依他起自性,任何事物都是依他起,没有依自起的东西,这是决定而又决定的。
“依他起自性于遍计所执自性中如其所显现何以得知非是彼之体性耶?”特别在慈氏学把根本没有的东西作为遍计所执性,它是要界定这个没有的东西,要勘定什么是没有?为什么?就因为一般所谓的真实,全都包括遍计所执性根本没有的东西,你说奇怪不奇怪?颠倒,真的假的都颠倒了。你说这地方马虎讲过去有什么好处?把所有慈氏学的五论都讲了,还是不明白,这都是关键的地方。
“依他起性于遍计所执自性中”,前头要补课也要补上这点,能遍计、所遍计都是依他起,而能分别、所有能分别的叫遍计,人生整个的都是能遍计,能遍计就是意识,你这意识,你整个的意识离不开依他起,任何事物存在必须依他起,而遍计所执性,正是要把没有的说成有,而且每人都都安之若素。
那你提出遍计所执性来是什么意思?常一不变这是个前提、支柱。象现在的科学,认为任何事物后面都有一个不平等的支柱:它不依他起,不变化,跟旁的不同,旁的都依靠,它不依靠……。
科学正是找这样的东西,非找出这样的东西才是真实,背后没有一个“物质不变”的东西怎么能起这个变化?我们下意识里承认的都是这个东西,哲学、科学、上帝都是这个东西,你说找上帝有多难!(众笑)找最后的细胞有多难!找长江最后源头有多难!越找越细微,找到没水的地方才是源头,要不不死心。现在是非要找最后的夸克,欧洲在地下搞个大试验室、冲撞机、中子打破它到最小,用多大的功夫,找那个东西,太珍贵了,你们都看不见的东西,多少万分之一秒就过去了,物质是基础,不找这个找什么?,可找半天还不是最后,还不能真正留住,叫人一看就看见了,你说这人奇怪不奇怪?
说宇宙有个最大的爆炸,那大爆炸,这宇宙可是,从化石鸟类开始,现在发现了开始是龙鸟,比石鸟提前了,它这蛋是万鸟之蛋,那一怎么成多?小怎么成大?里头有一个常一不变的东西,绝对不平等的东西,这才是科学,不是迷信,你找去吧!真正找到的时候到此为止了,前头没原因了,不平等,其它都有原因就这没原因,跟上帝一样,不是被生的,你说荒谬不荒谬!
非得在有上加出东西来,依他起上非加不可,不加不真实,没有依据、没有支持的就不真实了,你说跟真主、上帝有什么分别,这就跟那个什么灵魂、出生入死等等都有一个用许多的办法装扮起来,这也是庄严,慈氏学常用“庄严”两个字,宗教、世间学问也要种种的庄严,我们这庄严是真正把道理弄得清清楚楚,错误、颠倒怎么来的?怎么回事?好象平淡无奇实际非常深刻,所以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有?什么是无?
《摄大乘论 第73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