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讲:第三品(五纲十修第6讲)
(1996年6月9日)
十种能对治,看起来实在太重要了,不过我们一般对这个理解很难深入,在这个十种能遍计、十种能对治,咱们费的时间很多,看起来费的时间还不够,因为什么?对于这种修行对治的意义,我们现在来说,还是很难理解的合适。
象东方哲学里头,有好多也是注意这个治心的问题。象宋代包拯说过:“清心为治本。”认为整理一切的事物,最主要的是清心,这的确是东方色彩。心要不清,在人生来说是整个都不能清,都不能得到治理的。
儒家哲学里头也常谈这个问题,象八种分段来说,一个人的修身来说,有八个阶段: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正心诚意也是从心的方面来治理,整理一些现象。所以真正解决人生的问题,必须从心的方面作功夫。
不过世间所有的治理的方法,不管是治理自然、不管是治理社会,或者治理这个心,都是还没有离开生死轮回,没有能解脱人生的所有痛苦,也就是没有能够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一般的人对于颠倒错乱这个原因弄不清楚。
这颠倒错乱的原因,在佛证真如以后,把这个问题才真正解决了。那就是世界所以乱的原因,所以颠倒的原因就在于无明,就在于两种我见。说佛最大的发现,就是二种我见障碍了对真实的认识。这个不但是所知障,也是烦恼障,也是起惑造业、十二缘起的原因。
所以这总的根源在释迦牟尼发现了以后,给所有的动物与人类找出来解脱的一个根本办法。这个根本办法在大乘里头,由慈氏更把它发挥得彻底。象无著,就把慈氏所有的著作他都细心地加以研究贯彻,所以写出《摄大乘论》。《摄大乘论》我们现在从藏文里头重新翻译了一下,以后大家我们共同把这个《摄大乘论》的义理要搞的更清楚。这个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摄大乘论》的摄,在藏文里有总摄的意思,是总摄大乘,它是十殊胜义的所殊胜十种语。十种殊胜义所殊胜的十种语,就是把大乘这所有问题都提纲挈领地显示出来,所以这个作用非常非常重要。我们现在翻译以后改的名字叫作《总摄大乘纲领论》,我们要把这个论整个真正理解以后,大乘的纲领也就一目了然,所有的象《瑜伽师地论》,慈氏所有的经论都跟这个有密切的联系。
今天早上我稍微翻了翻《瑜伽师地论》,可以说《瑜伽师地论》就是把这个《总摄大乘纲领论》的道理具体阐明了,就是我们真正理解了《总摄大乘纲领论》的话,对于《瑜伽师地论》等等书,那就是已经把这纲要、总的道理已经能理解了,你要再看《瑜伽师地论》的话,那就是一个自然的注解。
所以这个世间的学问都还没有离开生死轮回这个范围。只有佛教的出世间学,它真正能够离开了世间,真正能达到最清净的地步。我们这生活还都是杂染的,杂染最主要问题也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这无明里包括的很全面了,最主要的有所知障、烦恼障,而这烦恼障最主要的是所知障。所以我们生死轮回的痛苦,可以说都是由无明产生的,也可以进一步说,都是从常见、我见、断见等等这些颠倒的见引起来的。
所以世间所谓治理的方法,整理世间、整理现象的方法,实际上,不管它是讲对付自然,以至对付人生,用物质的来对物质的、或者用精神的对精神的,不管它怎么样,很简单地说逃不出去我见,这个人、法我见,逃不出去。
所以要想解决根本问题,就是要在执著二种我、能遍计上下最大的功夫,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可是我们一般对这个问题是很陌生的,非常陌生,这尽管我们讲了很多,天天念《大般若经》,你还理解不到这种能对治,用般若波罗蜜多、用无分别智,对治所有的错误、颠倒、能分别、能遍计,对这个问题,始终还不能够如实地理解。
所以我们在五纲十修问题上提醒大家,共同把这个问题理解的更能如实。所以,碰到这么解决人生宇宙问题的,这是一个很难碰到的一个解决方法,可是我们念了半天十种能对治,结果如何呢?很难来用它对治我们每时每刻的颠倒错乱。而我们每时每刻的颠倒、错乱都跟般若波罗蜜多里的能对治有关系,是离不开能对治的,它这不正确的东西、正是正确的东西所对治的,但是我们不能理解。
所以希望我们大家共同解决,非解决不可,我们讲能分别所分别、能相所相、以至于能对治、无分别智、转依等等问题,《摄大乘论》前后都跟这有密切关系,所以整个《总摄大乘纲领论》是一个整体的。正是这个整体,无著菩萨把它很清楚地、很确切地提供给我们,是不是我们有这眼睛能看清它的重要性呢?这是我们的问题。
所以,咱们把五纲十修,很快就要结束,大家都把它写下来,搁在心里,每时每刻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唯一的修行方法。而所谓华化佛教里头那种破坏真如、破坏正法的那种修行是完全应该清除的。那么可以说,从历史上一千多年了,中国的佛教的发展到底如何呢?这个问题,我希望大家好好看一看最近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关于现代佛学家的集子,有个《吕澄文集》,大家好好看看。
所以现在最主要的是把什么是我的问题、什么是常的问题要彻底地弄得一清二楚,因为真如,正跟这种错误正相反,时时刻刻相反,而我们时时刻刻都用常见跟我见来破坏真实,离开真实,离开光明道路,都是由这上头,造成这个错误、颠倒。
我们要把这问题非常弄的清楚的话,那就是把无著菩萨讲的三性的问题、就是三能相的问题要彻底弄清楚。为什么非要讲三种能相?为什么非提出遍计所执性不可?这遍计所执性到底是什么样一个自性?这个问题过去我们也屡次谈到,但是,谈的还不够,我们注意的还不够,这个是我们错误的关键问题,不但我们错误的关键,就是有许多有相当修养、已经接触佛陀学的人也还把这问题弄不清。
所以我们要把《总摄大乘纲领论》里头讲到的这个能遍计,怎么样的一下子就把绳子变成了蛇?这简单的譬喻,这个错误的关键问题就在这儿。所以这个问题你非要抓住不可,我们生死轮回的一个关键又关键的问题就在这儿,你要想解脱,破除这生死轮回,必须从这儿开始。
这个,慈氏跟无著、世亲提供了我们很多的方便,把这个问题搞的一清二楚。为什么我们已经接触了这个论,我们还要在这儿对这个问题冷冷淡淡?十修的问题跟我们没什么关系,好象这个东西不如那个我们吃斋、念佛、打坐等等的那一套,那一套才重要,那一套轰轰烈烈,受戒、出家等等的,把这生活完全改变了,头发也剃了,等等的方面都变了,那个变,对你生死的痛苦能够变多少?能不能变?也许增加了你的痛苦,因为你没找到你的颠倒的来源。
请大伙看看,所有的经论,是不是把所知依的部分、所知能相部分以至于怎么样悟入这个所知能相这个问题象无著菩萨讲的这么明白、这么清楚、这么确实?我看是很少的。所以这个论,我们不但现在讲了三年、讲十年、讲一百年也不多。要真正把它弄清楚,把人类出离苦海到彼岸的一个关键问题弄清楚。所以现在咱们讲这十修,大家一定要把它真正写在心上,时时刻刻想着这个问题,时刻时刻针对自己本身上那种能遍计、那种能分别来对治,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解脱之路。
前头无著菩萨也提到,就是佛陀证了真如以后,他说了一切正法、建立了一切的正法。这些正法都是由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这最清净法界就是根本排除了、偏离了二种我见,这正法,每字每句他都是偏离这二种我见,就是所知障,人我见就是烦恼的根源,法我见更是人我见的根源,所以他证真如就是要排斥这个东西,正法就是要排斥这个东西,我们正闻熏习,就是要排斥这个东西。
虽然佛说法也是利用语言,但是他这语言跟一般的语言不一样。语言是诠表的,诠明什么问题?他诠明的是出世间的,就是偏离二我,一点儿没有沾染我的问题。我们正闻熏习也是这样子,所以,从佛说的正法,我们正闻熏习、如理思维、正思维、如理地修行、正修行,将来证正见,真正能证真如,就是这样从一个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正法,我们来正闻熏习、正修行、正思维,这样子的,这个路子是非常方便、快捷,这条路是唯一的路,这条路是一个最捷便的路。
看起来好象是,就是讲能对治十种散动,这有什么意义呀?可是这关键正是你能解脱生死的开始,转依的开始,转染依成净依的开始。
也是所谓的二种束缚,一是所相缚,一是粗重缚,普通都翻作相缚,应该翻作所相缚。这两种束缚,一个粗重缚,粗重缚也是在杂染熏成的种子本身就是粗重,我们现行所有的一切,都是所相缚,都是被人我见跟法我见给拘束起来了,一点儿离不开这个人我见、法我见,无论是你讲话、写文章、修行等等都离不开这个。
而我们出世间这个修行,整个跟这个相反,从佛证真如以后,等流出来的正法、所有的正法都是一个味道。从此我们也是利用这十修的问题,每时每刻我们针对这错误的能遍计、能分别、能散动,每时每刻就是要打破所相缚。你熏成种子的时候就是已经离开了粗重缚,沉重的东西慢慢没有了。
这个人我法我的问题根本没有所相的问题,它那个人我法我,在所有的跟依他起分不开的时候,好象都是真实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的世界本来完全是依他起的,没有依自而起的。可是这里头,偏偏掺进去依自而起的东西,这依自而起的东西怎么来的?那就是人们自己颠倒的问题,就是那能遍计把这个绳子当成蛇,就是这样。
而这个颠倒,我们是无始以来就这样传下来的,离开这个颠倒我们觉得没兴趣、没意义、没味道,必须这样颠倒才有意思。所以华化佛教都是把这佛教的真精神给破坏了,还是把我们凡愚拉向苦海,拉向生死轮回,到不了彼岸,越来越沉重。
所以这个问题,我们非解决不…
《摄大乘论 第69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