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 第55讲

  第55讲:第三品(第8页第3行-4行)

  (1995年11月12日)  

  最主要的是我们得知道阿赖耶识的作用,阿赖耶识的作用比现在的物质,普通人认为的物质的作用大的多。所谓物质我们前头也谈过,就是色法它前后的关系好象很紧密,有点打破前后的关系,所以一般人对色法都是认为是最究竟的,讲宇宙的源起,也是离不开讲色法的问题。

  当然,咱们佛教里边讲三界,还有无色界,这无色界,一般人就不好想象,色界、欲界还认为是有物质,有物质的地方,认为可靠,可以站上去,可以掉不下来,这无色界到底怎么回事情?恐怕是一般人都不注意的,就是中国研究佛学的人,他也不大注意,因为无色界它根本没有物质,它也有能分别跟所分别,能相所相,所以无色界是怎么回事情,是佛教讲,印度讲,其它人都不注意,就是我们汉传佛教里头也是不大讲。

  阿赖耶识,我们以前谈过,阿赖耶识实际上是,要真正讲宇宙,无论是无色界,还是有色界,还是欲界,都时刻离不开它,色法相似相续,你说色法前头跟后头一致吗?很难说,色法有个中心吗?很难说。以前屡次谈过几何学上的问题,就是点,是无长、无宽、无厚,以这无长无宽无厚的点来组织色界整个的物质,你说这三方面、三无空间,都没有的东西,可是作为三无空间的基础,这很奇怪。而且,就整个的宇宙、星球来说,它在温度特别高的时候,跟太阳一样,那么这些东西都要变成不是有硬的东西,是化了的,现在世界的温度越来越高,恐怕南太平洋的冰也在化了,所以物质到底是什么在维持?它自己能维持它自己吗?恐怕不一定,它这个讲物理三态,有时候是液体,有时候是气体,有时候是固体,都由于温度高低来决定的,现在找夸克,也是用很高的温度,用什么跟什么撞击,来显现出来,总之还是温度。

  所以,到底什么东西维持这个世界的?也就是真正讲起来因果关系,前头我们也谈了,必须解决相续的问题,互相贯穿,不可想象,怎么样子相似相续?这问题恐怕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恐怕是我们理解宇宙、包括色法,包括无色,恐怕跟阿赖耶识,它有个存储的作用,分不开的。它这相续就有一个存储的问题,现在讲存储,我们这个信息也有存储的问题,所以电脑,计算机,可以存储,声音,也可以存储,色,颜色也可以存储,甚至于我们劳动也有存储的问题,之所以我们劳动的时间能规定价值的问题,在马克思来说,这钱币实际上就是把你劳动多少表现出来,是不是也是个存储的意思。地质方面,埋藏的一些东西,有恐龙的化石,过去文物,好象也有点存储的意思。我们讲历史、档案,人类的文化、活动、结果,好象每个民族都有它的传统文化,这东西有点存储的意思。所以我们要分析经济的话,人类劳动,代表劳动多少的尺度,早就用贝壳或者用铜铸的钱币、现在印刷的票子,有存储作用。

  《中论》也谈到业的问题,“业不失,如券”,业要不失掉的话,如券,如券就是立个字据,也是券,现在要出一千块、五百块的票子,这也是存储。存储的根源到底在哪儿?怎么才是存储?佛教有的地方还讲熏习,也有叫滋养,还有存储,这个存储问题似乎是一个比较中心的问题,这怎么才能存储?有什么条件?这业,不失如券,就拿我们现在这个根身、器界,能够构成,刚才是着重谈色法,不过心法也有相续的问题,所以整个总的形成一个色界,也有存储相续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存储问题,也就是对熏习问题,要特别注意研究。似乎《摄大乘论》讲的这几个颂子,这是个基础,我们还可以拿《成唯识论》以至于用藏文丹珠里头,还有什么材料,研究熏习问题,也就是存储问题。

  所以咱们前头讲根本分别,就阿赖耶识是根本分别,怎么是根本分别呢?就是它能提供,最主要是提供存储作用。其次就是它能显现,由它的种子、由它的熏习显现出来我们这个器世间,尤其重要的就是我们的有情世间,就是这个内六触。所以这内六触是怎么来的?世界是怎么来的?我们以前谈过,世间讲因果规律,它总是把无明我见包括在内分不开,那也是它对宇宙观、世界观还是轮回的、主观的轮回的世界观。

  而释迦牟尼讲十二有支,也就是缘起的问题,看起来,虽然是十二有支,就是咱们前头讲到爱非爱的缘起、有支缘起,这个缘起都是根据释迦讲十二因缘、十二有支,无明缘行、行缘识,看起来这十二有支,还是客观的描述了人生宇宙的起源的问题,跟世间把我见、把什么东西都算在内的那种宇宙缘起,也讲历史也讲地球等等,恐怕里头也包含着主观的成分在里头,分不开,跟客观的东西分不开。

  而佛教最初讲十二有支的话,我觉得我们应该想到把它分析清楚,它这里头,无明缘行、行缘识,这行缘识的环节,问题非常严重。因为阿赖耶识叫异熟识,它又不是自己能熏自己成种子,来延续自己的将来,它是能够把所有的熏习都摄入,都存储。另外,它所有的种子,所有的熏习也可以分两大类,一是烦恼、无明一类的东西,一是作业。

  所以这业的问题,也是构成我们现在的这样一个体制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这阿赖耶识也叫异熟识,就因为它所摄入的种子,里头不但有烦恼的种子,还有种种作业种子,尤其有善业恶业的种子。这些种子就造成异熟识的相续生起,要没这种尤其业种子的力量,那这阿赖耶识也没法相续。所以这存储作用跟善恶的业力,也非常有关系。造业受果,以至于造业的问题,就是思心所的问题,思心所跟烦恼相应的时候,跟善的业相应的时候,它特别有对于我们内外的世界、内外两界,是构成的条件,所以这个力、思心所,也是造成我们受,缘识、受识,推行的识,这三部分。

  所以,我的意思是说,这个阿赖耶识是主要的依靠,当然离不开烦恼,而烦恼引起的作业,善业、恶业,它是构成我们内变根身、外变器世间这个两变,起到很大作用。所以这个业,业就是生起识,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所以业力不但把存储的作用带出来了,还把存储的内外种子也相似相续的引出来了。所以这感引的力量,以前我特别讲到,一个生的力量,一个引的力量,都非常重要,生的力量看起来,跟我们执著特别有关系,名言特别有关系;引的力量跟造业有关系。

  现在我们器世间跟有情世间,尤其有情世间,它利用了现有条件、资源、现有的手等等,的确现在科学方面就把它这个人的手有所延伸、人的腿有所延伸,把手延伸就是弄成一个工厂、种种机械,地下也要试验夸克产生的问题,这些都是一种把人的手延伸,或者把人的眼根延伸,利用放大镜,望远镜,总之是利用了我们现有的条件,用试验的办法用工厂、试验室这样的办法,来对自然的五根作延伸,这个延伸也就是用它试验的手段、试验的劳动,工厂也是工人的劳动,把这延伸出来的东西,以至未延伸出来的东西,想法利用人的聪明智力来有所延伸。这部分劳力,大部分是无记性,但是也有利于人的,是善。

  所以不管怎么说,这么来分析,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能分别跟所分别,跟这都有关系,就是跟内外的器世间、有情世间,这两个世间都有关系。这两个世间都是跟这个阿赖耶识的存储作用离不开的,这个延伸是不是对自然界、对人生、人的根身这方面完全有好的影响呢?好象也有坏的影响。有坏的影响,按说应该是属于恶业,现在环境污染,现在这个暴风骤雨很厉害,说一阵子才来了,整个就跟抬来这个一个小海一样……,就变成汪洋,尤其今年这两年也有很大变化,那是不是跟人又在这上头加工,用一些劳力有一定的关系啊?恐怕还是有关系。所以内外的污染恐怕也是因为加重人的造恶问题。

  内部的污染,底下我们要讲,贪嗔痴这些能分别,人老了,现在根身有变化,这五根有变化,有点衰朽,这个变化也跟过去我们自己造业有关系,而且跟共业有关系,因为我们大伙都有老,都有死,跟我们过去造业特别有关系,过去我们造业也是由根身方面发动的。现在呢,杀盗淫跟现有的五根都有关系,尤其身根上头有脑有手有足有腹,肚子,肚子里头有消化的问题,滋养问题,有生殖器问题,生人的问题,等等的都是我们内六触,也就是由我们的内六触也造出许多新的业,但延伸出来的根身也有造业。

  总之这里头无论你造善业造恶业,你就是得到一个结果、业果,这个业果还包含着阿赖耶识异熟识这延续问题,这个延续不但它自身延续,同时还有储存的作用,要没有这个储存作用,似乎这个根身器界这两方面都延续不下去,我们现在就是分析阿赖耶识跟前七识,这里边都有能分别跟所分别,这归入正题,就是所谓识,我们特别提到了别识,所以内变根身外变器世间,都是一个整体的了别识,我们现在讲唯识,就是唯了别识,归到以前我们常常谈,这个图景识,这一个画面、这一个图景,包括很多东西,也就是包括很多的能分别跟所分别,决不是单纯的所分别,也决不是单纯的能分别。

  尤其这能分别的作用,所以我们现在说,能对治的颠倒分别跟虚妄分别,这是我们最主要的一个话题,也就是咱们以前常讲的,无论在哪儿都展开了一个了别识,就在咱们现在、当前,也是了别识的一个图景,这个图景也是我们一个试验室,一个道场。现在就提到这个问题了,我们怎么能对治这些不如理的分别,这就是一方面对治我们所谓的无明,烦恼,最主要的是对治我们的错误的认识,不如理的思维,就是对治我们这虚妄分别、颠倒、错乱、散动等等。

  这散动本身就是一个痛苦,所以佛为什么讲定,说三界、色界、无色界的定,这禅定都有一个跟这个散动、颠倒不同,它比较寂静,佛教最主要讲寂静,就是对治散动,烦扰恼乱,燥动。欲界呢,是越燥动越高兴,粗重、狂妄、颠倒这些好象是越是这样越可以长人的兴致似的,看足球、看斗牛、人斗兽、斗鸡、…

《摄大乘论 第55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摄大乘论 第56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