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 第55讲▪P2

  ..续本文上一页斗蛐蛐儿,赌博这些东西。好象人这欲界,不找点冲动不快活。

  这前边我们已经说了,这种有大的分别、有小的分别,有大的虚妄、大的能分别,有小的能分别,这些能分别,本身就是微观的东西,也可以叫微观循环。所以,我们要品味品味这种微观循环跟狂暴的循环等等的,是可乐啊还是不可乐?现在尤其在足球场,特别吸引人,观众还互相打起架来,人为什么喜欢冲动?暴烈?狂暴?所以过去描写说“繁华四散总成尘”,这个都是这样,一到了大会结束的时候,狂妄气浪,这本身就是轮回。(休息)  

  (“总摄一切分别略有十种:……四、缘相变异分别,谓老等变异、”)

  刚才讲老、病、死,这也是根身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在色法上显现出来,就是在我们身根上,眼根上,或神经系统上显现出来,这些时时刻刻也在转变中。根身的大种,印度分析这我们病的原因是四大不调,老,也是跟四大有关系,也是不调了。普通说这活动力量差了,中国说是火力差,总之是四大发生问题。

  四大发生问题,就是前头那个色法,色法就是所相变化,所相发生变化,也就是坚湿暖动的变化,坚湿暖动也就是我们所分别上的问题,坚湿暖动主要是触觉,都跟身根特别有关系,也就是老、病、死的时候都在坚湿暖动上起变化。我们身根方面,这个所相、所分别起变化,影响一定是很大,要不怎么能证明你所相所分别起变化呢?一定在能分别上,所以我们归结问题都在能分别上,固然能分别有许多的所分别,许多所相方面,但是结果呢?不但结果,就是从头至尾,都离不开能分别。

  当然这身根起变化,就因为这阿赖耶识,这里头的业种子,你要说这能分别,里头也有阿赖耶识的能分别,也有第七识的能分别,更有第六识的能分别。因为第六意识,前头也讲了,它无所不分别,所有的都分别,所谓遍计,为什么《摄大乘论》特别讲这个意识这方面,意识能涵盖所有的分别,这一点非常重要。前头讲一个图景识、一个了别识,跟意识无所不分别,无所不在的分别,这个是在《摄大乘论》讲的最彻底。

  所以我们这分别不是简单的一种分别,外变器世间,也是种种的分别,内变根身,五根,都是一个所分别、所相,都跟阿赖耶识有关系,阿赖耶识它就是能分别,它有能分别,第六识它是身者识,好象它是主体,主人翁,它统领我们这六根,所以要讲能分别,我这老的时候、病的时候或者死的时候,那个根的变化是什么?那就牵涉到也有,首先是阿赖耶识的能分别,其它第七识、前五识的能分别,以至于意识的能分别。

  所以唯识的识,不是单纯的眼识、耳识,不是这样的,所有能分别跟所分别之间,它都有一个所依的问题,底下、前头我们都讲了,所有能分别所分别都有连同它的所依的,连同它这根的变化,好象是触觉似的。刚才谈了,现在科学用什么什么办法可以延伸,它是个所分别,实际上它不能离开能分别的作用,它为了解决能分别的问题。刚才我们讲老、病、死,底下是  

  “乐受等变异”,受,上次咱们讲,跟这个触特别有关系,触,正是根身跟器界,境界跟根,加上识,碰在一起,叫触。这触,上次我们也提出来这是很重要的,即便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境界很大,外部的境界很大,我们的根有五根,接触的时候,接触这一部分,还接触那一部分,还有所缘境也有变化,根也有变化,在种种变化之中,还有心也有变化,这样凑在一起,形成一个触。这触好象是我们经历过,我碰到一个什么事情,碰到过,这碰到,跟旁的碰到不一样,然后再自己领受。

  所以这个触大伙也应该特别注意。尽管如此不同的境界、不同的根,都在不同地变化,心也不同地变化,怎么一碰,碰在这儿,不是碰在那儿,碰在一起,是触,然后就有领受的问题,摄为己有。这个摄为己有,好象有的顺利有的不顺利;有的可意、有的不可意;有的也不是顺利、也不是不顺利。就有这样三种关系,就是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

  你这个时候,一刹那中,是这样碰在一起。底下还有一种认识,所以不同的这样,再熏成种子。我们这么说这个因果关系,是一种非这样说不可的,你没法儿另外说。所以佛教里头,前头也讲过,谈整个的五蕴、十二触、十八界,等等的,八识、五十几种心所,都一起动员了,都有关系呀!一般人他每天生活里头都有这个成分,都有这个因素,他就是分析不到这儿,就是他那个触,他不再分析他的触的情况,他有对触受的特殊的看法,所以我们说讲唯识、讲三性,以至于讲般若学,不是在我们生活以外,就在我们生活里头,讲的非常清楚,来龙去脉。

  十二因缘我们很该好好地注意,虽然它不是讲亲因亲果,但是讲的增上缘的问题,它的确把这个客观的因果规律,在增上缘这方面,讲的是很彻底、很客观的,不象我们一般讲历史、讲缘起,把我见放进去,还是讲轮回,继续制造轮回。固然我们说是以古为鉴,可以吸收好的经验,避免许多错误,但是,那种历史、那种缘起,都是生死轮回,不能拔足,不能离开轮回。

  所以苦受乐受这很严重,因为你,市场导向,就是要满足要求,人的要求有的是基本的要求,生活必须的,有的是无聊的,不应该有的要求,尤其是欲界,就是以欲为主,色声香味触,这上头找乐趣。前头我们说了,有的是非常狂暴的、冲动的,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随时惹出乱子的。所以这种尤其在欲界,他一天所追求的,就是这个。所以现在这个吃喝玩乐,本来过去的共产党员,有的跟苦行僧一样,现在吃喝玩乐,拿公家的钱、拿人民的血汗,这样糟蹋。市场经济,是不是尽是找这样的人作上帝呢?要没有这样的人,有些东西不好销啊!尤其一些高级的东西,还得找这样的人作上帝。所以这市场经济应该有导向,不是象西方完全自由,不应该,那是没文化才那样做。

  乐受就是,我们前头也谈过,要法乐,真正要法乐,就是我们看佛在说法的时候,天龙八部所有的听法的很多,他享受的是法乐,一种二无我的殊胜乐。所以,我们也讲过,在我们正闻熏习、如理思维的初级阶段,也有享受法乐的机会。所以中国说我们要寻找这“孔颜乐处”,现在谁这样,什么孔颜乐处啊?有什么可乐的?一般人看,这太傻了,不是痴呆也差不多了。

  所以这有一个,人也有一个品味问题,受到高等教育、高等文化教育的人,他的品味,受的品味跟一般人就不同。所以儒家有句话,说“礼之用,和为贵”,和,非礼勿行,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样的。它有个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控制的恰到好处。西方就不一样,不管什么后果,吸毒、乱搞男女关系、得艾滋病也没关系。

  所以人对乐,什么叫乐?什么叫苦?就拿我们现在这虚妄分别,微型的、微观的轮回,也够痛苦的。所以我们要分析,这乐也是个能分别,乐受,它也有所分别的时候,这地方都应该整个把我们的生活,抓出来。到底什么是乐受的虚妄分别?我们怎么来对治?苦受,现在讲艰苦奋斗,咱们中国还有这个传统,不说什么,我们还艰苦奋斗吧,干起来还有意思有意义。愿意这么搞,所以掏大粪,就是把屎尿清除,搞干净,把卫生搞好,这他也有乐受。那清洁工,有人还看不起,我觉得劳动人民尤其是农民,在土地上要生活就要付出劳动,是自然。不象一些坑人拐骗,这样的欺骗人地生活着,现在这是非法的来赚钱,坑人骗人,好象是当然的,利用的手段无所不用,佛教也是他的手段。你说他乐不乐?在里头,这也有能分别、虚妄分别,他认为这是乐,越是坑人的地方他越高兴。

  所以这也是虚妄分别,我们怎么对治这虚妄分别?这跟咱们这五根都有关系,吃喝玩乐出不了五欲之外。现在有的人他就做的下去,坐的住,而且恐怕这,象你看解放军怎么吃苦耐劳?老百姓怎么吃苦耐劳?怎么见义勇为?他吃喝玩乐还心安理得的。你说这个虚妄分别,相对的,他坐得住,还是继续坑人、宰人,你说这个人,也叫乐受能分别,你要他能懂得轮回问题、循环问题,这个痛苦是非常显著的。比吃喝玩乐醉生梦死的那个生活,真正是快乐,又新鲜又美妙,我们学慈氏学的同志看看我们乐的是什么?我们怎么对治普通的吃喝玩乐?

  底下是讲贪。乐受底下就是贪,这苦受乐受跟贪嗔痴有密切关系,吃喝玩乐就是贪,就是享受。  

  “贪等变异”,也是这样的,贪也离不开我们这所欲身之外,跟五根也有关系,尤其身根,身根就是资本家,中国劳动力很便宜,咱们到中国来办工厂、赚他们的钱,这也是贪那!发财呀!发财现在的门路非常广,用种种方法,当然这个贪,贪嗔痴这个三大,很厉害。贪跟刚才说的乐受,苦受乐受,都有密切关系,他贪就贪这乐,恨就恨这苦,现在资本家能想法赚钱办工厂、搞设备,搞的特别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又多又好,利用劳力越少越好,或者是利用劳力时候越能多剥削越好。象现在我们分析一个资本家,他脑子里想的,这个贪、嗔痴是什么?

  另外就是商品世界里头,还有一个这样的问题,生产出东西来,存在仓库里吗?用科学方法生产越来越多,那你就有一个推销问题,没有剩余的推销,是资本家收回资本的一个最主要的关键问题。就拿最发达的国家说,它的商品越来越多,它想推销,不推销不行,他知道,仓库也要盖,不是为了把商品存起来,所以要讲买主儿是上帝了,非推销不可。象美国,生产许多大的飞机,汽车,决不是想存起来,这推销是问题呀。你说科技方面,咱们保密,不叫人知道,赚钱赚的少,可是呢有一问题,你这商品是怎么造出来的?你这商品上就表现出来了,你非推销不可,推销给旁人不可,人家从商品里找出科技来。所以问题是现在科技固然是有保密,实际上它为了推销,没法子完全保密。所以越发达国家越是生产过剩,但是问题就来了,它的商品用了工人的工资要高,所以要推销到不发达国家,差额太大,所以要拿这个贪嗔痴这些,我们要分析现在真正讲商业、贸易,比这个打仗还要紧张。

  

《摄大乘论 第55讲》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摄大乘论 第56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