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讲:第二品(第15页第6行-14行)
(1994年7月24日)
世亲解释里头谈到,什么是最清净法界?他讲“从最清净法界等流正闻熏习种子所生”,他解释这句话的时候,他说是“为显法界异声闻等”,跟声闻不同,这法界不同。因为障的问题,所以他所认识的法界不是一样的。世亲就讲什么是最清净法界,就是表示跟这个声闻等的法界不一样,为显法界异声闻等,跟声闻所证的法界不一样,所以叫做最清净。
因为什么呢?佛所证的法界,是“永断烦恼所知障故”。这段文字我就想起来了,声闻所证的法界跟佛所证的法界不同。我们这个一生,凡夫,当然也离不开法界,但是他认识的法界怎么样,一定是最不清净的,因为这能认识的方面对所认识有形成的不同。
因此我就想到,《楞伽经》里头讲,如来藏藏识,这个名字很特别,如来藏跟藏识搁在一起讲,有的时候他也讲,如来藏中的藏识,这个名词可能对当时的《起信论》的伪造者起了一定影响。首先这个如来藏是什么,那么既然法界有最清净法界,有最不清净法界,这样可以这样分,就是法界能认识的形成不同的认识。
如来藏是什么意思?如来藏,一般都认为,是在缠的真如,真如在缠。那就是我们一生凡夫,也是离不开这个真如,也以真如为体的。但是,这真如在我们身上来看,完全被染污所包围,杂染所涵盖了,所以叫在缠的真如。
那么我们因为有佛性,法界,真如,也可以叫做佛性,我们是有这个成佛的可能性的,因为我们本体就是真如。可是真如在我们身上来讲是在缠,就是被种种烦恼障所知障所包围,所涵盖,真实显不出来,只能说如来藏,可以开发出来这个佛体。
所以我就想到这个法界,可以说是清净的或者是最清净的,那个真如呢?是在缠的,不在缠的?在缠的真如就叫如来藏,如来藏在《楞伽经》里头也叫如来藏藏识,藏识就是指的阿赖耶识,所谓如来藏就是如来的宝藏。如来藏跟这个藏识,搁在一起,有时候也谈到如来藏中的藏识,这就是跟所谓最清净法界或者杂染法界可以比较一下,提出这样一个,把这个所谓法界、真如,都有清净、不清净,彻底清净,不彻底清净,这地方要弄清楚。
真如在缠也就是表示,我们的阿赖耶识有很多的种子,是烦恼所知两种障,就是所对治的,阿赖耶识里头的种子,不只是所对治的二障,还可以有能对治的无分别智。这能对治的种子,无性的释里头,指的是无分别智,无分别智就是能对治。
为什么要把这些名词都罗列在一起?来谈一下,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所谓无为法跟有为法的关系,所谓能对治跟所对治的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可以看出来,我们的阿赖耶识里头,这种子,很多的是不如理的,所对治、二障,多半是执著能取所取,所谓有自性,执著自性,那么佛证了最清净法界以后,来形成的言教,这种正是跟执著二取的自性种子,是不是正相反?
所以我们虽然离不开真如,但是我们对真如来说,对无为法来说,我们是一个逆转,是个异动,是不是这样子?所以真如它无为法对逆转不逆转,是无可奈何的。问题就在我们这个能逆还是能顺,这能逆能顺就是所谓依他起性的问题,我们的不同,认识不同。
什么叫最清净法界?什么叫清净法界?什么叫杂染法界?以至于什么叫如来藏?藏识?我们都可以联系在一起,来理解一下,为什么形成这个,跟这个真如,本来离不开却又非逆转不可,要离开,这问题就非常大了。
那么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我们这烦恼叫客尘烦恼,我们的种子叫粗重种子,叫安立的种子,这种认为有自性的种子,执著有自性的这种种子,造成我们对于真如的隔膜,这个隔膜也可以叫二障,一种是烦恼障,一种是所知障,最主要的是所知障,这种所知障,说简单了就是执著有自性的问题,这种错误颠倒的认识,所以一顺一逆造成了很严重的问题,这里头最主要的是所对治、能对治。
那么所谓正闻熏习的种子,在阿赖耶识里头是一个能对治,是一个能生起正见、能生起无漏的智慧,也就是无分别智,能生起无分别智,这样一个种子,这个种子是了不起的。
可是这种子怎么来的?那必须正闻熏习,不是颠倒熏习。一般很容易把世俗的、一生凡夫的看法、执著有自性的看法,当成是究竟的看法,很容易染污,我本来走错了路,还认为这路非常的对,于是乎真如受熏,真如缘起啊,你看这个叫真如缘起,叫真如受熏,这种真如是不是真如?是不是法界?那成了一种杂染的法界,在缠的真如,而且那个真如根本不是真如,不是无为法,真如能生起万物,真如能受熏,这样的真如是什么真如?还算不算真如?是不是法界,还算清净吗?要真如能受熏,那就不清净了,那佛还证真如,证受熏的真如,能成佛吗?把佛法都完全破坏了。
所以这个认为有自性、有我、有独立存在、有常一不变的,完全不是佛教,佛教不承认这个。为什么不承认,根本没有的,一点儿影象都没有,那完全是执著所取能取的,是错误的分别、颠倒的分别在作祟。所以你要真如能受熏、还能缘起,那跟无明缘起有什么不同?那跟生死轮回有什么分别?跟执著有自性的这种错误颠倒无明有什么分别?
所以我们对这种熏习,在阿赖耶识里头,这个种子,无始以来积累的非常多,这个仓库里头充满了这东西,于是想维持这种体制,于是乎真如非得受熏、非得缘起。而真如正是跟我见是对头。
真如是什么?是二无我所显,我们的世界完全被我见充满了,就是被有自性的错误认识所充满,那就是虽然我们的根子也离不开真如,但是我们的看法,我们的世界观,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跟真如相反,于是乎,我们的真如是在缠的,就是如来藏,就是杂染的法界,那也就是对真如法界来说,我们是个逆动、异动,是逆转。
为什么是逆转、异动?主要的是我们把所有的一切法都看作是有自性的东西,有我的东西。这话说的好象很干脆,但是这里头很复杂,因为这里头纠缠的东西非常多,我们要能回转,能证真如,还需要学习,要改造,要从逆转再逆转。可是这个逆转主要是对有我的、有自性的错误认识形成一种逆转,这个逆转就是因为我们学到正法,遇到从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教法。
我们要是没有颠倒的理解这种无我的教法,彻底无我,普遍无我,理解这种教法,那我们的这个熏成的种子叫正闻熏习。这个种子在我们的阿赖耶识,好象看起来很少,量的方面很少,但是在无性释里头讲,有一种胜功能,他的功能很殊胜。我们以前也谈到,这种认为有自性、有所取能取自性,这种是根本没有根据的,也可以说是一种客尘,不是主体的东西。所以这种正闻熏习,那就在无性释里说是有殊胜功能。
这种熏习也就是法身种子,法身是什么?法身就是佛证真如、成佛以后形成种种的功德,证的功德完全是证真如的关系。法身跟解脱身还不一样的。世亲解释,解脱身只是解脱烦恼障而成,法身呢,是烦恼障所知障都解脱,所有的一种集积起来的。我们这个正闻熏习,现在就可以断定是法身的种子,是一切善一切功德汇集的根据。
所以我们所谓发心的时候,我们是一个最初的一生的学佛者,现在的正闻熏习,就是我们将来成佛的种子。我们想想,来源跟去向,来源是佛证真如以后,形成的教法、法宝,然后我们听到以后,理解以后,如理思维,这样形成的种子,实际上是法身的种子,来源是证真如来的,归去也还是证真如的,结果,来龙去脉说得都很清楚。
那么它在阿赖耶识里头占据一定的地位,随一处来,安排在某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有解释,无性解释,于相续,阿赖耶识主要的是相续,其它的前六识都是常常变的,阿赖耶识最主要的,能形成熏习的问题主要的是相似相续。能贯穿一切的这个我,这种独立存在,常一不变根本没有,但是这种相似相续非常重要。那么我们这正闻熏习,也是要在这阿赖耶识里头,相似相续里头来安放,来保存,是不是这样的?所以这个相似相续是很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重要?还可以从另一方面看,就是它根本不是独立存在的,根本不是常一不变的,它是如幻如梦的,它是真正能形成因果的,形成有规律性的东西。而你认为有我,有一种自性的东西,一个独立存在的东西,反倒不能形成规律,不能形成因果,这个问题我们要特别注意。
所以我们正确的认识,一定跟我见相反,所以形成这种子、熏成这种子,跟这个一定是有关系的,跟一定是证真如的教法有关系,也跟我们将来成佛所证的一切法有关系。也可以说,我们一发心,要成佛,这种想法一有的话,就是要想把所有的善法、所有的清净的东西都吸收来。那也就是把所有的烦恼障跟所知障,都铲除、完全铲除。拔掉这生死的根子,生死根子是什么呢?就是认为有人我有法我。
底下说,无我的这种智慧里头特殊的功能,特殊功能都是什么呢?主要提到法身的种子,不属于这流转轮回的范围。你就拿宇宙观来说,我们从欲界一直到无色界,以至到最顶,灭尽顶,这些,我们从欲界一直到有顶,我们这生死的可能性都包含在里头了,上到最高的就是有顶,就是非想非非想处,似有想似无想。
现在科学都分析到最后的粒子,第六夸克、第七夸克、第八夸克,实际上真正的所有的轮回的可能性,真正分析起来,应该最高的地方是非想非非想处,最低的地方就是苦器。无论它最高最低,它都属于所对治的范围,我们要破坏它这个范围,破坏这种生死轮回,我们真正才能达到众善合一的所有的功德,都圆满,这就是法身,也就是把所有的世间的善、出世间善,都汇集到一起,就是所有好的原因,都具备都圆满。
这根本是什么问题,还是二我二无我。所以这二无我所显的真如,我们要真正能证到的话,那比较难,是吧!因为我们这我见太…
《摄大乘论 第23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