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第二品(第14页16行-15页5行)
(1994年7月10日)
正闻熏习,这是很关重要的问题,因为要是没有这个问题的话,世界上所有的人,就是所有的动物,只能顺流而下。没法子来逆流而上,只能顺着生死轮回,流浪下去,没有逆转的机会。
就在以前咱们讲过,转折问题,所谓世间的原因、结果,只有一条路走到黑,没有第二条路。自从对真如能够有一个认识、能证真如,只有这么一个关系,就把所有的动物的路线就打翻了。所以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哲学,只能讲生死轮回,那就是无明缘起。所以能够证真如,这件事情,就把生死轮回的这条线给打翻了。那条路线是自己束缚自己的路线,不能够解脱,不能自在;,逆生死,逆转,这条路线是觉悟的。
这条路线是以前任何的人没发现过,只有释迦牟尼,证真如以后,他有许多的教法,所谓真如也叫法界,从最清净的法界等流出来的。最清净的,还有的不太清净,就象过去声闻跟缘觉,他所证的是部分的真如,证到人无我,二无我所显,他是一无我所显。所谓法界就是一切法所依据的。这个就是真如,就是本体。佛证证了真如以后,然后说法,他所说的法,就是证真如等流出来的。
《庄严现观论》里头,一般都讲,法界是种姓,种姓也就是我们觉悟的原因,有不同的觉悟。刚才说二乘,虽然也是以法界为种姓,但他证的是部分的真如,所以他得到的解脱不是法身,菩萨跟佛所证的是二无我所显,那么他证的是法身。法身是什么意思呢?法身就是一切功德,所依的身,身也有所依的意思,还有集积的意思,就是一切功德集积的法身。
二乘只是解脱烦恼障,而不是二障都解脱,所以这法界,可以说是我们觉悟的根本原因,于是乎,就说是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我们依靠这个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言教,来正闻。这正闻,就是不是颠倒的。我们对慈氏学的原典,认识的时候,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有的正,有的不正。类似认为真如能受熏,这种就是不正的,不正的了解,不正的听闻。把阿赖耶识当成独立存在的东西,当成本体。这也是不正的听闻。
所以这正闻熏习也很关重要,由佛证的真如,从证真如起,然后就根据所证的来建立种种教法,所以这种教法就叫等流出来的,就是证的真如。这种熏习跟其他熏习都不一样,过去的杂染的熏习,跟清净的熏习整个不一样。所以可以说,这条路线完全是依靠真如而生起。
在《瑜珈师地论》第五十一卷,五十二卷、五十三卷,这是唯识学的根本资料,里头有这么一段文字,我念一下,以后大家底下找出原文看一下,这段很重要,也是跟熏习有关系、跟种子、种姓有关系,种姓好象都指的我们觉悟的原因。这段文字这样说的,是第五十二卷第十六页下半页第六行,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
“复次,我当略说安立种子。”这安立就是假安立,前头我们说原因的话,最主要的是熏习,熏习的结果就是种子。这种子安立,那么现在就是有一种正闻熏习,这种种子,另外有一种就是我们普通的熏习,就是所谓安立种子,就是我们所在生死轮回里头、在这条路线里头那个原因、那个种子、那个熏习。那个熏习都是安立、熏习安立种子。
“云何略说安立种子?”怎么讲这个安立种子?解释这个安立种子,“谓于阿赖耶识中一切诸法”,这底下的文字很重要,大家记一记。谓于阿赖耶识里头,“一切诸法遍计自性妄执习气”,遍计自性就是本来诸法都没有自性,遍计所执执有自性,叫遍计自性。认为所有的诸法都有自性,都有自体、都有我。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遍计自性妄执习气”,这八个字,虚妄执著的习气,就是以前咱们说过的,遍计所取能取的自性,那个执著的习气,那个执著的心,所熏的习气,这是个生死的根源。
就拿现在我们感觉天气很热,这热感,就有一种能感觉的方面、有个被感觉的方面,我们总觉得我们有一个能感觉的我,有个被感觉的热浪,总觉得有这个东西。其实,除了热的感觉以外,并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能感觉,也没有一个被感觉的东西存在,只有当前感觉到的热,这点热感,是依他起性,是时时刻刻在变动,是时时刻刻在生灭,只有这么一个东西。并没有一个能感觉的、能取的、一个独立的体态,也没有被感觉的一个体态,也就是根本没有独立存在、也没有常一不变的东西。这种独立存在、这种能感觉跟被感觉,这种能取所取这两方面都是人增益的,就是我们增益出来的。根本没有这回事,只有热感,而且是时时刻刻在变动,时时刻刻在生灭。
所以我们一般都认为有一个受热的,有一个热的气流,在那发挥作用,是不是有这么个东西在发挥作用?假若你认为发挥作用的是一个独立存在或者常一不变的,这个根本没有。
所以遍计自性,妄执的熏习,时时刻刻都增加这个东西,是增益值。我们为什么造成这样一个环境?也跟这个我们过去执著这种二我有关系,二种能取所取,两种执著有关系。今天我们要是还执著,那就是造成以后限制我们的一种环境,就是作茧自缚。根本没有的东西非认为它有、执著他为有,妄执,一定出问题,一定要烦扰恼乱,一定要反复,要左右摇摆,这是一定的。一定要生死轮回,一定要染污,根本关系就在这地方。
而我们能证真如,能够逆生死轮回,解脱生死轮回,那就要证二无我所显的真如。所以在这地方就抓住了熏习,什么叫安立种子?安立两个字,本来这东西是没有的,偏偏认为有,而又熏习成种子,那么使我们受它的影响,受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也是种子、也是熏习。另外一种熏习,就是正闻熏习。
“妄执习气是名安立种子,然此习气是实物有”,这个习气是实物,所以是安立的,它在发挥作用。“是世俗有”,世俗是什么意思?刚才说世间、出世间,世间的世,都一般指的是时间三世的意思,堕入三世,叫世间。事物都是有为法,都是生灭的,生灭的东西都在三世堕入三世。世俗的意思是掩盖,掩盖真实的意思,覆盖真实。世俗一般都有掩盖作用,不能直接显示真实。世间流转法,堕入三世,有生灭,这种种子虽然是安立种子,但是它是实物的,是依他起性的东西。
“望彼诸法不可定说异不异相,犹如真如。”这个种子跟现行法,望彼诸法不可定说,不可一定说它是异或者非异相。这就是前头我们讲的非一非异,能熏跟所熏,它都是非一非异。“同时同处相应不离”。这一点大家应该特别注意,就是熏习,所谓熏习就是非一非异,同时同处,和合不分。真如跟一切法也是非一非异的。这个种子,所熏习的种子也是非一非异的。
“即此亦名遍行粗重。”世间法都是粗重、不是轻安,叫遍行粗重,安立种子,又叫遍行粗重。所以在我们的精神世界,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头,都有这种安立的东西,就是执著二取的熏习的种子。这种种子也是遍行粗重,也可以说是遍行黑暗。我们要是有这种种子在那儿作祟的话,哪天我们才能够脱离这沉重的包袱?脱离这个黑暗的世界?所以大家注意这个遍行粗重。
“问:若此习气摄一切种子,复名遍行粗重,诸出世间法从何种子生?”现在这个正闻熏习,非常非常重要,非常非常宝贵。出世间法“从何种子生”,无漏法,不知道从什么种子生,就是我们这个转折从哪儿说起?
“若言粗重自性种子为种子生”,要说拿粗重的自性种子作种子,就是我们原来阿赖耶识里头本来都是些个粗重阿赖耶识,要说就是以阿赖耶识种子作种子的话,“不应道理”。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种子,在世间上来说,只有一种种子,而佛教里有两种种子,两种熏习,这第二种熏习是其它的你找不到的、没有的。所以世间哲学只知道有一种种子、一种熏习,于是乎真如就非要受熏,只有一种。不能有两种熏习,所以真如必须要受熏。只有一条路,没有第二条路线。所以你真如也应该受熏。
而佛教里头确实特别,不但真如不能受熏,由真如这个等流出来的熏习的种子还可以寄托在被生死轮回的阿赖耶识里,无孔不入。这跟真如受熏完全相反,不但完全相反,还特别,它还挖阿赖耶识的墙角,在这个阿赖耶识里头。
无性的解释里提到,好比一个仓库里头,也有良药也有毒药,都在仓库里存在,良药还不受毒药种子的影响,到时候它还发挥作用,还会把你毒药解除。不但真如受熏不能,真如等流出来的教法种子,正闻熏习,还能存在阿赖耶识里头,还想法把阿赖耶识给吞灭。要比较起来有两种说法,有意思吧!
这不应道理,你拿这个阿赖耶识的种子作种子,那里头保存储存的那些毒药种子作为良药的是不成的。不成,那拿什么作种子?就是前头咱们说的正闻熏习。
这个《瑜珈师地论》用的一个名词也很特别:“答:”答话了,不是用那种种子作种子,但是呢,用“诸出世间法,从真如所缘缘种子生”,从这个真如所缘缘的种子生,这名词很特别,看起来很难了解。
为什么提出这段文跟这个所谓从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教法,正闻熏习,跟这个真如所缘缘,真如本来是所缘,提到所缘缘,一定有能缘,一定有智慧,就是无分别智,缘真如的时候叫所缘缘。它的种子,就是智缘,证智、缘真如的时候,那个种子。
真谛最初他很注意这三卷书,他叫《决定藏论》,所以最初把三卷书给翻译了。他翻译的时候,是这样翻译的:“此出世法真如境界,作缘得生”,以真如为境界,作缘,也就是以真如为缘生起。虽然翻译的有所不同,但可以比较一下,什么叫真如所缘缘?真谛翻的就是真如境界作缘所生。这出世法真如境界作缘的时候,以真如作镜界为缘而生起,“真如境界作缘得生”,这八个字他这么翻。
所以大家以后翻译,不同的翻译者,也应该比较一下,能够取到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两个译家不同,但是你净看什么叫“真…
《摄大乘论 第22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