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P12

  ..续本文上一页道,心在道外,是分别心,古人云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智净,依识染,染有生死,净无凡圣,外道未转识成智,依识故有分别,选择别请是外道法,七佛如来转识成智,无分别,故无别请法。

  假如汝选择请一位佛,不请其余佛,不顺孝道,选择请一位菩萨,不请其余菩萨,不顺孝道,分别请一罗汉,不请其余罗汉,亦不顺孝道,以无孝顺一切贤圣之心故,若故别请僧,犯轻垢罪,不故意别请不犯。我请大德在家说法,请大德到家中授戒,请大德来开光,由知客师安排,非故别请不犯。

  第二十九邪命自活戒

  正命自活有四:(一)深山草果,(二)常行乞食,(三)檀越送供,(四)随大众食,故曰净命,反此则属邪命自活,故制。

  若佛子,以恶心故,为利养。

  若佛子,以恶心故,为利养,作种种邪命自活。

  贩卖男女色。

  卖男色与女,卖女色与男,是事不应作。

  自手作食。

  自手作食,变生成熟,印度不许。

  自磨自舂。

  磨谷、舂米、坏生种。

  占相男女。

  男女配偶,占相适宜不适宜。

  解梦吉凶,是男是女,咒术工巧,调鹰方法。

  替人解梦吉凶,或妇人怀孕,占卜是男是女,或咒术驱遣鬼神,或工精巧艺,或调鹰打猎,都不应作。

  和合百种毒药,千种毒药、蛇毒、生金银毒、蛊毒。

  未提炼的生金生银,性有毒,蛊毒即降头。

  都无慈悯心,无孝顺心,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如上邪命,全无一念慈愍众生之心,又无一念孝顺三宝之心,为利而作,犯轻垢罪。

  第三十不敬好时戒

  三斋月六斋日,尽是鬼神得力之日,此日修善,福胜余日,若作恶,恶报加倍,故云不敬好时戒。

  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著。

  以恶心故,自身在三宝之内,但不是三宝弟子,不作三宝之事,此乃以身业来谤三宝,自说对三宝孝顺,我要拥护三宝,其实是假的,诈现亲附,此乃以意业来访三宝,口内说空,行在有中,这是口业谤三宝。

  出家人称为缁衣,在家人称为白衣,出家有出家的事情,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度生为事业,了生死为根本,何况福未圆,慧未满,修福修慧也来不及,卸去作白衣买卖贸易,开工厂等事,乃至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令男女被爱欲烦恼缚著,或教人杀生、劫盗,令人被种种之烦恼缚著,长久不得解脱,故云作诸缚著。

  佛法教人解脱,不杀就是解脱,不盗也是解脱,不淫亦是解脱,佛法是无为,教人解脱生死,世间有为,系缚有情。

  于六斋日,年三长斋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

  六斋日是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月小是廿八、廿九),此六日,是鬼神得力之日,亦乃天神巡狩人间,考察善恶之期。

  初八、廿三,四天王使者游行人间,十四、廿九,天王太子游行人间,十五、三十,天王亲巡人间。

  于此六日,持斋行善,福胜余时,若作恶,罪报加倍,于此六日,止恶修斋,名敬好时,斋者,过午不食,名为斋。

  年三长斋月:正月、五月、九月,是北天王巡游南赡部洲之月。

  于此月日,佛弟子宜斋戒放生,作诸福业,名敬好时,于此月日,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则不敬好时,除杀生劫盗罪外,再加不敬好时罪。若在正月初一、诸佛诞辰、父母诞辰,而杀盗淫,亦犯不敬好时戒。

  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制戒品中广明。

  如来为菩萨制戒,是事应作,是事不应作,是如来, 所制,除了佛以外,一切菩萨罗汉都不能制戒。

  第三十一不行救赎戒

  末法时代,赎三宝离难,令三宝尊严于世,是佛子所应为。

  佛言,佛子,佛灭度后,于恶世中,若见外道,一切恶人,劫贼。

  佛灭度后,于恶世中,外道嫉佛,恶人作恶,劫贼求财,三种人劫卖三宝。

  卖佛菩萨父母形像,及卖经律,贩卖比丘、比丘尼,亦卖发菩提心菩萨道人,或为官使,与一切人作奴婢者。

  在恶世,外道毁坏三宝,恶人破毁三宝,于他无利,复转卖三宝,劫贼为财亦出卖三宝。恶人卖佛菩萨父母形像,以此毁辱佛宝,又拍卖经律,轻贱法宝,恶人劫贼贩卖比丘、比丘尼,羞辱僧宝,亦卖发菩提心菩萨道人与官,为役使人,卖比丘、比丘尼与一切人作奴作婢,如是轻贱三宝,虽三宝未灭,已蒙羞矣。

  而菩萨见是事已,应生慈悲心,方便救护,处处教化取物,赎佛菩萨形像,及比丘比丘尼,发心菩萨,一切经律,若不赎者,犯轻垢罪。

  菩萨在此时此地,应生慈悲心,用种种方便救护,若资财不足,不妨处处教化信徒取物,共同赎佛菩萨形像,迎奉供养。若此佛像曾经十载廿载受人供养,便有廿年功德在,胜新造者。及赎比丘、比丘尼,恢复威仪,重披袈裟,更赎发心菩萨者,重作道人。

  更以资财赎一切经律,此经此律,是法宝,若曾为人受持十年,即有十年诵经功德在,更胜新印者。

  自己无能赎之资,又不劝人发心,而坐视不赎者,犯轻垢罪。

  第三十二损害众生戒

  所作之事,远有损害之心,即犯此戒。

  若佛子,不得贩卖刀杖弓箭。

  贩卖刀杖弓箭,远有损害之意,间接帮助杀生。

  畜轻秤小斗。

  轻出重入,小斗出大斗入,暗中损害众生。

  因官形势,取人财物,害心系缚,破坏成功。

  因官恃势,取人财物,假借官威,系缚肢体,以势凌人,破坏成功,或以财色名,系缚其心,破坏他人好事。

  长养猫狸猪狗,若故养者,犯轻垢罪。

  猫狗捕鼠害物,猪狸等,养以食用,立心不良,是以不得故养,若故养者,犯轻垢罪。

  第三十三邪业觉观戒

  心的作用,粗思名觉,细思名观,用之于道为正,用之于染则邪,舍邪存正,故制此戒。

  若佛子,以恶心故,观一切男女等斗,军阵兵将劫贼等斗。

  男女戏笑,色情相斗,军阵兵将劫贼相杀,皆是心随眼转,眼随境转,增加邪思邪业。

  亦不得听吹贝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叫妓乐之声。

  口吹螺贝,气鼓牛角,七弦琴,廿四弦瑟,筝笛竹制,箜国之篌,男女唱歌妓乐之声,令人荡神逸志,耽著尘境。

  不得樗蒲、围基、波罗塞戏、弹基、六博、拍毬、掷石投壶、牵道八道行城。

  樗蒲即今赌博,围基即黑白棋子相围,波罗塞戏即今象棋,弹基六博皆戏具,拍毬即打球,掷石投壶即投掷射击,牵道、八道行城,西域戏也,此皆玩物丧志,增长好胜之心。

  爪镜、蓍草、杨枝、钵盂、髑髅,而作卜筮。

  药涂爪上,咒之光明如镜,能现种种事,蓍草乃文王易卦。杨枝者,巫师祭樟柳,久而发灵,能报吉凶;钵盂者,以水注盂中,搅之令定,以断事;髑髅者,取新亡髑髅,祭炼禁咒,能从人耳报灾祥;卜筮即问卦韱之类。

  不得作盗贼使命,一一不得作,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不得为贼作使,传递通信。

  诤斗起凶恶心,娱乐起淫佚心,杂戏起散乱心,卜筮起惑著心,使命起诈罔心,以上六事,邪业觉观,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第三十四暂念小乘戒

  若佛子,护持禁戒,行住坐卧,日夜六时,读诵是戒,犹如金刚,如带持浮囊,欲渡大梅,如草系比丘。

  文中说护持禁戒,其实修行人是戒护,若无戒护,无始劫以来的业障及冤亲债主,便会找上门来,敌也敌不住,持如来戒,有护戒神拥护,保卫行者,暂不受业障及冤亲困扰,可以安心办道。

  比丘以具足戒为禁戒,行住坐卧,都持二百五十条戒,行二百五十、住二百五十、坐二百五十、卧二百五十,便是一千威仪,过去一千,现在一千、未来一千,共成三千威仪。

  日夜六时,读诵是戒,口读心诵,身口意不离戒,戒如金刚,一切不能坏,戒能坏一切,烦恼不能坏,戒能灭烦恼,业障不能坏,过去业不要怕,持戒如金刚,日久能坏业障,譬如杀生戒,任何烦恼不能坏,而杀生戒,终能坏一切烦恼。

  又戒如浮囊,能渡大海,大海里有罗刹鬼欲乞浮囊,而不与之,罗刹不遂所求,又乞半边浮囊,亦不与之,乃至乞小许浮囊,皆不与之。仗完整的浮囊,才能渡过大海。

  持戒亦如是,仗持戒浮囊之力,能渡生死大海,但是烦恼罗刹鬼,诱使我们犯波罗夷戒,而不从之,又诱我们犯僧伽婆尸沙戒,亦不从之,欲使我们犯波逸提罪,也不从之,如是浮囊全整,戒律清净,即渡生死大海矣。

  “草系比丘”者,佛在世时,有一群比丘,被贼劫去衣钵,贼恐比丘告官,想杀比丘,其中一贼说:“不用杀,比丘持戒,以草反系之即可。”果然比丘被草系著,不敢动,恐断生草犯如来戒,明早国王出游,见而问曰:“看时似无病,肥壮有多力,云何被草系,昼夜不转侧。”比丘偈答曰:“此草甚危脆,断时岂有难,但为佛世尊,金刚戒所制。”

  国王赞叹难得,替他们释脱,并奉衣钵饮食。

  持戒犹如草系比丘的精神,只知有戒,不知有自己,所谓“宁有戒死,不无戒生。”

  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

  如是持戒清净,在清净戒心中,信一切法即心自性,不生不灭,实相现前,常生大乘善信,信诸佛是已成佛,信自己未来成佛,已成、未成,皆由持戒清净。生信心故,发菩提心,从此菩提心,念念现前,作诸佛事,念念不退大乘善信,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

  若起一念二乘外道心者,犯轻垢罪。

  非持戒不能清净,非清净不能生大乘善信,非大乘善信,不能发菩提心,菩提心如是难发,行者应珍惜矣,经云:“十信菩萨发大心,长别三界苦轮海。”从此修菩萨行,自利利他,念念不退,若起一念二乘之心,即犯此戒。

  第三十五不发愿戒

  见菩提心…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