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梭巴仁波切甘露法语365则▪P7

  ..续本文上一页

  

  

  164.

  

  如同噶当派的博多瓦格西所讲:

  

  你对上师有大依止心,就能在修行上有大证悟,

  

  你对上师有小依止心,在修行上就只有小证悟。

  

  

  

  165.

  

  我们要将上师视为佛,而只观上师的功德,不观上师的过失,

  

  能够这样如理行持,依止心非常稳固的时候,

  

  就能够得到上师的加持,

  

  果报是:整个菩提道次第,一直到成佛的整个证悟,

  

  都可以在你心中生起。

  

  

  

  166.

  

  如果你能够将结了法缘的上师视为佛,并生起很强烈的依止心,

  

  当你的心缘念在这样的状态的时候,去观修念死无常,

  

  很快就会有很强烈的觉受生起,

  

  当你真正对上师的依止心很强,

  

  要调伏这种烦恼会变得非常容易。

  

  

  

  167.

  

  当你对上师的依止心很强的时候,再去听闻佛法,

  

  不管讲什么法,你一听就很容易有觉受产生,

  

  跟你的心很容易相应。

  

  

  

  168.

  

  当你心中对上师依止心不强的时候去听开示,

  

  心中也不会有什么觉受,

  

  就像把水洒在石头上,

  

  水根本没办法软化石头一样,

  

  跟心就是完全不相应,不会有什么觉受,

  

  由这个经验就可以发现,

  

  为什么一切修行成就证悟的来源,

  

  完全端赖于你的依止心有多强而生起的。

  

  

  

  169.

  

  如理依止师长的真正意思是说,

  

  我们好像完全对上师投降,完全受上师的调伏,

  

  完全遵照上师的教诫去做,

  

  这种依止不但非常稳固,

  

  你绝对不能让你的心跟著你的我爱执走,

  

  只能跟著上师的教诫去做。

  

  

  

  170.

  

  这样如理依止师长,

  

  你就能够得到圆满的成就、

  

  能够圆满的成办你的事业、能够成佛、

  

  成办这一世、未来世一切你需要成办的,

  

  也能够真正的利益你自己,

  

  以及利益一切众生的需求。

  

  

  

  171.

  

  宗喀巴大师说过:

  

  如果你将上师看成是凡夫,

  

  看成是具有苦、而且有过失的凡夫,

  

  光是对上师起这样的念头,

  

  就会造成你修行成就上的障碍。

  

  

  

  172.

  

  帕绷喀大师在《掌中解脱》中也讲到:

  

  如果我们对上师没有很坚定的依止心,

  

  对上师有嗔心、邪见生起的时候,

  

  道次第里面所讲的八种不如理依止师长的过患就会马上生起。

  

  

  

  173.

  

  对于跟你结过法缘的上师,

  

  如果你去毁谤他的话,

  

  果报等同毁谤十方诸佛。

  

  

  

  174.

  

  对已经结法缘的上师起嗔心的时候,

  

  看你对他起嗔心的时间有几秒钟,

  

  同等于秒数那么多劫之久的时间,

  

  你将堕在无间地狱当中受无间地狱的极苦。

  

  

  

  175.

  

  当你对上师起嗔心的时候,

  

  同等于起嗔心的秒数那么多劫的时间,

  

  你所累积的功德,

  

  都会被你对上师所起嗔心摧毁殆尽,

  

  你获得证悟的时间都要延后那么多劫。

  

  

  

  176.

  

  对上师如理的依止心,

  

  其实是对我们最重要、最不可思议的保护;

  

  对我们的心、对我们的修行,

  

  都是不可思议的保护。

  

  

  

  177.

  

  对于我们要结法缘的上师,

  

  应该要去观察他是否具有十种功德:

  

  调伏、寂静、近寂静、教富、达实性、

  

  德增上、善巧、悲悯、具精勤、远离厌患。

  

  

  

  178.

  

  在这末法时代,要观察上师的功德比较困难,

  

  但你要依止的师长,至少要有五个功德:

  

  一是必须对大乘的教法有信心,

  

  二是他有忍辱心,

  

  三是他有慈悲心,

  

  四是他没有贪嗔痴等等过患,

  

  五是他的身口意非常具调伏。

  

  

  

  179.

  

  弟子方面也差不多有跟师长类似的条件,

  

  例如弟子应该很具信心,很在乎业果,

  

  很严谨的持戒,而且弟子非常直心。

  

  

  

  180.

  

  对于与我们结下法缘的上师,

  

  一定要有清净心,如理的依止。

  

  但并不是说,上师所讲的一切你都要照著去做。

  

  我们这种末法时代的凡夫,可以用戒律来判断。

  

  

  

  181.

  

  万一上师教你去做不如法的事时,

  

  用依止心,将上师的心视同法身佛,

  

  将自己看到上师的过失或不如法的地方,

  

  看成是自己的不清净心所投射的。

  

  以没有嗔心、骄慢心,很谦卑的态度跟上师解释,

  

  上师现在叫你做的事情,你没有能力把它转成佛法的修行,

  

  所以祈请上师的许可,让你可以不必去做。

  

  

  

  182.

  

  宗喀巴上师解释两种方法

  

  说明如何运用你看到的上师之过失来培养依止心。

  

  其一是思惟你所看到的上师之过失,

  

  只是自己不清净心的见解;

  

  另一个方法是思惟:

  

  这是为了利益你而故意示现出来的相,

  

  以引导你成就正觉。

  

  

  

  183.

  

  一个具德、我们能够依止的师长,

  

  必须要有很强的慈悲心,

  

  而且必须非常善巧的带领他的弟子。

  

  一开始一定要很小心、慢慢的去观察,

  

  确定对方有如法的功德,

  

  才跟对方结师徒的关系。

  

  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去依止错误的师长。

  

  

  

  184.

  

  另外一个要点是:你要依止的师长,

  

  他本身要跟他的上师有非常清净的三昧耶誓言。

  

  由于他跟自己的上师有清净的三昧耶誓言,

  

  他才真正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

  

  

  185.

  

  学习佛法的主要目的,

  

  是要在成佛之道上有成就,使我们解脱轮回苦海,

  

  也解脱他人出离轮回,并引导他们成就佛果。

  

  这一切都依于上师相应的基础之上而成办,

  

  这是获得上师加持之因。

  

  

  

  186.

  

  菩提道次第的修持

  

  应该奠基于上师相应的一项修持:

  

  转化自心为视上师与本尊乃一体而不可分的依止心和信心。

  

  这依止心应该是稳定的,

  

  而非只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就消逝了。

  

  

  

  187.

  

  要生起依止心并使之稳固,

  

  应该每日修持上师相应法。

  

  正如充电一般,你必须每天做一些上师相应的禅修。

  

  如果你每天都做,就能维持依止心,使之越来越强烈。

  

  那么,对你而言,

  

  视上师与佛为不可分的一体这种清净的依止心将越来越真实。

  

  

  

  188.

  

  当你想到上师时,

  

  从你这一方,你有"他是一切诸佛"之见解;

  

  当你想到佛陀,那也是一切上师。

  

  倘若这种体悟以及对这种体悟百分之百的信心

  

  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很稳固,

  

  那么你就拥有了依止上师的成就。

  

  

  

  

  

  空性

  

  

  

  189.

  

  修菩提心是证得空性的捷径。

  

  如果你想现观、了悟中观的思想,

  

  体验龙树的教法,

  

  证悟《心经》的旨趣(整个佛法的心要),

  

  最好的方法就是修习菩提心。

  

  

  

  190.

  

  要了悟空性──"我"的实相──,

  

  必须具备很大的善缘,

  

  光是头脑好,辩经行,那还不足。

  

  要证得空性,必须先证得空性的因,

  

  也就是说,必须先大量净除恶业,累积功德。

  

  

  

  191.

  

  目前我们的问题是,

  

  我们还没有认清该破的对象。

  

  如果能够净除障碍,累积大的功德,

  

  且在依止上师这个法门上下工夫,

  

  即使没有学过龙树、月称所有内容详尽的论著,

  

  只看两三页有关空性的教授,

  

  或者单单"瓶子上有一个自性存在的瓶子"这几个词,

  

  都会犹如梦醒般,可以认清所破。

  

  

  

  192.

  

  一旦把那独立存在的我认清,一切就会顺利,

  

  一旦认清该破除的对象:不存在的那个"我",

  

  要一心不乱地专注那本身独立存在的我,

  

  通达它就是佛法里所谓的"所破"。

  

  忆念"我"是个缘起法,忆念它是空的。

  

  这样的话,了悟空性就不用花很多时间。

  

  

  

  193.

  

  无论你用何种方法禅修空性,

  

  首先你必须认识虚假的我,

  

  那个从它那一方显现为固…

《梭巴仁波切甘露法语365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