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梭巴仁波切甘露法語365則▪P7

  ..續本文上一頁

  

  

  164.

  

  如同噶當派的博多瓦格西所講:

  

  你對上師有大依止心,就能在修行上有大證悟,

  

  你對上師有小依止心,在修行上就只有小證悟。

  

  

  

  165.

  

  我們要將上師視爲佛,而只觀上師的功德,不觀上師的過失,

  

  能夠這樣如理行持,依止心非常穩固的時候,

  

  就能夠得到上師的加持,

  

  果報是:整個菩提道次第,一直到成佛的整個證悟,

  

  都可以在你心中生起。

  

  

  

  166.

  

  如果你能夠將結了法緣的上師視爲佛,並生起很強烈的依止心,

  

  當你的心緣念在這樣的狀態的時候,去觀修念死無常,

  

  很快就會有很強烈的覺受生起,

  

  當你真正對上師的依止心很強,

  

  要調伏這種煩惱會變得非常容易。

  

  

  

  167.

  

  當你對上師的依止心很強的時候,再去聽聞佛法,

  

  不管講什麼法,你一聽就很容易有覺受産生,

  

  跟你的心很容易相應。

  

  

  

  168.

  

  當你心中對上師依止心不強的時候去聽開示,

  

  心中也不會有什麼覺受,

  

  就像把水灑在石頭上,

  

  水根本沒辦法軟化石頭一樣,

  

  跟心就是完全不相應,不會有什麼覺受,

  

  由這個經驗就可以發現,

  

  爲什麼一切修行成就證悟的來源,

  

  完全端賴于你的依止心有多強而生起的。

  

  

  

  169.

  

  如理依止師長的真正意思是說,

  

  我們好像完全對上師投降,完全受上師的調伏,

  

  完全遵照上師的教誡去做,

  

  這種依止不但非常穩固,

  

  你絕對不能讓你的心跟著你的我愛執走,

  

  只能跟著上師的教誡去做。

  

  

  

  170.

  

  這樣如理依止師長,

  

  你就能夠得到圓滿的成就、

  

  能夠圓滿的成辦你的事業、能夠成佛、

  

  成辦這一世、未來世一切你需要成辦的,

  

  也能夠真正的利益你自己,

  

  以及利益一切衆生的需求。

  

  

  

  171.

  

  宗喀巴大師說過:

  

  如果你將上師看成是凡夫,

  

  看成是具有苦、而且有過失的凡夫,

  

  光是對上師起這樣的念頭,

  

  就會造成你修行成就上的障礙。

  

  

  

  172.

  

  帕繃喀大師在《掌中解脫》中也講到:

  

  如果我們對上師沒有很堅定的依止心,

  

  對上師有嗔心、邪見生起的時候,

  

  道次第裏面所講的八種不如理依止師長的過患就會馬上生起。

  

  

  

  173.

  

  對于跟你結過法緣的上師,

  

  如果你去毀謗他的話,

  

  果報等同毀謗十方諸佛。

  

  

  

  174.

  

  對已經結法緣的上師起嗔心的時候,

  

  看你對他起嗔心的時間有幾秒鍾,

  

  同等于秒數那麼多劫之久的時間,

  

  你將墮在無間地獄當中受無間地獄的極苦。

  

  

  

  175.

  

  當你對上師起嗔心的時候,

  

  同等于起嗔心的秒數那麼多劫的時間,

  

  你所累積的功德,

  

  都會被你對上師所起嗔心摧毀殆盡,

  

  你獲得證悟的時間都要延後那麼多劫。

  

  

  

  176.

  

  對上師如理的依止心,

  

  其實是對我們最重要、最不可思議的保護;

  

  對我們的心、對我們的修行,

  

  都是不可思議的保護。

  

  

  

  177.

  

  對于我們要結法緣的上師,

  

  應該要去觀察他是否具有十種功德:

  

  調伏、寂靜、近寂靜、教富、達實性、

  

  德增上、善巧、悲憫、具精勤、遠離厭患。

  

  

  

  178.

  

  在這末法時代,要觀察上師的功德比較困難,

  

  但你要依止的師長,至少要有五個功德:

  

  一是必須對大乘的教法有信心,

  

  二是他有忍辱心,

  

  叁是他有慈悲心,

  

  四是他沒有貪嗔癡等等過患,

  

  五是他的身口意非常具調伏。

  

  

  

  179.

  

  弟子方面也差不多有跟師長類似的條件,

  

  例如弟子應該很具信心,很在乎業果,

  

  很嚴謹的持戒,而且弟子非常直心。

  

  

  

  180.

  

  對于與我們結下法緣的上師,

  

  一定要有清淨心,如理的依止。

  

  但並不是說,上師所講的一切你都要照著去做。

  

  我們這種末法時代的凡夫,可以用戒律來判斷。

  

  

  

  181.

  

  萬一上師教你去做不如法的事時,

  

  用依止心,將上師的心視同法身佛,

  

  將自己看到上師的過失或不如法的地方,

  

  看成是自己的不清淨心所投射的。

  

  以沒有嗔心、驕慢心,很謙卑的態度跟上師解釋,

  

  上師現在叫你做的事情,你沒有能力把它轉成佛法的修行,

  

  所以祈請上師的許可,讓你可以不必去做。

  

  

  

  182.

  

  宗喀巴上師解釋兩種方法

  

  說明如何運用你看到的上師之過失來培養依止心。

  

  其一是思惟你所看到的上師之過失,

  

  只是自己不清淨心的見解;

  

  另一個方法是思惟:

  

  這是爲了利益你而故意示現出來的相,

  

  以引導你成就正覺。

  

  

  

  183.

  

  一個具德、我們能夠依止的師長,

  

  必須要有很強的慈悲心,

  

  而且必須非常善巧的帶領他的弟子。

  

  一開始一定要很小心、慢慢的去觀察,

  

  確定對方有如法的功德,

  

  才跟對方結師徒的關系。

  

  這樣,我們才不至于去依止錯誤的師長。

  

  

  

  184.

  

  另外一個要點是:你要依止的師長,

  

  他本身要跟他的上師有非常清淨的叁昧耶誓言。

  

  由于他跟自己的上師有清淨的叁昧耶誓言,

  

  他才真正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

  

  

  185.

  

  學習佛法的主要目的,

  

  是要在成佛之道上有成就,使我們解脫輪回苦海,

  

  也解脫他人出離輪回,並引導他們成就佛果。

  

  這一切都依于上師相應的基礎之上而成辦,

  

  這是獲得上師加持之因。

  

  

  

  186.

  

  菩提道次第的修持

  

  應該奠基于上師相應的一項修持:

  

  轉化自心爲視上師與本尊乃一體而不可分的依止心和信心。

  

  這依止心應該是穩定的,

  

  而非只持續數小時或數天就消逝了。

  

  

  

  187.

  

  要生起依止心並使之穩固,

  

  應該每日修持上師相應法。

  

  正如充電一般,你必須每天做一些上師相應的禅修。

  

  如果你每天都做,就能維持依止心,使之越來越強烈。

  

  那麼,對你而言,

  

  視上師與佛爲不可分的一體這種清淨的依止心將越來越真實。

  

  

  

  188.

  

  當你想到上師時,

  

  從你這一方,你有"他是一切諸佛"之見解;

  

  當你想到佛陀,那也是一切上師。

  

  倘若這種體悟以及對這種體悟百分之百的信心

  

  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而且很穩固,

  

  那麼你就擁有了依止上師的成就。

  

  

  

  

  

  空性

  

  

  

  189.

  

  修菩提心是證得空性的捷徑。

  

  如果你想現觀、了悟中觀的思想,

  

  體驗龍樹的教法,

  

  證悟《心經》的旨趣(整個佛法的心要),

  

  最好的方法就是修習菩提心。

  

  

  

  190.

  

  要了悟空性──"我"的實相──,

  

  必須具備很大的善緣,

  

  光是頭腦好,辯經行,那還不足。

  

  要證得空性,必須先證得空性的因,

  

  也就是說,必須先大量淨除惡業,累積功德。

  

  

  

  191.

  

  目前我們的問題是,

  

  我們還沒有認清該破的對象。

  

  如果能夠淨除障礙,累積大的功德,

  

  且在依止上師這個法門上下工夫,

  

  即使沒有學過龍樹、月稱所有內容詳盡的論著,

  

  只看兩叁頁有關空性的教授,

  

  或者單單"瓶子上有一個自性存在的瓶子"這幾個詞,

  

  都會猶如夢醒般,可以認清所破。

  

  

  

  192.

  

  一旦把那獨立存在的我認清,一切就會順利,

  

  一旦認清該破除的對象:不存在的那個"我",

  

  要一心不亂地專注那本身獨立存在的我,

  

  通達它就是佛法裏所謂的"所破"。

  

  憶念"我"是個緣起法,憶念它是空的。

  

  這樣的話,了悟空性就不用花很多時間。

  

  

  

  193.

  

  無論你用何種方法禅修空性,

  

  首先你必須認識虛假的我,

  

  那個從它那一方顯現爲固…

《梭巴仁波切甘露法語365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