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藏佛教史▪P19

  ..续本文上一页提狮子(ar-byang-chub-seng-ge)等即继中传。又有卓龙巴(gro-lung-pa)一系,亦师承俄罗敦之学,此派至卡巴法狮子而大显也。

  由上数传,遽至布敦大师门人室胜(rin-chen-rnam-rgyal)。宝胜始传雅不败法师

  (gyab-mi-pham-chos-kyi-bla-ma)。雅得讲授,取求精要,授与门人绒登大师(rong-ston),遂别树讲风,迭出降青然将巴(byans-chen-rab-vjams-pa)、谷让巴(go-rams-pa)、却朗(chos-rnam)、语自在、法称等诸贤哲,继其学说,流传至今。

  又文殊藏之波若学,乃宗自任达瓦与业木庆喜祥(nya-dpon-kun-dgah-dpal)所传。总之广大开演甚深波若要义之风,实自萨嘉、格鲁两派始。(上见《集续目录》174页)

  第四节 中观

  

  在前宏时印度班哲达占那迦白哈(dsa-na-na-ga-rphe)与觉若龙幢帕译出《根本智论》、《波若灯论》等。赤松德赞王时,静命大师开讲其义,一时中观学说,均顺静师自续派中观之说。后宏时,阿底峡、仲敦巴、宝贤、戒胜等又多是随月称应成派之中见,并译有月称之《入中论》等。

  俄罗敦喜饶亦大量译讲中观学说,继其传者即卡巴法狮子,彼后弟子有八大狮子,广大开显。惟依清辩之说,是自续派之中观。

  后期最宏月称中观学者即巴曹日称译师,曾译讲《中论》、《入中论》、《四百论》等并月称之论疏,后由巴曹有名之四大门徒广显其学。尔后由萨嘉历代祖师,任达瓦、布敦大师、宗喀巴等,继其余绪,发扬光大,使离边执之中论学说,大显于世,作人天眼目也。(上见《集续目录》175页)

  第五节 因明

  

  前宏期中,由智军、吉祥积等译出法称论师所造《因滴论》、《观相属论》与自释。调伏天著《正理滴论》、《因滴论》、《观相属论》等大疏。法称著《正理滴论大疏》及莲花戒与胜友所著《略疏》等。后宏期中,由宝贤高足玛善慧译出法称所造《释量论》与第一品自释及后三品天王慧释,又译法称之《辨理论》,释迦慧之《释量论疏抄》等,广宏于阿里等处,名曰旧因明。

  次由俄译师译出法称之《决定量论》、《正理滴论》,慧生密著《释量论庄严疏》、乐喜著《释量论疏》,日密著第二三品释,胜魔著《释量论庄严疏抄》,法胜著《决定量论疏》等。并取玛善慧及前诸译,均依善本校正。与俄译师同时复有狮子幢译师(seng-ge-rgyal-mts-han)译出陈那之《集量论》与自释,印度因明学要典,传译至此竣事。

  继俄译师之因明学慧菩提与宝称,二师同传菩提称,至菩提宏广,最著名为卡巴法狮子,此师关于因明之著述及余著亦多,现西藏各派通行之因明辩论方式,实创自此师,继彼之后有八大狮子,迦玛巴之都松钦巴,刹巴噶举之向刹巴,皆从此师受学,因明之学,遂行于噶举派中。

  萨嘉庆喜幢亦从释迦室利习五明,重校《释量论》,并著《正理藏论》,统摄陈那、法称因明七部,发宏光事,故萨嘉派亦甚讲因明。(上见法尊著《西藏民族政教史》卷三第21、22、23页)

  第六节 弥勒学

  

  此学即《弥勒五论》。其《现观庄严论》,即是波若学,流布情形,已详于前。《庄严大乘经论》、《辩中边论》及世亲、安慧之释,前宏时由智军,吉祥积等译出,后宏即俄译师校正传授。《辨法性论》,后宏时初由静贤与戒胜译出,后经迦湿弥罗波罗希达论师与喜金刚译师重校,俄译师又译世亲疏,复由彼传出。《宝性论》与无著释,阿底峡与戒胜亦曾翻释传授,至俄高师又从萨杂那论师广学弥勒法,重校译此释论。又尊喀波切亦亲近萨杂那,由喜金刚翻译,亦广传慈氏之学,尊后传弟子姜惹瓦(lcang-ra-ba),姜传盛精进(dar-ma-brtson-vgrus),此派所传与俄译师有异,遂有尊派与俄派之分。(见法尊《政教史》卷三第25页)

  第七节 密咒事部及行部

  

  事、行二部,以佛密论师所传为主,由卫曼殊室利(dbus-man-dsu-shun)译师翻译瑜伽三部而宏传之。后宏期中,饶译师尽量翻译讲授,又后事、行二部,已无独树讲听之风矣。

  第八节 瑜伽部

  

  此部印度之善巧理者有释迦亲友,善巧事者为佛密,二者皆极善巧者为庆喜藏,故出三派。其传入西藏,在前宏中崇佛密派。后宏中崇庆喜派。后宏时先是宝贤译师赴迦湿弥罗亲近多师,得甚本续与教授,遂通全部密法,尤长坛城瑜伽部。时藏土瑜伽译本,大半皆有,师乃配疏释而新译之。并新译有《摄真实论》及其疏文,重开讲授,其实修细节,均为注出,宝贤传罗穹智(lo-chung-legs-pahi-shes-rab)、贡辛精进幢(gung-shing-brtson-vgrus-rgyal-mtsham)、扎巴童智(gra-pa-gs-hon-shes-rab)、几洛占那(spyi-non-

  -nya-na)四大弟子及余弟子而普宏之。

  颇章静光(藏王拉德之子)亦曾迎请班哲达迦罗霞(ka-la-sha)翻译此部经续不少,特开讲《金刚顶》等经。

  阿底峡尊者亦传行续之灌顶教授与葛弥贡青(go-mi-sgom-chen),后由几洛占那与业巴日慧(gnyal-pa-nya-ma-shes-rab)等而普传之。

  桑迦译师亦广闻坛城瑜伽部,将下部三品大疏完全译出,由桑迦四大弟子业巴日慧、玛巴金刚智(mar-pa-rdor-yes)、宁敦戒然(gnyan-ston-tshul-vbar)隆仓巴狮子幢(spyang-tshang-pa-seng-rgyal)等广大流布,传至中间,由杂嘉敦释札(rtsa-skya-ston-shakra)、鲁日光(snu-nyi-zer)、曾巴大智(vdzin-pa-blo-chen)等三人别建讲听之规。

  又有由尼婆罗热奔陀罗(re-ben-dra)传梅译师(mal)与毗补底旃陀罗传雅德玛巴(gyag-sde-dmar-pa)数派。迨后此数派讲授,多不盛行,惟布敦大师,广求多闻,又博搜此瑜伽续精义之讲解,广造论著,宏显瑜伽。但是现在讲授多已不传,惟下说之上下二派,尚能相续不绝。

  又有上派瑜伽者,为宝贤译师晚年依庆喜藏派而传讲解实修,由上部宏传,自梅译师至萨嘉大师将讲授记录,著成《三类利他法》等。

  下派瑜伽者,为宝贤译师初年依庆喜藏派说法及释迦友派实修,先宏传于下部,后由娘朵(nyan-stol)之姜波法智(rkyang-po-chos-blo)、仁邦松敦(rin-spongs-som-ston)、博东当穹(bo-dong-vdang-chung)等而分成派。

  第九节 无上瑜伽部

  

  无上瑜伽部有《集密》、《大威德》、《胜乐》、《四座》、《摩诃摩耶》、《欢喜金刚》、《时轮六加行》等。

  一、集密

  《集密》为无上瑜伽部父续,前宏期中有结扎喜(lce-bkra-shis)之译,十八部经中号为心续者即此。旧派续亦有疏释讲授,即金刚笑派之规。后宏期时,讲规甚多,宝贤译师曾译此续及其《明炬疏》。尚有灌顶教授,遂成一派。继此后翻译讲授者亦多,其中为首者,即有名之玛巴译师与桂译师二人。玛巴法慧,先依那若巴、智藏等,尽学《集密》,回藏传甚有名弟子粗敦自在(tshur-ston-dbang-nge),后有康巴一味金刚(ro-nyan-rdo-rje)与昆格巴格底(mkhon-gad-pa-kir-ti)等绍其传承。

  桂祐巴天救译师,先依印度大阿阇黎然灯智、提瓦迦罗旃陀罗(de-wa-ka-ra-tsan-dra)、毗耶巴扎(bir-ya-bha-dra)等七十一善知识及二空行母,尽学《集密法》,回藏后

  校译前译经续及疏释,广传及门,其中翘楚者建立本续四大台柱,承接要门八大栋梁等。内中卫巴善狮子(dbus-pa-dge-seng)、卡乌巴法幢(khahu-pa-chos-kyi-rgyal-mtshan)又将教授传与萨嘉大师。其直承桂译师学者为孟日瓦狮子幢(mang-ra-pa-seng-ge-rgyal-mtshan)等上首弟子六人,由此六人广传灌顶与讲授。

  甚他尚有阿底峡派、卡派、迦湿班哲达派各种不同灌顶讲授作风。后由布敦大师、穹波烈巴(khyung-po-lhas-pa)、宗喀巴、俄巴金刚大师(ngor-pa-rdo-rje-vchang)等各个分绍其传,迄今未替。

  二、大威德

  前宏期中由鲁佛智广宏此传。后宏之时,先由阿底峡传戒胜,译出本经及《俱生光明疏》,戒胜后赴印,依黑誓句金刚,迎黑入藏,此法遂流传洛博瓦(glo-po-ba)、卡译师、业译师等,各个承传灌顶讲授。然诸派之中,惟饶派流传最广,成为宗尚。后来其灌顶加持要门中诀由萨嘉、格鲁二派广大宏显,惟本续之讲授,反无传矣。

  此法之《真实名经讲授》,由班哲达弥底与宝贤译师传出成为两派。现仅存其与《时轮》讲说相符之传承矣。

  三、胜乐

  胜乐轮为母续。前宏时由无垢友传宝胜,玛得其灌顶教授之传承,开出《佛平等合》派。后宏时,由宝贤译师及桂译师胜乐法汇最多。宝贤得阿底峡传成一派。阿底峡又传绒巴迦喀(rong-pa-vgar-dge),绒传雅德色玛瓦(gyag-sde-zermar-ba)将讲风提出又创一派。又阿底峡传那错译师,此派又名为白邦班巴传(…

《印藏佛教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