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判为三类,如庆喜藏等许为:事续、行续、秘密续三部等。有判为五类,如辛底巴等许为:事续、行续、瑜伽续、大瑜伽续、无上瑜伽续五部。或许二许六,异说不等,然一藏续教,不外可分成四类,即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其分为四部之理由有五:一、为容摄修外道四种邪行,随顺而说四瑜伽行。二、为内道有:有部、经部、唯识、中观四派,配此四门而说四种修法仪轨。三、欲界有情,行淫欲事有四种相,依此四相为道而有四法。四、众生根机有劣、中、胜、最胜四种,为随机设教故。五、受取悉地有以主从之相而受,有以友伴之相而受,有加持而入智慧尊,有二分别之相而修等。因依四种理门,故立四种续部,兹分述之。
第一目 事续
何谓事续?主要显示外身语二事,以外事沐浴洁净为主而内修瑜伽,故称事续。
事续所依之经,有共总续与个别续之分,共总者有四:一、《秘密总续》,宣说灌顶等,乃令未成熟者而得成熟之方便,彼中共说三部一千五百大曼陀罗,其诸曼陀罗与观地预备等法,亦为上三续所共须。二、《苏悉地续》,修避魔等业。三、《妙臂请问续》,宣说上二续所未及之灌顶及明咒修法,并广开息、增、怀、诛等四檀法。四、《金刚顶髻续》,其中大段即《后静虑续》。此中共说灌顶仪轨,修持明咒,广修事业。特于《后静虑续》明示十事:一、修行处所。二、我之真实。三、明咒真实。四、天之真实。五、住火、六、住
声。七、住声后授解脱。八、入修明咒。九、护摩法。十、灌顶等。若依闻、思、修三学,固当先通事续之义,然真欲求解脱者,则非广明四种本续之义,罔有成就。
关于解此本续密意之疏释,印度论师有月官、静命等之著述。主要应依善巧事行二续之佛密与胜菩提两师之著作。佛密论师有《后静虑续释》、《妙臂请问续略义释》、《文义备忘录》,胜菩提有《苏悉地续释》等。
个别续者,分为世间与出世间二部。世间部又分有财部、药叉部、世间部三类。出世间部分如来部、莲花部、金刚部上中下三类。如来部中又有部尊、部主、部妃、部顶、部忿怒男女、部使、部菩萨、部天龙药叉共八类,莲花部与金刚部中惟少部顶、部菩萨、部天龙药
叉类,共仅五类。其个别所依经续及修法,可参看《密宗道次第论》,(参看法尊译本第二卷28页-39页)
事续之修法,先灌顶,授戒,其次正修。
灌顶者,初以花鬘、水、冠三灌为本,随加授记,庆慰,随许等,或加与否均可。
授戒者,当详于行续中,惟事续各所许持条文不同,视爱何部法时,即须依其本续中所开出者行之。
其次正行,此部亦有生起天身与修风息之法,然无无上瑜伽之圆满具足修习,故前三部续,皆无生起圆满二种次第之名。其修法又分(甲)有念诵静虑,(乙)不观待念诵静虑,(丙)善承侍己修释地法三种。
(甲)有念诵静虑,分正行与前行。前行者,先结各部手印,顶礼十方佛佛子,供养自身,皈依,发心,以咒印守护,盥洗清净,守护自身及处所等。次正行者,修六天法,先依中观理,抉择自心离言空性,是为我之真实。如我真实,所观天身,亦复如是,二无差别,是为天之真实,名真实天(六天之一)。由空性中,所观天身,体性为天,形相现为所诵密声音,遍满虚空,名为声天(六天之二)。次想自心,于虚空中为月轮相,咒了声音,普应虚空,咒文形状如纯金色,名为字天(六天之三)。次观咒文,放射无量光明及佛身相,净诸有情一切罪苦,供养诸佛菩萨,光及诸尊收回,还入诸字,月与字悉变成为所修之圆满天身,是为色天(六天之四)。结各部印契,触著诸处,是为印天(六天之五)。自我明现天身,坚固我慢(8)专注而缘,是为相天(六天之六)。应依此六天之门而修也。
上为事续中修生起之法,若风息之法者,即有“命懃”之修法。事续“命懃”与无上部修义有别,所谓“命”者,谓根门所行之息,所谓“懃”者,谓分别心流转境界,息及分别心,俱不使向外流散,于内摄持,是为防护命懃之义。此法下三部续皆同。修此何益?谓要灭除耽著凡庸境界,须自身明为天身,坚固此慢方可,然分别心外驰,即可为障碍,故使分别不外散而能遮此之方便者,即修命懃之法,因为息是心马(9),若能向内摄息,则心亦自然摄录而住矣。
又修念诵之先,须具足各种支分,以为前导,如修面前生起,加持地基,种种庄严,迎请安座,显示印契,称赞颂扬,七种支行,四无量心及种种发心等。次正念诵时,又应具足
四支。四支者:一、自事支,二、他事支,三、住心支,四、住声支。自修为天,名为自事。修面前生起之天,名为他事。二事无论将咒轮安布谁心,即为所依之事。住心支者,谓缘想天身中有自心,如满月轮相。住声支者,谓于彼上明白缘想诵咒字形相。正诵之时,又有二法,缘咒字形而诵,缘起而诵。缘字形者,或缘而前生起之天心中字形,或缘自心咒字。依前修“命懃”之法,具四支门而诵也。缘声者,自诵咒时,须观彼咒,自发声音,诵时或微念,或意念。念诵数量,每字以十万为准,诵毕结行,亦当善知。
(乙)不观待念诵静虑,即有住火静虑,观咒字火相,由暖乐而生三摩地,住声静虑,缘咒字自声,顿现于意,以此持心而生三摩地。此二者为有相瑜伽,其无相者,即声后能得解脱静虑,修空性法身同类之因,以此能证法身,获得解脱故也。
(丙)善承侍已修悉地法者,即依如来、莲花等部而修息增等四檀法(10),其胜共二种悉地,皆以有相无相二各瑜伽达到进诣,而有成也。
第二目 行续
何谓行续?不特重洁净等外事,双取世出世行,外事与内修三摩地瑜伽,交相为重,如此之教,故称行续。
行续所依之经,以《毗卢遮那现证菩提经》为主,共说三曼陀罗,其后续略说两曼陀罗。多以如来部为主,莲花部藏中未译,金刚部有《金刚手灌顶经》等。
行续之修法,亦先灌顶,次学戒,再次正修。
灌顶者,于花鬘、水、冠上加入金刚铃、杵、名灌,随即作授记等。
授戒者,即共戒之恒念皈依与发心,断四黑法,行四白法,及菩萨根本与支分等戒,其他各如续部中所说三昧耶戒,亦应守护。其所有戒,事、行二续,约略均同。
正行法者,分有相与无相二种瑜伽,有相者,空性未摄持之天身瑜伽(11),无相者,空性所摄持之天身瑜伽。
有相者,又分内外四支念诵,外四支者,即修我天真实与住事、心、声等四支,于天持心,防护命懃,亦如事续中说。内四支者,仅所缘(12)不同,其自他事,与住心、声及防护命懃,亦如上说。
无相者,以中观一异之理,决定了解,诸法自性本空,起于定解。若修有相瑜伽究竟,心略趣向,即可任运显现如幻天身。
其修悉地法,外可修可宝剑(13)等八大成就,内于身观四大轮(14),可成息、增、怀、诛四檀法及不忘失大菩提心妙大摩地等诸成就。
第三目 瑜伽续
何谓瑜伽续?为专示修内瑜伽三摩地法,故称瑜伽续。
瑜伽续所依之经,总摄为三类:一、根本经。二、解释经。三、同分经。其一切瑜伽经之根本,即摄真实会,此先明所证缘起,次明能证方便。
根本经中说修世出世之共悉地方便,分为四品:一、金刚界品,显示如来部道。二、降三世品,显示金刚部道。三、遍调伏品,显示莲花道。四、义成就品,显示宝部道。其羯摩部道,则摄入宝部之中,此本续后分,专说内三摩地修胜悉地法。后分最后,为爱乐事相分,专说内三摩地修胜悉地法。后分最后,为爱乐事相者,又说念诵供养等法。四品之中,每品皆有广、中、略之加行,胜曼陀罗、胜事业等三种三摩地修法。其广三摩地法有四曼陀
罗:一、大曼陀罗。二、陀罗尼曼陀罗。三、法曼陀罗。四、业曼陀罗。其中三摩地法有四印:一、身大印。二、意三昧耶印。三、语法印。四、业羯摩印。其略三摩地法即一印之三摩地,此中共说二百一十三种曼陀罗法也。
解释经,初品说一秘密曼陀罗,后品开为四十六种曼陀罗。其中秘密大供养曼陀罗,及由因陀罗菩提及罗罗贤等由中印传出,后流行于东南两印而宏传也。
同分经有《胜吉祥续》、《净恶道续》、《庄严金刚藏续》、《秘密庄严续》、《密宝点》、《文殊真实名》、《开光续》等,各说甚多曼陀罗及修法等。
瑜伽续之修法,亦分灌顶、授戒及正修。
灌顶者,初行水、冠、杵、铃、名等灌,名弟子五灌,其上加不退转金刚阿阇黎灌与秘密灌顶,连同随许、授记、安慰、赞誉等共十一种。其中秘密与金刚阿阇黎二灌均不同于无上瑜伽也。
授戒者,得灌顶已,受戒之相,谓当全守皈依学,菩萨学,乃至密咒十四根本戒及依根本解释经中所说五部(15)之三昧耶戒,皆应守持。
正修法者,亦分修有相及无相二种三摩地。有相者,为随顺佛之成道,转*轮等示佛事之相而修瑜伽,此分加行、胜曼陀罗、胜事业三种三摩地。若根钝不能修三种三摩地,即修四种瑜伽:一、生起本类三昧耶尊为生起瑜伽。二、入智慧尊为随行瑜伽。三、以此为一切动静法之
体性而修,为一切瑜伽。四、专法一心入三摩地为最极瑜伽。以上乃缘粗分之天瑜伽三摩地。若现引修定支分,于脐间观天印契,由鼻孔而住于鼻端,以此持心,迨坚固已,生起乐受,得身心轻安,复次再修放出摄入等观,如此方为缘细分之天印契瑜伽三摩地。此又有十种真修法,一、有形色及非有色曼陀罗。二、内外密咒。三、四印印定。四、守护我处瑜伽。五、迎智慧尊。六、句及意之念诵。七、修三三摩地。八内外护摩(16)。九、解印与收印。十、供已请还。以上皆有相所修也。
无相者,先观本无生义,诸咒字皆灭,成无我义,我人空性,本尊与咒,亦复如是,此乃专显有分别智。若…
《印藏佛教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