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的好事,也要随喜自己。假使说我今天做了一个好事情,假使说捐了一万元钱,造舍利塔,或者造大殿的,虽然我很穷,人家说:“唉呀,你这么一点都捐出去,以后生活要受影响的。”但是他不悔,他感到我今天能够在这福田里捐了一万元钱,很高兴。这样子呢,自己随喜自己,不但是积福(积集资粮)了,还有增长的一分。虽然你做的功德(供养)是一个福德了,你一随喜又把功德增长起来。又有集资粮的,又有增长的一分,这是两分都占了。这是随喜自己功德。
果报是将来喜悦,不会厌恶,总是高兴。我们看到很多人,他的受用生活很好,就是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的,心里不舒服,不愉快。这个人家喊他是无事生恼。什么事情也没有,就是烦恼,不高兴。有的人很穷,但他天天很高兴的样子,充满了喜悦。这个就不一样了,这就是过去有随喜功德的话,就会感到喜悦。
十方所有世间灯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 转于无上妙*轮
这是劝请转*轮。十方的所有世间灯,就是佛了。世间是无明黑暗,一点也看不到。平时晚上月亮光、星光还能看到一点东西,这个无明黑暗,熏得我们什么都看不到了,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那么只有靠佛的光明—这个“灯”照破这个黑暗。“世间灯”,就是佛。
“最初成就菩提者”,最初在菩提树下成佛的,马上就要请他转*轮。“我今一切皆劝请”,就是说,十方所有成就的那些佛,我就变很多的身体,在每一尊佛面前,去劝请他们转大*轮,“转于无上妙*轮”。释迦牟尼佛成道后,他就观察这个世界上众生烦恼重,不好度,开始就没有说法。后来,帝释天、梵王来劝请了。我们不是在噶登纳甲的时候,转*轮的时候,就观想自己是一个梵王,拿一个金的*轮,劝请宗大师转*轮嘛。所有成佛的现证菩提,“最初成就菩提者”,我就变很多的身体,在每尊成佛的佛面前,都劝请他们转大*轮。
为什么转*轮?主要是对众生有利嘛。那么劝转*轮,有什么好处呢?对治我们谤法的罪。过去如果谤过佛法的,谤法的罪很重嘛,但是我们要忏悔的话,劝请转*轮也是一个很有力的忏悔法,可以对治我们谤法的业力。这个在三个事里边属于积集资粮的。它的果报,成佛后可以感得妙的梵音,说话里边有微妙的梵音。那先不要说成佛了,我们说果报也会感到这个声音的美妙,人家听了喜欢。这是劝转*轮的一支。
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志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剎尘劫 利乐一切诸众生
这是请佛住世。假使佛表示要涅槃了,那么怎么样呢?至诚恳切地劝请。为什么劝请?就是为了众生的利益安乐了。为了众生现前的安乐,究竟的利益,那么我们就希望佛住世了、佛住世嘛能转*轮了,假使佛不住世了,*轮没人转了,那么众生也得不到安乐,也得不到利益,那不是受苦嘛。所以说为了众生的安乐,为了众生的利益,我要至诚恳切地发心,要变无量的身,在若欲示涅槃的佛面前劝请他们不要入涅槃,赶快要住世。
“唯愿久住剎尘劫”,住多长时间呢?“刹尘劫”,极长的,百千万亿的、数字说不清楚的。请佛住世的目的,就是利乐众生嘛。利益是究竟的利益;安乐,现前的安乐就是增上生跟决定胜。为了众生现前安乐,佛说法可以得到增上生;为了众生究竟的利益,可以成声闻或者是无上的菩提了。为了这个缘故,使众生不受苦,得到利益安乐,就请佛不要涅槃。
请佛住世的这一支有什么好处?可以对治违背师的命令的罪。我们在《事师五十颂》里边,侍侯上师,叫你做什么事情,你违背他,这个罪很重的。那么请住世这个事情可以对治这个罪。还有一个,扰乱师心,扰乱师心的罪不是很大吗?我们学过《五十颂》的,那么请佛住世这一支也可以对治那个罪。实际上这是连起来的了,能够请佛住世,绝对不会违背师命,因为师是代表佛的嘛,那也不会扰乱师心了。你扰乱师心,就是对师不满意嘛;不满意,就是不要他说法嘛,那就是说请佛涅槃一样的嘛。那么你现在请佛住世,请佛转*轮,这样子做,就把过去违背师的命令,扰乱师心的罪(这是有联系的嘛),都对治掉了。所以说它们有直接的关系。这在三个事里边,属于积集资粮的。它的果报,你请佛住世,结果感的果,自己长寿,自己将来得长寿的福报。这是第六支,请佛住世。
第七支,普皆回向。
所有礼赞供养佛 请佛住世转*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 回向众生及佛道
这是总结前面的。七支供一开始是礼拜、赞叹、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还有请佛住世、请转*轮,那些都是善根。把前面所有的礼拜、赞叹、供养、请佛住世、请转*轮、随喜、忏悔的那些善根的功德,全都回向给众生,使一切众生都能赶快成佛,不为自己。这个非常重要。你把那些功德回向自己,那个功德就小了,还是私心杂念在作怪;现在你回向给一切众生—自己要成佛、众生要成佛,都是为了众生利益安乐。自己要成佛,可以早一点度众生;众生成佛,那更好了,他们永远不会受苦了。
回向支对治什么呢?对治两种,一是邪见,一是瞋恚。我们说有功德的人,最怕的是有瞋心,“焚烧功德林”,把你的功德(不管你多少劫积聚下来的)可以一下子—就像以前大兴安岭大火一样,烧三个月,很好的山林都烧掉了。如果我们起了瞋心,过去你培了很多的福、善根,一下就报销、没有了。另外是邪见,邪见是要断善根的。这个《俱舍》里有,上品的邪见,断善根,一切善根都断掉了。这两个东西(邪见、瞋恚)对我们危害特别大!那么你回向,回向这个功德到众生与佛道去之后,邪见也破不了啦、瞋心也烧不了啦,等于说你的财富已经放入保险柜,盗匪抢不去了;或者说你的财富已经供养、布施掉了,不属于你的了,那他抢、抢什么?我什么都没有了,已经供养掉了。这就是说回向可以对治邪见、瞋恚把你的善根坏掉。在三个事里边属于增长无尽的那一分。果报是佛的四身,法身、自性身、法性身和化身。佛的四个身,回向功德都有了,都可以得到,四个身都有份的。
以上是普贤七支供。普贤七支供很重要,我们修行的人,一定要有这个七支供方能成就其它的功德。
遍地香涂鲜妙杂花敷 须弥四洲日月顶庄严
以此所缘诸佛佛土献 愿诸众生清净佛剎行
嗡 意当谷入日阿那 曼茶勒更勒雅达雅麦
回向发愿——吉祥颂
诸佛所化罗汉圣会众 为利众生正法内护持
真实住持三宝十六尊 圣教长久住世求加被
这是吉祥颂了,赞叹罗汉的功德,也就是回向正法久住。“诸佛所化”,这十六位大阿罗汉,念过《大阿罗汉仪轨》的都知道,都是过去的佛示现、变化的。诸佛所化(示现)的十六位大随阿罗汉,还有“圣会众”他们随从的弟子,很多,“一万六千四百俱”。这些“圣会众”,他们为什么住世呢?“为利众生正法内护持”,为了利益众生。住持正法, 是为了利益众生,有了正法,众生才不会做坏事;不做坏事,就得安乐、得利益了。所以说为了利益众生故护持正法。罗汉是出家众,“内护持”;居士是外护,法炬善近事是外护的标准,这我们说过的。内护是十六大阿罗汉为标准的,外护就是法炬善近事了。他们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护持正法的。
“真实住持三宝十六尊”,住持三宝的十六位尊者,他们是真正诚心诚意的住持,不是装模作样的,也不是假心假意的,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的。真实的住持三宝的这十六位尊者,在他们面前赞叹,并发愿,“圣教长久住世求加被”,佛的教长久住世,希望加被我们,使圣教长久住世。十六罗汉的任务就是这个嘛。
大悲为体十六圣眷众 度脱有海众生惑恼离
一万六千四百圣会俱 圣教长久住世求加持
这十六大阿罗汉,它们不涅槃,在这个艰苦的娑婆世界久住,一直到佛的教法灭,甚至于说到弥勒佛出世,他们才走。这样的悲心是大悲心了,以大悲为体性的十六位尊者与他们的眷属,“度脱有海”,他们自己早就脱离这个三有大海了,一切众生的烦恼他们早就断掉了。“一万六千四百圣会俱”,十六位尊者与他们的随从第子加起来一共有一万六千四百位,那么多的圣者面前,我们祈祷发愿,希望你们加持,圣教长久住世。
饶益一切有情阿罗汉 明行具足众生大施处
尊贵补特伽罗大圣者 圣教长久住世求加持
这些都是赞叹十六阿罗汉的功德。饶益(利益、安乐)一切众生的这些大阿罗汉,他们是“明行具足”。“明行具足”是佛才有的功德。什么叫“明行足”?就是佛的功德。《涅槃经》里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明” (智慧,无上正等正觉即是“明” );“行”即是戒定慧。戒定慧等于说人的足,可以走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一种解释。就是说:“明”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指戒定慧,靠这个戒定慧走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且满足了、圆满了,叫“足”—明行具足。在《大智度论》里说:明是三明(三明六通之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漏尽明就是漏尽通了;行是身口意三业,造作叫行。就是说佛的身口意三业,具足没有过失的,叫“明行足”。这十六大阿罗汉他们也是三明六通都具足,身口意一点过失也没有,甚至于根据前面的戒定慧满足了、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就是说他们是佛示现的,佛的功…
《十六大阿罗汉的故事——供请十六大阿罗汉护教略仪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