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业如邪见说”,它的业用,跟邪见一样。就是说,它是“断善根为业,不善根坚固所依为业,又生不善不生善为业”,也是以这个,因为它本身就是邪见,前面那个见的执为最胜,所以邪见的作用都在里边。那么这个里边,我们说他要执为最胜最极,这个叫见取。假使你说这个,他那些见执为殊胜,但是不认为它能够得到清静的涅槃的,那么这个叫邪见,不属于见取。见取是说这个见他执了以后,不但是最好的,而且能得到最高的涅槃的,那么这样子的呢叫见取。
那么下边我们要看“戒禁取”了。(戒禁取,我们今天有一个讲义,但是这个笔也不好,墨水不清楚,这个光线也不好,外边太亮。你倒试试看,这个墙壁是不是好一些。外面墙壁又挡住了,没有办法,它一大块就没有了。明天再摆了,今天就不摆了。)“戒禁取”,什么是戒禁取,我们先把《五蕴论》看一看。
云何戒禁取?谓于戒禁,及彼所依诸蕴,随观为清净为解脱为出离,染污慧为性。
云何为疑?谓于谛等犹豫为性。
诸烦恼中后三见及疑,唯分别起。余通俱生及分别起。
“云何戒禁取?谓于戒禁及彼所依诸蕴”,“戒禁”,一般的解释“戒”就是性戒,“禁”是遮戒,这两个。那么他们外道也有性戒遮戒,这个戒跟禁两个东西及彼所依诸蕴,那么说戒禁取的那些人,他认为是最清净、能解脱、能出离,“染污慧为性”。就是说他们的外道,以为持了戒禁取之后,是非常清净的,同时能出离三界,解脱生死。这样子他们叫戒禁取,因为这个戒禁本身它是错的,不能出离,也不清净,也不能解脱,而他们却是认为是解脱,这就是戒禁取。
我们把其他的论里边写了一点,这个你们看不清楚,我念的时候,把那些看不清的字就可以看 。《俱舍论》第十九卷18,“于非因”,不是那个因,“道”,不是那个道,“谓因道见”,而认为它是因,它是道,这个见叫戒禁取。
下边一个括弧里边,是解释。它说,此于非世间因,非生天因,妄起因执,这是一种。不是世间因,我们说印度的外道,认为大自在天生世界的,婆罗门从他头上生的,刹帝利哪里生的,世间都是他生的。也有这个一种外道,说这个大梵天能生一切。那么现在的其他的宗教,说上帝创造一切。这些都是——不是世间的因妄执为世间的因,世间并不是一个人创造出来的。
这是,我们在佛教叫不平等因。不平等因就是什么意思?一切世间的东西都要人创造的,那么你自己能创造的人却不要人创造的,这两个就不平等了。世界上的东西,要么是一样的,怎么你可以不要人家创造而其他东西要你人创造呢?这个就是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科学上也讲不通。那么这个就叫不平等因,也就是非世间的因执为世间因。
还有些是非生天因妄执为因。有的人,外道,他们是执着要生天。他们就看到,一个狗,它因为过去业报所感,这一辈子做狗。但是这一个狗死了之后生天了。外道有通,他只看到这个狗死了之后生天,没有看到这个狗以前造的善业。
(8A)因为他们的通是很小的通,只能看到现前的。这个狗现前是狗,后来死了之后,它的中阴身上天去了,生天去了,或者一个牛,它死了之后生天。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他们不知道,只以为学那个狗,学那个牛,就会生天的。狗的生活是怎样子?吃大便的,睡在那个脏地方。那么他也就是说,“我要生天,要学狗一样吃大便,吃什么东西,跟狗一样”。他看到牛生天,他又感到跟牛的一样生活,将来能生天。牛吃草、吃水、睡在草堆里,他也去这样子做,这个很难做到,是苦行,但是无义苦行,虽然是难,但是它不能感好的果,因为是错误的见。但是外道就那个毅力是很强的,他一辈子这样子做不怨,而为的目的——生天。他因为生天的一个要求,他心里愿意这么干,但是这个干,徒劳无果的。
有的人就去问佛:他们这些外道持牛戒、狗戒,那么他们将来感果是什么?是不是照他们一样生天?佛说:他们牛戒、狗戒持得不犯的,将来是做个牛,做个狗;如果他犯了戒了,还下地狱。那么,就是他们把因果看不清楚,这样子做徒劳无果,反而受苦——现世受苦,来世也受苦,这何必?就是没有智慧。说了半天,没有智慧就会做错事,所以我们佛教再三强调要智慧。没有智慧的事,你再努力、再辛苦、再行苦行,结果你感的事情不但是没有好的果,反而受苦,苦上加苦。牛戒,持牛戒吃草、吃水、草地上睡觉,好象是苦行得很厉害,但是感的果报,最大的果报你做个牛,还不是吃草、吃水、草地上睡?如果把牛戒破掉了,那你还下地狱,那你何必呢?没有智慧。所以没有智慧能够产生这么不好的恶果。
我们为什么不求智慧呢?有的人就是不想学经、不想学教,那就是自己把智慧拒绝,不要它,那你做的事情凭自己想象去做,就跟外道一样。很多人他是盲修瞎炼,着魔走火的不少,那你以后感的果是什么也不知道。所以这个东西,离开佛的教诫自己去乱搞的话,这是很可怜的,跟印度外道一样,吃了很多的苦,感到很不好的报,这个毫无意思。所以说我们再三强调一定要学,要把智慧开出来,这才是你真正——你走一步是走的正路,走一步离一步的苦,如果没有智慧的话离苦是不可能的。那么就是说,它是“非因计因”。
“非解脱道,妄起道执”,他认为修这个道能解脱,一般就是一种裸形外道,他们认为,我们受的很多苦都是过去造业来的——他也因为有点通,能看到——但是他的解脱,要解脱苦,他认为把业受完就解脱了,这个又错见了。
业怎么受得完呢?你边在受、边在造,所以受不完。那么,他就是要把业受完,就尽量地加快受苦,把自己,各式各样的苦,火里烤、水里漂,他想把苦受完好解脱,实际上解脱不了,这个就是:不是解脱的道,他执着成能解脱,这是尼干子,这一些的外道。他们不能说没有智慧,有一点点智慧,知道一切苦是从业果感来的,但是他们的智慧不够、错了,认为要解脱——把业受完就解脱了,这是错掉了。
所以世间上,佛这样聪明的人是没有的,只有佛一个、佛陀一个。我们离开了佛陀去随其他的什么哲学也好,宗教也好,什么也好,都是自找苦吃。那么现代的人,佛教有的是不信,偏偏要信气功,信外道,这是也是很愚痴、很可怜的那些众生。我们所以要培养一批法师,也就要救那些众生——他们不是没有信心要离苦,但是找不到正的方向。在天津,一位居士写信给我,他说:我看到很多善良的脸,他们都希望脱苦,希望得到个救怙的地方,但是他们找不到正路,眼看着他们一个一个被外道牵起走了,非常痛心。
那么,我们看到这样的事情,徧地皆是,到处都有这个情况。所以说东北那个*轮功一下子信徒就几十万,那就都给他牵起走了,还是一个谤佛的气功师。那么,我们佛教徒是利生为事业的,我们看了,怎么能不起一点儿悲心?!如果你还是看了这些无动于心,还是斤斤较量自己的得失,那你出家的目的何在?!这个对不起佛的。
《俱舍》的就讲完了,还有《瑜伽师地论》它有一个注解19,还是帮我们理解这个戒禁取的。这个戒禁取,这里讲得很详细。如果这个学过了,基本上可以了,其他的地方也不过如此 。《瑜伽师地论》五十八卷:
“戒禁取者,谓所受持随顺见取、见取眷属、见取随法”,它受持的戒禁都是顺着那个见取,不正见的取的。见取我们讲过——什么叫见取,它随顺见取的,或者是见取眷属——是见取一类的,或者是见取随法——从见取里边生出来的,也跟随着见取的法,这是属于见取的一类的法。这样子地受持这些戒禁的——或者是戒或者是禁,戒就是性戒,禁就是遮戒你顺了见取的,或者是见取的眷属或者是见取随法,这样子你的戒也好、禁也好,你认为它是最高的、最上的、最胜的,为妙,最殊妙的。
那么你这样子呢,“威势执取”——你大力地去执取那些东西,就像那个印度的外道一样,他们二十年可以坐在水边不动,十二年可以一个脚站在那里,不用两个脚站,这样子的执取那些戒禁取,非常厉害。“随起言说”,不但是这样子做,还要去宣传,这个是最真实的,谛实——真实的,其余的都是假的,就是我们的最真,只有这个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这个就是把它抬到最高无上了,世界上唯有它是真理,这样子做就是戒禁取。“由此戒禁,能得清净”,这样子受这些戒禁,能够得到清净,能够解脱、出离——出三界,这个叫戒禁取。
凡是执着为最胜、最妙、能出离、能解脱的叫戒禁取。那么这个里边就是说,假使不执为能得清净、涅槃,不能出离的,这种也不算叫戒禁取,就是说执着它是最清净而且能出离三界的,这样子的戒禁叫戒禁取。这里我们的补充资料讲完了,那么看原文。
【广】 云何戒禁取?谓于戒禁及所依蕴,随计为清净为解脱为出离,染慧为性。
戒者,谓以恶见为先,离七种恶。禁者,谓牛狗等禁、及自拔发、执三支杖、僧佉定慧等。此非解脱之因。又计大自在,或计世主,及入水火等。此非生天之因。如是等彼计为因。所依蕴者,谓即戒禁所依之蕴。清净者,谓即说此无间方便以为清净。解脱者,谓即以此解脱。烦恼出离者,谓即以此出离生死。
是如此义,能与无果唐劳疲苦所依为业。无果唐劳者,谓此不能获出苦义。
“云何戒禁取?谓于戒禁及所依蕴,随计为清净为解脱为出离”,解脱、出离,就是出三界、得涅槃,他认为这样子做,能出三界的,外道都也是求解脱,但是他们的解脱方式不对头,搞错了。“染慧为性”,它的体性——染污的智慧。慧是有,但是,是烦恼所染污的、不正的慧,那糟糕了。所以慧这个东西用对了之后,是非常好,用错了也是非常坏。
“戒者”,戒禁取,解释戒禁取,先说戒。“以恶见为先,离七种恶”,就是性戒,我们的身三、口四,杀盗淫、妄语绮…
《大乘五蕴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