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大要讲记▪P121

  ..续本文上一页功德,你这个刹那刹那的增加,你晓得有多少?所以这个呢,我们说劝大家一些没有受五戒的不要胆小。

  我们在温州就有很多人不敢受五戒,他们说,不是不想受五戒,就是有一条最麻烦,温州人都做生意的,做生意的人都要请酒,请酒的时候,一定要吃酒,你自己不吃酒,还得拿酒给人家吃,那都是犯酒戒的。那怎么办?那你问他了,你还是要下恶道呢,你还是要不方便一点呢?你做生意,请你酒的时候,你不拿酒,拿饮料,你说我是佛教徒,人家不会骂你吧?伊斯兰教的人请客不用猪肉的,人家从来没有人敢骂他的,还要尊重他的。那么我们佛教徒不吃酒为什么胆子那么小呢?还怕人家骂起来了,这个第一个是对自己的佛教呢,看得太低了,好象自己信佛教,很惭愧。某些人这么看,信教不上台面的,面前都不敢说,这个对佛教认识不够。再一个,就是说你自己也是为了生意经了,把这个真正的这个自己下辈子或者这辈子的苦乐的报都不管了。我们早就说这个话,该发财的,你不做这个酒,也会发财,不请酒也会发财。不该发财的,你天天请也发不了财,这是业报的问题。过去有布施、供养的,你现在很小的因缘,就会发财,过去没有布施供养的,你现在拼命地争,还会破产,这个事情是业报问题。

  所以说我们佛教徒要从业报上看,既不要从世间上的那些技巧来看,也不要从气功师神通上面来看,真正的是业报。我们从凡夫流转生死,一直到我们修行成佛,都没有离开因果。我们都讲的这个《俱舍论》,就是讲的两重因果。世间品、业品、烦恼品,这是流转因果的因、缘、果,那么都是在因果里边。最后的解脱,贤圣品的果,从智、定来的,都是一层一层的,出离的,出世因果,十二因缘,这个流转、还灭都是因缘,都是因果。那么总没有离开因果,我们从因果上做就不会错。

  阿底峡尊者他到……,就是藏地,它经过朗达玛灭法以后,僧人杀得差不多了,那个甚至于五个僧人传戒都不够。他们边地五人传戒。后来,这个朗达玛王他是因为他是信笨教的,因为笨教势力呢,他很多的大臣、笨教的人,就反对佛教的了,灭法,把圣人杀得差不多了,这个经书也烧得很多。结果使自己受现报,一个僧人,他就是为了法,藏地人是大乘教,他为了法开杀戒。一个喇嘛,他自己穿一个披肩,里边是白的,外边是黑的,骑一匹马呢,把黑的炭把它涂得漆黑的,一匹黑马,一个黑的衣服穿了去。他这个喇嘛会舞剑,他就是在国王大的节日之中,他在街上舞剑,他舞得非常好,国王看了很欣赏,亲自来看。来看呢,坐在那里看。他开始舞得很好,慢慢国王看得好呢,就对他欣赏得越来越来欣赏,正在迷迷糊糊时候,他就跑得很近,舞了一半,正对国王,一剑把他刺死了。他赶快地回头就跑,大家在追,因为他准备好,骑了马的,那些人再去找马来追呢,当然隔了一段时间了。他就跑过一个雅鲁藏布江,这个过江的时候,那个江水很急,他又把那个马身上涂的这个黑炭全部冲掉了,白马,变了个白马了。那个他披的衣服呢,他把反一反,白的。那么后边的人,尽在追,抓一个黑马、黑衣服的人,追到那个人。他白马、白衣服,不是那个人,所以说,目标搞错了。目标混淆之后,他就逃到山上,逃到山上一个山洞里边,赶紧把喇嘛衣服穿起来,就坐在山洞里打坐的样子,坐在里边。结果,这个第一次没有抓到,这个国王就到处派人搜查了。

  有一次,国王的妹妹亲自带人搜查这个山,搜到山洞里之后,这个还时间不久,他才逃下去,几个小时。王的妹妹就亲自带人查,查山。查到这个山上,这个山洞里看见一个喇嘛在坐禅定,这个妹妹很聪明,这个坐禅定,我看你到底真的假的。她跑进去,他心脏里一听,嘣嘣嘣还在跳,你哪里是坐禅呢,你才逃了过来,你心还没定下来,还在跳的,那马上是戳穿了。戳穿了,但是这个妹妹信佛的,她就故意跟他们说,不是的,不是的,回去吧。好了,这个总算他逃脱了。

  朗达玛死了之后,这个后来的下的继承的又信佛了,信佛了呢,那些僧人就不够了,要传戒,传戒律要五个人,边地五个人传都没有,祗好是找一个汉僧参与,四个喇嘛,一个汉僧,总算是传了个戒。所以说喇嘛的衣服里边,这个地方有一个蓝的一块,那是代表汉僧的。汉僧是青衣僧,他们是黄衣僧。所以说那个,代表汉僧,这是纪念过去的事情。

  那就是说,这个末法时期,在藏地也经过,在汉地也搞过三次,三武灭法,搞过三次。那么现在的时候呢,以后有不有?都不敢说。那么我们总算众生还有福报,我们还有这个佛教,还在住在世间上。虽然是证教,教证二法不完整,但是教法毕竟住还是很多,我们能学的人还是有。尤其是我们认为,大陆上最近这么多年都是在鼓励独生子。那个时候我们在想,大家都是独生子,佛教要老化了,那些比丘出家人,最多是退休了,老了,没有办法了,也不要工作了再来出家,那是老汉来出家了,那个佛教队伍就是老汉队伍。但是事实上不一定这样子。现在我们这个寺院里边,独生子出家的就有好几个,而且是大学生,那就是说,我们众生的善根还有,还能够有这样人出家,经书还是……

  (29A)所以说我们既然是得了人身,又碰到这个三宝的佛法,难闻的佛法,那么就是要看自己了。如何珍惜这个人身,不要浪费掉。到了宝山了,你已经上了宝山了,已经到了,就看你拿什么,还是拿了石头回去呢,还是拿这个金刚钻、宝石回去。再不要说拿一个什么?最糟糕的就是说,到了宝山之后不但宝没拿回去,欠了一身债回去,就是到佛法里造罪来了,那么就是欠了一身债,这一身债回去呢,给人家骂死了。你跑到宝山来了,宝一个都拿不回来,还欠了一身的债,你是什么人呢?这样子太可悲了。

  那么我们现在就是大家要发心,总之要自利利他呢,就是要正法久住,正法久住,不但能自利,也能利益众生。如何正法久住?我们前面说的要教证。教证靠什么?靠人。好,归结的总点还是要一个人(人才)。人才又是在僧,主要的是僧。所以我们大家集中力量要培养僧才,这是重点。正法久住的关键又就在这里。

  那么在家人是不是不要?在家是同样,对护持僧才要起极大作用。我们在培养僧才的时候也离不开在家人的很多的帮助,第一是生活的帮助。第二呢,学教方面的经书,或者是聘法师,这个他们找人联系,这些都是这个在家人的工作。再一个,就是说在家人真正学得好的,这样我们也可以说,经过某些人认可的,在僧人教育之中也可以出一份的力量。而我们最希望的,就是在家人学得好的,赶快现出家相,那就是真正的僧宝。这是真正可以做弘持正法的事业。

  那么今天我们《俱舍大要》是圆满了。也是祝福大家能够很快地自己修学、学法修行能够成就,也大家要发这个广大的菩提心,使整个的娑婆世界,也使十方世界的苦恼众生都自己能够赶快地成就,来救度他们,也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们。这是我们佛弟子应当做的事情。

  现在时间还有一些。大家随便说一下。看看有什么问题,提一提。

  今天是不是要个回向。要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祝愿大家,智慧如海,早成菩提!

  

  

  

  1健驮罗:国名。

  2《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十二(法尊法师译):“第二显示由此亦破我所。如是若以寻求有无自性之理寻求我时,于彼七相俱不可得,破我自性。尔时云何能以正理得此即是我之眼等,由是我所亦无自性。修观行者,若全不见我我所性,能脱生死,此下当说。十八品云:「若我且非有,岂能有我所。」入中论云:「由无作者则无业,无我故亦无我所,故由见我我所空,彼瑜伽师当解脱。」由已通达我无性力,亦能通达我所无性,并其断疑,如前已说,应当了知。”

  3《俱舍论记》(普光述):“若于三藏,十二分教,受持读诵,究竟流布,是生得慧。”

  4《佛说阿弥陀经》:“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5《佛说阿弥陀经》:“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

  

《俱舍大要讲记》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俱舍颂疏作业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