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主要还是要我们认识慢,也就是认识我执了。
“就中分二:一正明七九慢,二明未断不起”,第一个,是正面的说,什么叫七慢,什么叫九慢;第二个说有些烦恼,就是慢了,包括还有些烦恼,虽然还没有断,但是可以不生起现行。在什么情况之下?圣者。
那么先说第一科。什么叫七慢?什么叫九慢?“论云:为唯见随眠,有多差别,为余亦有?”我们把见,一个见分了五个,五个里边又分了很多的支分,讲了很多,那么见讲完了,那么那么多的烦恼里边,是不是只有见有分了好多的差别,其余烦恼是不是有差别呢?那是还有的了。
“颂曰:慢七九从三”,其中慢也可以分很多差别,可以分七,也可以分九。“从三”,这个九,是从三分出来的。“皆通见修断”,这个七个慢、九个慢,通见所断、修所断,两个都通的。
“圣如杀缠等,有修断不行”,圣者,他那些慢,跟这个杀缠就是瞋恨心,杀众生的那个烦恼心,就是瞋恨心,他可以虽然修所断,他见道的时候没有断它,但是可以不现行。虽然是修所断,但是没有断之前也可以不现行,这个慢也同样。
释曰:初句正答,第二句明见修断,下两句明修道不行。且慢七者,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令心高举,总立慢名,行转不同,故分七种。于他劣谓已胜,于他等谓已等,虽然称境,以心高举,说名为慢。于他等谓已胜,于他胜谓已等,名为过慢,过前慢故。于他胜谓已胜,名慢过慢,慢他过故。执我我所,令心高举,名为我慢,恃我起故。未得谓得,名增上慢。于多分胜,谓已少劣,名为卑慢。于无德中,谓已有德,名为邪慢。成就恶行,名为无德,恃恶高举,名为邪慢也。
“释曰:初句正答,第二句明见修断”,第一句正面回答:是不是其它烦恼也可以分很多差别呢?有,就是慢,可以分七个,也可以分九个。第二句是说这个慢是怎么断的。见道所断、修道所断都有。
下面一句,“明修道不行”,即使是修所断的。对圣者来说,可以不现行,那么这是这个颂就讲了那么多问题。
那么先说七慢。“且慢七者”,七个慢,分七个,怎么分呢?一个是慢,一个是过慢,一个是慢过慢,一个是我慢,第五增上慢,第六卑慢,第七邪慢。那么这个七个慢的名字就这么七个。
下面什么叫慢?“令心高举”,前面我们讲心所法的时候就讲过了:慢是对他比较而来的;憍是自己感到自己飘飘然,没有跟人家比较的。慢是相对而言的,跟人家一比,认为自己高,这就是慢。这个东西,我们说一个人,因为我们凡夫了,你跑到哪里去,你都可以检查自己慢心。你跑到一个团体里边,你就比一比,这些地方跟我怎么样,我在里边是优胜的,或者是不行的,这么马上就会比较,就会产生这些慢的行动来。感到自己优胜的,就了不得,感到自己是非常差,就差也没关系,这就是慢的表现,这个就是卑劣慢。所以慢的行相知道之后,自己可以检查自己,你说这个心理状态,你认为不是慢。就是慢!什么慢?名字都有。总的来说,什么叫慢?“令心高举”,把自己抬高自己,本来不是那回事,把它抬得高高的,就是慢。
“行转不同,故分七种”,它的行相,它的变化不同,又分了七个慢。那么下边就是说七个慢了。
“于他劣谓己胜,于他等谓己等,虽然称境,以心高举,说明为慢”,“于他劣”,他本来是差,自以为是自己是比他好,但是,“他不及我”!这个高兴了,这个就是慢。
“于他等谓己等”,他跟我一样,本来是功德、好处是一样,有一样的好处,但是就自以为好象是“我跟他一样”,这个好象是了不得了,这也是慢。虽然自己胜,他差,自己跟他相等,称境,就是说跟客观是符合的,但是你心里有个抬举,把自己抬起来了,马上就是慢,那么不称境的更是慢。所以说这个慢,很容易出现的了,就是你自己跟他相等,你也知道相等,但是你自以为,“哎,我跟他一样”,这个心一高举起来,就是慢。
“于他等谓己胜”,本来跟他相等的,你以为比他高,那更是慢了。
“于他胜谓己等”,他本来比你高,你以为跟他相等,你跟他差不多。这些我们很会产生这个感觉,有些人,他学的很好,“唉!他也不过如此,跟我差不多”。你真正差不多吗?你去比比看,那差得远。但是你总自以为好象是差不多。这个就是慢,这个叫什么慢呢?过慢。超过客观的标准了。前面这个慢,是客观上是符合的,但是你把心抬高了,自以为了不得了,那是叫慢。过慢,本来他跟相等,你说你比他好,或者本来他比你好,你说他跟你差不多,过慢。那个比慢还过一层,前面的慢客观相称的,你这个慢客观也不称了,比前面一个慢还要超过一级,叫过慢。
“于他胜谓己胜”,那更慢了。他本来比你好的(前面过慢是你跟他差不多),你现在,他比你好,你说我比他好,那个是慢过慢,比前面过慢还要加一层,叫慢过慢。“慢他过故”,比他的过慢还要加一层了,就是慢过慢。
“执我、我所,令心高举,名为我慢”,这个有个我慢,就是执我、我所的叫我慢。自己执一个有我,有了我就有我所了,这个心就叫我慢。我们我慢贡高,就是有那个“你”啊,如果“你”没有了,你怎么我慢贡高呢?就根本谈不上。
我们佛教讲无我,那就根本就没有我慢贡高的一个,一点点可以沾边的,你有我慢贡高,说了半天就是跟佛教不相应了。佛教里边讲无我的了,你这个不但是我慢,还要贡高,那就跟佛教是背道而驰了。“恃我起故”,因为有这个我,就产生我的慢。
那么这个里边,我们也介绍一下,在我们《基本三学》里边的《禅定品》,好象是后边,三十六个恃,恃就是:出生高贵,就了不得;自己是有才能,假使过人,又是以为了不得;自己是身长得高大,又是以为了不得;长得聪明又了不得,反正三十六种自以为了不得的东西。这都是我慢里边产生出来的。
下面一个增上慢。“未得谓得”,本来你没有证到什么,你说你得到了,这是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了,是增上慢。
“于多分胜,谓己少劣,名为卑慢。于无德中,谓己有德,”先说卑慢。“于多分胜”,人家比你好得多,自己以为我这个总算还可以,“以己少劣”,就是本来你比人家劣得多了,你以为人家虽然好,我总比较还可以的。假使有的人,就是人家说你考一百分,“哎呀,我考了六十,也及格了,也可以了”,这个心就是卑慢了。本来是差得远了,你就是好象还可以,自以为原谅自己,这是卑慢。当然了,你也承认自己差了,但是不承认你差得很厉害,总是感到自己还可以。
“于无德中,谓己有德,名为邪慢”,这个是更坏了。自己没有品德,无德就是做坏事了,做了坏事的人,还自以为自己有德,自己会很好在社会上很有这些人了,坏事做透了,还是以为高高在上,还自以为自己了不得,邪慢。这是不好的,邪的慢。什么叫无德呢?“成就恶行”,做了很多坏事,“名为无德”。“恃恶高举”,就做了这么坏事,还以为了不得,恃恶高举,就凭自己做了那么多坏事,把自己抬得高高的,邪慢。这是最坏的了。
那么这个里边,我们说,把慢分了七类,自己检查。这个我们分了那么多慢,不是叫你看人家,看自己!自己在什么场合,你心里一个念头起来了,什么慢?自己检查一下。不要认为你自己好象你承认他,好!好!好!这个就是慢了,已经是慢了。那个七个慢里边,自己检查一下,凡是属于一个的,都是慢。慢就是障道的,要把它除掉。
慢九者,《发智论》说,慢类有九,一我胜慢类,二我等慢类,三我劣慢类,四有胜我慢类,五有等我慢类,六有劣我慢类,七无胜我慢类,八无等我慢类,九无劣我慢类。从三者,此九慢类,从前七慢中,三慢流出,其三慢者,谓慢、过慢、卑慢也。初我胜慢类,从过慢出;第二我等慢类,从前慢出;第三我劣慢类,从卑慢出;第四有胜我慢类,亦从卑慢出;第五有等我慢类,从前慢出;第六有劣我慢类,从过慢出;第七无胜我慢类,从前慢出;第八无等我慢类,从过慢出;第九无劣我慢类,从卑慢出。问:无劣我慢,高处是何?答:谓自爱乐胜有情聚,返顾已身,虽知极劣,而自尊重,得成无劣我慢也。
下边是九慢。“慢九者”,慢还有九个,这是根据《发智论》的。说慢的类有九类,那就是更详细地分。“一我胜慢类,二我等慢类,三我劣慢类,四有胜我慢类,五有等我慢类,六有劣我慢类,七无胜我慢类,八无等我慢类,九无劣我慢类”。这个九个,基本上从前面开出来的。就是我跟他比较了,有等的,有胜的,有劣的,这里分了九个。
“从三”,这个九个慢,从三个分出来的。“此九慢类,从前七慢中三慢流出”,就是前面七慢当中,有三个慢,就是开出这个九个。
“其三慢者”,哪三个慢呢?前面哪三个慢呢?就是慢、过慢、卑慢,慢、过慢、卑慢三个。慢,跟过慢,跟卑慢,三个里边,开出九个。
第一,“我胜慢类,从过慢出”,我胜慢类是从过慢里边开出来的。
第二,“我等慢类,从前慢出”,我胜慢类,就是本来是人家跟我差不多,你说你比他高,那就是过慢,所以我胜慢类,是从过慢里边来的。我等慢类,人家跟我一样,你也说一样,从前慢出,虽然是符合客观的,但是你说“我也跟他差不多,我也很好”,这个慢心起了,就是我等慢类。
第三,“我劣慢类,从卑慢出”,从前面的卑慢,就是说,“他虽然再好,再好,我也不差”,这个我劣慢类。也承认自己不如他,但是,就是这一点点,还以为自己了不得,这个就是我劣慢类。那么这是配三个。
第四,“有胜我慢类,亦从卑慢出”,有胜的我慢类,就是人家比我胜,你也承认自己差,但是还是抬高自己。我记得有一次,…
《俱舍论颂疏讲记 随眠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