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何缘不还、阿罗汉果,总集诸断,为一遍知?颂曰:
越界得果故 二处集遍知
“从此第五,明集遍知”,明集遍知,就是为什么第五、第九,要把前面的都包起来,叫集遍知呢?总集起来的。
“论云:何缘不还、阿罗汉果,总集诸断,为一遍知”,为什么不还果,顺下分结断遍知,要把前面的六个忍果都包在里边,说一个遍知,那么阿罗汉果,一切结尽遍知,要把前面的,所有九个遍知都包在里边,算一个遍知,这是什么原因?
“颂曰:越界得果故,二处集遍知”,这是有两种条件的,一是越界,它超越三界里任何一界,叫越界。第二个是得果,他还要得果,不但是越界,还要得果。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在这个地方叫集遍知,那么整个九遍知当中,只有两个,顺下结尽遍知跟一切结尽遍知,这两个是有两个条件,既是越界,又是得果,所以这两个地方要集遍知,把前面的都包在里头。
释曰:具二缘故,总集遍知:一者越界,二者得果。离欲染时,越欲界故,得不还故;离无色染时,越无色界故,得无学果故。故于两果,总集遍知。
“释曰:具二缘故,总集遍知”,要具足两个缘,那么把所有的遍知合拢来安一个遍知。那么哪两个条件呢?一是越界,二是得果,第一是要超越一个界,超越欲界,或者色界,或者无色界,第二是得果,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可以。
但是你要满足两个条件,却不是每一个果都行了。初果、二果,不越界。初果欲界的烦恼,没有断完断到,只有五品,一品不断到五品的都叫初果。这个时候,初果的人,他,这个根本没有超出欲界。二果,断了六品了,他欲界还得来一次,一来,还要来一次,没有超越界。初果是七返生死了,欲界要来的;那么二果还要来一次,三果,不来了,不还了,不还就是不还到欲界来了,这是越界了。所以说得三果的时候,又超越欲界了,这个时候,才安立集遍知,那么就是顺下分结尽断遍知。
“离欲染时,越欲界故”,当欲界的九品烦恼,把它断掉了,这个时候,超越欲界,同时又得个不还果,那么这个时候要集遍知。“离无色染时”,无色界的烦恼断完了,超越无色界,这个时候,“得无学果”,也是越界得果,两个条件满足了。所以说,这两个地方安立集遍知。我们说色爱尽遍知,色界的烦恼是断完了,但是它没有得果,虽然是超越色界,但是它不得果,没有得一个果,三界前面得到了,四果还没有得,那么它不能安立一个集遍知。
所以说为什么要五顺下分结要集前面的,一切结尽遍知要包前面的,因为它是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越界,一个是得果。那么其他的那个色爱尽遍知,没有得果,只有越界一个条件,那不能安立集遍知。
这个我们昨天那个表 你们去看一看,很清楚了,色爱尽遍知就是一个,但是五顺下分结尽断遍知,包前面六个,一切结尽断遍知包所有九个,这就是原因在这里,因为是越界、得果,两个条件所限制的。
丙六 明得舍遍知
从此第六,明得舍遍知。论云:谁舍、谁得,几种遍知?颂曰:
舍一二五六 得亦然除五
“明得舍遍知”,如何得遍知,如何舍遍知?就是得非得的问题来了。在《俱舍》里边,在有部里边,得非得是一个非常之麻烦的一个问题,但是这里讲的不麻烦,我们前面学过了那个麻烦的学这个就感到不麻烦了。如果前面没有学过的,什么叫得、什么叫舍,也搞不清楚,那就是麻烦了。我们简单的先说一下得,你上比丘坛,白四羯磨成就了,你是得了比丘戒体,这是得,如果你是,对人面前说你还俗了,舍戒,或者你是犯了四根本舍戒,这个情况之下,或者命终,这个就是舍,舍掉了,戒体舍掉了,没有了。那么这个是得、舍的一个具体比喻了。那么当然了,我们得舍不一定是戒体了,很多东西都有得有舍的,这里就是说断遍知的得、断遍知的舍,怎么一个情况。
“论云:谁舍、谁得,几种遍知?”哪些人舍几个遍知,哪些人得几个遍知?这个问题也是很多的一个,啰嗦的麻烦问题,但是世亲菩萨把它有条理的归纳起来,下边半个颂。
“颂曰:舍一二五六,得亦然除五”,舍的时候,舍一,舍二,舍五,舍六。得,同样,但是五除掉,得一,得二,得六。这个颂很简单了,下边要解释。
释曰:舍一者,谓无学道退,舍一切结尽一遍知也,及色爱尽退,舍色爱尽遍知,并全离欲退,舍五顺下分一遍知也。舍二者,谓诸不还,从色爱尽,起欲缠退,舍色爱尽,及顺下分,二遍知也,及得阿罗汉时,亦舍前二遍知也。舍五者,谓先离欲,来入见道,至道类智,证不还果时,得顺下分一,舍前见道五遍知也。言舍六者,谓未离欲圣,得离欲时,得五顺下分一遍知,舍前忍果六遍知也。
“释曰:舍一者,谓无学道退,舍一切结尽一遍知也”,什么叫舍一个遍知呢?当你一个无学道,阿罗汉,这个有部里说,阿罗汉会退,退不是永远退,退了之后,马上会提起来,这一辈子决定会重新得到阿罗汉果的,不会再流转生死,那是不可能的,退只是偶尔退一下,那么马上立刻又恢复的。当然退的时候,这个断遍知,一切结尽断遍知就没有了,它就退掉了,没有了,就舍掉一个。
“及色爱尽退,舍色爱尽遍知”,假使你色爱尽的,把色界的烦恼起来之后,那个时候就舍一个色爱尽遍知。
“并全离欲退,舍五顺下分一遍知也”。这就是三种情况了,假使你本来是三果,把色界的烦恼断掉了,但是你把它色界烦恼又重新生起来了,退了,那么你这个时候,也舍一个遍知,舍色爱尽遍知。还有,三果的罗汉,他本来欲界的烦恼断掉了,色界烦恼还没有断,这个时候,假使他欲界的烦恼又起来了,把五顺下分结遍知也舍掉了。这个就是“舍一”有三个情况。
“舍二”,下边是舍两个断遍知,有什么情况呢?“谓诸不还,从色爱尽,起欲缠退,舍色爱尽,及顺下分,二遍知也”,这是,假使不还果,他本来色界烦恼断掉的,他现在,不但色界烦恼起了,欲界的烦恼也起了,那要舍两个,色爱尽遍知没有了,欲界的烦恼也起了,顺下分结断的遍知也没有了,那么这一个时候要舍两个遍知。
舍三舍四没有的。“舍五”,“谓先离欲”,先是离欲,“来入见道”,就是超越证了,先是把欲界的烦恼九品,用有漏道断掉了,进入见道,到道类智的时候,证不还果了,那么它得到一个顺下分结尽的断遍知了,前面五个忍果的遍知,他就没有了,不是说它体没有了,就是这个名字没有了,得了顺下分结遍知,就一个遍知了,它已把前面都包在里边了,所以说前面五个遍知就舍掉了,就是得一舍五了,那么这是舍五种,舍五个。
那么“舍六”,“谓未离欲圣,得离欲时,得五顺下分一遍知,舍前忍果六遍知”,那是一般的,不是超越证的,他挨了次第上去的,这个圣者从见道到第十六刹那,他是得了六个遍知了,后来他又断欲界的烦恼,把欲界烦恼断完之后,得到一个五顺下分结尽遍知,一个,但是前面六个果就舍掉了,前面六个忍果,他得了后边的,包了前面,包在里面了,得了一个,前面六个就不要了,那么所以说,舍六个遍知。
这是说舍五、舍六的两种不同情况,下边,“得亦然”,这是舍讲完了。
得亦然除五者,谓得遍知,有得一、得二、得六,如前舍数,故言亦然,唯除得五。言得一者,谓得未得九遍知中,一一渐得,皆名得一。前见道位,成二、三、四、五等者,约成就说,成通先后故也。得唯据初,故渐得中,无有初得二、三、四、五等遍知也。此下言得二、六者,唯约退位得说,非据渐得也。及从无学,起色缠退,亦名得一,谓顺下分。言得二者,谓从无学,起无色缠退,名为得二。谓色爱尽,及顺下分。言得六者,谓从不还退,一剎那中,得忍果六也。
“得”,得遍知;“亦然”,也同样;但是要“除五”。下面这里是这样子,我们看舍二里边,一个是不还果,从色界爱尽起欲缠退,舍色爱尽,及顺下分两遍知,这是舍两个遍知。他本来是不还果,他色界的烦恼也断了,但是他欲界烦恼起了,那么这一舍,把色爱尽的遍知,跟顺下分结遍知都断掉了,这是一种,退的。下边得阿罗汉是要亦舍前二遍知也,这是进的。当你是不还果,本来是有色爱尽遍知,跟顺下分遍知,是都有的,但是你这个时候得了阿罗汉果了,不是退,这个前一次看的时候,没有看清楚,他没有“退”字,这是得,往上得,得阿罗汉果的时候,你得了一切结尽遍知之后,那就是色爱尽跟五顺下分结遍知,都包在里头了,那就是舍掉这两个了,得了最后一个广的,把前面那个略的舍掉,这是阿罗汉果,得阿罗汉果的时候,同样,也是舍色爱尽遍知,跟舍这个顺下分结尽断遍知,那么这两个都是舍二。
那么舍讲完了,讲得了。“得亦然除五”,得跟舍一样,同样,但是要除五个。“谓得遍知,有得一、得二、得六”,没有得五,要把“得五”要除掉,“如前舍数”,得一、得二、得六,跟前面舍的数字一样的——“亦然”,就是指这三个是同样的,但是要除一个五,得五是没有的。
那么怎么“得一”呢?“谓得未得九遍知中,一一渐得”,九个遍知当中,本来是一个也没有,那么你一个一个得,挨着得一个得一个,再得一个得一个。所以,“前见道位,成二、三、四、五等者,约成就说,成通先后故也。得唯据初,故渐得中,无有初得二、三、四、五等遍知也”。
这个里边又牵涉到成就跟得的问题。得,我们简单说一下,得到,假使我给你一块钱,得一次,一块钱,第二次又是给你一块钱,第三次给你一块钱,第四次给你一块钱,这是得,每一次得都是一块钱,给你五次,得五元钱,每一次得都是一块钱。但是成就却不一样了,成就就是说,要待前待后的,成就,你第一次得一块钱,在口袋里一块钱,第二次得一块钱,成就两块钱,你有两块钱了,再给你一块钱,成就三块钱,再给你一块钱,成就四块钱,再给你一块钱,成就五块钱。得,每一次得是一块钱,所以得跟成就要分清楚,成就是得了以后,一直下去的,得是最初一刹那,第一这个时候叫得,所以,成就跟得两个不一样。
前面说这是见道位的,成就一,成就二,成就三,成就四,成就五,但是得的时候,都是得一个,没有两个一起来的了,所以说得一个。所以这一段文,就是解释得、成就不一样。假使没有得到九遍知的,你一个个得的时候,都叫“得一”,得前面第一个叫得一,得第二个,还是得一个的,你得第三个,还是得了一个,得的时候就得一个。
我们前面讲,就是那个颂,“住见谛位无,或成一至五”,这个是成就,前面讲的成就,那是不一样了,可以成就一,成就二,成就三,成就四,成就五,这是成就,前后加起来的。得只属于得的一刹那。所以说,得,只有一个,成就,可以二,三,四,五噢。
好,“此下言得二”,得一讲过了,得二是什么情况?“唯约退位得说”,往前进的时候得二是不可能的,没有两个得,同时一起得到没有的,那么退的时候,可以得两个得,也可以得六个。那个也很简单了,阿罗汉退,得两个,从欲界退,得六个,这个下面就要说。
(125A)“唯约退位得说,非据渐得也”,不是挨到一个一个得来说,退的时候,一下子,前面的,高的退掉了,下面有两个,或者六个。“从无学,起色缠退,亦名得一”,假使无学道,起色界的烦恼,退了,那么这个阿罗汉,把色界的烦恼也起来了,欲界的烦恼没有起,那么他舍掉两个,就是一切结尽断遍知舍掉了,那么他得到一个,得到一个什么?顺下分结断遍知,只留下这么一个,色界的、无色界的烦恼都算的,这个二个断遍知都没有了,那么五顺下分结断遍知还有,那么就是得一。这就是得一个。
“得二者,谓从无学,起无色缠退,名为得二。谓色爱尽,及顺下分”,得两的,是阿罗汉,他起的烦恼是无色界的,那么色爱尽断遍知还在,顺下分结断遍知还在,那么得两个,舍了一个,一切结尽断遍知,得二个,得了一个色爱尽跟顺下分。不要说舍了一个得两个,便宜了,一点也不便宜,舍掉一个是总的,九个遍知都有,得到二个是只有欲界、色界的断遍知。
再说,“得六”,“从不还退,一刹那中,得忍果六也”,本来是五顺下分结遍知是一个了,但是你起了烦恼了,欲界烦恼起来了,这个顺下分结断遍知没有了,那么还留下的六个,就是忍果,见苦、见集一个,见灭一个,见道一个,上界亦如此,六个,这六个还存在,那么就得六个遍知,六个断遍知,这就是得六。得五没有的。得二,得一是有。得三,得四,得五都没有的;这是按照实际上情况来说,是没有这些例的。
好,我们烦恼品到此为止,这个我们说整个《俱舍》的难点,最高、最多的,也都在随眠品里边,总算是越过了,等于爬山一样的,这个山一个山头,一个爬,一个爬,累得不得了,毕竟爬过了。我们记得上五台山的时候,朝中台、西台这些还不见得太累,朝北台,那是确实辛苦。这个五台山的山形是很厚,你从这边看上去,看到这个以为是顶了,但是跑到这里,上面还有,跑到这个上面,上面还有,哎呀,这个顶不晓得在哪里,跑的吃力得不得了,如果一个人跑的话,会退,就往(后)退了,我们那个时候去的时候二十九个人,那么实在吃力,就休息一下,休息一下,又爬,又爬,反正人多,气壮,一个人就害怕了,那是荒无人烟的,整个一片雪,夏天上面还有雪的了。那么这样子一个山,毕竟爬过了,那么下边是顺了。当然不是说难度没有,下边顺在哪里呢?顺在是,走的是什么道了?还灭道路了,这个流转生死的阶段过了,下边是从凡夫走到圣者的道路了,这个道路再难,非爬不可了。那个前面的这个世间品是果,业品是因,随眠品是缘,流转的因缘果全部讲完了,那么现在开始的是还灭的因缘果,这个是我们要求的东西了。前面要舍,后面要得,那么前面是要厌,后面是要求。这个就是我们学道的人的分界线,前面的东西要把它除掉,后边的东西要把它求到。下面贤圣品。
《俱舍论颂疏讲记 随眠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