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P97

  ..续本文上一页,很多人现在是,迫切的要求,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手印什么东西,什么还有一个大圆满,红教大圆满,总是想往上,最高的求,他也没有看看,自己是什么人。

  我们菩提道次第学过,要成就密器,共同道熟密器成就已,然后金刚乘,共同道熟了没有?共同道里边就包含了信心、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你这个密器成熟没有?没有成熟的话,再高的密法交给你,恐怕也没有啥用处。所以说我们真正要修行呢,把自己成就那个器,这是重点。你器没有成就,拼命去外面去追,向外求。我们说要向内求,佛教向内求的,你把自己的的器成就了,决定佛菩萨有感应,他会救你。你器没有成就,急忙到处去求善知识,就是佛来了,你一个不是器,他怎么给你法,给你,你有什么用处呢?不是那个器的话,再高的法给你,你用不来啊。就是我们说农村出了一个人,最精密的现代的仪器,非常好,那个交给他,他弄坏了,甚至于可能爆炸了,把他炸死了,你怎么办呢,没有用的。密法就是这个样子的,它有爆炸性的。你如果不是那个根机,你就是乱修,爆炸了,下地狱去了,金刚地狱。你还是,没有修还保险一些,你不是那个器,就不能给。密法为什么密呢?不是那个器,不好给的,那么你拼命去求,你是器,我们说要求那个器,自己成就那个器了,那个法,佛的慈悲,肯定会给你的。如果你不是那个器,求,求了也没有用。所以说呢,我们修行,要向内求,好好把自己根器,把它铸成功,那么你法呢,自然得到了,就得手应心,修起来就会成就。器没有成就,你经书拿了那么多。

  我们还有很多人,他什么经书都要,大藏经更要,什么都要申请,那个要,这个写信,到处去要。要得来之后呢,堆在房间里,一本也看不懂,那么怎么办呢?给人家好看的人,人家需要的人,你给他看,倒起作用了。你一看也看不懂,文字又差,佛法的根机又没有,那你拿了那么多的藏经啊,什么一个,什么中观了,什么东西,尤其是密法的东西,那不能乱看的,你拿了那么多,请了很多,做个图书馆。图书馆,你要是公开的,那大家看也好了,这个图书馆,又是不公开的,自己是保密的。甚至于是大家来了,还不给人家知道,我有这么图书馆有好多好书,不给你知道,知道了之后,怕你要借,什么东西,这个样子太小气了,悋法,悋法是果不好。

  还有几分钟,下边讲一个小路尊者的公案。小路尊者当时出家的时候,他出了家之后,什么都学不会,一句偈,四句话,念了前头,忘了后头,记了后头,忘了前头,一句偈,四句话,都背不下来,哎呀,没有办法,佛祗好叫他,你扫地,扫地,就是把心里的烦恼扫掉。他倒很听话,佛的教诫,非常听的,他就扫地。他的笨是出名了,他们那个时候,僧团里边规矩就是轮班要说法的,说法的时候铺个高座,那中间就坐在那里说法。这一次轮到小路尊者说法了,大家看热闹去了,说法他坐高座呢,就是把自己穿的衣堆在一起,这个小路尊者说法呢,大家把衣服全都拿出来,堆个高高的座,让他坐之后,好看,出洋相。那小路尊者,佛叫他你上去好了,小路尊者就上去,上去之后,他很聪明地上去,上去之后,竟然说一套非常微妙的法。唉,奇怪了,大家很奇怪,去问佛了,他说小路尊者那么笨,怎么一会儿,说得那么好了。佛说:他从前是大法师,他本来是精通三藏的,就是悋法,悋了法之后呢,自己笨掉了,有好的法不肯传给人家,不肯教给人家,自己笨下去了。笨下去了经过忏悔,又回复了。所以说登了座之后,一讲就是讲得非常好。可是前面那一段时间没有忏悔干净的话,那个愚蠢得不得了。他就是悋法,他什么坏事没有做,就是悋法,那就感了这么大的果。

  所以说我们这个(佛的)好的书,希望大家看,当然了,你说不相干的人,你借给他,他又不懂的,要对机了。是那个机的话,还是要公诸于世,佛教本来是大众的,是一切有情都可以有的。但是你要对机,不对机的,也不能乱给,对机的人不给也不好。好,今天我们讲这里。

  

  第六十七讲

  (191页上第5行——第193页下第1行)

  《俱舍颂疏》。昨天我们讲到声闻,独觉,菩萨成佛的时间长短,总的说声闻最快的是三生,最迟六十劫;独觉最快的是四生,最迟的是一百劫;那么成佛,最快的是三大阿僧祗劫,加九十一个劫,最慢的,三大阿僧祗劫,一百个大劫,一百大劫就是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修相好圆满的。

  那么《俱舍论》里边,它讲了一些独觉到底是不是度众生?这个问题我们感到很重要,这里附带把它念一下33。独觉是二种,一种部行独觉,一种是麟角喻独觉。部行独觉,他有徒众的,麟角喻独觉,他单是一个人,单独的。

  那么他里边提一个问题,为什么缘觉不调伏他?为什么缘觉不广度众生呢?“非彼无能演说正法,以彼亦得无碍解故”,他是不是不能度众生?是不是不能说法?并不是,并不是没有能力宣说正法,他能说,因为独觉也得到四无碍辩,他说法当然自在,没有问题。“又能忆念过去所闻诸师所宣圣教理故”,他得了神通之后,过去所听到的佛说的正教,全部能记得起来。所以说,绝对能说法,自己有四无碍辩,过去佛讲的法,都能忆记起来。那么这里也是证明,独觉他还是以前学过佛法的,如果没有学过的话,他也成不了独觉。

  所以说我们再再地强调,眼睛闭起来,腿收起,什么不要学,想开悟的话,这是靠不住的,除非你以前根机很厚。独觉他就是说,有一个说法,以前是三果圣者,一、二、三果,有的说法是加行道的,四加行的,暖、顶、忍、世第一的,起码的也是暖、顶、忍、世第一,才可能有后来成独觉的希望。如果自己没有成圣者,也没有暖、顶、忍、世第一的功德,那么你说眼睛闭起来,腿收起,你说开悟,恐怕没有这个条件。那么圣者是决定是对三宝的信心,对戒的信心是不坏,四不坏信,这个是自己可以考验的。那么假使得了见道以上,对佛法僧决定不会产生怀疑,对佛所爱的戒也不会怀疑。什么戒要改变了,要现代化了,这些话不会说的。所以说假使圣者的话,决定没有那些话。那么假使不是圣者的话,退一步是四加行的,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之后也不会说这些话,那么他就是没有见道,道的火已经有了,在暖的时候,证道的火的前相,火生起来之前要发暖,这是暖,暖,证道之火前相已经有了,圣道的理解,相似的已经生起了。那这个自己问一下,自己是不是这样子的水平?如果没有达到这些境界的话,那是不能自己独觉开悟,不可能。

  我们将来要讲贤圣品,在四加行之前要修几个阶段:五停心观、总相念住、别相念住,再加上暖、顶、忍、世第一,七贤位。他是贤,不是圣,见道之前,有七个贤的位。第一个是五停心观位,这个位的时候,把不净观、数息观都修成功了,这是第一个进入内凡。本来是凡夫,是外边凡夫,这是进入内部的,佛教内部的凡夫了,内凡,就是透过五停心位。那么自己想一想,如果你要说是四加行的行者的话,那你绝对透过五停心观,这是第一个开端,五停心观,对不净观、数息观等等,已经修成了。那么自己看看有没有这个功德?如果不净观功德没有,数息观功德没有,看见外面的五欲要动心,或者自己坐下来,心掉举很重,瞋心也有,慈悲观没有生起来,那你决定不是可以这一辈子开悟的人,那就得好好学。

  所以说,我感到这些不学教的人呢,就是有这个盲目性。自己总是把自己抬得很高,认为是大根机,祗要眼睛闭起来,腿盘起来,就会开悟的。那么你没有知道,开悟条件在哪里?你最起码把《俱舍》学一学,独觉他能开悟,他前面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开的,你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你怎么开呢?所以说这一些地方,都是要学教的重要性。不学教,这些自己就糊里糊涂,那么总感到自己是大根机。那你大根机、小根机,你镜子一照就知道了,这个镜子什么呢?就是教嘛。

  那么这里说,独觉他能够忆起过去,很多劫以来佛说的圣教,都能忆记起来。他也能说,也可以说法,那么这是他能说。“又不可说彼无慈悲”,你不能说独觉没有慈悲心,他为了摄受有情,他也是神通教化,他显神通,就是慈悲。但是他不说法,“又不可说无授法机”,也不可以说独觉出现了,受他教化的机没有,因为“尔时有情亦有能起世间离欲对治道故”,独觉出现的时候,神通教化的时候,那些有情受他教化之后,也有生起世间离欲道,就是对治世间五欲的道,他这个道也能生起,就是他摄受的机是有,那么为什么独觉不广度众生呢?

  “虽有此理,由彼宿习,少欣乐胜解,无说希望故”,虽然独觉的能力是有,但是他很久以来的习气,不喜欢给大家多说法,不爱多说,就怕麻烦。

  “又知有情难受深法,以顺流既久难令逆流故”,又知道一切有情,他很不容易接受佛的甚深教法,因为顺了这五欲之流很久了,要他去逆流而上,这是困难的。我们经常听到现在的人要劝我们,要迎合潮流,把你的水平降低一点,度人要多一点。我就对他们说了,本来佛教是逆流而上的,在五浊恶世的时候,你如果顺潮流的话,那么我们培养的是什么僧呢?培养的那些凡夫僧是破坏佛教的,相似佛法的僧,那起什么作用呢?所以说我们人少不在乎,却是要真,要真的僧,一个也好,二个更好,十个、八个更好,那么更多嘛,更好了。但是你说,水平放低了,你培养一万、一千、一百个,都是没有用的,都是说相似正法的,破坏佛法,那培养这些干什么用?还是不要好一些。所以说,他本来是在末法时候,或者是在独觉出现时候,没有佛的时候,那些众生顺了五欲之流,很难逆流而上的,他就是不愿意给他们,这个困难,怕烦,怕麻烦,不愿意多说。

  又一个,他欢喜清净,不要摄众,“又避摄众故,不为他宣说正法,怖喧杂故”,摄受徒众的话,各种各样事情…

《俱舍论颂疏讲记 世间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