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P46

  ..续本文上一页征。道类忍是见道的最后一剎那心,它过了之后,第二剎那就是道类智。道类智是修道了,道类忍祗有一剎那。这个道类忍是无漏法,很强——凡是这个作用强的法,它就有法前得、法后得、法俱得都会有;第二等的,是法俱得、法后得,没有法前得;那么最差的,法俱得,而法前得、法后得都没有。这是三种势力强弱的、它们感的这个得,所得的得有几种分别——那么道类忍是一个无漏法,它的力量很强的,它法前得有,法俱得也有,法后得应当也要有。但是它这里为什么没有法后得呢? 因为它是最后见道的一剎那,再第二剎那,本来可以有法后得的,它法生起了,得还在,但是它是向道,是见道向着初果的一个初果向,到了道类智的时候,成了果道了。果道要把向道舍掉了,那么这个道类忍它的得也舍掉了。所以说法后得没有了,法后得不可能有了。它按规矩是应当有的,力量很强的,但是它最后一剎那进入果道了,那么法后得就不能起来了,因为它本身就舍掉了,除了向道,得果道,所以没有法后得。这是一个道类忍的问题。

  

  下边还有一个道类忍,他就提一个问。他说“现在”的“道类忍”,“如何得有法前得耶”,你前面说道类忍不能有法后得,法前、法俱都可以有,那么他现在就提一个问题:道类忍已经到了住相了——就是生、住、异、灭,生相的时候,还在未来,那么有法前得,因为法还没来,得已经有了;那么到了现在,有住相了,法现前了,祗有法俱得了。法后得是没有了,第二剎那道类忍就没有了,进入果道了。那么法前得怎么有呢?它已经现了,法俱得有,法前得怎么说呢?他问现在的道类忍怎么有法前得呢?未来的道类忍有法前得,那么现在的,怎么有法前得?提这个问题。他们有三个回答,三种方式解释这个问题。

  

  “答:现在道类忍,虽复唯有法俱得”,因为它已经现起了,祗有法俱得。那么还没生起来,在生相的时候,有法前得了 ,“未来道类忍,即有法前得”,但是还有一些道类忍没有生起来的,还留在未来世,它们是有法前得的,这个法前得“在现在世”。“今言现在忍有法前得者”,那么现在道类忍本来是没有法前得了,“约忍种类说”,因为它是道类忍的种类,未来的道类忍是有法前得的,它也是这么一类,所以现在根据种类的相同来说,说它也有法前得。这是从种类的相同的,说它有法前得,“以所得法,据种类说故”。

  

  ……(35B)好,我们按下去再说。他提这个问题,现在的道类忍,怎么有法前得?前面说的,道类忍祗有法前得、法俱得,没有法后得;那么现在已经现行的道类忍,怎么会有法前得呢?

  

  第一个答案,现在的道类忍虽然祗有法俱得(因为它已经生起来了,法前得是法还没有生,得先生起,这个叫得修。那么现在道类忍已经生起来了,当然祗有法俱得了),但是“未来道类忍”,道类忍很多,有的还没有出来,还在未来世,那么它这个道类忍呢,是有法前得的。那么现在这个道类忍,跟那个未来的道类忍,是同一个种类的,所以说呢,从种类同的相来说,这个现在的道类忍,也是有法前得。这是一个解释。

  

  “又解”,第二个解释。“此现在忍,虽唯法俱”,现在的忍,它已经生起来了,法跟那个得是同时的。“若不现前,即有法前,约容有说,言现在忍有法前得”,就是说,假使它不现前的话,那么它决定是有法前得。以它这个可能性,就是说,万一它不生在现前的话,它法前得是决定有的。这是第二个解释。就是说,万一它不生,不现起,它决定有那个法前得。那么这是第二个说法。

  

  第三个,“此现在忍,虽唯法俱”,这是同样的,现在忍是祗有法俱,这是事实,它祗有法俱得。“而无法前”,法前得是没有的。因为它法已经现了嘛,怎么还有法前得呢?“由此现在忍有法前得在未来世,此未来得,约世横望,实在现(在)忍后,而名法前,不名法后者,谓由此得,不起即已,起必在彼现在忍前,约容起用,说有前得。”他说这个现在的忍,它的法前得有很多,有些法前得没有生出来,还在未来世,这个未来世的法前得,还没生呢,但是法已经生出来了,照三世来看呢,横的来看,就是它是在后头了。法已经生出来了,而得还在未来,还没有生出来,当然得在后头了。应当是在现在忍的后头了,那不叫法前得了。但是就它的作用来说,它要么不生这个得,一生的话呢,必定是在忍的前面生。因为法已经生起来了,还没有生的这些它不会生了;假设它要生的话呢,决定是在法之前生的,所以也说它有法前得。根据它起作用的可能性来说,它决定是法前得的。

  

  就是说现在的道类忍有法前得,用三种理由来说它。这一个比较难一点,所以我们重复地再讲一遍。

  

  下边我们接下去,跟昨天的了。“三世法各三”,三世的法,各有三种得,每一世的得里边,又有法俱、法前、法后的关系不同。那么这个搞得很复杂。昨天把过去的法三种的得讲完了,现在是现在法,“宜善思之”。它来一个就“宜善思之”,因为这个比较麻烦,叫你好好地去思惟。

  

  

  

  

  现在法家过去得者,唯法前得。现在法中现在得者,唯法俱得。现在法家未来得者,名法后得。据世横望,虽皆法后,若论起用前后,未来亦有现在法家法前得也。准过去说,宜善思之。

  

  “现在法家过去得者”,法在现在,得是属于过去的,那么决定是法前得。因为法还在现在,得已经过去了。那得在前了,肯定祗有法前得,不可能是法俱得——得已经去了,你怎么现在法俱呢?两个不在一起了。法后得也不可能——法还在现在,得已经过去了,已经在法之前了,不是法后得。“唯法前得”,祗有一个法前得。

  

  “现在法中现在得者”,那当然是法俱得了,“唯法俱得”。法也在现前,得也在现前,这是法俱得。

  

  “现在法家未来得者”,法在现在,得还没出来,那绝对是法后得,因为得生出来之后,就是法之后了,那就是法后得。

  

  “据世横望,虽皆法后”,这个一般说呢,从三世来看,虽然它的时间在法之后了,应当是法后得;但是从作用来说,也有法前得,“若论起用前后,未来亦有现在法家法前得也。准过去说”,就跟过去的一样。某些得,它要么不起,起的时候,决定是法前得。虽然它没有起来,也属于法前得,这一类还是有的。那么过去得里边讲过这个情况。昨天讲了,今天就不重复了,因为前面讲过了。“宜善思之”,再来一个,这个是叫你们好好思惟,因为不太好懂了。这是现在世的,比较简单,讲完了。

  

  

  

  

  未来法家过去现在得者,唯法前得。未来法家未来得者,或法前,或法俱,或法后,未来虽无前后次第,约得种类别,约容起用,说前后也。

  

  “未来法家”,未来的法,它的“过去现在得”。未来法,它的“过去得”也好,“现在得”也好,那个同类的,并在一起讲了。“唯法前得”,祗有法前得,因为法在后,法还没生出来,而得已经过去了,当然很早就过去了,法之前。“现在得”,现在已经生出来了,而法还没有生,当然是法前得,得在前。不论是过去的得也好,现在得也好,都在法之前,法还没有生嘛,所以法前得。

  

  “未来法家未来得,或法前,或法俱,或法后”,都可以。因为未来世里边,虽然没有“前后次第”,根据它的种类及它的作用来说,它本来是法前有得的,那还是有法前得;本来有法俱得,还是有法俱得;本来有法后得,也有法后得。因为未来的时间很长了,虽然总的来说没有前后,但作用它是决定的,有些是决定在法之前生的,有的是法之后还有的,有的是法俱,同时的。所以未来世未来的得呢,法俱、法前、法后都可以有。

  

  这就是“三世法各三”。这一句话就是来了那么多的分别。那个颂就是。我们说背了颂很上算了,五个字,包含那么多意义。这你要会包啊,五个字你背下来了,包不起来,那还是白白的。那么把这个颂背下来之后,意思要摄得住,意思能够抓得住,那么最好。

  

  

  

  

  善等唯善等者,三性门也。善等者,所得善法也。等,等取不善无记法也。唯善等者,能得得也,等取不善无记得也,谓善不善,及无记法,如其次第,有善不善无记三得。 

  

  下边第二句,“善等唯善等”。这个容易了。“三性门也”,是善、恶、无记这个三性门来说。

  

  “善等者,所得善法也。”“等”什么?“等取不善、无记法也”。因为三性门嘛,说一个“善”,摆一个“等”,三个东西都包在里边了。这个“善等”,就是所得的法是善的,或者是不善的,或者是无记的,那么它的得也是一样。

  

  “唯善等者,能得得也”,所得的法,分善、恶、无记三种,能得的得也是善、恶、无记三种。所以说“善等唯善等”。怎么说呢?“谓善不善,及无记法,如其次第,有善不善无记三得。”简单地说,善法的得是善的;不善的法,它的得也是不善的;无记的法,它的得也是无记的。这个很好懂。“善等唯善等”这句话并不难。

  

  

  

  

  有系自界得,无系得通四者,系不系门也。有系者,三界有漏法也。其有系法,得唯自界。谓欲界法,得唯欲界。若色界法,得亦色界。若无色界法,得亦无色界。以有漏得,随所得判,故有系法,随在何界,其能得得,与所得同。无系者,无漏法也。无漏法有二种:一、有为无漏,谓道谛也,二、无为无漏,择灭、非择灭也。得通四者,无系法上能得得通四种也。谓三界得及无漏得,名为四种。

  

  “有系自界得,无系得通四。”“有系”就是有漏法,三界所系的。“自界得”,法在欲界,得也在欲界,法在色界,得也在色界。若“无系”,就是无漏法,不属于三界所系的,那么它得有四种。这个下…

《俱舍论颂疏讲记 根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