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P59

  ..续本文上一页旅馆,它们来住,该要感谢我了,但是,它不感谢我——“以我作奴婢”,它要我听它的话,它要什么,非要迫使你去做。

  “驱我历万险”。为了要满足烦恼的要求,一切为难的、艰险的事情都赶了你去做。因为要满足烦恼的要求,什么危险,乃至杀人、抢劫,这些都是最危险的事情,抓住就枪毙的,但是,贪心起了,他就会做,瞋恨心起了,也就会战争。战争大家都知道,你冲锋陷阵的时候,对面机枪一扫,你命就没有了,但是,为了烦恼的话,他还要去干。

  “引我到深渊,乐我亦损我,忍苦反受呵。”这个带领我到最危险的深渊里边去。这个烦恼叫你走的地方不是好地方,将来你堕了三恶道,就像深渊里边一样。“乐我亦损我”,有的时候,烦恼使我快乐;有的时候,也使我倒霉。那就是说,海公上师打个比喻:你以贪心发了财,那是很高兴,但是,因为发财之后,你被人家抓住了,枪毙了——“亦损我”,结果还是倒霉。

  “忍苦反受呵”,这个,《广论》的解释是不一样的,这个我们是根据《广论》讲。这个烦恼是不能忍,我们说,我们佛教徒,尤其是出家人,要修忍辱的——“忍辱第一道”,什么都要忍下去。我们不是讲过那个辩经院校长,他说,一个人修了五百万的大头,五百万的什么空行母的咒,结果,他因为心里还是想着世间法,不想修行……。那么,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一切出家人,“忍辱第一道”,一切苦都要忍得过去。

  但是,烦恼的那个命令,你却不能忍,这不是可忍的地方。烦恼它要叫你怎么样子做,怎么样子做,不能忍受它。其他的事情,忍辱是功德,你忍受烦恼的话,却是应当受到那些大师的呵斥的——本来忍辱是好的德行,但是对烦恼讲忍辱的话,是该受呵斥的,这是不应当忍的地方。所以说,我们要看对象,在世间上一切事情要忍,但是对烦恼不能忍,你烦恼来了:“我对你忍辱,我听你话就算了,不跟你斗了”,这个就糟糕了,对烦恼不讲价钱了,这个非斗不可,你死我活的斗争,不能忍辱。所以说,你对烦恼忍辱的话,一般的大师、正士就要呵斥你,这是该受呵斥的人。

  “如是烦恼怨,百倍世间仇。”所以说,从这里这样子看,烦恼这个冤家是几百倍地超过世间上的仇人。世间上的仇人,“世仇有等限,此仇常悠悠 。”世间上的仇人,报了之后,一期报了就算了,最多是一辈子受苦。而这个烦恼的仇却是无始以来没有停的,无始以来受了它的害,地狱里边不晓得去了多少次,现在好容易做人了,还在想跟了烦恼走,还在想往地狱爬,这是愚痴极点了,就是认不到它的厉害了。所以说,我们要知道烦恼的过患,决定要多看些经,如果你不看经,你怎么知道烦恼有那么多的坏处呢?这些东西除了佛的智慧,哪个又讲得出来呢?所以说,有的人就是说:“一句阿弥陀佛,你经不要看了,去念去”,那这些心你怎么生起来呢?这些心都是佛的教授、教诫里才得到的,你这个“阿弥陀佛”一句,你哪能知道这些微细的道理呢?这些道理没有,你生西方可不可靠呢?所以说,我们这样去看呢,要多闻,凡是佛弟子一定要多闻,把佛的那些教授、教诫容纳到我们心里,才能够起修行的作用。这个烦恼的仇“常悠悠”,没有了期。

  “善观施对治,勿任此心游。”那这样子看了之后,你好好地观察,要对治烦恼,不要让这个心跟了烦恼去跑。

  那么,就是强调在集谛里边重点是这个烦恼。烦恼是我们一切受苦的因,那么也是我们真正要对治的对象。我们一切世间上的仇人都不是真正的敌人,真正的敌人就是烦恼。世间上的仇人我们要忍辱,那个那一次辩经院的人不是讲了,他那个老修行,敌人来了,他打仗去了,他不能忍辱了,他还有这个世间的观念,什么东西不能人家侵犯。这好象在世间说是很好,在佛教里去说,你既然是修行人了,怎么打仗去了呢?起瞋恨心跟杀人——打仗要杀人的,那你这个忍辱心没有了。世间的仇怨要忍辱。

  我们记得还有个长生太子,他的父亲是给一个国王杀掉的,他是好容易在大臣帮助下和他母亲两个逃避出去了。后来,这个太子长大了,几乎也给他杀掉,好容易死里逃生。长大之后,他这个人很聪明,他去到王宫里去做事。这个国王,对他——很聪明呢,很欣赏他,做了国王很贴近的侍者师。有一次,国王带他打猎去。打猎去,这个国王疲倦了,他说:“我要休息一下”,叫他在旁边守卫 。这个太子,他父亲给国王杀掉的,这个仇是不共戴天的仇,那么他睡觉了,正好可以报仇。他剑拿出来之后,却想起忍辱的事情,没有杀下去。

  这个就是佛教赞叹的事情了。我们对世间的仇是不要去报的,因为他害你,是烦恼指使他害的,如果没有烦恼的话,他也不会害你,那么真正的仇人,是烦恼。所以,我们真正的修行人,不共戴天的仇就是烦恼,对烦恼不要客气,对烦恼客气该受呵斥的。对这个世间上的冤家,就不能起瞋恨心,一起瞋恨心,你该受报的。因为他还是一个有情,一切有情都是父母,都要度的,是我们发了菩提心都要救度的众生之一,怎么可以起瞋恨心呢?所以说,我们把敌人,就要分清敌我,这个要搞清楚:真正的敌人是烦恼,其他的都不是敌,都是我、都是我们要度的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是佛,不是敌,这个要搞清楚。

  

  淫戒摄修心要——引《律海十门》

  然后,我们在这里就想把《律海十门》的一个摄修心要,稍微还有几分钟,念一下,这是对治烦恼的。就是《律海十门》的淫戒的摄修(《律海十门》第十九页)。

  

  佛语诸比丘 观淫欲鄙秽 粪器死猪肠 枯骨断肉想

  胜夜叉狱卒 饥狼毒蝎等 宁入热铁网 不堕爱河中

  言视毒箭伤 往来履锋刃 身手触斩砍 受物捧刀轮

  入家堕火宅 偕行迎风炬 同坐处深宑 通书告死刑

  阎浮有毒树 触树见树形 嗅香闻树声 听名见画影

  闻谈说拟议 悉中毒身死 不识无爱觉 或习护命法

  持律好比丘 虽逢而无害 日六次观熟 遭敌保不败

  “佛语诸比丘,观淫欲鄙秽。”对治烦恼的一个现例,我们这样子对治。佛跟比丘说,当然比丘尼也在里头,“观淫欲鄙秽”,淫欲的事情是卑鄙的,是脏的。

  这个粪器,就是男的说女人是粪器,女的说男的是粪器,本身这个人就是盛大便的器,就是一个马桶,那里边就是大小便,有什么干净呢?“粪器死猪肠”,我们看到人肚子里边——你贪着他一个人,这个淫欲,就是肚子里的事情的,但是,你这个肚子里什么东西?肠,肠好不好看?有没有可贪呢?你到菜场去看看,挂在那里的猪肠,有没有什么好兴趣,对它有没有起贪心呢?没有。那么人的肚子里的肠跟猪肠又差了好多呢?——死猪肠,一看,就是一样的。

  (14B)“枯骨断肉想”,狗要吃骨头,骨头里边肉是没有,但是还剩肉的味道,拼命地去咬,把牙齿、嘴唇、舌头都咬破了,就是贪了这一点点味道。其实是并没有东西,就是肉的一点气味,一点点还粘在里边,结果把嘴、牙齿、舌头都咬破,这个划不来。“断肉想”,一个鸟为了要争一段肉——它一个鸟看到地上一块肉,它衔起想吃,结果,很多鸟要追它,都要争这个肉,把它追得走投无路,它想想这个肉,为了这个肉命都保不住了,还是不要好。那就是贪心,贪着淫欲的话,将来你命还保不了。

  “胜夜叉狱卒”,这个淫欲的事情比夜叉、罗刹——就是地狱的狱卒,还要厉害。“饥狼毒蝎等”,比那些狼——吃人的狼、毒的蝎子,还要厉害,为什么?饥狼夜叉,当你受报受完了,就解决了,没有事了,而这个淫欲事情做了之后,造了罪,不断地会受苦,一辈一辈子地在地狱里受苦,那就不是一辈子的事情。

  “宁入热铁网,不堕爱河中。”这就是说,恋爱就像一个火,把人热死的,宁愿投入烧红的铁的网里边去,最多一辈子死掉,如果你投到爱河里边,那生生沉沦,不会有出头的时候了。所以说,应当要这么地观想。

  那么,下边,具体的:“言视毒箭伤”,眼睛看到,对面的眼睛一对,就知道这是毒箭来了。这个,你当然——毒箭是我们大家知道了,以前一本小说,什么?叫《王子复仇记》,它只要一点点毒,你只要皮一破,好了,马上你就要死的。那么这个毒箭,就是箭里边有毒的,射在身上,射了要害还不要说,就是皮擦破一点点,也得要死。对方的眼睛跟你看一看,跟你说一句话,就像毒箭射过来了,你马上就要死的,赶快要避开。

  “往来履锋刃”,男女之间有什么往来的时候,就像走刀山。刀山里边走,把脚都刺得稀烂,那么你这个路走,不是好走的路,不要去走最好。

  “身手触斩砍”,我们说,现在一般的社会上的交际——握手,你身上手上一碰的话,就像刀把你砍掉一样。刀砍还是一辈子的事情,少一个手就完了,你身手一碰的话,起了淫欲心,以后这个贪心慢慢发展,这个造了罪之后,那是没有期限地在恶道受苦,那是划不来。身手一碰的话,就想到刀把你砍掉一样,并不舒服。现在社会上还有一种拥抱,这些礼节,他们有的居士问我是不是可以?我说不可以。这个东西,这是西洋人的风俗,我们不要去学他,我们是佛教徒,我们本来是东方文明,为什么做了佛教徒还去学这些呢?不要去学他。

  我记得以前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年轻人,他到海外去留学,留学了好几年,把海外的一些习气都养成了。他后来学成回家了,回家敲门,一开——他的嫂嫂来开门了,他么,还根据西洋的礼节,跟嫂嫂很亲热,把她抱起来亲嘴了,那个嫂嫂大叫救命。这个根据我们中国人的礼节是没有这样子的事情的,怎么这样子男的搞起来了呢?那就是说,西洋的礼节,我们不必去效仿它。这对佛教徒说,都是不好的,产生染污心的。

  “身手触”,假使碰到的话,就像刀砍掉一样。我记得我们古代有一个什么姓赵的一个贵族,好象是什么,她倒是很讲……,她也不是佛教…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