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P60

  ..续本文上一页徒,但是很讲究这一些。她有一次什么情况之下,她的手臂跟人家男人碰了一下,她马上拿了把宝剑,把这个手臂砍掉,不要。这些烈女古代是有,中国人的讲这个礼节是相当厉害,所以在中国佛教是容易推开,也就是说很多地方跟佛教的戒是相合的。但是,当然我们说不要去真地把手砍掉了,因为她不是佛教徒,不知道该怎么忏悔,她以为这样子就干净了,反正对这一些她认为是不好的行动。

  还有他们斯里兰卡,他们说,比丘他们到街上去托钵的时候,如果说风吹过来,把他的袈裟碰到女人的衣服了,他认为这一天就是最倒霉的一天,碰到女人的衣服了。那么这个事也就是说他们对这个戒律很重视,认为这不是好事情。

  “受物捧刀轮”。假使女人拿东西给你——一个刀轮大家都知道了,一把刀就像电扇一样的一个叶子,但是不是风叶子,是刀,它在转,这个刀轮,你去拿,把手全部都砍烂了。那么,这是女人拿东西给你,你就要想:所拿到的不是东西,是刀轮,把你手都砍得稀烂的。当然,比丘尼说么,男人了。因为很多人就对女人有这个——异性,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好象女人给你东西,感到特别亲热。你一点也不要亲热!这是把你手都砍完了,这个事不是好事情。

  “入家堕火宅”,如果到在家人家里去,有什么事情去,就像大火里去救人一样,赶快事情办好就出来,如果不出来的话,就会烧死。

  “偕行迎风炬”,一起走的时候,就像——假使你跟女人一路走的话,就像拿个火炬,是逆风而走的,这个火炬很大,逆风了,都吹到你脸上,把你胡子、眉毛、身体都烧坏。

  “同坐处深宑”,打野兽的一个宑,挖得很深,里边或者有毒,或者有箭,或者有尖的刺,上边,铺一层很薄的树枝枝。你坐在那里,一不当心,树枝断了,掉下去,或者给那些尖的东西刺死,或者给那个毒的东西钩住啊。那么,你跟女人——假使说我们出门,坐公交车,或者坐火车,跟女人同一排的话,有条件最好是调一个位子,实在调不出的话,那你就观想坐在一个深阱里边,如果稍微动一下的话,树枝断了,掉下去,命就没有了——这样子提心吊胆地坐在那里。

  “通书告死刑”,跟女人通信,有的人,女人来个信很高兴,不要高兴,这个信说:你该死了,哪一天执行枪毙——要这样地看待。

  “阎浮有毒树,触树见树形,嗅香闻树声,听名见画影,闻谈说拟议,悉中毒身死。”这是佛经上有这么一个,现在当然看不到了。但是这是个比喻,现在——具体地是有,这个毒树倒是没有看到。阎浮提的某一个地方有棵有毒的树,这个树很毒,一碰到这个树,一碰就死,碰了之后;你就是没有碰它,远远地看一看,看了也就死;这个树的味道你闻到之后,也要死;树里边,如果树叶子风吹来声音——这个树叶子摇动的声音一听,你也要死;那么,你离开树,什么都听不到、看不到,人家给你讲阎浮提哪里有个毒树,你这么一听,也会死;那么,你一个画——人家画一棵树,把这个树画一个样子,或者照一个照片,看了也要死;哪怕人家说那个事情:“某些地方有一个毒树”,什么东西,听了人家谈这个,传播小道消息,这么一听,也会死。那好厉害,都会死!这个是什么呢?女人。女人跟她相碰到,固然生爱欲心,哪怕看她的照片,听她的声音,乃至听了人家谈说她的事情,都会产生这个淫欲心,都会把你——法身慧命,把你毒死。

  那么,怎么样子我们保护自己呢?“不识无爱觉,或习护命法。”“不识无爱觉”,定共戒得到之后,入了定之后,那些事情——根本心是内缘了,对外边的境不缘了,她就在面前,等于不在一样——不识。“无爱觉”,道共戒得到——道共戒就是说见道以上的,有道共戒——道共戒得到之后,烦恼断掉了,再什么东西长得好的,在我身边,就像一个癞狗一样,不感到兴趣,没有这么一个爱的念头,是没有的。这是得定、得道的人。

  那么凡夫怎么办呢?“或习护命法”,保命的法,假使经常修保命法,也可以不受害。什么叫保命法呢?不净观等等。

  “持律好比丘,虽逢而无害。”像这个不识的,得了定共戒的,得了道共戒的,或者是修不净观的,或者是持戒持得好的,这些人,碰到这个毒树,不会受害。除出这一些外,碰了这个树都会受害,哪怕是听到它的名字,听人家说起这个树,都会中毒身死。这个也很显然,大家看世间上的人都在搞这一套,都在造罪,将来都下恶道去受苦。法身慧命他们根本就没有,有了也就死掉了,不会再有了,除非他把这些忏悔了,回过来再去佛教里受归依、受戒,那才能生得起。

  “日六次观熟,遭敌保不败。”像这一些摄修法,一天要观六次,观得熟熟的,什么环境来了,这么样的观想、对付。那么你这样子就像练武一样,这一套拳打得飞熟了,你只要什么拳打过来,我什么样子对付过去,那不会败了。否则的话,即使懂了之后,没有练熟,还是要败。那么这些就是说我们对治烦恼的方法,这就是说具体地怎么对治,在对治淫欲心方面,我们把这个给大家举个例,可以在实用的时候就参考这个。好,今天时间到了。

  

  第十三讲

  上一次我们讲到集谛,这苦、集、灭、道四谛,我们要见道,就要把这四谛的十六行相观透,然后,就进入见道。所以说,在见道之前,把这些学习,就是见道的资粮,没有这些认识,道是见不了的。那么我们讲苦谛是四个行相:苦无常、苦苦、苦空、苦无我。“苦无常”就是说一切有为法刹那生灭,不能片刻地安住。才生,第二个刹那就灭掉了——无常。因为无常,就产生很多的苦。最大的苦,就是我们所谓的无常,就是死。那么,一般人、世间上认为死是最苦的,实际上,死了之后还有更苦的,就是说恶道。死了之后如果进入人天,那么一死而已,到了人天也可以稍微松一点——当然苦还是有,比较松一点。但是,投到三恶道去的话,那在阿鼻地狱是无间隙地受苦,没有停一分一秒,一刹那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在最浅的、最高的等活地狱,也是够受的。它一天一夜受的苦比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连戳三百槊,刺死了又活,活了又死,一天三百次,比这个还要苦。

  那么“苦空”,它也是住在这个环境的空。“苦无我”就是本身的补特伽罗是没有我的。那么这个,就是后面两个,就牵涉到空性的问题。前面是到了空性的一些前提,没有前面那个“苦”和“无常”,空性也显不出来,正因为无常跟空是直接拉关系的,如果是有的话,那就不会无常,正因为无常,刹那刹那缘起缘灭,所以说它本身就是自性空。这是苦谛的四个行相。

  

  集谛四相补充

  集谛的四个行相,我们昨天略略讲了一下。那么这里,今天稍微补充一下。

  集因,集的因就是烦恼。我们出一个题:集谛具体指什么法?集谛具体指什么呢?指烦恼跟业。烦恼是什么?烦恼就是我们在《百法》、 《五蕴》里边讲的,十个根本烦恼,还有二十个随烦恼,等等。那么,这个业,照有部说,这个身口意业,是色法;那么经部以上的,就说是思心所的种子。那么这个都是有东西的。这个题出的目的,就是叫你们把法相沟通,把学的法跟法相要跟真正用的时候沟通,否则法相就死板板的,就没有用了。这个集谛的因就是烦恼,这个烦恼是产生一切造业的原因,造业就是受苦的原因。

  集集,就是说有了这个烦恼,就推动造业。我们从经部来说,就是思心所它要推动这个身语,有两个——发语思、动身思,那这么推动,就是造身语二业。那就是说,因为烦恼的推动,造这个身、口、意三恶业,这是集集,积集那些造业的事情出来了。

  集生,那就是说,集,不断地集下去,导致这个苦的发生。这个当然不是苦。已经生了,是属于苦谛了;还没有生,就要生了,把它生出来,这个是集的生。所以,集生跟苦不能混淆:苦是已经生的果;集是因,这个是最近的因,产生苦的果的最接近的因。但是讲抽象的,是不理解,那么我们就要把这个补充一下《广论》的一些内涵。

  那么这里要讲生呢,我们就要讲中阴的问题了。我们有情是四有轮转,现在这个身体,不管你是人也好,天也好,畜生也好,叫本有,已经有了——本有。这是一期寿命,从你生到死之前,都是本有。在临死的一刹那,这是很短的时间,叫死有。死有还没投生之前,这个时候的五蕴叫中有。中有一般说,它是很微弱,很危脆,不能很久时间继续的,最多是七天,七天之后必定要死掉。死掉之后,它化生了——中有。化生又转第二个——中有。最多最多是七七四十九天——七天一个生灭,七天一个生灭,到四十九天之后决定投生,他投生的机缘决定会成熟。这个是中有。

  然后,到这个投生的时候,在父精、母血跟投生的识这三个结合的时候,叫生有,只有一刹那。生有、死有只是一刹那的时间,很短。那么,中有,也是最多七天——最多七个七天。而本有,那就是不定了:有的是生下来没好久就死掉的,那本有就不长;有的,活了一百岁,或者是——尤其是苏联,他们有一次,看到一个报道——这不是现在,是过去的——报道一个牧羊的人,他因为山上牧羊,生活环境比较好,空气也好,又没有什么愁忧,不动脑筋的,他活到一百七十岁。活到一百七十岁之后,大家感到这个长寿人,感到很稀奇,国王就命他去,接见。接见之后,国王也很优待他,就把他在宫殿里住。哪知道他是只有那么点福气,宫殿里住了之后,福报太好了,吃得太好了——也就是说穷苦的人吃得简单反而长寿——你到国王那里,菜吃得太好了,结果,没有好久就死掉了。我们从因果上说,他是福气享完了;从医学上说,那些太油腻的东西把他肠胃吃坏了,毕竟是一百七十岁的老人了,这些肠胃就受不了,他从小习惯的那些粗的饮食吃得很好,这些太过份的好的饮食对他并不相宜。我们吃东西也一样,太好的饮食并不相宜的,中医也有这个话…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