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声也好都是属于色法的,有色的。世亲论师认为呢这个不对的,里边有大辩论(论里边)。他说身业也好,语业也好,都是思心所推动的,思在那里起作用。所以说,两种业,身语业都是思。那么身业是什么呢?身业就是动身思,发动身动作的这个思心所。语业呢发语思,发动语言的这个思心所。那么意业呢,就是审虑思、决定思,经过考虑之后,有决定了,这两个思心所就是意业。
所以说有些人经常来问,突然之间冒一个念头出来了,不好的恶念,是不是造了罪了?那么你没有经过考虑,没有决定怎么定下来,这个直接冒出来的,你把它压下去就可以了,这不算意业的。经过你考虑之后,认为要这样子,假使贪心,就是要贪的,决定了,那就是意业了。所以说,经部的说法呢,意业固然是思心所,身语业也是思心所发动的,也是思心所。那么这里说有表无表了,经部的来说呢,有表业就是思心所了,动身思、发语思了,那么无表业呢就是思心所它的种子了。无表业是不可以表现于人的,种子是看不出来的。如果说发动了身了,发动了语说话了,那就有表于人的了,这是表业。
总业有三,谓善不善无记,此说初二。
总的来说,有三种业:善的;不善的;无记的。“此说初二”,我们说无记的业不感果了,就不说了,就说善的、不善的。
那么这里边,我们要补充一下。有部的,经部的,这两个我们根据《俱舍》的,既然广论引《俱舍》了,我们要把它打开比较一下,在有部里边,我们抄的笔记了。
“身表许别行”,各式各样的各别各别的行动,这是叫身表业。“身表业形色为体”,行动为体的,我们看得到的,刀砍、棍子打这些形色。“由思力故”,推动它起这样子的行动(身的行动),叫身表业。“形谓形色”,什么形色?“合掌”,表示恭敬了。那么杀、捆、缚,把它捆起来等等,就是恶业了。那么这个行呢就是表,表形,表什么?表善恶的,这个表就叫业了。
什么叫业?有的人明确的意思还不知道。业嘛造作叫业了,造作善的恶的无记的,这些形色跟了身起来的,就是身表现的形色,叫身表业。那么语表(业)呢,叫言声,说话的声音,叫语表业。那么这里很明确了:形色是身表业,言音、言声就是语表业,这都属于色法的,色声香味触嘛,都是色法。
那么无表业,有部是怎么说的呢?这些要麻烦一些了。那么《俱舍》 里有个颂,“乱心无心等,随流净不净,大种所造性,由此说无表”,无表业有善的恶的了,我们先说善的,善的乱心是什么?假使说这个无表业是善的,在你起心动念的时候,无表业嘛这个业是造过了,还存在的了。如果你起一个恶心了,或者起一个无记心了,那这个是乱心。如果你起的心是善的,跟它一样的,叫不乱心。那么恶的无表色存在的时候,你如果起一个乱心呢,就是说善心或者无记心,这是跟它不一致的叫乱心;跟它一致的起个恶心,那就是不乱心。那么乱心也好,不乱心也好,都是没有入定的时候,散心有两个,一个乱心,一个不乱心。那有心无心呢,定中的一对。一般的定呢都是有心的定了,那么从中间无想定、灭尽定这两个定没有心的,那么有心、无心是定里边说的。那么无表在什么时候存在呢?就是有心的时候也在,无心的时候也在(这是定中说)。那么在没有入定的时候呢,乱心的时候也存在,不乱心的时候也存在。
就是说,假使你做个善的无表业,假使说你受五戒,这个无表色成功了,但是你受了五戒之后,不见得你的念头都是好的么,你回来之后起个恶念,这就是乱心,就是无记的心也是乱心。如果你起好心,念经了,那是善心,这是不乱心。这个就是表示无表色在什么情况之下都能存在。
“随流” ,无表色的相,随是随顺,性相似,流是等流下去,相续而起。你受的五戒,这个无表色,永远是随了你这个好的心等流下去。如果你说生在杀猪杀羊的家里,有恶的无表,那么这个也是继续的恶的等流下去。
那么无表色有几种?两种,善的恶的,没有无记的。“净不净”,就是善的恶的。那么无表色是什么?在有部里边说是色法。“大种所造性”,四大种所造的。那么无表色是属于色法的。这个色法不能表示于我们的,看得到的,但是呢它也是色法,叫无表色。
这么就是说,有部里边身表业,就是形色,它的无表业就是无表色。那么同样的,语业,有表的是言声,无表的就是无表色。那么这是有部,麻烦一些。
经部的就容易了,全部是思心所了。意业呢,审虑思,决定思,这两个思心所造的意业。身业,有表的就是动身思,无表的思心所,种子。那么语业,有表的发语思,无表的呢也是思心所。所以说那一天我们还没讲完,有人递个条子,思心所的种子造业什么,思心所的种子怎么造业呢?种子不造业的,它的现行才能造业的。所以这个话呢,就是没有讲了,提问题就提到一边去了。那么这里我们再回到书上。
总的业嘛三种:善的;不善的;无记的。我们这里说了两种:善的;不善的。无记的关系不大,也不结果,就不说了。
善业有二,谓有漏无漏,此明有漏。
善业又分两种:一种是有漏的,就有带了烦恼的;一种是无漏的,烦恼不随增的。那么我们这里讲的呢,当然讲有漏的,无漏的修道才有。
其中复二,谓圣人相续中有,及异生相续中有,此说后者。其不善业者,谓非福业。福业者,谓欲界所摄善业,不动业者,谓色无色地所摄有漏善业。
“其中复二,谓圣人相续中有,及异生相续中有”,有漏的,圣人也有,圣者他身心里边也有有漏的善。那么异生呢,凡夫了,当然都是有漏的了。“此说后者”,我们说有漏善呢,我们指的是异生,凡夫的身上的那些善业。那么不善业呢?也叫非福业了,当然是凡夫了,圣者有没有?还有一点点,后头要讲。福业是什么呢?这里讲三种了,福业非福业跟不动业。不善业叫非福业,它是造罪的了。福业是善的,欲界的善业叫福业。那么上界呢,色界、无色界的善业叫什么呢?叫不动业。它也是善的,但是名字不一样,叫不动业。“谓色无色地所摄有漏善业”,叫不动业。
如是亦如《俱舍论》云:「福欲界善业,不动从上起。」
“如是亦如《俱舍论》云”,这个又引《俱舍》了。“福欲界善业,不动从上起”,我们的玄奘法师翻的呢,他就是说,“欲善业名福,不善名非福,上界善不动”,那个比这个好懂一些。欲界的善业叫福业,不善业叫非福业了。上界的善业叫不动业。为什么?
何故名为不动业耶?
为什么叫不动业?
谓如欲界中,应于天身成熟之业,有于人畜饿鬼之身,而得成熟,果是可动。如是上界,应于此地成熟之业,除此地外不于余熟,故名不动。
欲界来说,它的业可以转的,可以动的,本来你在天上,天身要成熟的业,可以到人间或者畜生道饿鬼身上成熟,这个果是可以动的,它是有活动性的。上界的,就是色界、无色界的业,你假使成就初地的业,绝对在初地成熟,不会到二地去的,那么叫不动业,它的果呢不能动摇的。
《俱舍论》云:「由于彼地中,业熟不动故。」
在彼地,你生到哪一地,假使是初禅的,色界的第一个禅天,那么这个业果决定在那里成熟,不会到二禅去的;二禅的也不会到初禅来,也不会到三禅去,都是本地不会动的。我们唐朝翻的呢,“约自地处所,业果无动故”,就是自地,假使初禅的地,它造的业、感的果,都是在初禅,造的初禅业感的果就是在初禅,不会到二禅去的,所以说这个叫不动业。就是说它感果的地方不会动摇的,叫不动业。这些名相经常要用的,这里讲了后边就要用了,所以要记住。后面来个不动业,它就不解说了,自己要心里有数了。
子二 如何集业之理
第二集业之理者。总诸圣者,于诸善业发生增长。
好,下边,“第二集业之理者。总诸圣者”,怎么集业,就是怎么造业的呢?“总诸圣者,于诸善业发生增长”,我们说,圣者来说,见道以上的,他的不善业是没有了,都是善业了。善业或者是发生造起来,或者是增长起来,这是两种。
预流一来,亦有造集不善业者,然诸圣者,定不积集善趣恶趣引生死业。
但是“预流一来,亦有造集不善业者”,为什么预流、一来还要造作不善业呢?预流、一来还没有出欲界,欲界的烦恼在预流果来说,是没有动的,修所断的烦恼没有动。那么到一来果呢,断了六品,还有三品没有断,预流从一品到五品,这中间还有天家家、人家家很多了,这个《俱舍》里讲。反正预流、一来呢,欲界的烦恼没断完的。既然没有断完呢,不善的法呢还可以生起来。“然诸圣者,定不积集善趣恶趣引生死业”,尽管你也可以造一些不善的业,当然更可以造善业了。但是圣者,预流以上的,他不会再造引生死的业,不会造了,就是说造的业不会再引生死了,再投生的业不会造了,他仅是把以前的业报完了就算了。那么再投一次生死,再造个业投生死不会了。预流最多七番生死,过去的业完了就完了。一来呢欲界再来一次,再也不来了。
《中观论》云:「生死本为行,故智者不造,故愚为造者,非智见性故。」
这里引据《中观》的论来证明,这里边,这个翻译跟我们中国的《中观论》有一点不一样,我们等一下再说,先把这个文销了。照法尊法师翻的呢,生死的根本就是造业了,那么这是造什么业呢?就是能够引起生死的业。生死的根本就是说,因为这个业了。引起生死的业造了,生死要流转了。“故智者不造”,这个业呢,智者,证了空性的不会造了。哪怕你是预流、一来,他虽然还能造不善业,但是引生死的业,再流转生死这个不会造了。那么预流不是还有七番嘛,七番是过去的业,还没有完的,那搞完了就算了,再新的不会加了。所以说,智者呢,见道以上的,再不会造了。“故愚为造者”,愚呢无明没有破的,没有证空性的,那么他要造流转生死的业,不断地造下去,不断地流转。“非智见…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