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道资粮颂讲记▪P19

  ..续本文上一页一些化学品,它有光的,他总是解释一下。还有一些,拍的照片,有些是假的,这个我们要说清楚,有些是真的。但是不管真的、假的,你碰到那些人手里,他一概都说假的。他说现在的照相技术,你要照什么样子的照片我都可以给你拍得出来。你要身上放光也可以,你要怎么也可以,要透明的也可以,都可以做。而这些都不信了。你有神通,他说幻术。

  再一个,神通你有,邪道也有。我记得,以前我在广化寺教书的时候,有一个出家人,他是印尼的,他说印尼里边经常有斗法的事情。什么都有,婆罗门也有,修密宗的佛教徒也有,经常会产生斗法。婆罗门或者是修密宗的要斗法,在前几天出布告,在某地某日他们要斗法,请你们行路的人回避。这个地方要斗法,大家不要走这个路,回避一下。结果到那一天就像小说一样,各式各样雷电飓风,各式各样都会有。有的时候婆罗门还会胜。所以说凭神通的广大并不能判定教的正邪。因为在末法时期佛教徒并不是个个都是神通广大的。有的婆罗门教或者外道他还是很厉害。

  前天,演法师打电话给我,他说昭觉寺安居了一个比丘尼。她给她邻居的一个外道弄得很难受,头痛脑胀,哎呀,非常不舒服。她说住在她旁边有一个外道搞的,做的邪法。她说她念大威德咒也不行,念什么也不行,弄得她焦头烂额,毫无办法。当然,这些外道,真的大威德咒他是害怕的。但是不晓得她怎么念的,我不知道了。一般说念大威德咒是可以顶得过的。

  那就是说,神通外道也有。你说要从神通的高下来判断教的正邪,这也不是一个标准。你说度众生靠神通,假使外道的神通比你大,那他度的众生更多,你就认输了。这一类心,“魔罗心”,是魔的心,不是真正佛道的心。

  “欲利智捷疾,多属外道心。”要想把法学好,能够辩论、聪明。“利智”,就是智慧很利,口才很快。佛教辩不辩论?佛教也辩论,佛教的辩论是为护持正法,外道的辩论就是为了达到他自己的目的,这个不一样。他希望自己要聪明,辩才要超过一切,这是他的要求。而佛教,因为针对他,也要学辩论,为了护持正法。所以说我们目的不在此,他们的目的在此。所以说要“利智捷疾”,以这个为目的的是外道心。那么我们检查,如果说修定也希望能够辩才无碍等等,而没有护持正法的心,那就是外道。这个要提高警惕。

  “希清净梵处,属色无色心。”假使希望清净的梵处、干净的地方——“梵”就是清净,没有男女的叫“梵”。你总是想清净的地方去住,这个心属于色界、无色界的心,比我们欲界当然是高一等,但并没有离开三界,还是有漏的。

  那么前面九种都是称为世间定,是不正的发心。为利养修禅是第一个,为名称是第二个,为眷属是第三个,要胜他的就是修罗,第四个,怖恶道第五个,善心安乐第六个,得势力自在第七个,利智捷疾第八个,清净梵处第九个。这九个都是不正的发心。当然也有比较好的,相对说,有些好一点,有些差一点。总的来说都是不正的,是有漏的。

  

  乙二 不正发心之过患

  无悲心正智 邪僻二边行 若住此心修 道之初步错

  知见愈超妙 距果路更遥

  

  为什么这个里面说它的坏处呢?就是“无悲心正智”。他们的发心都没有悲心,没有正智。“悲心”就是菩提,“正智”就是无我。这个人无我、法无我都是智慧。“悲”,就是菩提心,就是要度一切众生的悲心。

  “邪僻二边行”,“邪僻”就是两边。海公上师发挥8,邪僻就是犟性,你说不好,我偏偏这样子做。这样的人有没有?其实很多,你说这样子做不好的、不符合修行的,他说我偏偏这么做,你怎么办?我就是欢喜这样。这就是邪僻。本来是离开中道,“二边”,还要执着两边,这就叫邪僻。这样子离开中道,依邪僻的两边去做。为什么邪僻?没有正智,也没有悲心。

  “若住此心修,道之初步错。”以这样子的心去修,第一步就走错了。走错了之后,当然越走越糟糕。

  “知见愈超妙,距果路更遥。”你越是学得好,修得好,那么你因为发心不对,那就离开这个菩提的果更远。所以我们学法一样的,学法如果知见不正、发心不正,你学问再大,都是为了你自己的我执服务。你自己的知见不正的,但是你可以利用很多的经论为自己作辩护。很多人学得不太好的,也可能辩不过你。这样子做的话,为我执大魔服务。这些经论的目的是要证两个无我——人无我、法无我,而你却拿经论的话来为你的我执辩护。我执有,法执决定有。反过来为我执、法执来辩护,那你不是天成魔了。佛经里“天变成魔”,本来是好的,成了个魔。

  那就是即使你在佛教里学,或者是修定,只要知见不正,就越来越糟糕。你要成果成道,越来越远,你越是知见高,越是定修得好,离开你的果道更远,因为不正。这个也很简单,你的方向盘不正,马力再足,越走越远。方向盘正的,马力足是对的。你方向盘不正,你再苦行再努力学习,那你越学越糟糕,越修越糟糕。这是不正的。

  

  甲三 显正

  乙一 发无上大菩提心

  发心利他故 乐正等菩提

  

  那么真正的发心应该怎么办?“发心利他故,乐正等菩提”。这两句话我们是经常说的,也是海公上师经常教导的,是从《现观庄严论》里边取下来的。

  我们为什么要成佛?“正等菩提”。正等菩提,大慈大悲。这个“正”是大智,一切法自性空的智慧;“等”是平等,平等就是悲心,那就是世俗谛。一个是胜义谛,一个是世俗谛,这个正等的菩提——这是海公上师的发挥。当然还有三藐三菩提,另外的讲法,这里海公上师特别发挥,就是说真俗二谛的菩提。

  为什么要求这个菩提呢?“发心利他故”。目的是要利他,要圆满的利他,自己决定要证最高的果位。如果你证得低,能力不够,有一部分众生就利不,所以说我们真正的发心是为“利他故”才要求菩提,并不是说我成了佛之后,我恩施你一点救度你,跟这个上帝一样,是上帝的恩施,救你了。你不要求,我就不救你,就随便你去了。而我们的发心,因为自己因地上要发心度一切众生,要圆满这个愿的话,一定要自己的能力充实,就要求菩提。没有正等菩提,没有成佛,能力是有限的,度不了众生,度不完众生。所以说最圆满的发心,绝对是利他为先的,利他必定要自利,所以说自利利他,最高的圆满是成佛。所以不是为自己,是利他出发而达到自利的。“发心利他故,乐正等菩提。”

  

  乙二 发菩提心内容

  丙一 四弘誓愿

  未度者令度 未解令解脱 未安者令安 未证灭令证

  

  这四个是方式。怎样子度众生呢?就是怎么样子利他呢?没有度的使他得度,度什么?度苦海。他有什么苦的话,就使他离开这个苦。

  海公上师又提到说,很多人认为世间法也能度众生,去开医院,去做什么素菜馆,他的出发点都好,他说我开素菜馆子,可以使很多人少杀生,可以去吃素菜养生,也符合佛的要求。这好象也是很好,也是度众生的一个方式。但是海公上师认为这些都不是正规的做法、度的方式。我们正规的应当以法来度众生,并不是以世间的道来度众生。

  那么还有开医院,也是好事,你开个医院嘛,就可以度一切众生的病,但是身病治好,心病还没有治,心病不治的话,身病还要来,可能还越来越厉害,甚至于不但是身病,还要到地狱去受身苦。那么这些都是不究竟的度法。

  海公上师经常摆一个公案,他说有一个医院的院长九十多岁。海公上师到上海去,因为海公上师是大德高僧,他就经常去亲近海公上师。他就指,自己这里有两个金圈子,在他的肋骨上扣在那里。他修苦行,以前穿两个洞挂两个(5B)箍子。他以前是修苦行的一个出家人。后来主意打错,要利众生,他听了一些所谓现代人的宣传,说你们出家人都是坐在里边,什么好事都不干的,对社会没有利益,你应该做些对社会有利的事情。他就想,最有利的嘛,就是救人家的苦,开医院最好,他就动这个脑筋,开医院去了。

  开了医院之后,医院里边接触了很多人,护士小姐很多。他的医院是这样子的,佛教医院,和尚是办事员,当然医生是请来的,那么护士很多都是比丘尼,这样子搞了一个。我们一看就不对头了。他认为好象很现代化地度众生了。

  那么后来时间久了,他就还俗,他的太太就是原来的比丘尼。这样子糟糕,还了俗之后,因为他毕竟是培了很多福,以前苦行也修过,活到九十多岁。他么,对海公上师来,就经常到海公上师去,她大魔,她是大魔。你看我以前修的苦行,现在弄了一个在家人,什么都修不起来了。他说他香港还有个儿子,希望他将来出家等等。儿子出家么是他的事情,跟你不相干,他出不出家是他的事情了。他就是说上了世间的一套的当了。这就是你要去走世间上的利众生的道路,结果是自己堕落。

  所以说“未度者令度”,我们怎么度的方式一定要讲究一下。不要自己随便“顺世外道”这样去度。

  “未解令解脱”,没有解脱的使他解脱。

  “未安者令安” “安”,安稳,最大的安稳是涅槃。初步的就是说住在这个戒里边,能持戒的人能得一份的安稳。至少是少作恶业,将来不受苦,恶道的苦不去了。那么当下你们有护法神的保护,也可以得到很多的安乐,一些危险的事情可以避免。真正的安稳是在无住涅槃。下手的方式,令众生住在戒中、律仪中。我们《上师供》经常念的“安住律仪涅槃中”。就是说初步是从律仪下手,最后是得到无上的涅槃。当然从律仪下手,中间还有戒定慧的层次,从戒下手,经过定,经过慧,那就证到最高的涅槃。

  “未证灭令证”,最高的就是证到无上的涅槃,使他能够证到。这就是说我们发菩提心要做的事情就是这些,那就是发菩提心就是这样子了。

  

  丙二 俗谛——修一切善

  宏愿无穷极

  

  前面四项是大愿,“未度者令度…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