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道资粮颂讲记▪P20

  ..续本文上一页,未解令解脱,未安者令安,未证灭令证”——这四个大愿,也叫四弘誓愿。这个大愿无穷极,尽未来际,遍一切处,遍一切众生,要这么做。这些是世俗谛的“修一切善”。

  

  丙三 真谛——离一切相

  知愿无自性

  

  虽然拼命地做,而知道一切法都无自性,就是这么发宏愿度众生,也是没有自性,那就是不着两边。你执着度众生,如果有实在的众生可度,有实在的宏愿可以去发,不但是证不到涅槃,而且还会我慢贡高,又是产生回头路。而修行的目的是证空性,二空——补特伽罗空、法空。而你功德大了之后就会产生我慢,把我执更增强。所以你修功德不修空性的话,徒然是增长我慢,这个对佛教里面的路还是要反过去,越走越远的。

  我们经常看到持戒清净的脾气很大,什么人都看不顺眼,这个不持戒,那个不合威仪等等,就是批评人。就说你自己没有错的话,你这个我慢贡高就错了。我们学佛的目的,持戒是什么?要断烦恼,烦恼的根子是我执。你现在一个我执很大——我比你们高一等,我什么都对,你们什么都不对……这是我执的极端的表现,那跟修行证道是背道而驰的。那么你这个就是“天变为魔”,也是走一个反道去了。

  那么修定一样。定中得到一点点的好处,好象是人家没有的,一般凡夫没有的境界看到一点点就抬高自己,什么人都看不起,总认为自己是最高的。那也是我慢贡高的表现,等等。这就是说功德越大的人越要注意,不要起我慢。而能够不生我慢,非要知道空性不可。你不知空性,我慢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你尽管讲谦虚好,什么好,儒家也很讲谦虚,但是你真正有学问的人都有几分我慢。因为他不知空性,尽管你世间法圆融得很,但是空性没有,我慢是扫不完的。而佛教里边因为功德更大,比世间还大,那么戒定慧功德都会生我慢。学法也一样的。学了很多的法,辩论的时候滔滔不绝,学的书很多,引经据典,人家都不知道的你可以都翻出来。这样子我慢就大起来,我慢一大的话,又是背道而驰了。我们要求的是无我,你结果是大大的我,不是无我。

  所以在修功德的时候,一定要修空性,至少要观空性,“知愿无自性”。这两个合拢来,才功德圆满,否则就偏了。“宏愿无穷极”,一定要知道“知愿无自性”,这两个要同时进行。

  

  乙三 菩提心之胜利

  丙一 成就断德

  摧我慢大山 除极细习气

  

  “摧我慢大山”。这样子做有什么好处?我慢的大山可以摧掉了。单是拼命做、修功德,不知空性的话,我慢会高起来,不但是摧不了,还是越堆越高。那么这个一定要知空性,但是知道空性什么都不干了也不行的,这是走到另一个极端去,那么这是摧我慢大山。我慢大山可以把它摧掉,修佛法的人最容易产生我慢的,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

  “除极细习气”。烦恼要除掉,还要除习气。烦恼可以戒的方法除;习气没有定除不了。所以只有修定才能够把习气除掉。要摧我慢大山,要破极细的习气,这个要靠定。这是佛的功德里面的断德,断烦恼习气的。我慢是最大的烦恼。

  

  丙二 成就悲德

  方便不舍悲 修禅清净意

  

  “方便不舍悲”,“方便”就是说要有次第,佛教的里边不能离开次第,菩提道次第、密宗道次第等等。我们讲方便就是依次第,没有次第就不方便了。你要达到一个目的决定要依次第达到。小孩子你要他成一个大学问家,你必定要他从幼儿班学起,学到大学、研究生,最后考博士等等,他才是成一个学问家。你说小孩子养下来才五六岁,你把他送到研究院去,他根本就莫名其妙,打死他也不会成一个博士。这个没有次第嘛,不但没有成就,还害人。所以说一定要有次第,方便就是次第,离开次第没有方便。

  你这样子修的时候不舍悲,不要把悲心舍掉,自己拼命用功,不管人家。丛林里很多人,他自己关在房间里用功倒是蛮用功的,但是丛林的事情叫他去干也不干的,这个就是没有悲心了。我们学法的目的是护持正法,丛林是道场,就是住持正法的地方。你对现下的这个住持正法的地方不管,你什么“发心利他故,乐正等菩提”,不是骗人嘛?

  “修禅清净意”,“修禅”可以使我们的心意达到最高的清净的高度。因为你要断习气,烦恼是粗的,习气是最细的,没有深的定是断不掉了的。就是说真正修禅的好处就是能够不断地断烦恼习气。断了之后,我们的心就达到最高的清净了。这是修禅的,又要有悲心,又要有智慧,这样才达到最高的禅定的境界。

  这是发心的资粮。那就是说不管是修禅也好,修加行也好,哪怕你学法也好,都要问一问自己,到底是哪一个发心。智者大师的九个不正的发心,回去慢慢看,到底有没有挨的到哪一边去?那么正的发心我们是不是够那个格,这个都值得考虑的。

  我看初发心,你说完全的没有不正的心,完全是符合最正的那个发心的,恐怕不会很多。都是在修行当中慢慢磨炼、慢慢地拨正,使自己邪的不断去掉,正的不断培养,这样子才能够达到真正的发心。不是说一天两天,书上一看就会达到这个效果的,这就是要下功夫的。所以我们这本书不是看的,是要修的。就是如何达到发心正,并不是说你看懂,我知道,这个是正,那个不正,这个解决不了问题。你知道这个正、不正,但是你做的还是不正,那有什么用?倒看人很会看,哎呀,你这个修禅你是为修罗心,你这个修禅是畜生心。尽是批评人家,不知道自己却已经是一无是处了。

  日常法师讲《菩提道次第广论》时候,一开头就讲这个问题,不要把东西拿来看人家,发心是对照自己的。自己到底是发的什么心,哪个不正的慢慢地把它纠正过来,有一些正的赶快鼓励,多多地发扬,把它发挥得更完全,这是我们要做的。这功夫靠自己去下,人家不能加诸于人的。就是“心心相印”,并不是把我的心摆到你的心里去,你就成了佛,那是要自己根据佛的心,去慢慢的把自己的心净化,净化到跟佛差不多,最后是一模一样,这才是修行。那么“发心资粮”就是这样子了。

  三 内外圆满资粮

  “内外圆满资粮”《菩提道次第》讲得很多,我们也不必很广讲。但是也念过去,因为这也是一个修行的方式,不是知道的事情。你知道内五圆满、外五圆满,知道完了?……要经常地修,知道来之不易,那你才珍惜这一辈子的人身,才肯精进地去修行。你不去思惟修,听过了算数,那么“圆满”还是“圆满”,结果你圆满反而不圆满了。为什么?你不珍惜那个圆满,不圆满的事情就会去做,那么就反而糟蹋自己的这个资粮。所以“内外圆满资粮”在修定当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资粮,不能不说。

  甲一 内五种圆满

  乙一 善得人身

  善得人身难 丈夫根成就 或得女人身 非诸黄门等

  

  “善得人身”,得到圆满的人身,不是黄门等等的那些。

  “丈夫根成就”,“丈夫”是什么?非是男的叫丈夫,女中也有丈夫,就是有能力的、堪能修行的人叫丈夫。那么他的根成就。

  “或得女人身”,得了女人也可以修的,并不是说女人就不能修,女人要发了心,发了修行的坚定出离心的,那就是女中丈夫。

  根支不具的,是黄门这一类了。不是这一类那就是可以修行的人;如果说入了黄门这一类,那就是不能修行了。

  这里又很感叹泰国是个佛教国,但是却产生一种全世界没有的“人妖”的怪现象。这是黄门之类的,是人为的,不是天生的。自己的圆满人身他不知道修行。你不知道嘛?泰国里每一个人几乎都赶着出家的,该是知道修行的。但是偏偏“人妖”又出在泰国,其他的国家都没有,这是个怪现象。就是说有佛么必有魔,在佛教最盛的里边,最不好的现象也会出在这个里头。

  

  乙二 生处中国

  生圣处中国 四众贤善域 不堕篾戾车 边方邪见地

  

  生在“圣处”,有圣人居的地方。“中国”就是中心的地方,不一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凡有四众弟子的地方就是“中国”。

  “四众贤善域”,这个地方四众弟子都有。有“圣”有“贤”的那些地方,就是佛弟子能够修行教化的地方。

  “不堕篾戾车,边方邪见地。”不在边地下贱的地方。“篾戾车”就是边地下贱。“边方邪见地”也是这个意思,不是中国。“边方”就不是中国,就是没有四众弟子的地方,或者四众不全的地方。“邪见地”更糟糕,就是邪教通行的地方。有些地方是信邪教的,佛弟子去,不但是教化不了他,他还要害你的。

  以前海公上师藏地学法打印度回来。他去朝拜菩提道场的菩提树,去大礼拜,结果被那些外道下毒药,泻肚子,几乎丧命。但是他坚持,总算是胜过了。那就出了一些公案。他肚子泻得很厉害的时候,就想到要死掉,把他的东西,一个嘎寤要送给印度一个出家人。那个印度出家人住在菩提道场的,他说我碰到很多,很多人快死了,把东西送给我,等到好了又要回去了。他说我不要不要。这是海公上师亲身经历的事情。毕竟三宝加持,海公上师他胜过了这个泻肚子的境界。后来有一次,他顶大礼的时候昏倒在地,看到一个很高大的印度的和尚,他跑过来说:“啊!你很精进,将来你道场里边一打钟我就来。”就是“我来护法”,是罗汉化身。所以后来上师办近慈寺的时候,非常兴盛,就是有那些尊者护法。

  这是第二个,生在有四众游化的地方。

  

  乙三 诸根不缺

  不愚钝顽騃 盲聋喑哑等 不缺诸根支 解语能精勤

  

  “不愚钝顽騃”。不是那些天生低能的人,“愚钝”——顽固不化,还有傻瓜之类的、低能的那些人。

  “盲聋喑哑”,就是说五根不全。最近有封信,一个居士问,他说聋子能不能受三皈依?三皈依要亲自听到,传法师父的话要听清楚,意思要知道。他耳朵聋的,不能听的怎么办?他钻个空子,这样的人如果要学佛,他就方便——聋哑人打手势,你也打手势跟他说。当然真正的条…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