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道资粮颂讲记▪P22

  ..续本文上一页子顺的时候,还有资源不够的时候。

  所以我们现在,虽然这个小道场,名气也不大,学的法也没有海公上师规模那么好。但是这一点还没碰到,我们还没有断过粮,我们的库房里存款用完的时候还没有。这个就是说,现在的护法菩萨,也包括那些居士,悲心很大,对我们是做极大的护持。那么我们要趁这个机会,好好地修行,不要辜负了。

  我在这里要说一下的,千万不要糟蹋,自己吃不下不要倒掉。倒掉之后,护法菩萨不高兴的。他花了很大气力给你护持那么多东西,吃的用的,你把它乱丢,衣服什么东西,好好的袜子、鞋到处扔,饭吃不完了到处丢,到处倒,这个你自己想想看,这个是不是符合修行的要求。恐怕福气搞完,自己心里就要起烦恼,就住不住,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要成佛,要积极大的福报,现在我们那么一点点福气还要糟蹋,你想想看,你成佛是遥遥无期,恐怕受苦的时间还很多了。这一点希望,当然不是大部分,个别极少数人,值得自己警惕自己。今天时间到,就讲到这里。

  

  第五讲

  

  《定道资粮颂》,昨天我们讲了“内外圆满资粮”。这个《菩提道次第》里讲过的,这里因为修定的需要,所以也摆在那里边。那么内外十个圆满,并不是说知道就是算数的,这个是要修的。怎么修呢?就是再再地串习,思惟,就是要刻念,把自己这个念头养成功。那么这样子有什么好处?修行不会退,决定要知道人身难得,能够碰到佛法。

  内的,要得到如量的身,既不是盲聋喑哑,又不是黄门这一些不能修行的人,也能够生在有佛法的地方。也不是愚钝顽騃,生下来不聪明的、白痴、这一类低能的人。盲聋喑哑支分不具,不能接受佛法。还要能够解语,能够分别善恶,人家说了好的话,知道是好的,说不好的能知不好的。如果你善恶语不解的话,给你讲佛法你认为是坏事,给你讲坏话你认为好事,那就颠倒了。

  还要没有业障,如果有五无间罪的,不但是你已经做了的,心里有这些思想的,这些人这辈子不能登圣,就是不能见道,不能成道的。已经成了这个罪障的固然不要说,“不已作当作”,就是说,将来是有可能会做的,就是心里的状态是倾向于要干这个坏事的。那么这一类人,不能登圣,就是不能修行,不能成道的。就是表面上出家也好,皈依修行也好,没有效果的。

  最后,对佛说的法、律能够相信,有这个善根。佛说的话,我们怎么能相信?就是过去对佛说的话有信心,对佛说的话有经验,知道是对的,那么这辈子碰到佛说法,一听就欢喜,一听就相信。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居士,他到庙里来,见庙子就欢喜,看佛像也高兴,经书说的话,听了也欢喜,这些都是过去的善根所致。假使没有善根,听了这些话就会反对,毁谤,这些也是多见不鲜的。现在社会上那些听了佛说的话,他还要笑人家,哎哟,你们相信迷信……谤佛谤法的话都会说。这些是邪见。

  外圆满,能够碰到佛出世。假使没有佛出世的话,也有佛等流的大弟子住世。十二部经都有,教法在住世。“所证随转”,有这样的人,他知道能够堪忍证道的人,可以把法交给他,使他也证果证道。最后一个,生活有施主供养。这样子,就要条件圆满。这十个圆满并不是轻而易举得到的,也是过去培了很多善根,供养三宝,持戒等等,才能够感到这一辈子的内外的圆满。

  那么你经常去修,思惟,你知道这十个圆满现在我们基本上得到是很不容易,就不要错失这个机会了。一个人的一生并不很长,几十年。几十年里边,就是小孩子不懂事的时候,又占了很多年。在出家的来说,从小出家的并不是多数,一般中途出家或者年轻出家,那前面二十来年的时间,已经耽搁了。出了家之后,是不是一下子进道?他有的时候还要东转西转的,他也进不了门,又耽搁了很多年。假使你即使进了门,能修行,但是每天要睡眠,还要吃饭,大小便等等,夏天还要沐浴。还有一些人情的往来,有的时候害病,要睡在床上,这些要耽搁很多时间。等到老朽,学也学不进,修也修不动,这又耽搁了很多时间。真正能修能学的时间加起来并不多,一生里面没有多少年。如果你浑浑噩噩地混过去,等到年纪大之后,要学也学不进了。很多人就是年轻的时候不学,儒家也有,“老大徒伤悲”,老了之后,你再要学,学不进去了。

  修也一样的,某些祖师说,要修禅定,要精力充沛的时候修。等到老朽气衰,气脉要通就很困难。当然也不是绝对,胁尊者他八十岁能够证阿罗汉,三明六通,精通三藏,什么都完备。但是这样的人,历史上只有这么一个,这是他示现给我们看的,就是说老人不要灰心。真正能够做到这样的人,恐怕历史上很少很少,除了胁尊者之外,也没有听说第二个,八十岁出家能够证阿罗汉,三明六通,尽通三藏,这样的人,还没听说过。那就是说,要珍惜这有限的时间,抓紧时间修,不要再去混了。东混西混的话,错过了好的时候,以后再悔也来不及了。

  这个经常这样修,精进的心就会起来,同时不会退转。那么不是知道就算数,知道很简单,这个道理也不深,你去给一个老婆婆她讲,她也听得懂。但是要起作用,就是要经常思惟经常修。

  

  第一科把禅的种类分了一下。第二科,修禅的发心要辨正,邪的要去掉,正的要修起来。第三科,你要修定,要有圆满——内有圆满的身,外有圆满的环境。

  

  四 决定出离心资粮

  甲一 自求出离成就解脱

  这些都有了,真正要修禅定,决定要出离心的。没有出离心的,世间禅。世间禅跟出世禅的分别就在于你有没有菩提心、出离心。有菩提心、出离心,修什么禅都是出世间的无漏的。如果没有出离心、菩提心,那你修什么禅,你就是依了佛法禅修,也感的是世间禅的果。

  念佛也一样的,念佛本来生西方是无漏的,但是你求人天福报,你念了佛之后,求自己这辈子福气大、有钱、财多、长寿、身体健康、儿孙满堂。就是你求到,这个对生死有什么关系?这一辈子过了,下辈子又没有了。

  要知道,财就是毒蛇,财来了之后,有很多的麻烦事情要来。盗贼要来偷,要来抢,人家亲戚朋友要来借,自己要挥霍乱用,碰到一些王难的时候还要把你没收,自己经常要花工夫去理财,做生意的更要花很大功夫去料理他的这些业务。那都是辛苦的事情,对修行不利。这样子去搞了你还修什么行呢?

  有一个居士给我写信,他说他本来是上班的,现在有一个工作,就是推销什么,他说他有路,问我好不好。我说你自己看么,你看对修行有利就好,不利就不好了。他说怎么不利?我说你上班,八小时回来就没有事,你搞你的。你要推销的话,你晚上还要动脑筋,哪个人可以卖出去,什么货,什么时候跟哪个联系,你一天到晚动脑筋,你还能修了?钱多了没有用,钱多了你能干啥呢?结果他说懂了懂了。懂了嘛看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放下了。

  反正现在的人都是看钱,你只要有钱给他,什么都不怕,拼命也敢的。是不是对修行有利?要重视这一点,就要把前面的内外资粮圆满经常修,不要问的,自己就放下了。这个钱有什么可贵呢?人身得到,佛法的中国也生到,业障也没有,信心也有,生活的条件也有,你还不修你干啥?所以这就要有一点道心了。有些问题也不要问的。没有道心,就是这个问题给你指好,你其他问题又犹豫不决,又来了。有了道心之后,一切从道的利益出发,就不要问人家,自己可以决定的。

  乙一 标涅槃为上

  决定出离心 涅槃为上首 不因引他信 远利养名称

  

  前面的一些修行条件有了之后,真正修定,那一定要有出离心,最起码要有出离心。出离心感声闻果,菩提心感佛果。出离心是基本的,菩提心也是建筑在出离心上面的;个人出离三界的苦是出离心,要度尽一切众生都出三界的苦,这就是菩提心了。所以说,离开出离心也就谈不上菩提心,有了出离心,菩提心也能够容易地生起来。

  “决定出离心,涅槃为上首”。我们要求出离,出离什么?出离三恶道,这是最初的出离。出离人天,往色无色界去,也是个出离。色无色界也不安稳,再要往上出离,出三界。这个是真的出离,就是说“涅槃为上首”。不以上面的人天为目的,就是前面的世间禅,忻上厌下,因为上边好,就层层往上边升,这个并不是出离的。真正的出离,“涅槃为上首”,以涅槃为我们的最终目标。这个将来是要证涅槃的,这个涅槃当然不一定是声闻涅槃,佛的无住涅槃也包在里头。以追求涅槃为最高目的,这个就是出离心。而且要生起决定的心。

  “不因引他信”,我们修定的目的,并不是说要引人家相信。很多人就是说,他对弘法感兴趣,也有这个愿,希望正法能够遍传到一切有情。但是他的方式方法,总认为要有一些惊人的、与众不同的方法,才可能起效果,所以,一般都想到神通方面去了。修定的目的,以得到一些通,以神通来引他生信。前面讲过的,发心是不正的。修的目的是为了涅槃,一切众生都要住涅槃,是这个目的。

  那么不但是这样子的,或者你是自己装模作样地修定,使人家恭敬你,那个更不好了。“远利养名称”,修定的目标,绝对不是为了名称利养。这个人得定,这个人修定的,老禅和子,大家恭敬,这是世间上的常情了。但是我们的目标不是为这个,为了人家的恭敬供养就去修定。修定的目标是涅槃。这个前面就给你指出,不能要下边的那一些。

  

  乙二 根本乘五道

  那么如何是走向涅槃的道路呢?一般就是五道。

  

  丙一 资粮道

  知世苦无常 满欲溺更深 远离众愦闹 障盖恶寻思

  此等善思惟 得思所成智 由此殷重行 得修所成智

  

  “知世苦无常”,最起码的要知道这个世间是苦的,无常的。四谛是不能离开的,四谛里边,苦谛就是无常、苦、空、无我,空、无我是高一点,一般人还不能达到这个高度。假使说无常跟…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