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道资粮颂讲记▪P36

  ..续本文上一页是我们下手功夫必须要理解,如何用功的方法。

  “云何能防护”呢?“谓对色尘境,声香味触法”,对五欲六尘的境。“不取其行相”,不要去看,行相就是外相。“及诸随好等”,每一相里边有一些特征,好的特征。如果我们比喻的话,三十二相就是行相,八十种好就是随好。我们凡夫看到东西总就会取行相,取随好。假使说看到一个人,就看他的行相长得高,长得苗条,长得什么脸,脸色是白的,嘴唇红的,眼睛蓝的、青的等等,再看随好,眼睛里边有什么什么的,嘴唇么有这么多随好等等去观那些。一观那些就坏,就跟到烦恼跑了。所以说你看到色声香味触对境的时候,既不取其行相——行相是粗大的,随好是细的。粗大的行相,粗现的行相不去取它,不执着,随好,细的那些行,那些好的地方也不要去执着,不要去取着。

  “不依彼诸相,心起恶寻思”,不要依这些行相,起不好的寻思。不好的寻思就是贪着,贪心。“令正念流漏”,一起恶寻思的话,心就流了这个五欲境去,那么就“正念流漏”,就是要起烦恼。我们说有漏有漏,就是这个漏,心防止不住,流了五欲的境界去,烦恼就起来了。

  甲六 急治流漏

  由忘失正念 或烦恼炽盛 虽不起于相 不起诸随好

  仍起恶寻思 使正意流漏 急修戒律仪 缚杀诸苦怖

  

  那么要对治,“由忘失正念”,正念是要提起,时时提起,万一你正念忘记掉了,忘失正念的时候该怎么办?“急治流漏”,就是说万一忘记了正念,心随着流了五欲境去了。那就是等于说要抢救,就是医院里的抢救,要抢救的办法如何?“或烦恼炽盛”,或者说烦恼太盛,你正念压不住,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就是要“虽不起于相,不起诸随好,仍起恶寻思”,就是烦恼太厉害,虽然你心没有去想那些好的行相,也没有去想这个好的随好,但是烦恼还是厉害,这就是等流果。过去的烦恼你不去压制它,见到境就犯,那么它的力量很强,一出来的时候势不可止。那你虽然没有取,你要想修正念,不取它的行相,不取它的随好。但是烦恼却是自然生起来,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使正意流漏,急修戒律仪”。“急修戒律仪”,诵戒本。“缚杀诸苦怖”,就是说要起这些可怕的后果,我们说看到护法菩萨,他拿了一些叉、枪、钩刀等等,就是要对治破戒的人的,你如果犯了戒之后,他要这些武器对付你的,捆起来,杀掉。我们说大威德的一个钺刀,这个钺刀一边是一个钩子,一边一把刀,他就把你心钩出来把你砍掉。那就说你一犯戒的话这些武器就对付你的,并不是说大威德,降魔,大威德拿刀,拿个刀去降魔了。什么魔?降你自己烦恼魔,降你自己的这个我执大魔。

  如果在修密法,他们以为是好玩的,这个看到好象很感兴趣。其实你在边修密法的时候,这些钩刀什么东西,都是对付你自己烦恼的。你烦恼起来之后,马上要给你、当时就给你颜色看的,所以说你要起恐怖心。“急修戒律仪”,就是赶快诵戒本,诵戒本一方面压制魔、压制烦恼。那么“缚杀诸苦怖”, 这个要杀的可怕的样子,我们就看到大威德身上挂的一串的骷髅,都是新砍下来的头,都是犯戒的头。护法菩萨到处都有哎,那你要犯戒的话,给你一刀砍下来,把你头就挂在这个,做这个项蔓!以前央掘摩罗,杀一千个人挂的,他把手指挂起来,串一个项蔓,项链,现在他是新砍的头,滴血头给你砍下来挂在头上。再给你看看,你敢犯戒吗,犯戒了照样给你这样搞。这就是抢救,实在你制不住的时候,以这些方法来给你压过去,压下去。

  甲七 策根

  复于眼所识 应警策眼根 不令入杂染 意等亦如是

  

  “复于眼所识,应警策眼根。”另外一个就是警策眼根。眼睛所看的东西,你看到之后马上提高警惕,“不令入杂染”,不要流到烦恼里边去,杂染就是烦恼了。“意等亦如是”,意根要警策,耳鼻舌身,都要警策。乃至意,同样,就说你要观境的时候,宝剑举在那里,不要起染着心,起杂染。杂染就包括贪、瞋这些在里头。

  甲八 结成

  再于诸境界 深见其过失 涅槃诸功德 刻刻应念知

  

  “再于诸境界,深见其过失”,于境界再再地观它的过失。你看了好的境界,你认为很好,但是看了之后,就有很多的后患等你,给你受。当下也并不是好,是自己的遍计所执,你认为好,实际上并不好。

  “涅槃诸功德”,一方面观这个五欲境界的过失;一方面对法就观涅槃的功德。“刻刻应念知”,时时刻刻要知道。这是修正念噢,正念就是念这些东西了。我们说真正修行的人,涅槃的功德是要观的,但是很多人对涅槃的功德很淡。涅槃,什么都没有,灰身灭智,什么功德,好象是对人没啥关系。那么世间上的人,去跟他讲涅槃更谈不上了。呀!涅槃,趁我们现在身体好要尽量享受。好一点的人就是说我们身体正是好,赶快做点好事,差一点的人说我们趁现在正是身体好,年轻,赶快享受,不享受的话将来就没有了。涅槃,这个六根都不起作用了什么,这是外道话。六根,我们说坏的作用不起,好的作用是大大地起来,所以说我们对涅槃的功德,不要把涅槃看成死。因为我们用的字眼里边,凑合的字眼用得太高,把人家死掉了——圆寂、涅槃。实际上圆寂、涅槃是圆满一切功德,息灭一切过失,这是就叫圆寂,是成佛的境界。哪个死掉是成佛,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但是总是把这些名字来代替死了。

  那么没有真正学到圆寂意义的人,涅槃是什么意思的人,他就听到人家死掉么是涅槃,死了叫圆寂,呀,这个圆寂跟涅槃好象是不吉祥的名词,去追求它干啥呢?好象对它追求心不强。那么我们要是真正学佛,那就不要留在这个阶段噢,把这两个东西当作死的代名词,那就错了。那是凑合对方,死是圆寂。实际上是我感到凑合的太高了一点,不要乱凑合还好些。真正涅槃是什么东西,把它搞清楚,圆寂是什么东西。

  我记得我们在讲《沙弥律仪》的时候,讲沙弥的三个名字的时候,把这些讲了一些。那么也就是初步地认识到什么叫涅槃,什么叫圆寂了。这不是我们一般想象的死的代名词,这不是那回事,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从我们以前烦恼、恶业、灾患这个地方说,永远寂静,是没有了。那么好的一方面,就是功德一方面却是全部发挥出来了。不要单从消极的一方面想,什么都没有了叫圆寂。圆满一切功德,这个圆并不是消极的。那么这些就是说我们的法相字眼,不要依文解义地用世俗的一些不正确的概念去理解它。涅槃的功德要多看一些。反过来五欲的境界,世间上人认为是追求的东西,我们要看它的过失,这是积极修起正念了。

  在这里我们要讲一讲一封信。我们收到一封信,这个信的意思,就是叫一般的人,父母不要以子女为养老的依靠。这么一封信,这是真的事情。一个居士,他写信来。他的一个朋友的邻居,是一个女人,她嫁给她的丈夫之后因为不能生育,那么当然不受欢迎,夫妇的感情不好,她就回娘家住。娘家住了一段时间,父母对她好象也不太理想。结果她怎么样呢?她竟然在晚上,拿起刀把她的父亲头砍下来,她的母亲大吃一惊赶快往外逃,她门早就反锁好,她过去一刀把她母亲刺了地下之后,再一刀把她头又砍下来,砍下来之后,自己把血的衣服全部洗干净,把刀也洗干净,血迹一点也没有,自己身上干干净净的挂死,吊死了。她写一封遗书给她的哥哥,她说我现在把父母带去孝养,你们就不必再孝养他,我带去,很抱歉。就是这么一封信。你说她神经病嘛,她并没有神经病,但是她对父母有这样子刻骨仇恨。解放以后听到杀父母的是有的,但是没有那么残酷,活活地把她头砍下来,还是第一次听到。那么所以说你说子女是养老的依靠,你看看这个子女是不是养老依靠。

  以前我说的公案,就是她的婆婆,平时吃不了好的,她媳妇总是没有好的给她吃。过年的时候,烧了十几个菜,那个婆婆看实在熬不住,拿手去抓了一点,结果她的媳妇用针给她嘴上刺了十几针,满口是血,她那个婆婆就气死了上吊。相比这个还是差得远了。现在这一位竟然是她的亲生的女儿,把她父母的头活活地砍下来,要这样子做。所以说我们不要把世间上看得太重了噢,这个养儿防老了等等,这个思想靠不住。养儿头都掉掉了,养个女儿把头都掉掉了,这个不可依的,世间是无常的,是苦的。这个给大家作个参考了。这封信是事实,才寄来没有好久。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第八讲

  

  《定道资粮颂》,今天我们讲之前有一些问题先解答一下。

  

  问题解答

  《基本三学》一八一页第五行下边“复委细所作”,“委”是不是微细的微?

  这个不是微细的“微”,委细是另外有意思的。委细的委,海公上师讲的时候有委屈的意思。就是说假使这个门太低了一点,人高,那么你就头俯下一些,委屈一下通过去,就是说做的时候,有的时候不是很顺的,那就是要绕几个弯子,自己稍微委屈一些,这样子做过去。所以说“委”的意思跟微细的“微”,更深一层,不是写错。

  

  正知、正念有什么差别?

  正知是慧心所,正念是念心所,两个心所法不一样的。慧是抉择,是知道邪正,正知是属于正的那一方面。念是对过去的事情能够忆念不忘,这个不一样。

  

  可爱色色中两个色有何区别?

  这个我们上一次讲过, 的,第一个色是色蕴的色,下边色声香味触的色。所以说这个后边的眼耳鼻舌身的所对的,色声香味触,跟意所对的法,这些都属于色蕴里边的。第一个色蕴里的眼所对的色,色蕴里边耳根所对的声音,那个色蕴里边鼻的香味,这些都属于色蕴了。那么这个法——法尘,就是说看了色蕴之后,同时意识起的对象,这个法,它以色蕴的来包含下边的东西,所以说“色色”,这是两个。

  

  不离念是否就是禅宗所说的“长养圣胎”?

  不离念,海公上师…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