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但是颜色不好看的,很难看的也不要供。供佛的目的就是要这个供养,以最好的供养,那一些不象样的东西,颜色也不好,香味也不好,那就不要去供了。供么总要供好的,而好的里边桃花也不是颜色很好看,但是又牵涉到男女的贪心的问题,因为世间上以桃花经常代替这些事情,所以我们佛教里边不供桃花。那么有刺的玫瑰花之类,玫瑰花当然很好看,但是它有刺,有刺就是说要伤害人的,有瞋心,也不好,也不供。这两种花不要供的。
“终当堕恶趣”, 人的粪不能冒充旃檀,假的花也不会生果实。尽管你装,装总不像的,而最后的因果却逃不掉,这要堕恶趣受报的。
乙三 结示
此十种常思 不亏于尸罗 乃堪得定慧
那么“此十种常思,不亏于尸罗”,这十种不好的,对尸罗有亏损的事情,经常去思惟,不要去堕在这十种里边,那么你的定慧才有堪能性了。持戒的目的要得定,得定的目的是开智慧,般若智慧开了之后能出三界,“度一切苦厄”。那么你如果这样子十种的方式去持戒,那是不会得到定慧的。我们所说的十种亏损行,就是指这十个。那这十种不能去沾边,不要亏,做这十种。
甲三 佛赞戒德
“念如来赞喻,善观三业行”,又是在这一条里边的。那直接,“尸罗次第净,护戒诸功德”,这个都是连到的,赞叹戒的功德,后边也有。这里“念如来赞喻,善观三业行”,就是在后头。
乙一 引佛语
如世尊宣说
这里佛怎么赞叹戒?“如世尊宣说”,佛赞戒德,下面佛怎么说呢?
乙二 赞戒德
丙一 根本
尸罗名根本 能持任建立 世出世间善 引涅槃功德 亦譬如大地
“尸罗名根本”,佛赞叹戒有好几个比喻来赞叹。一个,尸罗叫“根本”。
“能持任建立,世出世间善,引涅槃功德”,一切树,都依树根才能够开花结果,那么戒也等于树根一样,它能够任持,能够建立,建立什么?世出世间的善法,世间的善也要靠戒的,不违世间理。那么出世善也靠戒为根本。最后涅槃功德也靠戒引出来的,没有戒的话,涅槃功德也引不出来。
“亦譬如大地”,大地任持一切。我们地上的一切宝,药,草等等,乃至人,都依靠地而生的。没有地的话,这一些都不能存在,依靠的地方都没有了。那么戒也是这样子,譬如大地,一切善宝、药、草等,好的东西都是从戒而生的。所以戒是“根本”,也叫“大地”,能任持产生一切善法。
丙二 庄严
尸罗名庄严 老少服常美
凡是有戒的人是最庄严的。世间上这个庄严品,就是戴珠、戴花、戴金,这些年轻的戴了之后,固然有人说戴了很好看;但是老的人戴了的,越戴越丑,年纪到八十岁,你还把金子宝贝戴了一身,不是那个很讽刺的一个场面嘛,老妖怪,人家就会这么说了。
那么这个尸罗却是老少都适合的,老人持戒,人家看到非常庄严,年轻的持戒,也感到非常好。所以说世间上庄严品只适应于年轻的人,老人不行,老人戴了庄严品反而显丑。而这个尸罗的这个庄严品,却是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适合!
丙三 熏香
尸罗名熏香 顺逆普飘扬 遐迩俱周流 芬馥可众心
第三种,这是比喻。在帝释天,有一棵大树,这个树的花极香,顺风一百由旬之内都能闻到这个香,逆风的话也能够闻到五十由旬。那么这就是说,尸罗这个香也相当于顺逆都能够闻到。一般世间的香,顺风就闻到香,逆风就闻不到;在上风闻不到的,要下风才闻到。而尸罗这个,你持戒的人,不管你是顺的逆的、远的近的,都能够闻到,而且人家闻到这个香都感到欢喜。,那就是说尸罗这个,你受戒的人,不管你在顺的环境也好,逆的环境也好,都不影响你的这个高尚的品德!那么远近的人都会赞叹你。闻到你香味就知道你是持戒的人,大家都赞叹,赞叹欢喜。
丙四 涂香
尸罗名涂香 郁蒸诸毒除
印度是很热的地方,经常有毒虫,毒的蚊子,毒的蜂子要咬人,那么你涂了一种药,这个药一涂这些毒的虫就不来咬了。那么一些热的气,印度很热的地方有毒气,或者山上瘴气之类的,你把这个一涂,大概气也可以侵犯不进去。
那么我们持戒的人,一切犯戒的那些因素都不能侵犯我们!就是你碰到一般普通人都会做坏事的一个境界,持戒的人去,不会害。所以说我们叫你们把这个摄修心要背下来,“持律好比丘,虽逢而无害”,持律的好比丘碰到那些不好的境界,他可以不犯。固然得到定的,得了不净观的,他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去不受影响。但是你还没有定,还没有得道,那么你怎么办呢?持戒!持了戒之后,这些境界来,照样能够安稳度过,不会受害。这个地方就是说你只要持戒好了,这个持戒跟涂香一样,一切毒都能够排除。
丙五 妙行
尸罗名妙行 不入险恶道 健速而安稳 直至涅槃城
“尸罗名妙行,不入险恶道。”妙行就是说三妙行,就是三个清净行了。尸罗是最殊妙的一种德行,它可以保护我们不堕落三恶道去。凡是持戒的人决定不入三恶道,这个,只要你这一辈子持戒,下一辈子不会入三恶道的,除非你犯了戒,那不好说了。那么除非你假使难陀一样,你持了戒之后生天去,生了天去享受,不持戒,那再下一辈子下地狱都保不住了。只要你是这一辈子持戒的,下一辈子决定是生人天的,不会入恶道。我们要不入恶道,把戒不能忘记,生生世世辈辈生生地持戒的话,那当然不也入恶道。
但要保证生生世世持戒,那又怎么样才做得到呢?得道,道共戒。你得了这个无漏的道共戒之后,那天然的这些犯戒的事情就不做了。得了初果,最初的那个果,五戒是再也不会犯的,即使命难的因缘也不会犯五戒,五戒不犯恶趣当然不去了。所以说我们要真正不堕恶趣,见道以上。实际上在上忍以后,暖顶忍的忍,分三品,上品的忍之后,恶道的因已经遮掉,虽然没有断完,遮掉,不会去了。到了见道之后那绝对不去。所以说真正那个要不入恶道,要见道以上或者上忍以上。但是没有得到达到那个高的果位的时候,你怎么办呢?就要持戒,也可以至少保证你下一辈子不入恶道。那么当然人天乘,天道、人道,好的地方。
“健速亦安稳,直至涅槃城”,如果说“戒净有智慧”,从持戒,又能够得定,得了智慧的话,那么可以又快又——健就是稳,“健速”就是说过去的时候骑马的,这匹马是非常年轻,又是长得非常强壮的,那你走起来当然很快了。“安稳”,这个不是劣马不乱跳的。那么很平稳的一直到涅槃城,成佛了。所以说戒是因,涅槃是果。那么中间当然不是说单是一个戒就解决的,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了。这样子“戒净有智慧”,戒要清净,从定得到智慧的话,那么涅槃、成佛都在手掌之中。这是戒的功德,佛赞叹了很多。
丙六 律仪
尸罗名律仪 清净妙善法 亦防护息险 静洁远离性
第六种。“律仪”就是戒律,就是戒律仪,律是如法,如法的威仪行仪。“清净妙善法”,清净的法,殊妙的法,也可以“防护”一切恶不善法,不能侵犯我们,持戒的话不会做坏事;“息险”,一些不善的业可以息除,里边不起烦恼的话,一些不善业就不做,那么将来堕恶道的苦也没有。“静洁远离性”,非常干净,可以远离一切恶行。这是佛赞叹戒的一些功德,一些譬喻。
甲四 善观三业
欲学修易成 观三业最要
接下去是观。“善观三业行,尸罗次第净。”要观三业的,就是身口意三业,这样好好地观,尸罗慢慢按次第就净了。有人问尸罗怎么次第净,都在这里头。
那么它怎么观三业行呢?它就是说假使你要学修能够很快地成功的话,那么你下手的功夫观三业,最重要了。就是观自己的身语意三业。
那么怎么观呢?粗的么从身语下手,意是细的,难,比较难一点了。
乙一 观身语业
此身语欲作 或正作作已 觉悟善观寻
最初的是从身语下手,“此身语欲作”,这个身语,假使我们一般的人想做一个事情,心里要做的事情,或者要说一句话,还没说之前自己用正知正念观照。“或正作作已”,或者正在做,或者么做好,都要观察。最好是没有做之前就观察,正在做的时候,也来得及。做好了之后只能忏悔,假使做错的话只能忏悔,总结经验以后再不要这么做,碰到这些环境来的时候我该怎么善巧方便,避免再去犯错误。所以说欲作、正作、作已,都要观察。
“觉悟善观寻”,要以觉悟的心好好地去观察、寻求。寻求什么?
我今此所作 若是益自他 增长戒定慧 诸善性所摄
能感乐异熟 不生起众苦 不妨于余善 应速勤励行
反是宜即止
观察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我们凡夫的观察这个事情做了之后对我有没有好处,有好处的就要做,有坏处的就不做。有的时候甚至于像杀人放火,只要有目前一点点好处,抢了之后能够发财,以后的后果就不管,抓起来枪毙也不管,这些就是愚痴。
那么出家人要好好地观察,要做的时候或者正在做的时候,或者做好之后,要好好地观察:这个做的事情是不是对他有益?或者自己有益。对自己有益,对他没有益,可以做;对自己有益,对他有害,不能做;再者自他有益,对他也有益,那么当然要做了;如果对他也没有益,对自己也没有益,那么根本就不需要做。这么四料简,自己去看了。这里的书就是说对自他有益的这两种;对自有益而不损他的;对他有益牺牲自己也可以;那么对自他都有益么最好了。对自他么有利益的,做了之后,戒定慧能增长的。反过来说违背戒定慧的,毁损戒的、障定的、障智慧的,那就不要做了。
“诸善性所摄”,那有好几个条件,属于善性的。什么叫善性呢?“能感乐异熟”,他能够感乐的异熟果的;恶性就是感苦的异熟果的。…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