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来不是一个独立的宗派,一切宗派都能带修的。马鸣菩萨的《起信论》很明确地说,你现在怎么怎么修,如果万一这辈子修不成,没有修好,下一辈子要继续修下去,你可以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不是说你现在不要修,等到下辈子再说。所以你现在尽管修,修得不成的时候,你发愿,把你所有的功德回向,跟阿弥陀佛愿合了,你也愿意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随愿往生。
这里说你只要持戒清净的,你有这个愿力,我们说生净土,信、愿、行,你就持戒清净的行加上你的愿力,加上相信阿弥陀佛的信心,怎么不往生呢?可以往生,十念都往生,何况你持戒清净的。“随愿生净土”,随你的愿,西方的、东方的都可以去。
乙三 身心调寂
寝悎身心调 远离诸热恼
白天晚上心里都很调伏,一切烦恼的热恼都不会有。
乙四 鬼魔不娆
日夜诸天护 不为鬼魔娆
现在附体的鬼神很多,所以我们鼓励大家持戒。假使持戒清净的,一条戒有五个护法神,哪怕居士,五戒二十五个护法神,那些小鬼怎么敢侵犯你呢?所以说,二百五十条戒,或者是比丘尼三百四十八,那就护法神就多得不可数,你怎么还会害怕呢?日夜诸天都护持你,“不为鬼魔娆”,鬼魔娆害不了你。
乙五 凶暴不怖
于他凶暴类 一切恶有情 不怀恐怖心 惊狂颠倒行
持戒的人对一些凶恶的人,对世间上一些凶暴的人、恶有情不怀恐怖心。因为他自己的心里坦然的,对他没有恐怖心,也不会害怕,颠倒的事情做出来,看到恐怖的事情来,心里惊狂之后做一些颠倒的事情,也不会,因为他没有恐怖心。
乙六 仇怨不害
又诸恶有情 或仇怨恶友 虽得其暇隙 不害反相亲
一切恶人或者冤家仇人,他本来要报复的,或者侵害你的,“暇隙”就是说你有空子给他钻到,但是你持戒,尽管他钻了你空子,他不害你,甚至于反而恭敬你,跟你要好。这个戒的威力,戒的威力不可说。
乙七 非人护佑
药叉诸鬼神 一切非人类 不俟其便隙 而常作护佑
有些人害怕非人,总是经常说梦到非人,如果你真正持戒的话,非人感化之后,他不但不害你,而且也护持你,做你的护法。所以说多放朵玛、多修烧香供,也是对那些鬼神起这个作用。你戒律清净,是一个条件,再加上经常给他布施饮食,给他说法,给他的关系调正了以后,他不但不害你,他还护持你,甚至于到临终的时候,还要帮助你生西方。怎么帮助呢?临终的时候倒引鬼来的时候,就很危险,他现一些什么相,使你心颠倒。他可以护持,阻止那些倒引鬼,那些不顺的境不给它现。所以真正地你跟他结了缘之后,不但现世安稳,将来往生也可以帮助你。
乙八 法缘顺利
求法无艰难 四缘不劳获 王臣诸长者 商主众黎庶
皆敬重尊仰 乐于作护助
持戒的人,不要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你在哪个地方持戒,寺院的人不少,不会吃不到饭的。求法也不困难,你是这样子持戒,要求法也不会很困难。“四缘”更容易,“不劳获”,不要去辛苦的,都会得到。一些王臣、长者、商主——就是大老板,一些老百姓等等,对持戒的人都尊重恭敬的,都愿意帮助他。我们记得终南山有一个要研究律的,他生活有困苦,我们只登了一下子,到处支援,结果他人不在了,还来了很多钱,我们只好退回了。所以说真正持戒的人,他仅仅这个名,到底这个人大家还不知道,只晓得他欢喜研究戒律,护持的人就那么多。所以说你真正持戒的话,不要担心生活没有。
乙九 自在转生
若愿当转生 刹利大族姓 婆罗门居士 长者富贵家
欲天色无色 兜率弥陀土 十方净佛刹 随愿定往生
“欲天色无色,兜率弥陀土,十方净佛刹,随愿定往生。”持戒清净的人,要生欲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兜率、弥陀、十方的清净佛刹,只要你有愿都可以生。当然欲界天是发愿生,色界天还得要修定,无色界也要定。“兜率弥陀土”,当然兜率天要一定的功夫,见道以上;弥陀土,你还得要信愿行,跟阿弥陀佛要符合,还得发菩提心。“十方净佛刹”,这些条件加上去,与戒的力量,就是决定往生。《上师供》里边五力,往生的时候靠五个力量,其中一个就是戒的力量,戒定慧的力量。
乙十 现证涅槃
若发愿欲证 无上大涅槃 由戒清净故 离欲得现证
假使你发愿要成佛的,只要戒清净,将来决定会现证,这当然是别时意趣16。你戒清净,将来能得定,得定之后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一切烦恼断掉,习气断掉,那就证佛果了。
甲六 别解名义
尸罗策三业 防护能调伏 学处亦制止 毗尼言灭恶
律法善断持 木叉得解脱
下面我们不要念了,戒的功德也说了。上一次那一段我们今天也补齐了,我们出的作业题,出了好几个题,十种行,怎么观三业等等。
今天内涵多了点,在《律海十门》里面。时间到了。
第九讲
《定道资粮颂 》。那一天讲的关于“戒律仪”、“根律仪”,我们有点补充,有些抄在黑板上,有些还没有抄。因为海公上师集这个颂,大部分是依照《瑜伽师地论》来的,那么我们在讲这个颂的时候,除了依以前海公上师讲的大概记到的之外,有必要把《瑜伽师地论》原文拿来对照一下。当然我们说海公上师集颂,并不是全部依照《瑜伽师地论》来的,还要加上他自己在西藏学法的一些修行的口诀,就是“扪(我+阿)”,他自己修行的经验都和在里边,但是总的规模是《瑜伽师地论》来的。我们现在有时间,最好是参考《瑜伽师地论》。前两次因为时间太忙,平时杂事太多,没有时间去看。最近我看了一些,很好的,就要补充一下。
戒律仪——引《瑜伽师地论》
那么先把前面的我们说在戒律仪方面的。大家翻到八十四页,我们要补充一点东西,八十四页最后一行,“轨则有亏损”。
云何轨则亏损所摄,谓如有一,于威仪路,或所作事,或诸善品,加行处所,所有轨则,不顺世间,违越世间,不顺毗奈耶,违越毗奈耶,准前广说,是名轨则亏损所摄。
那么什么叫轨则呢?戒律大家知道,别解脱戒,在家人五戒、八戒,出家是十戒——沙弥律的十戒、式叉摩那的六戒、比丘二百五十、比丘尼三百四十八,这是别解脱戒。轨则有几个内涵,就是说那些准则,这些准则包含几个内涵呢?一个是关于威仪的,一个是关于做的事情的,还有一些就是关于做善法加行的,这三种里边的合法的规矩就是叫轨则。那么这个轨则的要求,就是不违世间理,也不要超越毗奈耶;就是要随顺世间,不越世间的理,也要随顺毗奈耶,不要违越毗奈耶的原则。但是有违背这个的,那就是对轨则有亏损。这就是要世间不讥嫌,对法上也要没有违反。
那么就在这一行,最后一句,“大欲不知足,难养亦难满”。
为性大欲者,谓欲令他知己有德,当有所施,当有所作,是名为性大欲。不于随一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事便生欢喜,不生知足,是名不知喜足。不得独一自得怡养,又复追求长财宝,是名难养。若得微少或得粗敝,难自支持,是名难满。
“大欲不知足”,这个也有一定的界限,法相都有界限的。
什么叫“大欲”?“谓欲令他知己有德,当有所施,当有所作。”就是说他的起心动念,要使人家,大概就是居士,知道他自己有功德:或者是戒的功德,或者定的功德,或者说法的口才功德等等。为了使得人家知道他有功德,就可以供养他,或者对他有恭敬礼拜的事情。以这样子的出发的叫“大欲”。
那么怎样叫“不知足”呢?他得了衣服也好,饮食也好,卧具也好,出家人该得的生活用品,得到一个,随居士所供养的得到之后,他并不感到欢喜,也不感到满足,这叫“不知足”。就是说得了一般性的不够,要好的,好的得到之后还嫌少,要多的,这样子;或者好了之后还要好等等。这个就是“不知足”。
“难养”,就是说他得到他应当得到的供养之后,还不满足,要追求更多的财宝。这个就是“难养”。
“难满”,得到衣服也好、饮食也好,得到的不多,或者得到的是中品的,或者是比较粗的,他就不满足,他不要,希望得到最好的。那么这个叫“难满”。
不观待义,安立假名,谓是阿罗汉等,此中显示,邪妄语相对。
还有八十五页第二行,“修饰名字美”。这个地方有特指的,根据论上的话,“不观待义,安立假名”,不根据客观事实自己乱安名字,或者称自己是阿罗汉,或者称什么;那就是大妄语的性质在里头。所以说这个“修饰名字美”,不单是说自己这个名字上好象是,化名,这个还不算的,这个是就要把自己,抬得很高,说是阿罗汉,得通了等等了,这个有大妄语的性质在里边,这个是绝对违背戒律的事情,那么这是几个我们要补充的。
六 根律仪资粮(续)
另外这个根律仪,我们根据《瑜伽师地论》,感到有很多好的东西,我们今天就抄了很多,还没有抄完。如果要抄起来,那我们干脆就学《瑜伽师地论》了。那么中间摘了一些要紧的,我们抄了一下。我们还是把《瑜伽师地论》的根律仪的要点,我们再补充一下海公上师的讲,那么这个就是比较要多一点了。我们再看这个《瑜伽师地论》。这个书,有一些有,我们老一批人,他们在那时就请了一部分,很多人走掉了,还有少部分还有的,没有的我们就抄出来,问题不大。
现在这里,《瑜伽师地论》关于根律仪的一些主要的内涵,我们先说一下。
根律仪——引《瑜伽师地论》
云何根律仪?谓如有一能善安住,密护根门,防守正念,常委正念,乃至广说。
什么叫根律仪?这是一个总的。根律仪的内涵是什么东西?假使有一个修行的…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