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能够善巧地安住于“密护根门”,“密”是秘密的密,“护”是保护的护,“根门”就是眼耳鼻舌身,六根,“门”一扇门的门。这是一个总的,所谓根律仪就是“密护根门”。《广论》里边也有“密护根门”这个名字,就是说根律仪。一个行者能够善巧的安住在“密护根门”里边,那么他可以做到哪一些呢?“防守正念,常委正念,乃至广说”,后头还有很多。
下边就是说了什么叫“密护根门”,“密护根门”是个总题目。
密护根门
云何名为密护根门?谓防守正念,常委正念,广说乃至防护意根,及正修行意根律仪,如是名为密护根门。
什么叫“密护根门”呢?就是说“防守正念,常委正念”,这些都属于“密护根门”里边分出来的一些内涵,那么“防守正念,常委正念”,这个我们都讲过的,海公上师说过的;“广说乃至防护意根”,就是防护眼根、防护耳根、乃至防护意根;最后就是正修眼根律仪、乃至正修意根律仪。这些都叫密护根门。
那就是说密护根门基本上就是根门律仪的主要的一个内涵。里边又包了几个重点,一个是防护正念;一个是常委正念;那么防护意根、正修意根律仪,防护眼根、正修眼根律仪……六根,防护六根、正修六根的律仪。这就是我们所谓根律仪的、也就是密护根门的一些主要的内涵。
防守正念
云何名为防守正念?谓如有一密护根门增上力故;摄受多闻思惟修习,由闻思修增上力故;获得正念。为欲令此所得正念,无忘失故,能趣证故,不失坏故;于时时中,即于多闻若思、若修、正作瑜伽,正勤修习,不息加行,不离加行。如是由此多闻思修所集成念,于时时中,善能防守正闻思修瑜伽作用。如是名为防守正念。
“云何名为防守正念?谓如有一”,有个修行人,“密护根门增上力故”,因为他是“密护根门”里边的一项,就是依靠根不乱动,这样子的力量。他能够“摄受多闻”,就是说防守正念,要从多闻,“思惟、修习”。闻思修来的,所以离开闻思修,防守正念就谈不上了。
“防守正念”,是从闻思修,以密护根门的力量,就是说以根的力量,不乱动的力量,来摄受闻、思、修——多闻、思惟、修习,由闻思修的力量得到正念。这个正念的来处?闻思修来的;你离开了闻思修,你说你是正念,这个靠不住的。我们说正念从佛说的那个里边来的,所以说要闻思修,不能离开闻思修;你这个正念凭空而来的,到底正不正你也不知道,这个念。什么叫防守正念,这是总的来说,下边详细地比较打开来说一下。
“为欲令此所得正念无忘失故”,要使得这个从闻思修来的正念,不要忘失,就是我们的“不忘失念”,“能趣证故”,他的水平不低,一个是不忘失,能够趣证,证果证道了。“不失坏故”,不要失,念头不失坏,那么“于时时中即于多闻若思若修正作瑜伽,正勤修习,不息加行,不离加行”,那么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不忘失念”,能够“趣证”,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云何瑜伽?谓四瑜伽17”。“一信,二欲,三精进,四方便”。对闻思修里边要做四个瑜伽,这四个在《瑜伽师地论》属于四种瑜伽:一种是信、一种是欲、一种是精进、一种是方便,有四种瑜珈。信的瑜伽就是相信的信,欲就是善法欲,第三精进,有信才有欲,有欲才能精进,第四个方便。
“当知此中初由信故,于应得义深生信解。信应得已,于诸善法生起乐欲。由乐欲故,昼夜策励安住精勤坚固勇猛。发精进已,摄受方便。能得未得。能触未触。能证未证。故此四法说名瑜伽。”
那么这个就是说“正作瑜伽18”,就是说由信的缘故,对所闻思的起了深刻的信心。信解之后,然后相信这些事情我们将来应当得到它,于是对于这个善法生起善法的乐欲,希望得到的信。我们说我们修行的人都是想得到佛教的一个成就,有这个成就,先要有信心。对这个东西根本谈不上信心,怎么要求他呢?他要求五欲去了。他因为认为这个东西好,对他有信心,将来能够得到,只要好好地修能得到,然后就产生一个乐欲心,我如何能发心要得到它。假使要生西方的,听到西方极乐世界好,那么我也发个愿,将来要生西方,发的愿心,就是乐欲心。这个在四个瑜伽里边叫“正作瑜伽”。
那么有乐欲的心生起来之后,才能精进,你想都不想要,你怎么精进呢?精进不起来的。所以说你对它有所要求希望得到它,那么就要下功夫,就是精进了。这个精进,“昼夜策励安住精勤”,白天晚上,六时精进,这个就是说昼夜六时都精进的修,才能得到。我们说得到一个东西不能不付代价,要花精力了。世界上做生意也好,搞一个事业也好,你不去努力怎么会成功呢?都要精力的。我们佛教也要化更大的气力,所以说要“昼夜策励安住精勤”,要不断地精进,要“坚固勇猛”。
精进,一般的人开头是很精进,搞一阵子一无所得,退了。这个就是说不坚固,要退。精进的心要不退的心。我们经常说那个话,做事情先要发誓愿。剃头的时候,问你能不能不退,三次地问,你坚决不退的话,才给你剃。你没有誓愿在前,你做的事情吊儿郎当,一会儿这么,一会儿那个,不给你剃的。受戒也如此,乃至灌顶也如此,你灌了顶,这个灌灌,那个灌灌,搞得自己一无所归,自己也没个主宰的,你修什么呢?你将来成就什么呢?灌顶的重点就是受三昧耶戒,三昧耶戒受了之后就要修密法,你这个也灌,那个也灌,当然结缘是可以的,但是你如果修法的话,你就不能太繁杂,总是一门深入。这是精进勇猛,第三个瑜伽,精进了。
最后精进发动之后,“方便”,方便有几种,对于戒律仪的方便,念的方便,不放逸。最后是止观——毗钵舍那、奢摩他,那就是说正知正念不放逸。从这个里边就得定,这个叫“不息加行,不离加行”。我们要修正念,有那么一些内容,这个水平也不是很低的。
常委正念
云何名为常委正念?谓于此念,恒常所作,委细所作。当知此中恒常所作,名无间作。委细所作,名殷重作。即于如是无间所作,殷重所作,总说名为常委正念。如其所有防守正念,如是于念能不忘失。如其所有常委正念,如是即于无忘失念得任持力。即由如是功能势力,制伏色声香味触法。
那么下面第二个项目就是说“常委正念”,这个我们说过的。什么叫“常委正念”呢?“谓于此念”,得到这个正念之后,要“恒常所作委细所作”,(11B)并不是说得到之后就算,要经常地去提起这个念头,委细地提起这个念头,“当知此中恒常所作”,就是“无间作”。无间就是不停的,念头生起之后,不停地把它守住,正念,叫“恒常”,就是“无间”的意思。
“委细所作”呢?“殷重作”。委细的意思就是殷重。那么什么叫殷重呢?不是马马虎虎,很慎重地,很殷勤地,很重视地去做这个事情。那么海公上师就是说到,你自己要委曲一点,假使这个门太低了,你得把身体俯下来穿过去。这个殷重就是说你自己不能太放肆,要自己委曲一点,对于这个事情,要以殷重的心去做。那么“即于如是无间所作殷重所作”,这个就叫常委正念。
“如其所有防守正念,如是于念能不忘失”,根据第一个防守正念,能够得到念不忘失。那么第二个“如其所有常委正念,如是即于无忘失念得任持力”,前面这个没有忘失的念,因为常委正念的力量可以产生一种力量,即由此力功能,能够“制伏色声香味触法”,就是“不住色生心”,“不住声生心”,达到这个高度。就是说前面的防守正念,使正念不忘失;再加上常委正念,使这个不忘失正念产生功能,就可以制伏色、声、香、味、触,不受它的影响。
所以这是一层一层来的,最后就是防护意根了。防护意根,那是从意就联系到前面五根,眼、耳、鼻、舌、身接受了外境之后产生意。
念防护意
云何名为念防护意?谓眼色为缘生眼识,眼识无间生分别意识,由此分别意识,于可爱色色将生染着,于不可爱色色将生憎恚;即由如是念增上力,能防护此非理分别起烦恼意,令其不生所有烦恼。如是耳鼻舌身广说,当知亦尔。
“云何名为念防护意”,就是“眼色为缘生眼识”。这个我们书上有的,这里我们就将这个也抄下来,讲这个就是把书上的意思更发挥地详细一点。什么叫防护意?“谓眼色为缘”,眼是根,色是境,根境相对,它们两个缘生起之后,中间生个意——“眼识”,眼识生起来了。“眼识无间生分别意识”,眼识我们说现量境,“眼识无间”,眼识生起之后,第二刹那分别意识就生起来了。
“由此分别意识,于可爱色色将生染着,于不可爱色色将生憎恚。即由如是念增上力;能防护此非理分别起烦恼意。”那么我们说这个意-现量境的眼识,不生贪瞋的。但是意识是遍计执,就是计度分别,随念分别,这个分别心一来之后,它就顺自己的可爱的,起贪着;不顺自己的,瞋恚,生瞋恨心。这样子生起之后,靠前面那个力,就是前面说“常委正念”,把修前面的念头的力量,可以防护这个非理作意,分别地起的烦恼,不给它生起来。假使说你没有这个防护的意,那你看到顺境要生贪,看到对自己不顺的,要生瞋。
但是我们念头如果经过“防守正念”,经过“常委正念”之后,这个就产生力用,它对色、声、香、味、触的境碰到之后,能够产生一个功能,使烦恼不起,所以说这个是功夫一层深一层。 那么这个时候这个烦恼的意不生起这些贪瞋的烦恼。那么眼见色如此,耳闻声,鼻嗅香,乃至舌尝味,身觉触,“广说当知亦尔”,同样。那么这个里边我们还要详细分析一些。
这个里边,我这本书有注解的,有些人没有注解的。我们这里再说一下,上海出版的《瑜伽师地论披寻记》,如果这个书还有,希望大家请一部。这个我们学法的人是根本的一部书。学法相里,一本十支,一个根本有十个支分,十个支分就是《摄…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