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道資糧頌講記▪P43

  ..續本文上一頁人,能夠善巧地安住于“密護根門”,“密”是秘密的密,“護”是保護的護,“根門”就是眼耳鼻舌身,六根,“門”一扇門的門。這是一個總的,所謂根律儀就是“密護根門”。《廣論》裏邊也有“密護根門”這個名字,就是說根律儀。一個行者能夠善巧的安住在“密護根門”裏邊,那麼他可以做到哪一些呢?“防守正念,常委正念,乃至廣說”,後頭還有很多。

  下邊就是說了什麼叫“密護根門”,“密護根門”是個總題目。

  

  密護根門

  雲何名爲密護根門?謂防守正念,常委正念,廣說乃至防護意根,及正修行意根律儀,如是名爲密護根門。

  什麼叫“密護根門”呢?就是說“防守正念,常委正念”,這些都屬于“密護根門”裏邊分出來的一些內涵,那麼“防守正念,常委正念”,這個我們都講過的,海公上師說過的;“廣說乃至防護意根”,就是防護眼根、防護耳根、乃至防護意根;最後就是正修眼根律儀、乃至正修意根律儀。這些都叫密護根門。

  那就是說密護根門基本上就是根門律儀的主要的一個內涵。裏邊又包了幾個重點,一個是防護正念;一個是常委正念;那麼防護意根、正修意根律儀,防護眼根、正修眼根律儀……六根,防護六根、正修六根的律儀。這就是我們所謂根律儀的、也就是密護根門的一些主要的內涵。

  

  防守正念

  雲何名爲防守正念?謂如有一密護根門增上力故;攝受多聞思惟修習,由聞思修增上力故;獲得正念。爲欲令此所得正念,無忘失故,能趣證故,不失壞故;于時時中,即于多聞若思、若修、正作瑜伽,正勤修習,不息加行,不離加行。如是由此多聞思修所集成念,于時時中,善能防守正聞思修瑜伽作用。如是名爲防守正念。

  “雲何名爲防守正念?謂如有一”,有個修行人,“密護根門增上力故”,因爲他是“密護根門”裏邊的一項,就是依靠根不亂動,這樣子的力量。他能夠“攝受多聞”,就是說防守正念,要從多聞,“思惟、修習”。聞思修來的,所以離開聞思修,防守正念就談不上了。

  “防守正念”,是從聞思修,以密護根門的力量,就是說以根的力量,不亂動的力量,來攝受聞、思、修——多聞、思惟、修習,由聞思修的力量得到正念。這個正念的來處?聞思修來的;你離開了聞思修,你說你是正念,這個靠不住的。我們說正念從佛說的那個裏邊來的,所以說要聞思修,不能離開聞思修;你這個正念憑空而來的,到底正不正你也不知道,這個念。什麼叫防守正念,這是總的來說,下邊詳細地比較打開來說一下。

  “爲欲令此所得正念無忘失故”,要使得這個從聞思修來的正念,不要忘失,就是我們的“不忘失念”,“能趣證故”,他的水平不低,一個是不忘失,能夠趣證,證果證道了。“不失壞故”,不要失,念頭不失壞,那麼“于時時中即于多聞若思若修正作瑜伽,正勤修習,不息加行,不離加行”,那麼你爲了達到這個目的,要“不忘失念”,能夠“趣證”,那麼我們要怎麼做呢?“雲何瑜伽?謂四瑜伽17”。“一信,二欲,叁精進,四方便”。對聞思修裏邊要做四個瑜伽,這四個在《瑜伽師地論》屬于四種瑜伽:一種是信、一種是欲、一種是精進、一種是方便,有四種瑜珈。信的瑜伽就是相信的信,欲就是善法欲,第叁精進,有信才有欲,有欲才能精進,第四個方便。

  “當知此中初由信故,于應得義深生信解。信應得已,于諸善法生起樂欲。由樂欲故,晝夜策勵安住精勤堅固勇猛。發精進已,攝受方便。能得未得。能觸未觸。能證未證。故此四法說名瑜伽。”

  那麼這個就是說“正作瑜伽18”,就是說由信的緣故,對所聞思的起了深刻的信心。信解之後,然後相信這些事情我們將來應當得到它,于是對于這個善法生起善法的樂欲,希望得到的信。我們說我們修行的人都是想得到佛教的一個成就,有這個成就,先要有信心。對這個東西根本談不上信心,怎麼要求他呢?他要求五欲去了。他因爲認爲這個東西好,對他有信心,將來能夠得到,只要好好地修能得到,然後就産生一個樂欲心,我如何能發心要得到它。假使要生西方的,聽到西方極樂世界好,那麼我也發個願,將來要生西方,發的願心,就是樂欲心。這個在四個瑜伽裏邊叫“正作瑜伽”。

  那麼有樂欲的心生起來之後,才能精進,你想都不想要,你怎麼精進呢?精進不起來的。所以說你對它有所要求希望得到它,那麼就要下功夫,就是精進了。這個精進,“晝夜策勵安住精勤”,白天晚上,六時精進,這個就是說晝夜六時都精進的修,才能得到。我們說得到一個東西不能不付代價,要花精力了。世界上做生意也好,搞一個事業也好,你不去努力怎麼會成功呢?都要精力的。我們佛教也要化更大的氣力,所以說要“晝夜策勵安住精勤”,要不斷地精進,要“堅固勇猛”。

  精進,一般的人開頭是很精進,搞一陣子一無所得,退了。這個就是說不堅固,要退。精進的心要不退的心。我們經常說那個話,做事情先要發誓願。剃頭的時候,問你能不能不退,叁次地問,你堅決不退的話,才給你剃。你沒有誓願在前,你做的事情吊兒郎當,一會兒這麼,一會兒那個,不給你剃的。受戒也如此,乃至灌頂也如此,你灌了頂,這個灌灌,那個灌灌,搞得自己一無所歸,自己也沒個主宰的,你修什麼呢?你將來成就什麼呢?灌頂的重點就是受叁昧耶戒,叁昧耶戒受了之後就要修密法,你這個也灌,那個也灌,當然結緣是可以的,但是你如果修法的話,你就不能太繁雜,總是一門深入。這是精進勇猛,第叁個瑜伽,精進了。

  最後精進發動之後,“方便”,方便有幾種,對于戒律儀的方便,念的方便,不放逸。最後是止觀——毗缽舍那、奢摩他,那就是說正知正念不放逸。從這個裏邊就得定,這個叫“不息加行,不離加行”。我們要修正念,有那麼一些內容,這個水平也不是很低的。

  

  常委正念

  雲何名爲常委正念?謂于此念,恒常所作,委細所作。當知此中恒常所作,名無間作。委細所作,名殷重作。即于如是無間所作,殷重所作,總說名爲常委正念。如其所有防守正念,如是于念能不忘失。如其所有常委正念,如是即于無忘失念得任持力。即由如是功能勢力,製伏色聲香味觸法。

  那麼下面第二個項目就是說“常委正念”,這個我們說過的。什麼叫“常委正念”呢?“謂于此念”,得到這個正念之後,要“恒常所作委細所作”,(11B)並不是說得到之後就算,要經常地去提起這個念頭,委細地提起這個念頭,“當知此中恒常所作”,就是“無間作”。無間就是不停的,念頭生起之後,不停地把它守住,正念,叫“恒常”,就是“無間”的意思。

  “委細所作”呢?“殷重作”。委細的意思就是殷重。那麼什麼叫殷重呢?不是馬馬虎虎,很慎重地,很殷勤地,很重視地去做這個事情。那麼海公上師就是說到,你自己要委曲一點,假使這個門太低了,你得把身體俯下來穿過去。這個殷重就是說你自己不能太放肆,要自己委曲一點,對于這個事情,要以殷重的心去做。那麼“即于如是無間所作殷重所作”,這個就叫常委正念。

  “如其所有防守正念,如是于念能不忘失”,根據第一個防守正念,能夠得到念不忘失。那麼第二個“如其所有常委正念,如是即于無忘失念得任持力”,前面這個沒有忘失的念,因爲常委正念的力量可以産生一種力量,即由此力功能,能夠“製伏色聲香味觸法”,就是“不住色生心”,“不住聲生心”,達到這個高度。就是說前面的防守正念,使正念不忘失;再加上常委正念,使這個不忘失正念産生功能,就可以製伏色、聲、香、味、觸,不受它的影響。

  所以這是一層一層來的,最後就是防護意根了。防護意根,那是從意就聯系到前面五根,眼、耳、鼻、舌、身接受了外境之後産生意。

  

  念防護意

  雲何名爲念防護意?謂眼色爲緣生眼識,眼識無間生分別意識,由此分別意識,于可愛色色將生染著,于不可愛色色將生憎恚;即由如是念增上力,能防護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令其不生所有煩惱。如是耳鼻舌身廣說,當知亦爾。

  “雲何名爲念防護意”,就是“眼色爲緣生眼識”。這個我們書上有的,這裏我們就將這個也抄下來,講這個就是把書上的意思更發揮地詳細一點。什麼叫防護意?“謂眼色爲緣”,眼是根,色是境,根境相對,它們兩個緣生起之後,中間生個意——“眼識”,眼識生起來了。“眼識無間生分別意識”,眼識我們說現量境,“眼識無間”,眼識生起之後,第二刹那分別意識就生起來了。

  “由此分別意識,于可愛色色將生染著,于不可愛色色將生憎恚。即由如是念增上力;能防護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那麼我們說這個意-現量境的眼識,不生貪瞋的。但是意識是遍計執,就是計度分別,隨念分別,這個分別心一來之後,它就順自己的可愛的,起貪著;不順自己的,瞋恚,生瞋恨心。這樣子生起之後,靠前面那個力,就是前面說“常委正念”,把修前面的念頭的力量,可以防護這個非理作意,分別地起的煩惱,不給它生起來。假使說你沒有這個防護的意,那你看到順境要生貪,看到對自己不順的,要生瞋。

  但是我們念頭如果經過“防守正念”,經過“常委正念”之後,這個就産生力用,它對色、聲、香、味、觸的境碰到之後,能夠産生一個功能,使煩惱不起,所以說這個是功夫一層深一層。 那麼這個時候這個煩惱的意不生起這些貪瞋的煩惱。那麼眼見色如此,耳聞聲,鼻嗅香,乃至舌嘗味,身覺觸,“廣說當知亦爾”,同樣。那麼這個裏邊我們還要詳細分析一些。

  這個裏邊,我這本書有注解的,有些人沒有注解的。我們這裏再說一下,上海出版的《瑜伽師地論披尋記》,如果這個書還有,希望大家請一部。這個我們學法的人是根本的一部書。學法相裏,一本十支,一個根本有十個支分,十個支分就是《攝…

《定道資糧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