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道资粮颂讲记▪P6

  ..续本文上一页是多得不可计。你要找什么方法都没用,它是海陆空三军都有,什么办法都没有用。结果那个人就坐不住,走,这个地方再住下去人就要死掉,睡也不能睡,怎么办呢?海公上师咬了牙赖,赖了三个月,赖过去,成功,“白文殊”修好了。这个就是你赖过去也是胜利,要想逃避就是失败了。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正在安居,很多人要跑,跑了两个。走的时候我们也给他提高警惕,第一个安居你退了的话,这个等流果下去,以后你碰到困难都会退。你成佛的中间困难是无边无数的,那你碰到困难就退、碰到困难就退,你要成佛的话,困难得不得了。不要说成佛,你想得一个禅定,有困难的,要退,得不到禅定,你要成就个什么,也有困难,也得不到什么。以后你什么都得不到。因为这个等流果的力量很大,一次失败,以后碰到困难,自然心里有个反应,要退,这个力量就起来了。

  我们在上海的时候,我们几个居士以前都是金刚道场的,大家很要好,那个时候到五台山出家去了。有一位,他过去分配到东北去工作,东北很冷,他是上海人,从来没有经过那么冷。就看到马路上的马,马背东西、拉车,不是身上淌汗,汗流下来,由于东北的天气很冷,一下子就结了冰,就看到马肚子下边一条条的冰条好多条。哎呀这个样子看了是吓死人,他说这样子这个地方怎么能呆?这个地方,呆了不是冻死吗?赶快回来,逃避了。逃避了之后,这个等流果就是后头又发了。到了五台山之后——去的时候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好好好,什么都好,一到那地方一片荒凉,吃的也差,住的也差,什么条件都差,又是特别冷,要打退堂鼓,回家了,他是赶紧回上海。一次的退,以后要引起以后的退。所以希望大家要提高警惕,这个等流果不要养成。同类因要生等流果,你一次退,以后还会退,永远退下去,越退越厉害。

  “堪能”,就是海公上师强调的,一个是耐得烦,再困难要赖过去。一个是勇猛,能够克服困难。这两个,一个是头等的,用勇猛的力量能够克服困难的,一个暂时打不过去赖过去,也是胜利。

  “聪慧”,依了闻思修的智慧。闻慧大家都知道,听法是闻慧。思慧就是我们说的回去之后自己思惟、讨论、研究参考其他的书,把听到的法跟自己的思想结合起来,也结合行动,思想、行动结合起来。然后修慧在定上修,定上把它巩固起来。

  海公上师经常打这个比喻,闻慧是最差的,就是水瓢上写帐。会计都知道,一笔帐来了赶快写在帐簿上,如果你把它忘掉,这笔钱你要赔的。那么赶快写,写哪里?写在舀水的瓢上。这个农村大家都知道,一个木瓜做的这么大一个瓢,舀水的,那么木瓜上一笔帐写上去,水一舀么好,这个字就没有了。那你到哪里去找呢?找不到了。这个闻慧就是水瓢上写的帐,虽然是有,但是不经打水的,一件事情来了之后,都忘掉了。那么思慧要深刻一点,但是虽然是能够思想行动方面起一点作用,但是碰到强力境来的时候,你还是要失败的,会投降的。

  那么要修慧。修慧就是什么呢?打的比喻就是说一个陶器,花瓶,开始是泥土做的,那就是闻思,你看看样子是个花瓶,但是你不能去真的把水倒下去,把花插下去。这个泥土就化掉了,盛不起水的。那么怎么办呢?烧。这个窑里一烧,再什么水,开水,滚开水也没有关系,不会化的。那就是定火一烧之后,力量就成功了。

  拿不净观来说,你说听经的时候不净观听了一下子,不净不净,就是女人都不净,女人说男人不净。“不净”对,但是讲堂门口一出去,如果碰到一个漂亮的人在那里,忘掉了,眼睛盯着看。如果有思慧的,你可以眼睛装起不看,目不旁视过去了。但是跑到寮房里去会回忆:呀,这个人该看一下子,没有看,怎么怎么。这些还是不太好的。如果修慧的话,那就没有问题,根本不在乎。

  就是那一次我出考试题,“碰到贪欲境界该怎么办?”很多人没有体会我的意思,我指就是那个淫戒的“摄修心要”,就是叫你背那个。有的人就是说理论,学了唯识之后,“一切法都是自性空,现的境都是自己变的”,但是自己变的,你饭也是自己变的,你们不吃饭吗?那么对方来了,也是自己变的,你就看了就是当没有一样吗?没有那么容易的。这是上根利器一切法空,可以斩断一切,从根子上断。下根的人就是凡夫,开始起步的人,非得从支末上下手,就是就事论事。什么病?头痛,给你治头痛的病;脚痛,给你治脚痛的药,要这样子治的。

  所以真正的初学的人对贪心如何防止它起来,就是要修“摄修心要”:“言视毒箭伤”,“往来履锋刃”,“通书告死刑”(《律海十门》),这些观想要背熟。一封信来了,电话来了,哎呀,就高兴得……哎呀糟糕,跟你说你快死了,你明天执刑,要杀头了,你怎么高兴呢?所以这样子观想之后,或者不净观、九想观,这个能够定中得到,保险你不受害,“遭敌保不败”,敌人来了绝对不会打败仗。

  这个《清净道论》大家可能看过的,有一个比丘,他修不净观——白骨观,他修得很好。有一次路上碰到个女人,这个女人跟她丈夫吵架,她年纪很轻,她对这个丈夫不欢喜,准备回去,另外去想办法去,就把自己打扮得跟天人一样漂亮,在路上走。看到这个乞食比丘来,这个比丘长得也很端正,这个女人看了很欢喜,就故意对他笑笑,牙齿露出来了。这个比丘一看牙齿,哎哟,是白骨,马上白骨观起来,不但没有迷掉,阿罗汉成功了。

  所以说这个境界对人来说,就看你“如理作意”,还是“非理作意”。如理作意的话,什么境界来,他也不害怕。那么那个大话也不能说。你有如理作意,不净观修得很成熟,白骨观修成功,可以说这个话,没有这个本事的人不要乱说。我们最近接到一封信,他说他以前修气功,后来修道家,在最近才修佛教了。他感到淫欲的问题,他说暂时远离男女不究竟的,这是一个逃避的方式,最好是对境而断欲。他问我们这里边年轻的女居士,介绍他几个。什么话?要修双身法。这个是离欲呢?这是你以佛教的名义来做淫欲的事情,罪该万死,这个要下金刚地狱的。这些人还糊里糊涂,以为佛教是干那些的。我们就说,我们这个清净法流,不修这个法的,你不要来。

  下面,有堪能性,有闻思修的慧,够不够?还不够,要懂四谛的道理。这里海公上师配的:“由亲近善士,聪慧具堪能”,这是资粮道;下边加行道,“知苦思断集”,就是知四谛的道理,“修道趣涅槃,得有学智见”,这是加行道。

  (我们现在有一本《俱舍》的讲义给大家参考,我们讲义来不及抄,那么这里边可以参考的我们参考一下。“四谛十六行观”哪个看到了?“四谛十六行观”在哪一页?“苦集灭道”第几页?四十八页。修加行的时候要“四谛”,每一个谛有四个行相。在四十八页大家看。)

  

  四谛十六行观

  “从此生暖法,具观四圣谛”。“暖”就是“暖、顶、忍、世第一”的“暖”。资粮道修什么?修“五停心观”、“不净观”、“数息观”,再修“四念住”。然后再升一步加行道,“暖”就是加行道的,“暖、顶、忍、世第一”。这时候不但是观“四念住”,四个谛都要观。所谓“观四谛”,每一个谛都有四个行相,一共是十六个行相,这里简单地说一下。

  

  表二:四谛十六行观

  《俱舍》颂:从此生暖法,具观四圣谛,修十六行相。

  苦谛四行相——非常、苦、空、非我

  “非常”,就是无常,一切法都是众缘和合而起的,缘没有,这个法也就没有了。无常的,不是有自性的。有自性的话,它是坚固不动的。既然靠缘的,这个缘聚了它就现了相——幻相,缘一散当然它也没有了。这个举一个水泡,我们不是上次辩论了?水泡泡其实靠一股气把这个水绷了一个泡泡,当力量不够的时候泡泡破掉,也不是没有了! 这个无常。

  “苦——逼迫性故”。一切世间上的东西都有逼迫性,就是行苦,对我们都是有逼迫性的。那么为什么有苦呢?这也很简单。很多人问我:你们怎么尽说苦苦苦,世间我们看看也不太苦,你怎么尽说苦?我说:你要知道这个世间怎么来的——是起烦恼、造业来的,怎么不苦?如果是起好的心,无漏的心修来的,那是净土。我们这个是烦恼跟造恶业感的果报,怎么不苦?

  “空——违我所见故”。“我、我所”是《俱舍》的说法。那么当然其他的“空、无我”的说法很多,我们这里是依《俱舍》的讲法,“空”,空“我所”。

  “非我——违我见故”。就空“我”——本身那个“我”。

  

  集谛四行相——因、集、生、缘

  “因”,集就是因。“如种理故”,有种子,将来决定要发芽。

  “集——等现理故”,不是一个就产生的,“集”,要是很多的因缘和合而生的——“等现”。

  “生——相续理故”,有了因缘之后它就生出来,能够相续。

  “缘——成办理故”,成办集谛,要众多缘才能成办。

  

  灭谛四行相——灭、静、妙、离

  “灭──诸蕴尽故”。这个自己看了。一切五蕴,就是我们烦恼造业的那些果都消灭,这是好事情。有人说了:你们修行,就要证得灭谛,灭谛么什么都没有,灰身灭智,你好好的人不要做,灰身灭智有什么好,辛辛苦苦修,成了阿罗汉,什么都没有,你不是自己糟蹋自己吗?他说:现在的人瞎了个眼睛就感到很苦恼,你现在灰身灭智,五蕴不是都没有了?身也没有,你怎么生安乐呢?他就不知道我们所说的“灭”是灭那些不好的东西。在不好的东西灭掉之后,还有好的在后头才现出来,你还不知道。所以说那些不好的五蕴,烦恼的果是要把它消灭的。

  “静──三毒息故”。“静”是三毒——贪瞋痴这些烦恼息下去,那就很寂静了。

  “妙──无众患故”。“妙”就是说,既然毒没有,一切灾患就没有了。

  “离──脱众灾故”。“离”,就是大三灾、小三灾都可以没有了。我们说唐山…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