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道資糧頌講記▪P6

  ..續本文上一頁是多得不可計。你要找什麼方法都沒用,它是海陸空叁軍都有,什麼辦法都沒有用。結果那個人就坐不住,走,這個地方再住下去人就要死掉,睡也不能睡,怎麼辦呢?海公上師咬了牙賴,賴了叁個月,賴過去,成功,“白文殊”修好了。這個就是你賴過去也是勝利,要想逃避就是失敗了。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正在安居,很多人要跑,跑了兩個。走的時候我們也給他提高警惕,第一個安居你退了的話,這個等流果下去,以後你碰到困難都會退。你成佛的中間困難是無邊無數的,那你碰到困難就退、碰到困難就退,你要成佛的話,困難得不得了。不要說成佛,你想得一個禅定,有困難的,要退,得不到禅定,你要成就個什麼,也有困難,也得不到什麼。以後你什麼都得不到。因爲這個等流果的力量很大,一次失敗,以後碰到困難,自然心裏有個反應,要退,這個力量就起來了。

  我們在上海的時候,我們幾個居士以前都是金剛道場的,大家很要好,那個時候到五臺山出家去了。有一位,他過去分配到東北去工作,東北很冷,他是上海人,從來沒有經過那麼冷。就看到馬路上的馬,馬背東西、拉車,不是身上淌汗,汗流下來,由于東北的天氣很冷,一下子就結了冰,就看到馬肚子下邊一條條的冰條好多條。哎呀這個樣子看了是嚇死人,他說這樣子這個地方怎麼能呆?這個地方,呆了不是凍死嗎?趕快回來,逃避了。逃避了之後,這個等流果就是後頭又發了。到了五臺山之後——去的時候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好好好,什麼都好,一到那地方一片荒涼,吃的也差,住的也差,什麼條件都差,又是特別冷,要打退堂鼓,回家了,他是趕緊回上海。一次的退,以後要引起以後的退。所以希望大家要提高警惕,這個等流果不要養成。同類因要生等流果,你一次退,以後還會退,永遠退下去,越退越厲害。

  “堪能”,就是海公上師強調的,一個是耐得煩,再困難要賴過去。一個是勇猛,能夠克服困難。這兩個,一個是頭等的,用勇猛的力量能夠克服困難的,一個暫時打不過去賴過去,也是勝利。

  “聰慧”,依了聞思修的智慧。聞慧大家都知道,聽法是聞慧。思慧就是我們說的回去之後自己思惟、討論、研究參考其他的書,把聽到的法跟自己的思想結合起來,也結合行動,思想、行動結合起來。然後修慧在定上修,定上把它鞏固起來。

  海公上師經常打這個比喻,聞慧是最差的,就是水瓢上寫帳。會計都知道,一筆帳來了趕快寫在帳簿上,如果你把它忘掉,這筆錢你要賠的。那麼趕快寫,寫哪裏?寫在舀水的瓢上。這個農村大家都知道,一個木瓜做的這麼大一個瓢,舀水的,那麼木瓜上一筆帳寫上去,水一舀麼好,這個字就沒有了。那你到哪裏去找呢?找不到了。這個聞慧就是水瓢上寫的帳,雖然是有,但是不經打水的,一件事情來了之後,都忘掉了。那麼思慧要深刻一點,但是雖然是能夠思想行動方面起一點作用,但是碰到強力境來的時候,你還是要失敗的,會投降的。

  那麼要修慧。修慧就是什麼呢?打的比喻就是說一個陶器,花瓶,開始是泥土做的,那就是聞思,你看看樣子是個花瓶,但是你不能去真的把水倒下去,把花插下去。這個泥土就化掉了,盛不起水的。那麼怎麼辦呢?燒。這個窯裏一燒,再什麼水,開水,滾開水也沒有關系,不會化的。那就是定火一燒之後,力量就成功了。

  拿不淨觀來說,你說聽經的時候不淨觀聽了一下子,不淨不淨,就是女人都不淨,女人說男人不淨。“不淨”對,但是講堂門口一出去,如果碰到一個漂亮的人在那裏,忘掉了,眼睛盯著看。如果有思慧的,你可以眼睛裝起不看,目不旁視過去了。但是跑到寮房裏去會回憶:呀,這個人該看一下子,沒有看,怎麼怎麼。這些還是不太好的。如果修慧的話,那就沒有問題,根本不在乎。

  就是那一次我出考試題,“碰到貪欲境界該怎麼辦?”很多人沒有體會我的意思,我指就是那個淫戒的“攝修心要”,就是叫你背那個。有的人就是說理論,學了唯識之後,“一切法都是自性空,現的境都是自己變的”,但是自己變的,你飯也是自己變的,你們不吃飯嗎?那麼對方來了,也是自己變的,你就看了就是當沒有一樣嗎?沒有那麼容易的。這是上根利器一切法空,可以斬斷一切,從根子上斷。下根的人就是凡夫,開始起步的人,非得從支末上下手,就是就事論事。什麼病?頭痛,給你治頭痛的病;腳痛,給你治腳痛的藥,要這樣子治的。

  所以真正的初學的人對貪心如何防止它起來,就是要修“攝修心要”:“言視毒箭傷”,“往來履鋒刃”,“通書告死刑”(《律海十門》),這些觀想要背熟。一封信來了,電話來了,哎呀,就高興得……哎呀糟糕,跟你說你快死了,你明天執刑,要殺頭了,你怎麼高興呢?所以這樣子觀想之後,或者不淨觀、九想觀,這個能夠定中得到,保險你不受害,“遭敵保不敗”,敵人來了絕對不會打敗仗。

  這個《清淨道論》大家可能看過的,有一個比丘,他修不淨觀——白骨觀,他修得很好。有一次路上碰到個女人,這個女人跟她丈夫吵架,她年紀很輕,她對這個丈夫不歡喜,准備回去,另外去想辦法去,就把自己打扮得跟天人一樣漂亮,在路上走。看到這個乞食比丘來,這個比丘長得也很端正,這個女人看了很歡喜,就故意對他笑笑,牙齒露出來了。這個比丘一看牙齒,哎喲,是白骨,馬上白骨觀起來,不但沒有迷掉,阿羅漢成功了。

  所以說這個境界對人來說,就看你“如理作意”,還是“非理作意”。如理作意的話,什麼境界來,他也不害怕。那麼那個大話也不能說。你有如理作意,不淨觀修得很成熟,白骨觀修成功,可以說這個話,沒有這個本事的人不要亂說。我們最近接到一封信,他說他以前修氣功,後來修道家,在最近才修佛教了。他感到淫欲的問題,他說暫時遠離男女不究竟的,這是一個逃避的方式,最好是對境而斷欲。他問我們這裏邊年輕的女居士,介紹他幾個。什麼話?要修雙身法。這個是離欲呢?這是你以佛教的名義來做淫欲的事情,罪該萬死,這個要下金剛地獄的。這些人還糊裏糊塗,以爲佛教是幹那些的。我們就說,我們這個清淨法流,不修這個法的,你不要來。

  下面,有堪能性,有聞思修的慧,夠不夠?還不夠,要懂四谛的道理。這裏海公上師配的:“由親近善士,聰慧具堪能”,這是資糧道;下邊加行道,“知苦思斷集”,就是知四谛的道理,“修道趣涅槃,得有學智見”,這是加行道。

  (我們現在有一本《俱舍》的講義給大家參考,我們講義來不及抄,那麼這裏邊可以參考的我們參考一下。“四谛十六行觀”哪個看到了?“四谛十六行觀”在哪一頁?“苦集滅道”第幾頁?四十八頁。修加行的時候要“四谛”,每一個谛有四個行相。在四十八頁大家看。)

  

  四谛十六行觀

  “從此生暖法,具觀四聖谛”。“暖”就是“暖、頂、忍、世第一”的“暖”。資糧道修什麼?修“五停心觀”、“不淨觀”、“數息觀”,再修“四念住”。然後再升一步加行道,“暖”就是加行道的,“暖、頂、忍、世第一”。這時候不但是觀“四念住”,四個谛都要觀。所謂“觀四谛”,每一個谛都有四個行相,一共是十六個行相,這裏簡單地說一下。

  

  表二:四谛十六行觀

  《俱舍》頌:從此生暖法,具觀四聖谛,修十六行相。

  苦谛四行相——非常、苦、空、非我

  “非常”,就是無常,一切法都是衆緣和合而起的,緣沒有,這個法也就沒有了。無常的,不是有自性的。有自性的話,它是堅固不動的。既然靠緣的,這個緣聚了它就現了相——幻相,緣一散當然它也沒有了。這個舉一個水泡,我們不是上次辯論了?水泡泡其實靠一股氣把這個水繃了一個泡泡,當力量不夠的時候泡泡破掉,也不是沒有了! 這個無常。

  “苦——逼迫性故”。一切世間上的東西都有逼迫性,就是行苦,對我們都是有逼迫性的。那麼爲什麼有苦呢?這也很簡單。很多人問我:你們怎麼盡說苦苦苦,世間我們看看也不太苦,你怎麼盡說苦?我說:你要知道這個世間怎麼來的——是起煩惱、造業來的,怎麼不苦?如果是起好的心,無漏的心修來的,那是淨土。我們這個是煩惱跟造惡業感的果報,怎麼不苦?

  “空——違我所見故”。“我、我所”是《俱舍》的說法。那麼當然其他的“空、無我”的說法很多,我們這裏是依《俱舍》的講法,“空”,空“我所”。

  “非我——違我見故”。就空“我”——本身那個“我”。

  

  集谛四行相——因、集、生、緣

  “因”,集就是因。“如種理故”,有種子,將來決定要發芽。

  “集——等現理故”,不是一個就産生的,“集”,要是很多的因緣和合而生的——“等現”。

  “生——相續理故”,有了因緣之後它就生出來,能夠相續。

  “緣——成辦理故”,成辦集谛,要衆多緣才能成辦。

  

  滅谛四行相——滅、靜、妙、離

  “滅──諸蘊盡故”。這個自己看了。一切五蘊,就是我們煩惱造業的那些果都消滅,這是好事情。有人說了:你們修行,就要證得滅谛,滅谛麼什麼都沒有,灰身滅智,你好好的人不要做,灰身滅智有什麼好,辛辛苦苦修,成了阿羅漢,什麼都沒有,你不是自己糟蹋自己嗎?他說:現在的人瞎了個眼睛就感到很苦惱,你現在灰身滅智,五蘊不是都沒有了?身也沒有,你怎麼生安樂呢?他就不知道我們所說的“滅”是滅那些不好的東西。在不好的東西滅掉之後,還有好的在後頭才現出來,你還不知道。所以說那些不好的五蘊,煩惱的果是要把它消滅的。

  “靜──叁毒息故”。“靜”是叁毒——貪瞋癡這些煩惱息下去,那就很寂靜了。

  “妙──無衆患故”。“妙”就是說,既然毒沒有,一切災患就沒有了。

  “離──脫衆災故”。“離”,就是大叁災、小叁災都可以沒有了。我們說唐山…

《定道資糧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