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宗道 菩萨戒集颂讲记▪P75

  ..续本文上一页

  “五盖四障八寻思”,那个五盖,四障是这里加上去。五盖我们前面讲过,欲贪、瞋恚、昏沉睡眠、掉举恶作,加个疑,这五个盖是心里的苦。这个五个盖盖在里边,心里就不寂静了,那就是很苦的。你瞋恚盖盖住的人,心里气得不得了,平也平不下去,脸红耳赤,身体也受影响。欲贪盖的时候,你自己心里就是定不下来,心里好象蚂蚁在骨子里东爬西爬,难过得很,这个不舒畅。同时最显著的,你智慧没有了,学法学不进去了。昏沉睡眠来了之后,当然你修定不要说了,其他的,念经你昏沉一来,你还不是头低下去了,就没有用了,等于没参加念诵一样。还有这个疑盖,一个问题,你信不下去,不但是得不到加持,自己心里也不安逸,很不舒畅。这个总是怀疑,心里一个犹豫不决的那个样子,那是很难受的。那么心苦。

  “八寻思”,前面说过的亲里觉、国土觉等等,妄想了就是说,各式各样的,以前的什么经过的欢乐的事情去回忆这些;或者人家听的歌听得很好听,心里尽在耳朵里尽在唱,这些东西都是恶寻思,不要它的,有八种,前面讲过的,一开头就讲的。

  “不赖他”苦,这个“赖”可能是四川话,因为我们说不赖他苦,这个不大讲得通。可能是照我的看法,可能是那个“耐”,因为四川话,可能你们四川人有吧,“赖”跟“耐”,忍耐的耐,可能是同音的,可能写起来,他们写的时候就写个“赖”了。

  “不赖他胜”,人家胜过你,或者给人家征服了,打仗打输了,或者辩论辩输了,这时候,心里苦得很,心里烦得不得了。一个国王,本来是很尊贵的,在国家里边,他就是有自在权,要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惩罚他就惩罚他,要杀头就杀头,他的权大得很。可是,一旦跟人家打仗打败了,给人家抓去了,关了牢监里了,自己的头都保不住了,那时的苦比一般人那苦得不晓的多少倍,那是“不赖他胜”。或者是人家看不起你,你自己本来地位低弱。或者是人家把你战胜了,或者把你辩论辩输了,失败了,那个时候,心里的苦。

  这三种苦,你要去帮助人家了,解除那些苦难了。“嫌恨恚恼不济扶”,还是这两个心,嫌恨心,恚恼心,不去帮助他,不去救扶他,是犯。那么这一条就是犯了。假使不犯的,跟前面一样。前面讲过了,不犯的几条都讲了。《瑜伽师地论》,讲病的这一条已经讲了。那么后边七苦很简单,他就是说“如于病者,于有苦者,为作助伴”(《菩萨戒品释》卷五 一〇),对病人一样,“如于病者”,病人有苦,你要去怎么救他,那么有苦的,就是其他的身苦、心苦的人,你要去助伴,要除他的苦。同样,也是这么原则,怎么不犯,怎么叫犯,都是同样的。本来这是一条,那么开了两条,当然他持犯是一样的。

  那前面的我们看,大家回到前面去看一看。在我们开头,开头的一百一十二页,一百一十二页,几乎是一样的。一百一十二页,“有情助伴”八种,前面第一条,第二条,“施药瞻视有病者,若根残缺导助彼,于支不具载荷施,远行疲困施食息”,布施他饮食,布施他休息的地方,这是身苦四种。“五盖四障贪等迷”,贪、瞋、昏沉、掉、眠这五个盖。“无间苦缚八寻思”,八个寻思这里,下边有,那么哪个八寻思?欲贪、恚、害、亲里觉、国土觉、不死、他轻蔑——人家不敬。“乐着资财族姓尊”,这是第八个寻思。“心困八种邪觉慧”,就是寻思了。“说法示喻令开解”。下边“不赖他胜”,“不瞋他胜”,这个“瞋”要注意这个问题。“不瞋他胜心火腾”,人家超过你了,胜过你了或者是人家看不起你了,那个心火烦得不得了,心火腾,这些就是八苦。那么如何犯,如何不犯,他这里都说了。那在后边都讲了,在病苦里边都讲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己三 见作非理不正说

  第三条,“见作非理不正说”。“见彼有情行非义,现行苦法种苦因,如实宣说佛正理,嫌恚不说违犯成。”见有情做非理,做不如法的事情,现在做了坏事——将来诸苦、苦果的因,将来感苦的异熟报。那么你,这样子的人,很可怜,应当如实宣说佛的正理,称他的机,要把佛的真正的道理要讲给他听,使他不要做那些坏事。假使你以嫌恨的心,以恚恼的心,不去给他说,那么就是违犯这一条戒。

  这里我们看《瑜伽师地论》,他的意思可以补充,不完全一样,但是可以补充。“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为求现法后法事故,广行非理。” (《菩萨戒品释》卷五 一〇)就是说他为什么要做非理?不合理的事情为什么要做?就是要求现在的事情,就是现在要什么多求,现在要求什么,求什么,求什么,……或者也说要求发财,要求什么。“后法事”,将来后世要求什么。那么这样子,因为要求这些,就广行非法。我们说有些外道,他为了求这个后来的生天,他要把人杀掉祭他的天,他们所相信的天,他把人杀掉了,活的人去祭,他说他将来可以生天,这是就是为了“后法事”,广行非法。

  我以前好象给你们讲过的,我在四川看到报纸上,不晓得那是哪一个小国家的国防部长,他的花园嘛哪里,边边上发现一个尸体,一个警察,心给人家挖掉了。后来到处调查,到底哪个把他杀死的?最后就发觉这个国防部长把他杀了之后,拿他的心去祭神去了。那么这样子就是非法了。为了后法的事情,做非法的事,做那个不合理的、犯罪的行为。当然,在那些小国家里,国防部长做的事情,大家恐怕也无可奈何。但是你后来的因果却是逃不掉的,后来的异熟果却是极苦极苦的。那么这样子人,你要给他如理地说佛的正理,讲给他听。假使你嫌恨的心、恚恼的心,不说,那就犯一条,违犯。

  “懒惰懈怠犯非染”,假使你懒惰的心,懈怠的心。这两个都是每一条基本上都差不多。以嫌恨心,恚恼心,去做,那就是……,做或者不做,好的不做,坏的做,那就是有染污的违犯。如果你懈怠的心或者是懒惰的心,好的事情不做,坏的事情做了,那就是非染的违犯,一样是犯。

  那么不犯的,下边是还有好几条。对自己说,自己没有气力,没有智慧,就是说自己没有智慧,他应给他说法,也没有能力给他说,那么就算了,你不去给他说也就算了。第二个,自己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能力,请人家有能力的人,“转托他”,托人家去说,给他去说,或者是你自己不方便,这个人对你好象是感情上并不怎么融合,而那个人对他很讲得来的,那么转托他,叫他去说,这个自己就不去了,这个也不犯。

  那么对那对方来说,“自有智力有依怙”,那个人他自己有智慧的,学过法的,他知道哪些是该做,哪些不该做的。那你不跟他说,不犯。因为他自己知道的,他假使本身就是个佛教学了很多的,那么这些事情不该做,他肯定知道的,那你跟他说没啥意思了,你不去说也没关系。“有依怙”,他有依靠的,就是有善知识善友摄受他的,有人会跟他说的,那么你不去说也不犯。

  “方便调伏前说等”,跟前面一样,你为了调伏他,他有过失,他虽然现在做坏事,你故意不跟他说,目的是要调伏他,本来他想到你会跟他说的。但是这一次偏偏不说,那他知道为什么不说,当然他本身自己可能有什么不对地方。那么这样子要调伏他,不说。反正你要知道,不说能够使他改过的,不说才对。如果你不说,并不能调伏他,那还不行,这个还是犯的。

  “如实而说反恨嫌”,或者这个人,性格、品德是很不好的,你好好跟他说,如实跟他说,他反而对你恨起来了,嫌恨你了,那么这样的人,你不说也可以。尤其是两个人感情本来不太好的,那么他做了些不如法的事情,你一去说他,他就是说,“啊,你故意来找空子”,报复或者等等,这个样子情况,不说也可以。

  “发起恶言颠倒见”,如果你跟他说了之后,他要骂人的,他是不会接受的,那么你不说也可以。“颠倒见”,这是一条,你好好地跟他说,他要嫌恨你,甚至于骂你,他的颠倒见也不会放的。他持这个颠倒的见,很固执,他也不会转过来的,那么这样的人,你不去说,不犯。

  “若无爱敬性忄龙戾,不为宣说皆无犯”,假使这个人对佛法真理并不恭敬,也不爱好,而且这个心,他的性格是一个残酷的,一个是粗暴的人。那么这样子的人,他本身对佛教没有爱敬的心,他的脾气又是一个粗暴、残酷的人,那么跟他说,白白的,那不说也不犯。所以说这一类的人,“不为宣说皆无犯”,并不犯这一条。

  

  己四 知恩报恩

  下边是第四条,“知恩报恩”。“于恩有情知报恩”,知恩就是你知道他对你有恩。有的人,人家对他很好,他不知道,他以为这个是应当的嘛怎么,他对我没有什么恩。很多小孩子对父母都一样,父母对他恩大得很,他好象认为父母是应当这样子的。我要用钱嘛,他是要给我的,我要吃东西,该给我吃的。这个不知道恩了,这个,当然愚痴了。那么你对有恩的有情,要知道有恩。知道他对你是有恩,这个第一个先决条件。如果恩都不知道,那更谈不上报了。知道恩之后,还要进一步报恩,不但是你知道他对你有恩,那就算了?那要报恩。人家对你好么,你要对他好,要报恩。

  “嫌恨不报染违犯”,假使你有嫌恨的心,当然也有恚恼的心,那就是违犯。嫌恨心,这里单是嫌恨心。假使你有嫌恨的心不去报恩,是染污的违犯。那么怠惰的心,懒惰懈怠的心,不报恩是犯,但是不是染污的。

  下边,不报恩,有几个开许,这个是在特殊情况之下。

  第一条,“勤加功用”,自己正在用功,假使戒定慧、闭关等等的。一般的用功,还是要报恩,可以报的,你不是时间忙得不得了。所以说,“勤加功用”之话,一般前面说的正在戒定慧用功,主要是指闭关这一类的,不能随便往外跑的,做其他事情的,那么这个时候暂时不报恩,不犯。“无力能”,自己没有力量。不报也不怪你,你能力都没有怎么报?假使说你报恩,第一个是财富来报恩,你…

《菩提宗道 菩萨戒集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定道资粮颂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