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道资粮颂讲记
能海上师 集颂
智敏上师 讲授
多宝讲寺
<内部学习 参考资料>
内容目录
第一讲 1
初 门类大别 1
甲一 禅派 1
乙一 总标 1
乙二 别示 2
丙一 非次第禅——一心禅 2
诸佛宗通及说通相——引《楞伽经》 5
三乘宗通及说通相——引《楞伽经》 8
丙二 次第禅 10
丁一 世间禅 10
丁二 出世禅 13
四谛十六行观 16
第二讲 18
问题解答 18
丙一 非次第禅(续) 21
丙二 次第禅(续) 23
修禅的目的 23
世间禅 24
出世间禅 26
四谛 27
根本乘五道次第 29
八忍八智 30
见所断八十八随眠 31
修所断八十一品随眠 31
大乘五道次第 32
甲二 禅科 34
八背舍解脱 34
第三讲 35
问题解答 35
八背舍解脱(续) 36
八胜处 39
十遍处 41
甲三 禅果 42
三明六通 42
正等明 44
无愿智 44
甲四 禅用 45
四无畏 46
三念住 47
大悲心 47
二 发心资粮 49
甲一 总标 49
甲二 拣邪 50
乙一 九种不正发心 50
第四讲 51
初 门类大别(续) 51
甲四 禅用 51
十力 52
三念住 54
如来大悲 55
第二种十八不共法 56
二 发心资粮(续) 57
乙一 九种不正发心 58
乙二 不正发心之过患 60
甲三 显正 61
乙一 发无上大菩提心 61
乙二 发菩提心内容 61
丙一 四弘誓愿 61
丙二 俗谛——修一切善 62
丙三 真谛——离一切相 63
乙三 菩提心之胜利 63
丙一 成就断德 63
丙二 成就悲德 64
三 内外圆满资粮 65
甲一 内五种圆满 65
乙一 善得人身 65
乙二 生处中国 66
乙三 诸根不缺 66
乙四 无诸业障 67
乙五 正信不邪 67
甲二 外五种圆满 68
乙一 值佛出世 68
乙二 说十二分教 68
乙三 教法久住 69
乙四 作证随转 70
乙五 他所哀愍 70
第五讲 71
四 决定出离心资粮 72
甲一 自求出离成就解脱 72
乙一 标涅槃为上 73
乙二 根本乘五道 73
丙一 资粮道 74
丙二 加行道 77
丙三 见道 78
丙四 修道 79
丙五 无学道 79
甲二 度他出离圆满菩提 80
乙一 显利他功德 80
乙二 大乘五位 80
丙一 资粮位 80
丙二 加行位 80
丙三 通达位 80
丙四 修习位 81
丙五 究竟位 81
五 戒律仪资粮 82
甲一 律仪总纲 83
乙一 不亏戒本 83
乙二 随顺威仪 85
第六讲 87
提问 87
乙三 善行如律 90
五解脱处 91
乙四 远离五家 97
乙五 畏罪忏悔学戒 98
六 根律仪资粮 100
甲一 总说——修此三所依法,非此不能转根 100
甲二 以戒律仪为基础 102
第七讲 103
问题解答 103
海公上师对戒律的学习研究与实施 105
甲三 修正念力 113
甲四 明正念力之作用 115
乙一 喻前五识 115
乙二 第六识 116
甲五 解防护意 117
甲六 急治流漏 118
甲七 策根 118
甲八 结成 119
第八讲 120
问题解答 120
五 戒律仪资粮(续) 122
甲二 十种亏损 122
乙一 总标 123
乙二 分陈 123
丙一 无出离心 123
丙二 戒羸行缓 124
丙三 恶性浮散 124
丙四 愚不畏罪 124
丙五 邪愿邪行 125
丙六 违世出世轨 127
丙七 邪命 127
丙八 过奢受用 129
丙九 过事苦行 130
丙十 内秽外净 131
乙三 结示 132
甲三 佛赞戒德 132
乙一 引佛语 132
乙二 赞戒德 132
丙一 根本 132
丙二 庄严 133
丙三 熏香 133
丙四 涂香 133
丙五 妙行 133
丙六 律仪 134
甲四 善观三业 134
乙一 观身语业 135
乙二 观意业 136
乙三 引佛教罗怙罗偈 137
乙四 尸罗次第清净之法——由戒生定 137
甲五 净戒十德 137
乙一 五分法身由戒生起 137
乙二 随愿往生 139
乙三 身心调寂 140
乙四 鬼魔不娆 140
乙五 凶暴不怖 140
乙六 仇怨不害 140
乙七 非人护佑 140
乙八 法缘顺利 141
乙九 自在转生 141
乙十 现证涅槃 141
甲六 别解名义 142
第九讲 142
戒律仪——引《瑜伽师地论》 142
六 根律仪资粮(续) 144
根律仪——引《瑜伽师地论》 144
密护根门 144
防守正念 144
常委正念 146
念防护意 147
行平等位 149
能善防护 149
不取其相 150
不取随好 151
防护诸根 152
修行律仪 152
策发防护 153
不应策发 153
辨二所摄 155
七 于食正观资粮 158
甲一 总说 158
四食附讲 158
第十讲 162
甲二 观段食过患 162
乙一 正食观可厌恶 163
乙二 食已过患 164
乙三 追求之过失 165
乙四 防护之过失 166
乙五 亲爱因食成怨 167
乙六 欲心无厌之害 168
乙七 被食所缚之患 170
乙八 恶行苦果之怖 170
甲三 正知之义 171
甲四 求施方轨 172
甲五 受食方轨 174
甲六 结成 178
第十一讲 179
问题解答 179
于食正观——引《瑜伽师地论》 181
由正思择食于所食 181
观诸过患 182
观少胜利 187
思择诸相 188
不为倡荡 191
不为憍逸饰好端严 192
为身安住 194
为暂支身 194
八 悎寤瑜伽资粮 195
甲一 总意 195
甲二 顺障法修心 199
乙一 时顺正念不顺五盖 199
第十二讲 202
乙二 五盖之对治 203
丙一 对治睡眠盖 203
丙二 对治贪欲盖 209
丙三 离瞋盖 211
丙四 离悔举盖 212
丙五 离疑盖 212
乙三 结劝 216
甲三 养息 217
甲四 正念 217
甲五 临卧策心法 218
悎窹瑜伽——引《瑜伽师地论》 219
总释名相 219
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221
由法增上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222
对治昏沉睡眠盖 222
第十三讲 224
对治贪欲盖 225
对治瞋恚盖 226
对治掉举恶作盖 227
对治疑盖 227
由自增上及世增上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230
于中夜初分如法寝卧 231
至夜后分速疾悎寤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235
九 时存正知资粮 236
甲一 总义 236
甲二 别陈 236
乙一 往还 236
乙二 瞻睹 239
乙三 屈伸 242
乙四 用衣持钵 243
乙五 饮食啖尝 243
乙六 四种威仪 243
丙一 行 243
丙二 住 244
丙三 坐 244
丙四 卧 245
乙七 精进悎寤 245
乙八 语默 246
乙九 解劳寝息 248
第十四讲 249
问题解答 249
正知而住——引《瑜伽师地论》 250
往还 250
睹瞻 253
屈伸 254
衣钵 254
饮食 254
经行 255
宴坐 255
寝寤 256
语默 256
解劳睡 259
辨知住 260
十 定品大要 260
四禅四空八根本定颂 260
灭尽定颂 267
四无量颂 268
由闻法获益深浅别利钝根 269
资料说明:
本资料系根据上师讲课录音记录整理而成,未经上师审阅。
本资料主要面对讲寺内部及函授学员学习临时使用,不足为凭。仅供参考,请勿翻印。由于记录整理者水平、时间所限,其中可能存在诸如误听误记等错误,如在阅读中发现,请及时指出,并反馈给讲寺函授部,以便更正。
联系地址:317102 浙江省三门县高枧多宝讲寺函授部
电话:013325960233
网址:http://www.duobaosi.com/bbs/
电子信箱:hanshou@duobaosi.com
第一讲
(1A)修定很多的重点都在戒上面,戒就是定的资粮,为什么我们现在要讲这个呢?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我们以前学了很多的法相,法相很费脑筋,现在的天气比较炎热,在这个气候,要讲法相的话,恐怕大家身体吃不住。最近很多人有病,当然我们需要调节一下,讲一些比较轻松一点的。这个虽然是脑筋不用那么多,但是要行动的。
我们以前讲法相的时候还是要联系到行持,现在我们讲行持了,那么重点在行持,但是还是联系到法相。这两个不能脱开的,但是有侧重面。在前一阶段气候好,侧重于法相,那么行持也是带在里头…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