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道資糧頌講記
能海上師 集頌
智敏上師 講授
多寶講寺
<內部學習 參考資料>
內容目錄
第一講 1
初 門類大別 1
甲一 禅派 1
乙一 總標 1
乙二 別示 2
丙一 非次第禅——一心禅 2
諸佛宗通及說通相——引《楞伽經》 5
叁乘宗通及說通相——引《楞伽經》 8
丙二 次第禅 10
丁一 世間禅 10
丁二 出世禅 13
四谛十六行觀 16
第二講 18
問題解答 18
丙一 非次第禅(續) 21
丙二 次第禅(續) 23
修禅的目的 23
世間禅 24
出世間禅 26
四谛 27
根本乘五道次第 29
八忍八智 30
見所斷八十八隨眠 31
修所斷八十一品隨眠 31
大乘五道次第 32
甲二 禅科 34
八背舍解脫 34
第叁講 35
問題解答 35
八背舍解脫(續) 36
八勝處 39
十遍處 41
甲叁 禅果 42
叁明六通 42
正等明 44
無願智 44
甲四 禅用 45
四無畏 46
叁念住 47
大悲心 47
二 發心資糧 49
甲一 總標 49
甲二 揀邪 50
乙一 九種不正發心 50
第四講 51
初 門類大別(續) 51
甲四 禅用 51
十力 52
叁念住 54
如來大悲 55
第二種十八不共法 56
二 發心資糧(續) 57
乙一 九種不正發心 58
乙二 不正發心之過患 60
甲叁 顯正 61
乙一 發無上大菩提心 61
乙二 發菩提心內容 61
丙一 四弘誓願 61
丙二 俗谛——修一切善 62
丙叁 真谛——離一切相 63
乙叁 菩提心之勝利 63
丙一 成就斷德 63
丙二 成就悲德 64
叁 內外圓滿資糧 65
甲一 內五種圓滿 65
乙一 善得人身 65
乙二 生處中國 66
乙叁 諸根不缺 66
乙四 無諸業障 67
乙五 正信不邪 67
甲二 外五種圓滿 68
乙一 值佛出世 68
乙二 說十二分教 68
乙叁 教法久住 69
乙四 作證隨轉 70
乙五 他所哀愍 70
第五講 71
四 決定出離心資糧 72
甲一 自求出離成就解脫 72
乙一 標涅槃爲上 73
乙二 根本乘五道 73
丙一 資糧道 74
丙二 加行道 77
丙叁 見道 78
丙四 修道 79
丙五 無學道 79
甲二 度他出離圓滿菩提 80
乙一 顯利他功德 80
乙二 大乘五位 80
丙一 資糧位 80
丙二 加行位 80
丙叁 通達位 80
丙四 修習位 81
丙五 究竟位 81
五 戒律儀資糧 82
甲一 律儀總綱 83
乙一 不虧戒本 83
乙二 隨順威儀 85
第六講 87
提問 87
乙叁 善行如律 90
五解脫處 91
乙四 遠離五家 97
乙五 畏罪忏悔學戒 98
六 根律儀資糧 100
甲一 總說——修此叁所依法,非此不能轉根 100
甲二 以戒律儀爲基礎 102
第七講 103
問題解答 103
海公上師對戒律的學習研究與實施 105
甲叁 修正念力 113
甲四 明正念力之作用 115
乙一 喻前五識 115
乙二 第六識 116
甲五 解防護意 117
甲六 急治流漏 118
甲七 策根 118
甲八 結成 119
第八講 120
問題解答 120
五 戒律儀資糧(續) 122
甲二 十種虧損 122
乙一 總標 123
乙二 分陳 123
丙一 無出離心 123
丙二 戒羸行緩 124
丙叁 惡性浮散 124
丙四 愚不畏罪 124
丙五 邪願邪行 125
丙六 違世出世軌 127
丙七 邪命 127
丙八 過奢受用 129
丙九 過事苦行 130
丙十 內穢外淨 131
乙叁 結示 132
甲叁 佛贊戒德 132
乙一 引佛語 132
乙二 贊戒德 132
丙一 根本 132
丙二 莊嚴 133
丙叁 熏香 133
丙四 塗香 133
丙五 妙行 133
丙六 律儀 134
甲四 善觀叁業 134
乙一 觀身語業 135
乙二 觀意業 136
乙叁 引佛教羅怙羅偈 137
乙四 屍羅次第清淨之法——由戒生定 137
甲五 淨戒十德 137
乙一 五分法身由戒生起 137
乙二 隨願往生 139
乙叁 身心調寂 140
乙四 鬼魔不娆 140
乙五 凶暴不怖 140
乙六 仇怨不害 140
乙七 非人護佑 140
乙八 法緣順利 141
乙九 自在轉生 141
乙十 現證涅槃 141
甲六 別解名義 142
第九講 142
戒律儀——引《瑜伽師地論》 142
六 根律儀資糧(續) 144
根律儀——引《瑜伽師地論》 144
密護根門 144
防守正念 144
常委正念 146
念防護意 147
行平等位 149
能善防護 149
不取其相 150
不取隨好 151
防護諸根 152
修行律儀 152
策發防護 153
不應策發 153
辨二所攝 155
七 于食正觀資糧 158
甲一 總說 158
四食附講 158
第十講 162
甲二 觀段食過患 162
乙一 正食觀可厭惡 163
乙二 食已過患 164
乙叁 追求之過失 165
乙四 防護之過失 166
乙五 親愛因食成怨 167
乙六 欲心無厭之害 168
乙七 被食所縛之患 170
乙八 惡行苦果之怖 170
甲叁 正知之義 171
甲四 求施方軌 172
甲五 受食方軌 174
甲六 結成 178
第十一講 179
問題解答 179
于食正觀——引《瑜伽師地論》 181
由正思擇食于所食 181
觀諸過患 182
觀少勝利 187
思擇諸相 188
不爲倡蕩 191
不爲憍逸飾好端嚴 192
爲身安住 194
爲暫支身 194
八 悎寤瑜伽資糧 195
甲一 總意 195
甲二 順障法修心 199
乙一 時順正念不順五蓋 199
第十二講 202
乙二 五蓋之對治 203
丙一 對治睡眠蓋 203
丙二 對治貪欲蓋 209
丙叁 離瞋蓋 211
丙四 離悔舉蓋 212
丙五 離疑蓋 212
乙叁 結勸 216
甲叁 養息 217
甲四 正念 217
甲五 臨臥策心法 218
悎窹瑜伽——引《瑜伽師地論》 219
總釋名相 219
于晝日分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221
由法增上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222
對治昏沈睡眠蓋 222
第十叁講 224
對治貪欲蓋 225
對治瞋恚蓋 226
對治掉舉惡作蓋 227
對治疑蓋 227
由自增上及世增上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230
于中夜初分如法寢臥 231
至夜後分速疾悎寤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235
九 時存正知資糧 236
甲一 總義 236
甲二 別陳 236
乙一 往還 236
乙二 瞻睹 239
乙叁 屈伸 242
乙四 用衣持缽 243
乙五 飲食啖嘗 243
乙六 四種威儀 243
丙一 行 243
丙二 住 244
丙叁 坐 244
丙四 臥 245
乙七 精進悎寤 245
乙八 語默 246
乙九 解勞寢息 248
第十四講 249
問題解答 249
正知而住——引《瑜伽師地論》 250
往還 250
睹瞻 253
屈伸 254
衣缽 254
飲食 254
經行 255
宴坐 255
寢寤 256
語默 256
解勞睡 259
辨知住 260
十 定品大要 260
四禅四空八根本定頌 260
滅盡定頌 267
四無量頌 268
由聞法獲益深淺別利鈍根 269
資料說明:
本資料系根據上師講課錄音記錄整理而成,未經上師審閱。
本資料主要面對講寺內部及函授學員學習臨時使用,不足爲憑。僅供參考,請勿翻印。由于記錄整理者水平、時間所限,其中可能存在諸如誤聽誤記等錯誤,如在閱讀中發現,請及時指出,並反饋給講寺函授部,以便更正。
聯系地址:317102 浙江省叁門縣高枧多寶講寺函授部
電話:013325960233
網址:http://www.duobaosi.com/bbs/
電子信箱:hanshou@duobaosi.com
第一講
(1A)修定很多的重點都在戒上面,戒就是定的資糧,爲什麼我們現在要講這個呢?有幾個原因。一個是我們以前學了很多的法相,法相很費腦筋,現在的天氣比較炎熱,在這個氣候,要講法相的話,恐怕大家身體吃不住。最近很多人有病,當然我們需要調節一下,講一些比較輕松一點的。這個雖然是腦筋不用那麼多,但是要行動的。
我們以前講法相的時候還是要聯系到行持,現在我們講行持了,那麼重點在行持,但是還是聯系到法相。這兩個不能脫開的,但是有側重面。在前一階段氣候好,側重于法相,那麼行持也是帶在裏頭…
《定道資糧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